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必烈的晚年 

     尽管取得这次胜利,总的来讲13世纪80年代忽必烈在对外事务中总遇 
到挫折。这些年还给他个人带来悲剧和不幸。他的爱妻察必于1281年去世, 
她长期以来一直给予他支持和忠告。察必的儿子、忽必烈自己指定的继承人 
真金于1285年去世。真金被精心地培养成中国的下一位皇帝和他的汗位的继 
承人。真金四十多岁的早逝必然沉重地打击忽必烈并且使宫廷沮丧。为了寻 
求安慰,他越来越多地转向酒和食物。过度饮酒,使他的健康成为问题。在 
他的余生中,过于肥胖和痛风折磨着他。汉文史料揭示他晚年特别沮丧和抑 
郁。在1293—1294年的冬季,他愈加衰弱。1294年2月18日,他在宫中去 
世。 
     忽必烈统治的成就是显著的。与其他蒙古大汗相同,他继续从事军事征 
伐。他最辉煌的胜利是征服中国的南宋,把一个人口超过5000万具有大量财 
富和资源的领土置于他的控制之下。比起更早的许多次蒙古人的战争来,这 
场战争需要更缜密的计划和后勤,从而确保忽必烈作为蒙古人中一位伟大统 
帅的地位。而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可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希望使汉人相信 
他日益汉化的同时,本民族同胞仍对他信任。他设立了进行统治的行政机构, 
在中原建设了一座首都,支持中原宗教和文化,并且为朝廷设计出合适的经 
济和政治制度。然而他并未抛弃蒙古传统,保持着大量的蒙古习俗,在政府 
和军队的关键位置上任用蒙古人,废止科举制度使他不致在政府职位上受制 
于汉人。尽管在统治的最后十年中面临着困难与失误,忽必烈留给他的继承 
者的是一个稳定和大体上繁荣的国家。 

… Page 329…

                                        第六章 

                                    元中期政治 

                                      概        述 

        “元中期”指的是1294—1333年,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世祖,1260 
  —1294年在位)去世和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妥欢贴睦尔(顺帝,1333—1368 
  年在位)即位之间的时期。在这39年中,帝位快速转换,有9个人即位,由 
  此造成了官员的不断变换和国家政策的经常变化。这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无 
  常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逐渐削弱了忽必烈留下的强大帝国,并为 
  在妥欢贴睦尔统治下王朝的衰亡铺设了道路。 
                                                                                     ① 
       元中期的皇帝不仅继承了忽必烈的大帝国,也承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忽必烈成功地将原来以草原为根基的“大蒙古兀鲁思”或“大蒙古国”的重 
  心转到了中原,并使元朝成为第一个统治全中国和内亚草原的征服王朝。他 
  还为庞大的多种族、多文化帝国提供了一个综合汉制和内亚制度的可行的制 
                                                                    ① 
  度构架,并从蒙古、中国和佛教源流中缘饰以正统的标记。正因为如此,忽 
  必烈后来被他的继承者视为最尊崇的王朝创建者和祖先,并且精心保护他的 
  衣钵。至于忽必烈留给后人的各种问题,则是与帝国本身一样巨大和复杂。 
       从基础上讲,元在中国和更为广阔的蒙古帝国中的地位需要认真地重新 
  考虑和界定,并据此做出更多的调整。中原是帝国的最重要构成部分和统治 
  重心所在,还是它只是蒙古世界帝国的一部分,而应献出全中国的资源来维 
  系帝国?如何满意地回答这些疑问,总是摆在元统治者面前的严肃并影响深 
  远的问题。一方面,忽必烈虽宣称自己是全体蒙古人的大汗却难以落实,并 
  且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内亚的宗族的严重挑战;到忽必烈去世时,元与窝阔 
  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战争还在继续。另一方面,草原传统势力迫使忽必烈 
  无法将他的王朝全然置于传统的中原政府模式之上,并且在中原的根基越扎 
  越深,使得元朝内部的文化适应过程趋于舒缓,给忽必烈的继承者留下了一 
  些重要的问题。 
       从政治方面讲,忽必烈建立的政府制度是蒙古家产封建制和中原传统官 
  僚专制的混合产物。在早先的蒙古制度下,皇亲和皇帝家族的有功侍臣都享 
  有世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虽然忽必烈曾试图削弱这些贵族的特权, 
  但是他没有在这个方面走得太远,因为害怕违反蒙古国的一个基本原则:帝 
  国是所有成吉思汗子孙的共同财产。结果是贵族们在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继 
  续起着重大作用并享有许多利益,在他的继承人统治时期,巨大财政压力和 
  政治上的不安定,恰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忽必烈强化中央集权和官僚 
  体制的措施,尽管不够完善,却使官员获得比前忽必烈时期官员大得多的权 

① 下文中关于忽必烈作用和遗产的评价,主要根据以下论著:'833'姚从吾:《元世祖忽必烈汗:他的家世、 

他的时代与他在位期间重要措施》;'810'周良霄:《忽必烈》(长春,1986 年版);'561'周良霄:《论忽 
必烈》;'722'白钢:《关于忽必烈附会汉法的历史考察》;'366'爱宕松男:《忽必烈汗》(东京,1941 
年版);'426'莫里斯·罗沙比:《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伯克利、洛杉矶,1988 年版)。 
①  '126'傅海波:《从部落领袖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元代的正统观念》(慕尼黑,1978 年版)。 

… Page 330…

  力。在后忽必烈时期,官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力中心,经常超越宗王而与 
  皇帝争夺权力。 
       从文化和社会方面讲,在蒙古、色目 (西亚和中亚人)精英与他们的汉 
  人臣民之间有巨大的鸿沟需要弥合。这个鸿沟的存在部分是因为一般汉人在 
  种族制度下遭受着政治歧视和社会歧视。在受过教育的汉人精英中,对这种 
  歧视感受尤深,因为孔子的学说和儒士没有得到在以前汉人王朝下所得到的 
  尊重。元朝政府甄用统治精英靠的是出身而不是成就。因此,蒙古人和色目 
  人所受研习汉学的激励不大。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既然传统的汉人精英 (儒 
  士)未能分享权力,在一定意义的范围内,蒙古和色目精英仍然是汉文化传 
  统的门外汉并且在社会上被隔离于当地居民之外。这种分隔使元王朝具有很 
  强的“殖民”色彩。 
       从外交和军事方面讲,在忽必烈统治下的元的对外政策,与以前的蒙古 
  大汗一样,是“帝国主义”的,总是准备动员统治区内的所有人力和物力为 
                                    ① 
  扩大帝国进行持续不断的战争。但是,到忽必烈朝后期,对外征服的报酬率 
  已经明显地减少,因为帝国已经达到它的最大的地理极限,此时应该是集中 
  全力加强内部团结而不是对外扩张的时机。 
       最后,由于过度的军事征伐、庞大的赏赐和其他宫廷消费,元朝政府自 
  始即面临长期的财政问题,不得不依靠色目理财能手用聚敛方法来开辟财 
  源。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这些聚敛者与孔子思想捍卫者之间冲突不断,后者 
  主张节省政府开支和减轻百姓赋税负担。从财政上讲大幅度削减开支当然是 
  人们所期盼的,但是政治上很难实行,因为它将直接影响蒙古国家在中国的 
  基础。 
       综上所述,忽必烈的成就虽然伟大,但是他的遗产并不完全是积极的。 
  元代中期的后继者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保存他的政府体系的问题,还要创 
  造性地解决他所留下的多种问题,亦要解决忽必烈去世后出现的各种新问 
  题。这就要求按照传统的中原路线进行更多的改革和改变一些殖民特征,把 
  王朝的根在中原扎得更深,但是,同时还要保证王朝的安全和征服集团精英 
  的利益。 

①  '9'托马斯·T。爱尔森:《蒙古帝国主义:蒙哥汗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1251—1259 年》, 

第7 页。 

… Page 331…

                   铁穆耳汗朝 (成宗),1294—1307年 

        忽必烈未给他的后人解决的比较特殊但是很重要的问题是帝位继承,在 
  蒙古帝国的历史中,它总是引起不安和紧张的因素。忽必烈无力解决这一问 
  题,部分是因为蒙古人的帝国是成吉思汗所有子孙的共同财产的观念与汉人 
                                                                                   ① 
  的君主专制观念相抵触;还部分因为在忽必烈时期的一些偶发事件。忽必烈 
  不能将家产封建制的蒙古国家完全改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原式政府,他也没打 
  算这样做,当出现帝位继承问题时通过忽邻勒台在皇子中选择新的大汗的传 
  统做法不能被否定。② 
        忽必烈为维持他的皇帝特权,试图用中国方式来确定他与正后的长子为 
  正式的继承人,他选定了真金(1243—1285年)为正式的继承人,但真金在 
                                                        ① 
  1285年去世,比忽必烈本人的去世早9年, 忽必烈的尝试中途夭折。由此 
  造成的后果是,在后忽必烈时代,经常在前朝大汗提名的继承人和要求通过 
   “选举”即位的人之间为争夺帝位产生激烈的抗争。 
        后忽必烈时代的帝位之争与以前的汗位之争有三点不同。第一,竞争者 
  的范围只限于忽必烈的后人,特别是几乎清一色的真金后人。因为在蒙古人 
  中有这样的共识:元朝是忽必烈创建的,其他皇族成员能够在各次帝位之争 
  中作为支持者参加新皇帝的选举,但是他们自己不能参加帝位的竞争。真金 
  的后人最有帝位继承资格是基于这样的事实:真金是忽必烈的长子并且是他 
  指定的继承人。 
        第二,宫廷中有权势的大臣在新汗即位问题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 
  而皇族成员的作用日益降低。在传统蒙古制度下,是由蒙古诸王和王妃来决 
  定“选举”的进程。官员(那颜)作为皇族成员的属下参加忽邻勒台,但从 
  不允许他们独立发表意见。大臣在新汗即位问题上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 
  显然是忽必烈加强中央集权和政府官僚化的结果,也是元政府的家产封建性 
  质因而削弱的结果。 
        第三,帝位继承经常引起纷争,两种候选人交替登基,一种立足于中原, 
  正常情况下得到在首都的大臣们的支持;另一种立足于草原,常常统率着强 
  大的驻边军队。这两种利益关系和背景完全不同的候选人的交替,加上一系 
  列皇帝在位时间很短,导致了政府的一般政策尤其是文化倾向的大幅度摇 
  摆,使得这一时期的政治变化无常。 

① 关于整个元代帝位继承危机的研究,见'852'萧功秦的 《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亦见他对也可蒙古兀鲁 

思(即忽必烈即位前的蒙古帝国)汗位继承的研究'851'  《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关于一般游牧社 
会缺乏有效的继承制度的研究,见'113'傅礼初的《奥托曼帝国中的突厥—蒙古人的君主制传统》和'112' 《蒙 
古人:生态环境与社会视野》,特别是后文的第17—18 页、24—28 页。 
② 关于忽邻勒台在“选举”蒙古大汗时的作用,见'549'箭内亘的《关于蒙古国会忽邻勒台》;'811'周良霄: 

 《蒙古选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制度》;'103'伊丽莎白·思迪科特…韦斯特:《元代的中央机构》,特别是 
第525—540 页。 
① 关于真金的去世和他的影响,见'848'黄时鉴: 《真金与元初政治》。 
② 见'852'萧功秦: 《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30 页。 

… Page 332…

                                        铁穆耳的即位 

        在1294年2月忽必烈去世后立刻爆发了第一次继承人危机,因为忽必烈 
  并未正式册立他的孙子、真金第二子铁穆耳(1265—1307年)为继承人。在 
  真金1285年去世之后,年迈的忽必烈在确定继承人上显然一时犹豫不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