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326-神灸经纶-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又云饮食不化色黄者胃泄也腹胀满泄注食即呕逆者脾泄也食已窘迫大 
便色白肠鸣切痛者大肠泄也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小肠泄也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者大 
瘕泻也诸泄泻小便不利者先分利之若食积痛泻必当先推荡其食老人虚泄当益其脾病后作泻宜 
调其胃求其所因而治之又不得谓诸泻利之必利小便也 
一黄胆症由湿热熏蒸而成名分五疸症各不同一日黄汗汗出染衣色如柏汁一日黄胆身 
目皆黄便 
黄无汗一曰谷疸因饮食伤脾而得一日酒疸因酒后伤湿而得一曰女劳疸因色欲伤阴而得总之不 
出阴阳二症阳症多实多热阴症多虚多寒罗谦甫辨之详矣 
一消渴有上中下之分大渴引饮随饮随渴病在肺名曰上消多饮善饥不为肌肉病在脾名 
曰中消小 
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目焦日渐消瘦病在肾名曰下消经曰二阳结谓之消又曰二阳之病 
发心脾其传为风消又心移寒于肺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勿泥丹溪五疸同 
治 
而不分辨也 
一痰饮二者略有不同饮由饮食停积其病全在脾胃痰则随气变化无处不有古人云痰生 
百病谓百 
病皆足以生痰非谓百病之由痰而生也故知痰之为病不由一因有因外感而生者有因内伤而起者 
诚知外感者何气迎其机而导之邪退则痰自平矣起于内伤者何病察所伤以调之气化则痰亦化矣 
若见痰治痰而谓痰消病自愈者则吾未之闻也 
一不寐者有邪实内扰而神不安有正虚真阴不足而神不守舍病虽有不同惟邪正二字皆 
足以该之 
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阳气 
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卫气留久于阴故卒然多卧 
一怔忡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安者是也惊者心忽外有所感动卒然而惊懊 
者郁闷之 
貌情不舒畅愦然无奈比之烦闷而甚也悸者心有所恐时怯怯如人将捕 之心虚胆怯之所致也若 
恐惧 
则与悸相似而健忘则又为心脾二经之不足矣梦魇者心肾不交精神散越宜滋养心肾自安 

卷之三
身部证治
属性:胸满 
期门 至阳 
胸背切痛 
风门 期门 少府 
胸胁支满 
侠溪 
胸胁疼 
膈俞 支沟 邱墟 
胸膈痰壅 
公孙 
胁痛 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 
气海 关元 期门 阴窍 
左胁积痛 
肝俞 此穴若同命门一并灸两目昏暗者可使复明 
两胁胀满 
胆俞 意舍 阴陵泉 
腹硬 
期门 
龟背 
肩中俞 肾俞 膏肓 曲池 合谷 
鸡胸 
中府 膻中 灵道 足三里 
腰背重痛 
腰俞 大肠俞 膀胱俞 身柱 昆仑 
灸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拄地量至脐中用墨点记乃用量脊中即于点处随年 
壮灸之灸 
讫藏竹杖勿令人知 
背上冷痛 
神道 
腰挫闪痛起止艰难 
脊中 肾俞 命门 中膂内俞 腰俞 
腰膝酸痛 
环跳 昆仑 阳陵泉 养老 
筋骨挛痛 
三阴交 合谷 
百节酸疼 
阳辅 
背心红肿痛 
肩井 肺俞 风门 五枢 
脐下冷痛 
气海 膀胱俞 曲泉 
绕脐痛 大肠病也 
水分 天枢 三阴交 足三里 
上气胸背满痛 
肺俞 肝俞 云门 乳根 巨阙 期门 梁门 内门 尺泽 
胁肋胀痛 
膈俞 章门 阳陵泉 邱墟 
诸气膈痛上气不下 
天突 膻中 中府 膈俞 
虚劳 
诸虚劳热 
气海 关元 膏肓 足三里 内关(治劳热良) 
房劳 
太溪 
虚损 中极 大椎 肺俞 膈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中脘 天枢 气海 足 
三里 三 
阴交 长强 
崔氏四花六穴 凡男妇五劳七伤气血虚损骨蒸潮热咳嗽痰喘五心烦热四肢困倦羸弱 
等症并治 
第一次先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约长三四尺者蜡之勿令伸缩乃以绳头与男左女 
右足 
大拇指端比齐令其顺脚心至后跟踏定却引绳向后从足跟足肚贴肉直上至膝弯曲 中大横纹截 
断次令病者平身正坐解发分顶中露顶路取所比蜡绳一头齐鼻端按定引绳向上循头路项背贴肉 
垂下至绳头尽处以墨记之此非是灸穴别又取一小绳令患者合口将绳双折自鼻柱根按定左右分 
开比至两口角如人字样截断即将此绳展直取中横加于前记脊中墨点之上其两边绳头尽处以墨 
记之此第一次应灸二穴名曰患门 
上法若妇人足小者难以为则当取右臂自肩 穴起以墨记之伸手引绳向下比至中指端 
截断以代 
量足之法庶乎得宜 
第二次取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蜡绳绕项后向前双垂头与鸠尾尖齐双头 
一齐绝断 
却翻绳头向后将此绳中折处正按结喉上其绳头下垂脊间处以墨记之此非灸穴又取一小绳令患 
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还加于脊上墨点处横量如前法于两头尽处点墨记之此是第二次灸穴即 
四花之左右两穴也 前共四穴同时灸之初灸七壮或二七三七以至百壮为妙俟灸疮将瘥或火疮 
发时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第三次取二穴 以第二次量口吻短绳于第二次脊间墨点处对中直放务令上下相停于 
绳头尽处 
以墨记之此是灸穴即四花之上下两穴也 
上共六穴宜择午日火日灸之后百日内宜慎房劳思虑饮食适时寒暑得中将养调护若疮 
愈后仍觉 
未瘥根据前再灸无不愈者故云累灸至百壮但骨脊上两穴不宜多灸凡一次只可三五壮多则恐人倦 
怠若灸此六穴亦宜灸足三里泻火方妙 
愚按前法灸脊旁四穴上二穴近五椎心俞下二穴近九椎肝俞崔不知穴名而但立取法盖 
欲人之易 
晓耳然稽脊背穴法则太阳二行者当去脊中各开二寸方得正脉乃可获效用者仍宜审之 
一法取手掌中大指根稍前肉鱼间近内侧大纹半指许外与手阳明合谷相对按之极酸者 
是穴此同 
长强各灸七壮甚妙 
传尸痨 
第一代虫伤心宜灸心俞穴并上下如四花样 第二代灸肺俞四穴如前 第三代灸肝俞 
四穴如前 
第四代灸阴俞四穴如前 第五代灸肾俞四穴如前 第六代灸三焦俞四穴如前 
此症五日轻五日重轻日其虫大醉方可灸又须诵莲经并普庵咒镇之 
一法灸腰眼穴 其法令病患平眠以笔于两腰眼宛宛中点二穴各灸七壮此穴诸书所无 
而居家必 
用载之云其法累试累验主治痨瘵已深之难治者于癸亥日二更尽三更初令病患平眠灸三壮 
一传尸痨瘵以致灭门绝户者有之此症因寒热前作血凝气滞化而为虫内食脏腑每致传 
人百方难 
治惟灸可攻其法于癸亥日二更后将交夜半乃六神皆聚之时勿使人知令病者解去下衣举手向上 
略转后些则腰间两旁自有微陷可见是名鬼眼穴即俗所谓腰眼也正身直立用墨点记然后上床合 
面而卧用小艾炷灸七壮或九壮十一壮尤好其虫必于吐泻中而出烧毁远弃之可免传染此比四花 
等穴尤易且效(穴在肾俞下三寸夹脊两旁各一寸半以指按陷中) 
一法凡取痨虫可于三椎骨上一穴并膏肓二穴各灸七壮然后以饮食调理方下取虫等药 
骨蒸寒热夜热 
百劳 膏肓 肺俞 魄户 脾俞 肾俞 四花穴 间使 足三里 
虚怯饮食不化 
膈俞 脾俞 胃俞 中脘 梁门 内关 天根 足三里 
汗症 
自汗 
膏肓 大椎 复溜 
盗汗 
肺俞 复溜 (疟多汗亦灸) 
多汗少力 
大横 
痼冷 此肾与膀胱虚寒也多灸愈妙 
脾俞 神阙 关元 
气海(此穴亦治阳脱) 
血症 
虚劳吐血 
上脘 肺俞 脾俞 肾俞 大陵 外关 
咯血 
风门 
吐血 
百劳 肺俞 心俞 膈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脊骨 天枢 大渊 通里 间使 
大陵 
中脘 足三里 
怒气伤肝吐血 
肺俞 肝俞 脾俞 肾俞 间使 足三里 
衄血 
上星(灸一壮即止一日七七壮少则不能断根) 囟会(亦如上星) 
风门 膈俞 脊骨 百劳 合谷 涌泉 
一法于项后发际两筋间宛中穴灸三壮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故灸此立止(即哑门穴) 
便血 
中脘 气海 
上二穴灸脱血色白脉濡弱手足冷冻饮料食少思强食即呕凡大便下血诸治不效者但取脊骨 
中与脐相 
平须按脊骨高突之处觉酸疼者是穴方可于上灸之不疼者非也灸七壮即止如再发即再灸七壮永 
可除根 
肠风 
奇穴 其穴在脊之十四椎下傍各开一寸年深诸痔灸之最效 
尿血 
膈俞 脾俞 三焦俞 肾俞 列缺 章门 大敦 
鼓胀 
千般鼓胀要先知 切忌脐高突四围 
肚上青筋休用药 阴囊无缝不堪医 
背平如板终难治 掌上无纹有限时 
五谷不消十日死 肚光如鼓疗延迟 
痰多气短皆无药 十个当知九个危 
任使神医难措手 劝君临症识权宜 
鼓胀灸治 
太白 水分 气海 足三里 天枢 中封 
又法先灸中脘七壮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 
水肿 
中脘 水分 水沟 合谷 足三里 神阙 气海 膈俞 三阴交 石门 中极 曲 
骨内关 
阴市 阴陵泉 中封 太冲 照海 公孙 
虚肿 
解溪 复溜 公孙 
石水 
然谷 章门 
血鼓 
膈俞 脾俞 肾俞 间使 足三里 复溜 行间 
单鼓胀 
肝俞 脾俞 三焦俞 水分 公孙 大敦 
肿满难步 
太冲(亦治虚劳浮肿) 飞阳 
脾虚腹胀 
公孙 三里 内庭 
腹中气胀 此症饮食反多身形消瘦 
脾俞 章门 
积聚痞块 
久痞 
中脘 章门 三焦俞 三阴交 内庭 幽门 上脘 脾俞 气海 
凡治痞者须治痞根无不获效其法于十二椎下当脊中点墨为记墨之两旁各开三寸半以 
手揣摸自 
有动处即点墨灸之大约穴与脐平多灸左边或左右俱灸此痞根也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亦效 
结积留饮 
通谷 上脘 中脘 
积气上奔急迫欲绝 
期门 天枢 梁门 
奔豚气逆痛不可忍 
关元 
肺积 名息奔在右胁下 
尺泽 章门 足三里 
心积 名伏梁起脐上上至心下 
后溪 神门 巨阙 足三里 
肝积 名肥气在左胁下 
肝俞 章门 行间 
脾积 名痞气横在脐上二寸 
脾俞 胃俞 肾俞 通谷 章门 足三里 
肾积 名奔豚生脐下或上下无时 
肾俞 关元(瘕癖) 中极(脐下积聚疼痛) 涌泉 
气块 
脾俞 胃俞 肾俞 梁门 天枢 气海 
长桑君针积块 瘕先于块上针之甚者又于块首一针块尾一针针讫灸之效 
痞块闷痛 
大陵 中脘 三阴交 
食积血瘕 
胃俞 气海 行间 
心腹痛胀 
九肿心痛 
巨阙 灵道 曲泽 间使 通谷(穴在乳下二寸千金治心痛恶气上 
胁痛急灸五十壮) 
鬼击心痛欲绝 
支沟 又急灸大拇指足甲男左女右三壮 
肺心痛 卧若伏龟 
大渊 尺泽 上脘 膻中(胸痹痛) 又治心痛灸虎口白肉际各七壮 
脾心痛 痛如针刺 
内关 大都 太白 足三里(连承山) 公孙 
肝心痛 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休息 
行间 太冲 
肾心痛 
悲惧相控 
太溪 然谷 
胃心痛 
巨阙 大都 太白 足三里(连承山) 
胃脘痛 
膈俞 脾俞 胃俞 内关 阳辅 商邱 
心脾胀痛 
上脘 中脘 脾俞 胃俞 肾俞 隐白 足三里 
腹中胀痛 
膈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中脘(脾寒) 水分 天枢 石门(心下坚满) 
内关 足 
三里 商邱(脾虚) 
小腹胀痛 
三焦俞 章门 三阴交 足三里 邱墟 太白 行间 气海(治脐下三十六疾小腹 
痛欲死者 
灸之即生) 
噎症 
膈噎 
膻中(奇经任脉穴) 中脘(奇经任脉穴) 膏肓(灸百壮足太阳经穴) 
内关(手厥阴经穴) 食仓(即胃仓足太阳经穴) 足三里(足阳明穴) 心俞(足太阳 
经穴) 
膈俞(足太阳经穴) 脾俞(足太阳经穴) 天府(手太阴经穴) 乳根(足阳明经穴) 
忧噎 
心俞(足太阳经穴) 
思噎 
天府(手太阴经穴) 神门(手少阴经穴) 脾俞(足太阳经穴) 
劳噎 
膈俞(足太阳经穴) 劳宫(手厥阴经穴) 
气噎 
膻中(奇经任脉穴) 天突(奇经任脉穴) 膈俞(足太阳经穴) 脾俞(足太阳经穴) 
肾俞(足 
太阳经穴) 乳根(足阳明经穴) 关冲(手少阳经穴) 足三里(足阳明穴) 大钟(足少阴经穴 
)解溪(足阳明经穴) 
食噎 
乳根(足阳明经穴) 
诸咳喘呕哕气逆 
咳嗽 
丹田 膻中 身柱 列缺 天突 俞府 华盖 乳根 风门 肺俞 至阳 
寒嗽 
肺俞 膏肓 灵台 至阳 合谷 列缺 天突 三里 
热嗽 
肺俞 膻中 尺泽 大溪 
咳嗽红痰 
列缺 百劳 肺俞 中脘 
诸喘气急 
天突 璇玑 华盖 膻中 乳根 期门 气海 
咳逆 
膏肓 解溪 阴窍 
哮喘 五哮中惟水哮乳哮酒哮为难治 
璇玑 华盖 俞府 膻中 大渊 足三里 肩井(治冷风哮有孕勿灸) 肩中俞(治 
风哮) 
小儿盐哮 
法于男左女右手小指尖上用小艾炷灸七壮无不除根未除再灸 
久嗽不愈 
将本人乳下约离一指许有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名直骨穴如妇人即按其乳头直向 
下看其乳 
头所到之处即是直骨穴位灸艾三炷艾炷如赤豆大男灸左女灸右不可差错其嗽即愈如不愈其病 
再不可治 
呕吐不下食 
膈俞 三焦俞 巨阙 
呕吐不思饮食 
上脘 中脘 
冷气呕逆 
章门 大陵 尺泽 太冲 后溪(吐食) 
反胃 
气海 下脘 脾俞 膈俞 中脘 三里 胃俞 上脘 膻中 乳根 水分 天枢 
大陵 日 
月(呕吐吞酸) 意舍(呕吐吞酸) 
哕逆 
腋下穴(千金翼治哕噫膈中气闭塞灸腋下聚毛宛宛中附肋处五十壮良效) 
中府 风门 肩井 承浆 膻中 中脘 期门 气海 足三里 三阴交 乳根(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