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佛说这个人过去生中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处所种善根,而是在什么?无量佛所种诸善根,你才会有这个现象,听到《金刚经》、看到《金刚经》会生欢喜心。从这个证明我们就知道,我们今天展开《华严经》,我们读诵、我们在一块学习能生欢喜心,无量佛所,过去生中在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要是没有这种善根,不可能,你怎么能遇得到?你遇到之后,你怎么能生欢喜心?
这个地方讲得就更清楚,「曾入此殿闻法供养故」,这个闻法供养是依教奉行,才叫闻法供养。闻法是依教,我真听懂、听明白了;供养是我做到了,把佛陀的教诲样样做到,这叫真供养。所以,我们今天把《弟子规》做到,是供养诸佛,我们把《十善业道》做到,把《感应篇》做到,都是供养诸佛。「亦表见自心性」,见自心性我们没有做到,但是闻法供养是性德的流露。那我们就知道了,闻法供养能引导我们见自心性,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佛法重在行门,解虽然重要,是解帮助你行,解真正的目的是断疑。我们的疑惑太多,信心不能生起,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真正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所以,没有疑心,有坚定的信心,经教都不必要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一生没有听过经、没有读过经,连个字都不认识,他成佛了,他真的明心见性。从什么地方能证明他是真的?世尊所说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都能讲给你听,念的人还不懂,他一讲你就懂。不但佛法,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一样他不通,为什么?一切法都不离自性,只要见了自性,一切法自然通达。六祖开悟末后一句话重要,「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就解释了。
所以我们要学,认真努力的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尽量放下执著、放下分别;不分别不执著你才能相应,有了分别执著,相应的成分就衰减了。也就是说你能领悟多少,与你的分别执著有很大的关系,分别执著轻,你解得深;分别执著重,你理解得浅,道理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九卷) 2008/1/26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89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还是要从第八段念起,我们念经文:
【即自忆念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而说颂言。】
这些说明世尊进入忉利天主的大殿,也就是讲堂,这个时候所有的音乐都停止演奏,显示摄散归静。欢乐场所,心也是散乱的,乐音终止,心就得清净,清净心开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总而言之,离不开戒定慧,这是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的,依戒定慧的原则,你才能得到,才能有成就。如果违背戒定慧,你所得到的是一种常识,我们现在所谓是知识,你得不到智慧。知识它的根是第六意识,智慧的根是自性,不一样,从自性流出来才是真正的智慧。自性,戒是自性的性德,定慧亦如是,尤其是定,自性本定。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世尊在楞严会上所说的首楞严大定,就是讲的自性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就是从定起用,只有定它才能起作用,不定,妄心也能起作用,妄心起作用,果报就不好。十法界、六道三途是妄心起的作用,一真法界是自性起的作用,也就是自性本定起的作用,你说这差别多大!定慧的境界现前,天宫里面所有的大众都得到利益,什么利益?就是突然想起自己在『过去佛所种诸善根』。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得好,说「散缘既止,胜德现前,寂然无思,发宿住智」。发宿住智,在此地讲就是他想起来了,想起过去生生世世都是皈依三宝,在佛讲经教学的大会当中,所悟所行的他突然之间想到了。想到,今天这个境界又现前,当然无量的欢喜,欢喜这个境界现前,当然自己境界又会向上提升。提升多少每个人不相同,根性利的大幅度的提升,根性劣的也能提升一、二倍。下面『而说颂言』,这是语业,所以这个地方讲的身口意三业,忆念是意业,赞颂是语业。赞颂是在第九段,第九段一共有十首偈颂,「第九同赞如来」。这是与会大众一起赞叹,还带著前面,前面是带著过去诸佛如来。我们把第一首偈念一遍:
【迦叶如来具大悲。诸吉祥中最无上。彼佛曾来入此殿。是故此处最吉祥。】
『最吉祥』就是我们中国谚语所讲的风水宝地,怎么称它为风水宝地?这个地方是过去诸佛曾经在这个地方修行,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学。由此可知,处所没有什么吉祥不吉祥的,正是风水家常说的福人居福地。世出世间智慧、福报最大的莫过於佛,佛住的地方那就是风水宝地,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他住在那里,就是风水宝地。这是第一句「福地福人居」。第二句说「福人居福地」,这个福人是我们这批人,我们今天也在这个地方居住,这有福;如果没有福,你跟这个地方就没有缘分,想来也来不了,福德因缘差了一些。我们听到这个说法心里自然感到无限的安慰,这是正常的,可是你要记住,我如何要好好的把这个福报保住,保福。为什么?你要是保不住,几天就享尽,福就享完,福享完就没福了,这是真的。所以,我们要继续不断的去修福。什么是福?戒定慧就是福,如果把戒定慧疏忽了,你有多大的福报?你能享几年?如果违背戒定慧,那造业,那个消福消得很快,无量劫修得的福报,大概几年、十几年就消尽了。这桩事情只要我们细心冷静观察,世出世法摆在我们面前,谁能看得清楚?心地清净的人、妄想杂念少的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们这个福报能有多大?能维持多久?首先看外面境界,为什么?人自知的不多,所谓自知之明,这种人不多,但是看别人容易,看别人你就真正能明了业因果报。看了之后要知道回光返照,立刻回头想想自己,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照自己。别人行的善行,想想我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要知道保持,要知道提升;看到别人恶作,回头想想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要能做到这一层功夫,你这一生的成就就不在善财童子之下。诸位要记住,善财童子一生圆满菩提,他是怎么成就的,怎么圆满的,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向他学习。他就是会看,善观。
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上说的。孔子说的话都是老祖宗说的,怎么知道?夫子自己说过,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没有发明、没有创作,他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他在中国被称为集大成者,说得好。确实他老人家是集大成,古圣先贤的东西经过他整理、经过他复讲,流传於后世。就像迦叶、阿难尊者一样,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诲,述而不作传下来了,广利人天,功德无量。老祖宗的教诲我们不要忘了,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这就叫五十三参。孔夫子曾经赞叹颜回,他说颜回有四桩事情符合君子的标准,一般人很难具备的。第一个,颜回能守住自己的原则,换句话说,他不容易受外面境界干扰。一般人怎么样?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会被环境同化;颜回不会,守住自己的原则,这是君子之风。第二,颜回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劝告,可以说,别人劝他从来没有拒绝过,都是很感激,全盘接受,这个不容易。第三个,颜回怕作官,这也是君子之德。第四个是颜回一生洁身自爱。夫子学生那么多,独只赞叹颜回这个四德。由此可知,颜回一生的为人,戒定慧三学具足,这是夫子最好的一位学生,也是此地讲的「最吉祥」的人。
「吉祥」这两个字是古时候人与人相见的赞词,吉利祥瑞。它的意思,吉就是祥和、善良谓之吉,吉有祥和、善良的意思。所以我们在戏剧里面,你看明清的戏剧,一般人见到皇上,「皇上吉祥」,都这个称呼。清朝的时候,见到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自称为老佛爷,大家称她「老佛爷吉祥」。所以吉祥是赞词,古人说「吉祥受福,吉祥如意」。吉祥是德,就是祥和,我们今天讲和谐,祥和就是和谐,吉祥比和谐的意思更殊胜。有这种德,当然有福报,所以吉祥受福,有福报的人他称心如意。有福报不一定是有地位,不一定是有财富,那得看看,像颜回这种人既没有地位,今天讲政治地位,他没有,没有做过官,平民;又没有财富,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一箪食一瓢饮,居在陋巷。夫子感叹的说,一般人处他这个环境一定会感到非常忧虑,而颜回天天很快乐,没有丝毫忧愁的感触。为什么?颜回真做到於人无所争、於世无所求,他怎么会不自在!所以事事如意,并不是说一定要有财富,要有很高地位,那你就错了,与这个不相干。可是真正做到吉祥如意,必定有两桩事情他一定做到,第一个他能忍,不能忍的人做不到。古人说「能忍耻,能忍辱」,於耻辱能忍,这个人心是定的,定生慧,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这个「彼佛」是指迦叶如来,我们先把清凉大师的开示念一念,回头我们再介绍『迦叶如来具大悲』。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然三世诸佛,皆於此处说十住法」,讲十住法门的道场在哪里?在忉利天王的大讲堂。学佛的同学都知道,忉利天宫的大讲堂叫善法堂,为什么?他们是修上品十善的,所以他的讲堂叫善法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讲十住法门的,都在忉利天宫善法讲堂,都利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宝地。「独赞十者」,这十住,都说十,「表说十住,及无尽故」。这个地方,一直学过来的老同学就方便了,这是《华严经》,《华严经》是大乘圆教,在佛法里面属於一乘法。一乘,一般人比较少听到,多半我们听到大乘、小乘,或者听到什么?三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很少听到一乘的。什么叫一乘?一乘是直接成佛的这个课程叫一乘。大乘是成菩萨的,果位是菩萨,一乘的果位,像学校里这是博士班,他毕业时候拿博士,大乘好像是硕士班,比这个低一级。小乘是声闻,是学士班,你一般大学毕业拿到学士学位,研究所拿到硕士,最高的拿到博士,一乘是博士。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么多经,哪几部经是属於一乘的?古来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只有三部是一乘法,第一部是《华严》,第二部是《法华》,第三部是《梵网》。《梵网经》也是个大经,很可惜没有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的只有《梵网经》里面的一品,就是「菩萨心地戒品」,《梵网.菩萨心地戒品》,传到中国来只有这么一品,全经没有来,全经好像有二、三十品的样子,分量很大。《法华》二十八品,《华严》四十品,华严宗判教都把它说成三十九品,唯独李长者李通玄居士,他说应该是四十品,十会四十品,清凉判的是九会三十九品。
十住也叫十地,这怎么个说法?「入理般若名为住」,世尊在《楞严经》上说的。入是契入,可见得他是证得的,他这个不是解的,不是解悟,解悟是在信位,这是真正证得了。入理般若就是我们常讲的理事无碍,这叫住,事事无碍叫地。说住,住了之后生无量无边的功德,「住生功德名为地」。所以十住跟十地,有时候它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一个是理事无碍,一个是事事无碍。下面一句话很重要,「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那个信是什么?十信,所谓「十信心满」,十信我们在此地简单把它念一念,不能一个一个解释,一个一个解释就费很长时间。十信,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念心,第三个是精进心,第四个是慧心,第五个是定心,第六个是不退心,第七个是护法心,第八个是回向心,第九是戒心,第十是愿心。这十桩事情你都做到,你全都落实了,你就入理般若,你就能生佛果上的功德,超越十法界。不只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华严会上称你为法身菩萨,天台大师「六即佛」称你为分证即佛,你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叫相似即佛,很像佛,而不是真的;但是初住以上,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初住上面我们晓得还有九住,十住上面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到妙觉是圆满,究竟果佛。我们在前面学过很多,初住菩萨他已经破了无明,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但分别执著没有,他真正做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