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学校当局非难,不久即被迫离校迁居彼得堡。1854—1862年他主持《现代人》
杂志的编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以反专制农奴制为政治背景的美学、哲学、
文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同时还积极与秘密革命组织“土地与自由社”
联系,广泛团结进步知识分子和军官,并写出了号召农民“拿起斧头来”推
翻专制农奴制的革命宣言 《农民的同情者向贵族统治下的农民致敬书》
(1861)。因此,沙皇政府于1862年捏造罪名把他抓起来关进彼得保罗要塞。
在狱中,他积极组织绝食斗争,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写出了著名的革命小说
《怎么办?》。1864年,沙皇政府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竟判处他服7
年苦役和终身流放西伯利亚。在监狱、苦役和流放的残酷折磨下,车尔尼雪
夫斯基始终表现出不为威迫利诱所屈的高尚革命气节和不折不挠的坚定革命
立场,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诸如反专制农奴制的小说《序幕》(1865
—1868)和反唯心主义的论文《人类知识的性质》(1885)等著作。直到1883
年,他才被获准移居阿斯特拉军,但长达27年的非人折磨,已完全摧毁了他
的健康。1889年他获准返回故乡萨拉托夫后不久便不幸逝世。对此,恩格斯
曾愤怒地说,把这个“对俄国有无数贡献”的“伟大思想家”“长期流放在
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之间而对他施行慢性暗杀,将永远成为 ‘解放者’亚历
… Page 53…
①
山大二世的可耻的污点” 。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立场,除基于平民出身、革命思想影响和如火如
荼的解放斗争要求外,还源于他是个坚定而具辩证因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哲
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1860)、《资本和劳动》(1860)等哲学和政治经
济学著作中,他从50年代起直到1888年,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哲学唯物主义
的水平,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则,并对资本主义痼疾进行深入分
析、批判;同时,还看出了黑格尔学说的两重性及其结论的狭隘和微不足道,
坚信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反动时期只能暂时阻碍必不可免的进程。不过,
由于俄国生活的落后,他还不能够上升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
他幻想通过旧的、半封建的农民公社过渡到社会主义,虽跟傅立叶、欧文的
阶级调和论不同,其实质也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幻想。
跟哲学观念紧密联系着,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观和文艺批评也具有战
斗的唯物主义性质。在革命民主主义美学代表作《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一书中,他针对当时流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提出了“尊重现实生活”、
“美就是生活”等唯物主义观点,并强调文学要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
生活,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在谈到审美标准时,他还辩证地指出不同社
会集团对美有不同的要求。在长篇文学批评论著《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期的
概观》(1855—1856)中,他更运用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概括分析俄国30—
40年代文学史实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捍卫和发展了果戈理时期俄国批判现实
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不过,囿于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不彻底性,他的美学
观也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资产阶级人性论因素。如认为艺术美只是自然美的
苍白的复制,人在本性上就热衷吃住睡逸和恐惧死亡等。
长篇小说《怎么办?》(1863)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美学观的具
体体现,同时也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怎么办这个时代
问题的形象回答。小说的副标题“新人的故事”显示了作品的思想主旨——
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用革命的方法推翻地主资本家的专制统治,建立空想
社会主义的社会。它描写了“普通的”和“杰出的”两类“新人”。罗普霍
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是“普通的”“新人”。他(她)们出身平民家庭,
有科学唯物精神,刻苦求实态度和自由、民主追求。他 (她)们以“合理的
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动准则,主张应在他人幸福的满足中求
得个人幸福的实现,并据此创办了一个资金、生产、利润全属集体所有的缝
纫工场——以破产的农村公社为组合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组织。作为代替贵
族的平民知识份子,他们实际对社会起着资产阶级的革命启蒙教化作用。以
拉赫美托夫为代表的职业革命家,则属“杰出的”“新人”。作者说,这样
的人当时数量虽不多,但却是革命的发动、组织和领导力量,是“茶中的茶
素”,“原动力的原动力”。拉赫美托夫是出身贵族的叛逆者。为准备和组
织革命,他一方面积极钻研革命理论,一方面密切联系人民,并对自己进行
严格的革命约束和锻炼——如捐弃自己的田产收入,放弃个人的爱情追求,
练习接受各种酷刑考验等。囿于审查条件,拉赫美托夫的形象尽管只有一个
大致轮廓,而且在处理爱情和革命关系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机械的、非辩证的
观念,但却是教育和鼓舞过千万革命人民的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资产阶级职
业革命家的典型。
①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卷,第497 页。
… Page 54…
小说是在条件恶劣的监狱中仅花费4个月时间赶写出来的,来不及进行
精心艺术加工,为应付审查还需故布惊险和疑阵,但在明暗结合的情节结构
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方面,仍表现了作者的高度艺术技巧和匠心。
小说一出版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和轰动。列宁认为它是“能教导人,引
①
导人,鼓舞人”的“真正的文学”,并说他和哥哥都是在它的鼓舞和影响下
开始投身革命的。
(3)杜勃罗留波夫
在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影响下,19世纪50年代,俄国还出现
了一位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他就是才华出众、英年早逝的尼古
拉·亚历山大罗维奇·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杜勃罗留波夫生于下
诺夫哥罗德(今高尔基市)的一个牧师家庭,1853年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
学历史哲学,大学期间受赫尔岑、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著作的影响,
形成了革命民主主义和唯物主义世界观,并开始写作抨击专制制度的政治讽
刺诗和文学论文。1857年大学毕业后他即参加《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
主持评论栏和讽刺栏,对专制制度和自由主义报刊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嘲笑。
因工作紧张,不幸年仅25岁便患严重肺病去世。
杜勃罗留波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改革运动空前高涨的19世纪50年代。
他的全部社会政治活动和文学批评活动,都指向反对沙皇专制农奴制和促进
人民革命事业这一中心目标。他在短短几年内,便写出了数十篇高质量的美
学和哲学论文,坚持和发展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开创的现实主义战
斗传统和唯物主义美学原则。其突出贡献是强调以“现实的批评”作为文艺
批评的基本原则,并以作品本身“所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为根据”来分析作品
中所反映的生活现象,解释作家创作的客观现实意义和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
问题的见解。他的最著名的文学论文,是评论冈察洛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和
屠格涅夫作品的下列三篇文章: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1859)根据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
夫和冈察洛夫作品中所描写的贵族“多余人”形象,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产
生“多余人”的社会条件及“多余人”的寄生性质和蜕化过程,指出只有跟
奥勃洛莫夫性格作斗争,才能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1860)以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本《大
雷雨》中的女主人公卡杰琳娜追求个人自由幸福的生活悲剧为基点,指出卡
杰琳娜所生活的那个野蛮停滞、冷酷虚伪的小市镇,正是“黑暗王国”——
沙俄专制社会的缩影,而对它“发出激烈挑战”和“誓死抗议”的卡杰琳娜
则是这个“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标志着俄国人民已开始觉醒和起来进
行斗争。
《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1860)是对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前夜》
的精采评论,也可视作是杜勃罗留波夫文学论文的代表作。文章在批判贵族
自由主义者消极无为和阐述平民知识份子种种“新人”特征的基础上,指出
俄国已处在革命的“前夜”,而且必然要出现“俄国的英沙罗夫”。他不是
反异族奴役的保加利亚英雄,而是反沙皇专制农奴制的俄国的新型革命家。
文章获得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们的一致赞扬,但却引起了屠格涅夫及贵族资产
① 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2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860 页。
… Page 55…
阶级自由派作家的一片抗议。结果导致《现代人》杂志公开决裂。
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热情澎湃。曾被
人跟车尔尼雪夫斯基并誉为两个社会主义的莱辛。
… Page 56…
7。裴多菲和安徒生
(1)裴多菲
19世纪匈牙利的著名革命诗人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曾被鲁迅
①
先生盛誉为是用自己的行动和鲜血来实践“为爱而歌,为国而死”的英勇战
士。他生于一个农村屠户家庭,没有读完中学就独自出外谋生,当过兵,做
过演员,流浪过很多地方,自幼过着清贫的生活,十分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
和苦难。1844年他来到首都佩斯担任《佩斯时装报》的助理编辑,1846年组
成匈牙利第一个作家团体“十人协会”,还团结进步作家创办了文艺刊物《生
活场景》,高举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旗帜,积极开展反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封建统治的斗争。1848年,当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时,他便率领首都佩斯的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旨在推翻哈
布斯堡王朝封建统治的起义,不幸翌年 7月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6
岁。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写诗。早期作品如《谷子成熟了》(1844)、《树
上的樱桃千万颗》 (1844)等带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已成了在匈牙利各
地广泛流传的民歌。讽刺长诗《农村的大锤》(1844)用辛辣的语言讥笑了
旧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和浪漫主义史诗中的夸张矫揉风格,表现了对贵族地
主的轻蔑和憎恨,曾推动过匈牙利民族诗歌的发展。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英
雄叙事长诗《亚诺什勇士》(旧译《勇敢的约翰》,1844)通过主人公——
贫穷的青年牧羊人亚诺什,为追求幸福的生活和爱情,历尽贫困、黑暗、大
海、巨人国和寓言洋的严峻考验,终于到达仙人国,并找到爱人伊露斯卡的
故事,表现了诗人向往美好世界的热烈愿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对劳动
①
人民的高度歌颂。被鲁迅先生赞誉为是“匈牙利的一部杰作”。
1846年后,诗人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诗歌创作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主要表现个人的反抗、追求,转向主要表现阶级和民族的革命抗争。1846
和1847年所写的诗歌如《匈牙利贵族》、《镣铐》、《我梦见流血的日子》、
《以人民的名义》、《致十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