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卡瑟琳嫁给有钱的地主埃德加。具有茨冈人热烈倔强天性的希斯克利夫为 

  此愤而出走,并起誓要发财回来报复。数年后,希斯克利夫发财归来,先诱 

  使辛德雷酗酒赌博,抵押呼啸山庄,沦为乞丐。再在辛德雷死后把他的不满 

  6岁的儿子培养成野蛮愚昧的奴仆。同时,他还拐娶并残忍地折磨埃德加的 

  妹妹伊荷贝拉,并强迫病重的儿子盖尔顿与埃德加和卡瑟琳的独养女小卡瑟 

  琳结婚,以吞并埃德加的产业,使其处于家破人亡的境地。 

       作为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和受尽凌辱与践踏的被压迫者,希斯克利夫的 



① 毛姆著、杨静远译:《爱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译后记》,载《文艺理论研究》1981 年第4 期, 



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 年版,第167 页。 


… Page 42…

孤独而骄傲的拜伦式叛逆性格和蓄意报复,本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可理解 

的行为动机。但他用加倍虐待来反虐待,用使对方家破人亡,甚至不惜把亲 

生儿子也牵连在内的斩尽杀绝手段来进行报复,却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疯 

狂的压迫者或“披着人皮的恶魔”。因此,小说在同情其遭遇又谴责其报复 

手段的同时,让希斯克利夫也在极度寂寞与空虚中精神失常,孤苦地在一个 

暴风雨的夜晚死去。 

     小说充满哥特式的惊险情节,偏僻荒原的神秘气氛和紧扣心弦的风云剧 

变,但人物的生活悲剧和精神冲突又全都来自残酷虐待和尔虞我诈的资本主 

义现实生活;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身世、经历和奋斗,也全都是真切具体的 

现实主义图象。同时,小说末了写希斯克利夫从非人性的复仇狂回到人性的 

理性境界,也一扫他前此所具有的某些梦魇和恐怖气氛。因此,我们有理由 

认为,小说实是一部具有强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并非为某些 

西方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是荒诞不经的梦魇传奇,而是一部资本主义时代的社 

会悲剧。 


… Page 43…

                                  4。海涅 



     19世纪德国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亨利希·海涅(1797—1856)出身在莱茵 

河畔德法边界杜塞尔多夫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自幼深受流行于这一地区 

的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理的薰陶。1813年这一地区重新沦为普鲁士封建领 

土后,德国人民特别是犹太人的深重灾难,更增强了他的革命信念和决心。 

他曾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和哥廷哈根大学学法律,但较多时间却去听 

史雷格尔的文学课和黑格尔的哲学课,且在大学时代即已进入诗歌创作的旺 

盛期。1830年他怀着极度兴奋的心情,长期移居七月革命后的法国。在这里, 

他受到了法国进步文艺界的热烈欢迎,跟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大仲 

马及波兰音乐家肖邦等广泛接触,还跟空想社会主义者交往密切。1843年他 

跟马克思结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后,思想和创作也随之进入最成熟阶段。可惜 

诗人的健康状况一直欠佳,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又使他感到十分苦闷和失 

望,以致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在“床褥墓穴”里度过。 

     海涅以浪漫主义诗人的姿态登上文坛,一开始就在短文 《论浪漫派》 

 (1820)中,把批判矛盾头指向德国消极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他大学时代 

的主要作品,如组诗《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 

集》(后全收入1827年出版的《歌集》)和旅游散文扎记《哈尔茨山游记》、 

 《观念——勒·克朗特文集》、《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璐珈浴场》、 

 《英国断片》(后合称《旅行杂记》1826—1831),除以浓郁的诗情描绘哈 

尔茨山的壮丽风光和意大利的迷人景色外,也多在表现封建重压下的思想苦 

闷,抨击封建专制的统治罪恶和渴望在德国爆发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旅 

居法国后,随着诗人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加强,他的创作也日益向现实主义 

转化,但仍保留较多浪漫主义艺术手法。这时期他的主要创作是痛斥德国消 

极浪漫主义作家为“死亡诗人”的著名论著《论浪漫派》(1833),展示德 

国古典哲学“作了政治变革前导”的专论《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1834), 

怒斥法国大资产阶级篡夺七月革命果实的政论 《论路德维希·别尔内》 

 (1840),讽刺资产阶级自由派诗人狂妄无知的长诗《阿塔·特洛尔》(1842), 

号召德国工人起来把对上帝、国王和祖国的“三重诅咒”全织进埋葬“老德 

意志的尸布”中去的著名政治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以及代表 

作、政治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等。1848年欧洲革 

命失败后,海涅在瘫痪不起的情况下,仍在《决死的哨兵》、《奴隶船》、 

 (1649—1793—????》 (1855)等诗作中继续号召革命。不过,在诗集 

 《罗曼采罗》(1850)等作品中,也表现了较重的忧郁苦闷情绪和担心无产 

阶级革命会毁灭人类文化的疑惧。 

     政治讽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1843年10月诗人回国探 

视生病母亲时的旅闻观感的诗体结晶。长诗以压抑生机的严冬和隶属梦幻境 

地的童话为标题,一开始便把讽刺揭露的矛头,寓意性地直指黑暗、停滞、 

腐朽的德国社会现状——当英法已进入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阶段时,德国 

还在奉行以天主教为精神支柱的分裂割据的中世纪专制封建政体。全诗共27 

章,按诗人的旅行足迹,逐章对普鲁士统治下德国的检查制度、封建政体、 

教会势力、军队作用、分裂局面,乃至统治者的心态,逐一进行无情批判和 

揭露。它把四分五裂的德国,比作臭不可闻的“三十六个粪坑”,指出治疗 

如此“重病沉疴”,决不能用“玫瑰油和麝香”,而必须用革命手段。还把 


… Page 44…

象征德国封建制度的国徽上的鹰说成是一只“丑恶的凶鸟”,发誓要对准它 

 “痛快的射击”,或“揪去”它的“羽毛”,“切断”它的“利爪”。对统 

治者用来美化封建专制的红胡子大帝的传说,则把它贬斥为“中世纪的妄想 

与现代的骗局”。虽然海涅当时还不能具体描绘出革命的“新的一代”的形 

象,但长诗的基本主题已显示出号召德国人民起来粉碎旧世界,创建新生活。 

     长诗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主义内容与浪漫主义形式的有机结合。 

从内容看,长诗完全是在对德国现状进行现实主义的具体揭露和讽刺。但在 

形式上,它又常运用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象征手法。而且,常常是在描写现状 

时突然上升到幻想境界,在描写幻想境界时又突然落脚到现实生活中来,形 

成了以现实为主体的幻想与现状的交织渗透。此外,长诗表现手法的多种多 

样,现实图象的五彩斑斓,以及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的大量借用等,也都 

是德国文学中体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 


… Page 45…

                      5。果戈理、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1)果戈里 

       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1809—1852)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自然派”的奠基人。他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12岁上中学, 

  19岁到彼得堡独立谋生,起初当小公务员,后在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帮助、 

  影响下从事文学创作,并以之为终身职业。他生活在黑暗反动的俄国19世纪 

  30—40年代,接受过自由、民主思潮的影响,但又未能完全摆脱把俄国宗法 

  制度理想化的斯拉夫派思想的包围。因此,他思想上一直存在着尖锐矛盾, 

  晚年更在极端矛盾痛苦中与世长辞。 

                                       ①                               ② 

       果戈理是“极度忠于生活”和“持久地贯彻讽刺倾向”的现实主义作 

  家。他从1830年开始创作,到1842年共写出了三个中短篇小说集、七部戏 

  剧、一部小品文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其中,虽间有表现悲观宿命思想 (如小 

  说《圣约翰的前夜》)、宗教神秘色彩(如小说《肖像》)和美化封建家长 

  制(如小说《旧式地主》)的内容,但主体却是对俄国专制农奴制及其种种 

  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的第一部成名作小说集 《狄康卡近乡夜话》 

   (1831—1832),尚以浪漫主义手法在描绘乌克兰的绚丽多姿景色、纯朴欢 

  快风习和勇敢机智人物。第二、三部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1835)和 

   《彼得堡故事》(1835—1842),即以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和历史具体的生 

  活真实,揭示了俄国地主们的“动物性的、丑恶的、谑画的生活的全部庸俗 

            ③ 

  和卑污”,展现了一切以金钱和官爵为转移的豺狼当道、弱肉强食的彼得堡 

  现实社会,使作者一举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文坛 

  盟主”。著名剧本《钦差大臣》(1836)借一群循私舞弊、无恶不作的城市 

  官吏,欺压人民及主动让一个庸俗空虚的彼得堡路过小官吏赫列斯达柯夫欺 

  骗的讽刺故事,更把专制农奴制俄国的“一切坏东西……收集在一起……嘲 

            ④ 

  笑个够”,以致剧本演出后,迫于反动派的猛烈攻击诽谤,果戈理不得不长 

  期侨居意大利的罗马。 

       侨居国外后,又经过五年的紧张劳动,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 《死魂灵》 

   (第一部,1835—1842)终于完成。小说情节很简单:骗子乞乞科夫利用农 

  奴制时代俄国每过十年才进行一次人口调查,这之间政府不管农奴的生死存 

  亡变化,统统按调查时登记的人口数,向农奴主征收赋税的弊病,化装成有 

  钱的官员来到某省省会廉价收买“死魂灵”——即已经死掉,但还没注销户 

  口,在法律上仍算活人的农奴,并煞有介事地把买到手的死魂灵送到民政部 

  门办理买卖契约和注册登记手续,然后便打算以天灾人祸无法经营为由,把 

  死人当活人拿到救济局去抵押,以骗取大笔钱财。当他已到手大批死魂灵, 

  正在民政局办手续,人们都把他当作大农奴主和百万富翁时,一个冒失卖主 

  突来揭穿了他购买的是死魂灵这一秘密,弄得满城风波,人人自危,乞乞科 



①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别林斯基选集》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年版,第182 页。 

②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卷,新文艺出版社1957 



年版,第26 页。 

③ 同①,第180 页。 

④ 斯捷诱诺夫:《果弋理的戏剧创作》,新文艺出版社1958 年版,第20—21 页。 


… Page 46…

  夫也只好偷偷溜掉。单这情节本身——钻国家法制空子以盗窃国库,就已经 

  暴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和乞乞科夫的卑劣。而小说的主要成功还在于塑 

  造了乞乞科夫这个圆滑虚伪、钻营奸诈的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表 

  现了俄国资产阶级始终跟官吏地主狼狈为奸和依靠官吏地主以求发展的历史 

  特点。同时,小说的巨大功绩还在于通过乞乞科夫的罪恶经历,塑造了一系 

  列诸如“高等废物”玛尼罗夫、“地方恶少”罗士特来夫、庸俗琐屑的科罗 

  皤契加、精明的骗贼梭巴开维支、吝啬鬼泼留希金,以及无所事事、闲坐绣 

  花的知事,进市民商店拿东西“就象进自己的仓库一样”的警察局长,把注 

  册费奇妙地算在个别申请人头上的审判厅长等等从专制农奴制土壤生长出来 

  的“一个比一个更无耻”的个性鲜明突出的地主官吏形象。跟这些丑恶的资 

  产阶级和地主官吏形象对立着,小说还在一些抒情插笔中,以高昂的激情歌 

  颂人民的勇敢、协力、智慧及其自由反抗精神,祈愿“贫瘠散漫”的祖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