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五五卷) 2009/11/7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55
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我们从「第三正辨加相」,经文还是从头念一遍:
【善男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无著智。无断智。无痴智。无异智。无失智。无量智。无胜智。无懈智。无夺智。何以故。此三昧力。法如是故。是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
经文到这个地方。我们前面学到『无碍智』,第一句,「无碍智」就是四无碍智,也叫四无碍辩才。我们今天看清凉大师的《疏钞》,反正字不长,我们就从头念。「疏,分三」,就是刚才念的这段文分三个小段。「先」,先这是第一段,「口加」,因为这是正辨加相,佛陀加持菩萨,先说口加,「劝说以增辩」。第二段是「意加,冥被以益智」。第三是「身加,摩顶以增威」。这是先把三段交代了。我们看底下,「二是时下」,『是时诸佛即与法慧菩萨无碍智』,从这个地方开始,这是「意加」。「先加后释」,后面再解释,「前中与十种智」。「初总」,总就是无碍智。「谓四无碍解智,是说法所依故」,这是解释第一句四无碍辩才,这里头有法、有义、有词、有乐说,这个我们在前面学过了。从「无著智」一直到「无夺智」,这个九句都是属於乐说无碍,这个科文里面,「余皆乐说无碍」。
第一个『无著』,著是执著,无著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分别、无执著。如果我们能够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再执著了,这个我们在讲席里面学过很多,这是什么境界?阿罗汉的境界,在《华严经》是七信位以上,虽然还没有入住,是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脱离六道轮回了。有没有辩才?有,他真的得到了,四无碍辩才他都具足,但是那个功力不如菩萨,菩萨的辩才比他深、比他广,这是刚刚得到。如果再进一步,於一切诸法不但不执著,连分别都没有了,那他的地位高,在四圣法界里面他成了菩萨。你看看声闻、缘觉是小乘,菩萨跟佛是大乘,但是是十法界里面的,没有出十法界,是十法界最高的两层,这都是属於方便有余土,在我们这个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他所证得的是正等正觉,没见性,为什么?他还会起心动念。这个非常非常之难,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圆满的超越,超越十法界,那他真的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智者大师说得好,他说他是「相似即佛」。天台大师讲六种佛,叫「六即佛」,这个我们学大乘的人必须要记住的,为什么?他真的给了我们信心、给了我们希望。第一个是「理即佛」,从理上讲。从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佛在《华严经》上讲过好几次,本来是佛,哪个不是佛?都是佛。可是现在我们怎么样?我们的自性是被障碍住了,就是这三种烦恼,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有这三种东西,我们自性虽有,不显。实在说,怎么不显?明明就在眼前,可是在眼前,明明你就不认识,不认识当然你就起不了作用,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佛法讲隐现,有障碍的时候它就隐了,就是障碍现前,你所感受得到的统统是分别执著妄想,这是你能感受到的。所以必须把这三样东西放下,那自性的性德你就感受到,实在讲自性的体、相、作用你全就感受到了。那是什么人?最低的程度就是法慧菩萨,我们现在学的这一段经文,初住以上,超越十法界了。法慧菩萨那就跟我们这个世间,像从前惠能大师一样,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有障碍都化解了,自性的体、相、作用统统现前。
所以我们学佛,要把无著做为我们学习第一个目标。真的无著你就入门了,你还有执著,你入不了佛门。可是这个东西难,是真难,我们想不想放下?想放下,可是就是放不下。这应该有二十年了,早年我在美国讲经的时候,提出十六个字跟同学们互相勉励,我们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才能契入佛门。十六个字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我说得很明白、说得很清楚。这个放下很难得了,有没有入大乘?告诉大家,不但大乘没有入,小乘也没入。这功夫算不错了,是的,只到门口,还没有进门,你看看,这四样放下,到门口,没进门。怎样才算进门?那要用《金刚经》的标准,四相破了就进门,你看这无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入门。入门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说的十信菩萨,你是初信位。十信是小学,大乘的小学,一年级。所以我讲的那十六个字是门口,到门口了,再努力一下,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放下,就证得,才是《华严经》上的初信位菩萨。初信位很了不起,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决定不堕三恶道,所以在三种不退转里面,第一个不退转就是位不退,他得到了,他是我们佛法里面一般讲的圣人,他不是凡夫,他证得圣果,小小果。他断烦恼跟小乘初果相等,是平等的,统统都是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可是论智慧,初信位的菩萨不但超越须陀洹,他的智慧超过阿罗汉,这是真的。神通相似,天眼通、天耳通他恢复了。六通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一点都不稀奇,我们是有烦恼,那是障碍,烦恼只要消除一点,它就慢慢的往外透,这两种能力是最先透出来,你获得天眼、天耳。智慧你就可想而知,无著智现前了。
我们看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一、无著者,论名不著辩才」,不著是不执著了,不执著的这种辩才。「於所说法,无住著故,即七辩中捷辩」,昨天我们学的七辩,七辩学了,现在学这一段经文就容易。捷辩,「须言即言,故无著也」,就是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七辩里第一个捷辩。昨天我们也说过,真正具足捷辩,捷是敏捷,别人提出问题,不需要思考,自自然然就答覆出来,不需要思考的。一般是对谁说?一般都对法身菩萨,也就是初住以上,他是真的。在阿罗汉当然也有,我们人间天上不如他,他不如法身菩萨,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要用天台大师的话,十法界里面的捷辩也是相似捷辩,他所证得的果位是相似佛。第一个是理,理即佛。
从下往上来看,我们现在学佛了,天台大师称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叫「名字即佛」,名字即佛什么意思?有名无实。现在才开始学佛,依然是凡夫,不过凡夫天天向成佛这个方向、向成佛这个目标迈进,可是第一站还没达到,还向著第一站前进。第一站是什么?第一站叫「观行即佛」,我们一般讲你修学功夫得力,是这个境界,功夫得力了。这个功夫得力称为观行,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深,观是什么?止观,你看我们《还源观》里面讲「五止、六观」。观,就是章嘉大师给我讲的看破,那你就晓得,观行那个行是什么?行是放下,能看破肯定放下。他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真看破了,也就是对於宇宙人生世出世间法真的明白、真的通达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为什么?你想想,你要不要智慧?要。要不要清净?要。我们现在心净不下来,妄念太多。想不想得清净心?要。要不要得平等心?要。要不要得随缘自在?要,放下都得到了。你不放下,是业障把你障住了。这个东西就是把业障放下,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就往外透,从观行就透了一点,那一点虽然很少,可是在我们世法里面讲,那非常管用。为什么世法大家都没透,你才透一点,你就出人头地?观行即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就是功夫成片,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观行即。
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这是在所有法门里无比殊胜的法门,这是念佛法门。因为在其他法门,在这个阶段里头不能算成就,功夫成片是不错,出不了六道。可是在念佛法门里头,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生极乐世界,不但超越六道,十法界都超越了。你看看八万四千法门,这点小功夫,其他法门里不行,你必须要往上提升,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你才晓得净土的殊胜,净土达到这个阶段就肯定往生。功夫好一点的,不但是预知时至,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自在!这是修其他的法门不行,只有修净土,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的加持。所以我们要知道珍惜,这个法门要不好好的修,你到什么时候再遇到?善导大师讲得好,善导大师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多么稀有!所以他说净宗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这话是真的。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常常很感慨的说,他是说我们台中莲社的莲友,莲友当中一万个人,真正念佛往生的只有二、三个,那跟善导大师说的话怎么有那么大的差距?原因是什么?你念佛念一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就是功夫成片。如果达到功夫成片,那就肯定得生,没有话说。没有达到功夫成片就靠不住,那么将来到哪里去?这是个大问题,来生是不是肯定生天?不见得。
我在台中有一天偶然翻到灌顶法师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我翻到最后一页,念佛人一百种果报,当然他只举一百个例子,肯定不止一百种,但是这一百种类都包括了。头一条堕阿鼻地狱,我吃一惊,一个人念佛念一辈子怎么会堕阿鼻地狱?哪有这种道理?我就拿著经本去问老师,老师一看到这个疑问就说:好,你问得好,这个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讲。虽然自己认真学佛、念佛,天天发愿求生净土,可是他的心行与五逆十恶相应,所以他不能往生,死了还要堕阿鼻地狱。那他一生念佛有没有功德?有,功德是什么?阿赖耶里面的念佛种子,这个在。五逆罪我们想起来真可怕,五逆罪里第一个杀母亲、杀父亲,从前少,现在社会上有,这是五逆罪里两个最重的,摆在前面。杀阿罗汉,阿罗汉是老师,不知道报老师的恩,还要杀老师、害老师,这个罪重。第四条是出佛身血,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干的事情。佛的福报大,没有人能够伤害佛,你想暗杀做不到,他福报太大了;可是让他受点伤,有。提婆达多知道佛每天出去托钵走的道路,那个道路当中有一段是峭壁的底下,所以他就偷偷爬到峭壁上,准备一块很大的石头,佛在下面走,他就推下去。他把石头推下去的时候,韦驮菩萨在空中用降魔杵把石头拦住,拦住的时候,这个石头就破碎,碎片把佛的脚砸破,流了一点血,叫出佛身血。这个都是起这种念头、干这个事情,要堕阿鼻地狱。第五条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坏僧团。这叫五逆罪,一切罪里头最重的。
早年我在台北讲经,有一次一个老居士请我吃饭,赵默林老居士,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也是我们台湾佛教里头的名人,他也是皈依印光法师,跟我们李老师是同学,师兄弟。请我吃饭,在台北火车站的功德林,我去了,邀我去,就我们两个人,叫了两个菜。吃饭的时候他就问我,净空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我还没有神通,不晓得。什么事情?他说我有一桩事情要请教你。我说不敢当,老居士学佛比我们早,怎么会有问题来问我?不敢当。他说五逆罪堕阿鼻地狱,前面四条不容易犯,你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不容易。出佛身血,现在佛不在世了,有等流,就是跟他有平等的,是以很恶的心,瞋恨、恶心破坏佛像,等於破佛身血。无意当中破坏没有关系,是用瞋恨心,恨透了,要把这个佛像毁掉,那是五逆罪,这是等流。他说这个都不容易,他说末后那个破和合僧,这个可不得了!他问我这个问题。你看,哪个寺庙里头没有破和合僧的?我说这个事情,咱们吃饭,没关系。他说怎么没有关系?我就问他,我说老居士,你学佛很多年了,比我早多了,你想想,你在什么时候遇到一个和合僧的道场?我这一问他,他一回想,笑了一笑,寺庙里住两个人都打架,哪来的和合僧?没有和合僧。我这一说,他才恍然大悟,真的没有。无论是出家人道场、在家人道场,里头住两个人都天天吵架,都不和。和合僧的条件,必须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共修,遵守戒律、遵守六和敬,那叫和合僧团。我跟他说,我说我学佛这么多年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