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龅谜娴氖蔷烤乖猜N颐瞧鹦亩钤趺醋龆甲霾辉猜飧隼锿啡肥祷故怯姓习运疾荒茏龅皆猜U飧鲆馑己苌詈苌睿颐且感乃嘉┕鄄欤Т蟪说娜耍蛘呤俏颐窍M赐鞣郊质澜纾刺岣咦约旱钠肺唬飧龅览聿荒懿欢荒懿蝗险嫜啊V腔劭酥螅榉ń缧榭战绺约菏且惶澹飧鋈现钦媸抵腔郏蔷筒皇欠卜颉T倏吹谄呔涿牛�
  【或名如法行。】
  『法』是法性,『如』是与法性相应的。与法性相应的行为是诸佛如来、是法身大士,九法界的有情众生做不到。虽然做不到可以学,我们常说学多少算多少,肯定有好处。没有见性怎么个学法?经教就是。只要随顺经教,随顺诸佛菩萨就是『如法』,就是随顺法性,菩萨是这样修成的。凡夫如法行成菩萨,菩萨如法成就佛果。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没有如法。我们把经教跟实际的生活完全脱节了。纵然学习,很认真的学习,也不如法。为什么?心量太小,自己跟自己画小圈圈,小圈圈永远不能突破。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是基本的教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这个圈圈就局限在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师长,局限在这里。这是不是佛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的意思是什么?孝亲尊师,世间人都懂得,这现在人不懂得。现在人为什么不懂?佛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现在你不懂得是因为你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教你,「殊无怪也」,佛不会责怪你。你从小就没有受过这个教育,没有受过这个教育要责怪你,那是太过分了,不可以。没有受过教育,你不懂得这个,佛怜悯你,可怜你,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你不懂事,你没有智慧,你这样下去,如果说是遇不到佛法教诲,哪有不堕三途的道理!
  佛菩萨看得清楚,你现在是个人的样子,一转眼你就换了身体了,不是人的样子了。佛的意思究竟是什么?佛的意思是教我们把孝养父母的心扩大,孝养一切众生,是这个意思。特别《菩萨戒经》,佛讲得很清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想想他孝养父母那个心量多大;又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范围更大了,因为前面讲男子、女人是讲人道,讲一切众生那十法界统统包括了。蚊虫蚂蚁是众生,他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饿鬼地狱是众生,他也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诸佛是老师。你就想想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个范围多大,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才叫大乘佛法。
  小乘佛法说实在讲也了不起,小乘的境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这一个地区,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不是。小乘的境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小乘人,佛只有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他只有这一个世界;大乘法里面境界就大了,他的境界是遍法界虚空界,在《华严经》上看到重重无尽的法界,不思议的境界,这是大乘。所以孝敬你要懂得,什么时候你能够把一切众生真的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未来诸佛,恭喜你,你成佛了,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要想成佛,要想早一天成佛,佛真的一点都不吝啬,都教我们。古人讲的,他丝毫没有保留,和盘托出,真的是究竟圆满的供养,我们能不能体会到?
  世间迷惑的人多,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多,包括我们自己在里面,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在一切众生分彼分此,还有严重的执著,这都是业障,非常严重的业障。这个业障你要不把它消除掉,这一生能不能往生?不能。它障碍你往生,它障碍你见佛,所以心量不能不拓展。在大乘教里面心量不能不恢复,因为你的心量本来是包太虚周沙界的,这本来是!现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搞得多可怜,我们应当要知道。
  尤其是对冤亲债主,怨结,我们在六道里头,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跟多少人结过怨,这些怨结在菩提道上就变成魔障了。所以魔障从哪里来的?无缘无故人家不会来障碍你,总是什么?我过去障碍他,他这一世来障碍我;我过去是毁谤陷害他,他今天毁谤陷害我;我过去占他的便宜,他今生来占有我,总是这些,冤冤相报,生生世世,遇到了,麻烦就来了。绝对不是没有原因的,只是这个原因我们自己不知道,觉悟的人晓得。就如同百丈大师讲的「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清楚,他明白,他知道这个果报来了,这是哪一笔帐?什么时候结的?现在果报现前了,这个帐消了。怎么消了?他接受,没有瞋恚心、没有报复心,帐了了,消了,业障是这么消的。如果我们在受到这个果报的时候,起怨恨心、起报复心,这个帐不但没有消,又添上一笔,这个麻烦大了。
  这一些理事,我们在这么多年,从经教里头,一切经论里面我们重复多少遍,不断在重复。有没有必要重复?有。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醒过来。不是说这些经文意思我懂,我也会讲,是不是真正醒过来还靠不住。什么时候真正醒过来?报应临头,你用什么心态来处理,这个时候才真正看到你,你有没有醒过来?别人毁谤我的时候,侮辱我的时候,陷害我的时候,我是什么样的反应?从这个地方检点就晓得自己到什么境界。古人所谓「无故加之而不怒」,中国古德,这个读书人讲这是人的修养,在佛法上说这是觉悟,你修行的功夫。你真的觉悟了,智慧开了,你如法行。没有瞋恚,没有报复,心里头永远保持著清净智慧。
  无知迷惑的人,他造罪业,造罪业一定感受果报,他的苦报现前了,你听到了作何感想?某人这是现世报。没错,这是事实,这个时候考验自己的功行,你学佛是不是真正得受用?真得受用,你一定有行动表现,我们在讲经时候常常讲,化敌为友,化怨为亲。真修行人,在这个世间,永远不会跟任何一个人为敌,就是对立,没有了。你起心动念,你要去救他,要去帮助他。他是你的冤家对头,过去陷害你,现在他有难的时候,你会去帮助他,你会去救他。真正落实到「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你把佛陀这些教诲,学了之后变成你自己内在的营养、养分,你全消化掉了,所以你表现出来的就跟诸佛菩萨一样,那么样的自然,一丝毫勉强都没有。这是什么?这真学佛,真得佛法受用。不但你的智慧现前,你不生烦恼,福报不可思议,这是如法行。
  那没有学佛的人看到这个,纵然没有怨恨,心里面也会很欢喜:他遭报应了,他过去害我害人,害了不少人,现在遭报应了。怜悯心生不起来,救护的心更生不起来,那就是什么?学佛没有得到受用。你所学的没消化,像吃东西一样囫囵吞枣,吃下去了依然排泄掉,没有吸收到营养,白学了。如法行的人,他得到这个养分,真的消化掉了,在他心理上、身体上,它真起作用了。这个作用教化众生,帮助世间,大的来讲,这随你的心量,你的心量要大,跟法身菩萨一样,那个心量境界都是遍法界虚空界的,你这种教诲是对法界一切众生,产生的功德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说之不尽。
  我们回过头来,从最小处来讲,小处便是大处,为什么?随著你的心量扩大了。小处什么?《弟子规》,最小的了。《弟子规》里面所教的,儿童学习怎样对父母,怎样对兄弟姐妹,怎样对长辈,怎样对宾客,基本的做人道理一些礼节。从思想观念到言行,从小要学,这是你日常生活这个小圈圈小。你要能把《弟子规》扩大,我在家里面所学的,对父母,《礼记》里面讲得很清楚,你遇到这个人,这个人年岁大过你二十岁以上,就要用什么态度对他?对你父母的态度对他,他跟你父母是一样的。大你十岁,你要以对待你长兄的心态看待他,他是我的长兄。儒家也推广,也把这小学教育推广到大社会,国家天下。佛法推得更广,推到法界虚空界,无尽无边重复的世界,不思议的境界。你要不能够拓广,拓得这么大,你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个界限,怎么突破?这个我在讲席里说过很多次,如果我们心量大就把它突破。心量一定要大,一定要知道救苦救难。冤家敌人,人不能有怨恨心。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讲七情五欲,七情五欲造成六道轮回。所以七情五欲要断,实在它不是真的断,大乘法里面讲转变,把它转变成智慧,这个智慧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转烦恼为菩提,七情五欲是烦恼,你怎么样把它转过来变成菩提。菩提是觉知,你用这个觉知去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积功累德,离苦得乐。
  修行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要细心观察,细心去体会。大方广佛华严就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那是真的大方广佛华严,这个经本是说明书;千万不要死在经本里头,那你就错了,大方广佛华严你永远连边都摸不到。天天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完全迷失了,那不是大笑话!在《华严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生活的方法,工作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真的是说尽了。但是总的纲要你要把它抓到,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待人接物也好,掌握到《华严》的纲领,就是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总纲领。用这个总纲领去落实如来所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最初方便(最初也是终极)是佛讲的四摄法,四悉檀、四摄法是方法是手段,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是真正的大圆满,如法行的大圆满。
  我学佛这么多年来,总结修学的纲领二十个字,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用这个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行事。前面十个字是心,后面十个字是行,这是我们自己的心行。活在这个世间,像佛菩萨一样为一切众生做个好样子,所以要常常想到「我这样做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只要提醒这一句,你就知道该怎样去做。如果说这个做法不能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就不能做。
  我们学佛学了不少年了,为什么做不到?这个情有可原,小时候没人教,你的烦恼习气太深了。佛法在这里薰修,天天薰习还是不够,敌不过烦恼,境界一现前,佛法忘掉了,烦恼起现行了。烦恼里面头一个观念,不管是有形无形有意无意,自私自利,这是第一个起现行的。唯恐什么?对自己有伤害,尽一切力量避免伤害。殊不知你是凡夫,你避免伤害就造成更大的伤害。
  所以古人有说,怕死的人一定死,特别是什么?在战场上,打仗的时候,怕死的一定死,不怕死的一定不会死。这话说得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什么道理?佛法里头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怕死常常想著那个死,心想生;不怕死的人,这个心里头没有那个死字,所以往往这种人,他真的不死,他脑子里头没有死字。怕死的人时时刻刻担心,所以怎么担心也死到临头,这是讲一般人。
  在古时候读过书的人,那又不一样,读书的人明理,他知道有道义,为了道义可以以身殉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为什么?把道义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这是教化社会,教化众生,用身来教化。人死了,实在讲,我们现在晓得,他身死了,他并没有死,他生天了。为什么生天?他教化众生这个功德大,这个善行高,善有善报,他当然生天了。自私自利这是私心,这是恶,这不是善,这个对社会、对众生没有一丝毫贡献,所做的是负面的。负面的果报他往下降,他堕三途,他不如法。「如法行」这个名号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八句:
  【或名净眼王。】
  这个名号的意思好懂,清净眼,『王』是比喻自在的意思,自主、自在,在佛法里头都用王来比喻。『净眼王』就是清净眼第一,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才称之为王,当然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德号。这个名号提醒我们,我们要用清净眼来看世间,能得无量智慧,无量福德。如果我们用染污的眼来看世间,我们所得到的是造作无量的罪业。
  世间人愚痴,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事,他总是向不善的地方去想,这也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跟西方文化不一样地方。早年我到美国弘法,美国那边同修们告诉我,任何一个人进入海关,海关对你是什么概念?你不是一个善人,你必须要拿出种种证明,证明你是善人,证明你是好人,这是他们办事的态度。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5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