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这个机缘殊胜,胜在哪里?天天在干,天天在学习,天天在薰习。不但每天经教上薰习,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在生活上,可以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也有很多同学说「我现在还用不上」,这个我听了点头,为什么?我学习在前面三十年也用不上,我学到今年是五十七年!前面三十年用不上。我的学习没中断,五十七年天天提起、天天提醒,真正用得上是最近的二十年,哪有那么容易!所以世尊在《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缘要多,少一个都不行。善根福德是自己的,因缘是外面的助缘,外面助缘真的可遇不可求,遇到抓住它,不能舍弃,我们才会有成就。你要抓不到,或者这个缘消失了,消失了如何来维系能做到不退转?这要靠自己的警觉。我不能前进,我要保持它不退,不退就是前进,用什么方法?读经、讲经,我是用这个方法,一生都是这个方法。讲经不一定要经本,一两个人在一块聊天,讲的都是佛法。
所以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不是每天都有讲堂、都有很多学生,像上课一样,不是!一个人来了,见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请教,你看佛给他说的;两三个人来了,佛给他讲的,以后记录下来全是经典。这些小规模的、个别的在哪里看?在《阿含经》看,你看看《杂阿含》,几乎都是记的这个。那个经文都不长,短的一百多个字,长的二、三百个字,里面记下的,我估计至少有一千多条。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真的没中断过,开口说出来全都是的。像《长阿含》,那大概都是大的讲座,大型的,总有几百人以上的在一起听的,讲得也长。《中阿含》、《增一阿含》都不长,特别是《杂阿含》,我觉得《杂阿含》多半都是记载个别的,个别的对话,个别的请求开示。像《华严》这是大经,这不是个别的,这是大讲座,而且不是对凡人讲的,对法身菩萨讲的。这个内容完全讲真的,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我们每个人自性的境界。你要见了性,见性什么样子?《华严经》上所说的全是见性的样子,所以这才叫什么?圆满法轮。方东美先生称它作佛学概论,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包括在其中,一个也不漏掉,所以你学了《华严》就是学了一切法。
弘一大师当年在世,那是个知识分子出家的,所以他出家起了很大作用,至少一般人不敢称佛教是迷信。他是留学生,他是教授身分出家的,他接引知识分子,在那个时候有很多大学生,对李叔同先生都很仰慕。而弘一大师把佛法介绍给大家,就是一部《华严经》。那个时候对高等知识分子,对大学生讲佛法的时候,他介绍的是清凉大师的《疏钞》,他说从这里入门就决定没错。但是我们知道那个时代,民国初年大学生的国文程度真高,现在不能比,现在找不到了。他们那些人纵然是没有学过佛的,看《华严经疏钞》他能看得懂,他没问题。现在不行了,现在的国文程度真叫一落千丈,这已经不是形容词,是事实。民国初年那个时代小学生,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写的作文,现在大学生写不出来,不但写不出来,恐怕读都有困难,你就想到程度差多少。三月澳洲有个活动,我要回去参加,我在那边还有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以前我有六、七册,搬家时候丢掉了,大概现在还有两本,我带回来给大家看看,看看那个时候小学生的程度。
所以在此地我们看到是,「以理智体得无染故」,这以莲花为座,它表法的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逆境,或是顺境,不要轻易用感情处世,感情处世不能避免错误;要冷静,愈是重大的事情愈要冷静。冷静就生智慧,就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妥当、很妥善,这是应当要学习的。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八卷) 2008/2/4 华藏讲堂 档名:12…17…19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最后的一段,李长者的《论》。前面我们学习到「以莲华为座体」,今天我们接著「在此十住位中」,从这个地方看起。「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照万法,故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这是解释忉利天主为世尊设一个座位,这个座位代表的意义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在佛法教学当中,点点滴滴,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都讲求表法,含义很深。不是随便摆的,不是偶然摆的,为什么要这样摆它里头有个道理在。所以懂得,这才晓得佛法教学在几千年前就进入高度的艺术化,现在人提倡艺术化,佛是最懂得运用艺术化的教学。所谓最高、最圆、最上的理事,是尽在不言中,只要你会看、你会听,你自自然然都能融会在心中,叫不言之教。到开口来说的时候那是看不懂,看不懂才要介绍。就如同我们到故宫去参观,故宫展览室里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上古时代的甲骨、钟鼎、陶器。你看到那个东西都是破铜烂铁,好像从哪个垃圾堆里捡出来的。那是最有历史价值,你看到四、五千年之前,我们老祖宗生活遗留下来的东西。所以不会看他完全不懂,那就必须要介绍,一桩一桩的介绍,这件东西从哪里出土的,距离现在大概是多少年代。总是五千年以上,甚至於到几万年、十几万年,考古学家发现的。不懂得的人喜欢看什么?喜欢看明清的玉器,那个琳琅满目很好看,实际上那个没什么价值,它的历史不过是三、四百年的样子。跟四、五千年的那不能比,所以这个东西要识货。佛法里面亦复如是,但是它讲求美,因为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所以佛法显示出真善美,还加上智慧,真善美慧这才圆满。我们在此地是看到文字的描绘、描述,没有真正到忉利天宫去参观一下,身历其境,那个意思又不同。难得长者给我们做这样精辟的介绍这许许多多的设施、大殿里面的布置。
「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普照万法」。我们从这句里面就能够具体的体会到,即使是初住菩萨他得的是诸佛智慧光明,什么是诸佛智慧光明?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世尊在「出现品」里面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十住菩萨得,这个得是恢复,不是「以前没有,我现在得到的」,不是的,这在佛法里头没有。佛法里面你所得到的,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没有一样不是你自性本来具足。为什么说得?因为你失掉了。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迷失,是有,但是你不知道。这个话乍听起来也不好懂,怎么我有,我会不知道?佛陀在楞严会上举出一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个例子让我们立刻就想起来,我们在抗战期间,在学校念书是流亡学生,那个时候的学校,小学有童子军训练,初中一年级以上就有军训,跟日本人打仗。军训,早晨起来的时候集合升旗,常常举行,演习,紧急集合。紧急集合是限定钟敲了,或者是口哨吹了,三分钟队伍就要排整齐,所以你要很快,动作都要很快,服装要穿整齐。我们就常常遇到一桩事情,同学们很整齐,帽子都戴好了,紧急集合的时候,他忽然慌张了,就问同学: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我的帽子在哪里?人家指著你的帽子不戴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如此。你头上帽子戴好,你怎么不知道?这就是演若达多迷头认影的现象,我们自己都发生过,慌张的时候忘掉了。
佛告诉我们,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什么时候你一下明白了,原来在头上,那叫得到了,得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原来没有你得到的。这是佛法跟我们讲的智慧、德能如是,智慧、德能以外的也不例外。我们中国谚语有句话说得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好像都是命运给你安排的,你自己做不了主。以为是自己做主,实际上事事都是命运给你安排好的,是你自己的命运安排你自己,与外界毫不相干。这桩事情,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在国外住的时间多,外国人也说。美国一位预言家凯西,这个人也是世界知名的,他是在二次大战的时候过世的,距离我们还不算太远,大战当中过世。他曾经告诉人,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每天所遭遇的一切人事,全都是因果注定的,不可能有一桩事情与前世没关系。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所遇到的这些人,熟人也好,天天生活在一起,或者一面之缘的,过去生中统统有关系。每天遭遇的,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也都是注定的。这个人一生当中好像没有离开过美国,没有到东方来过,所说的跟东方谚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完全相同。
怎样才能改变?得圣人教诲就能改变。就像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把佛法里面的道理跟他讲明白了,他觉悟了,认真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且全家干,一家人都认真断恶修善,那命运马上就改了,事还没做,念头一发,命运就改了。他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给他算的命,这次考试是第三名,结果他去考试考第一名,提升了。孔先生给他算的那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当中没有一桩事情不应验,决定准确。这次一发心要做三千桩善事,三千桩善事他十年才做完,你看那个心一发到第二年他的果报就转,给他带来很大的信心。三千桩善事做完之后又发心再做三千桩,四年圆满,愈来愈容易了。这次圆满,他发了个大心,他做了县长,知县,宝坻的知县,宝坻是大县,发心要做一万桩善事。他的夫人很头痛,这一万桩善事到哪一年才能做完?他自己也疑惑。正在这个时候,五台山有个法师,幻余法师从宝坻经过来看他,他就跟他说这桩事情。他说我做了宝坻知县,发愿做一万桩善事,正在愁著这桩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完?昨天晚上做了个梦,梦到一个天神告诉他,你一万桩善事已经做圆满。他很惊讶,我做了什么善事?他说你减租这桩事情。是有,他看到农民缴的租太重,把它减轻减了不少。他说全县的农民不止一万人,统统都得到你的好处,你圆满了。他跟幻余法师讲:这个事情能相信吗?幻余法师说:能相信,确确实实,你有权在手你做好事太容易,你没这个权,你要做一万桩好事,难!你看你这一笔,不止一万,几十万人都得利益,可信。他听了就很欢喜。所以中国古谚语所谓「人在公门好积德」,你行善积德比别人机会容易,别人做一万桩好事真不容易,你一个念头就圆满了。所以我们能够相信。
「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给我们说,我们的智慧到哪里去了?因为「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十住菩萨呢?十住菩萨把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才能入住。这桩事情我们总要常常放在心上,要记住,要认真努力的干。放下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佛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归纳为这五大类,这就好说了。这五样放下,你就是《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你在断烦恼的功夫上跟小乘须陀洹平等,小乘须陀洹初果也是断见惑。从此之后要不断的向上提升,提升就是什么?要不断的再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思惑,就是错误的想法;见惑是错误的见解,看错了。思惑是你想错了,想些什么?贪、瞋、痴、慢、疑,都是错误的思想。慢慢放,年年放、月月放、天天放。这三界八十一品,就是贪瞋痴慢疑全都放下了,没有了,对於世出世间法,绝对不会起贪瞋痴慢疑的念头,那恭喜你,你升级了。升到第几层?七信位的菩萨。放下见惑是初信,放下思惑就到七信。七信,给诸位说,六道没有了,你超越六道了,这叫真的成就,你得正觉,名号叫阿罗汉,你证到阿罗汉果,你得到正觉。再往上去就要把分别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分别的念头没有了,那你又升两级,你是菩萨,十信位到第九信。这个时候还得要把妄想放下,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之后,恭喜你,你就入初住,十法界没有了,初住菩萨入一真法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他不在十法界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究竟圆满的佛果都住在华藏世界。所以说得一切诸佛智慧光明,这个一切诸佛就是四十二个阶级,一切就是四十二个阶级。我们看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金刚经》里面讲的「诸佛」,他告诉我们,诸佛不是说很多佛,是这四十二个位次,从初住到妙觉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