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2-李敖:中国迷信新研-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相奇缘”里写和坤“对影谈笑”是一种影恋。……所有的大量历史文化,都
禁不得真正专家的一双法眼,用这种法眼来“复兴中华文化”,才够资格,否则
只是口号。
关于这类性质的写作,在西方很多。性质近的像泰勒(G。Rattray Taylor)的
“Sex in History”(一九五三伦敦Thames&Hudson版)就是一例。西方过去,
在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笼罩下,对性的禁忌,跟历史上的中国,真可说是老兄弟。
可是他们在近几十年的努力之下,终于摆脱了传统上对性的不合理的规律、约束
与压抑,终于使他们逐步走上一个开放的社会,建立一种“约定俗成”的性道德,
培养了风俗,修正了法律,使他们的青年男女,又恢复了在“伊甸园”里没吃苹
果前的歌唱。反观我们中国,相对起来,我们不得不惭愧我们还是一个老大的
闭锁社会。对“性”的不合理的规律、约束与压抑,还是这个闭锁社会的主要闭
锁项目之一。从电影检查到出版管制,从教条宣扬到性教育的空白,从警察的行
动到道德家阳萎以后的阴谋,已经把我们的“性”空气搅得极不清洁,在这些不
清洁的空气里,我们呼吸到的,是禁忌。是妈妈跟在屁股后面的恋爱、是买卖式
的婚姻、是手铐式的离婚。是情杀与毁容、是通奸的残忍惩罚、是电影接吻的禁
止、是情书的火葬与公布、是春药广告、是春牛横行、是廉价的初夜权、是文坛
的新鸳鸯蝴蝶派、是姨太太第一号第二号、是婚姻法律的莫名其妙、是灵肉分离、
是衣服暴露的管制、是政府纵容的公娟、是私娼的七折优待、是节育的反对、是
李敖这类先知式专题讨论的完全缺乏……
所谓“礼义之邦”的“国情不同”,以及所谓“有伤风化”的管制法令等等,都
不足做为上述这些“性空气不清洁”的护符,一切的护符,都更会增助我们耻辱
的标记,-那跟西方文明社会比起来,“性水准低落”的耻辱标记。
漫无心肝的中国知识分子,漫无心肝的日子太久了,实在应该认清自己,振作一
下,洗洗这些耻辱的标记。
李敖研究网发布
蛋蛋 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不老·不死·尸
一、从长寿到难老
在科学、科技还没发达的时代,天灾疾病造成中国人的死亡,比现代容易得多,中国人生命缺乏保障与抗力,也更普遍得多。所以那时候,长寿变成一种更迫切的愿望。为了达到这种愿望,中国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他们那时候没有避雷针,没有胰岛素,也没有“人参补肾固精丸”,一切生死祸福,都得看运气、看造化。于是他们便乞灵于祈愿、仙丹和鬼神。
在祈愿方面中国人的最大特色是“祈眉寿”,祈眉寿的祝嘏之辞,散见于大多数的铜器铭文里①,在这种祈愿里,他们希望:
一、“令终②”、“考终命③”——死得好,不要死于非命。
二、“诉黄发”、“祈黄耇④”——死得晚,要年老头发黄了再死。
但是,祈愿祈得久了,中国人就开始不知足,开始变花样,有的地方(像春秋时的齐国),就节外生枝,认为死得好、死得晚是不够的,得来个青春永驻才过瘾,青春永驻就是“难老”。他们的呼声是:
以旂眉寿,霝命,难老!(《齐甾盘》)
用旂眉寿,霝命,难老!(《齐叔夷镈》)
用旂匄眉寿,其万年,霝冬,难老!(《殳孝良父壶》)
永锡难老!(诗经)
二、从难老到不死
难老以后,人还不过痛,认为何必难老呢?如果不死,不是更好吗?于是,呼声又为之外一章:
用旂寿老毋死!(齐素命镈)
“老毋死”,就是永生的境界了。所以齐景公喝酒喝乐了,就大叫“古而无死,其乐若何”⑤了。
这种不死的构想,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着深远的来龙去脉。传说里西王母有不死药,后羿讨了来,自己还没吃,就给嫦娥偷吃了,演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⑥。证明了为了争吃不死药,中国第一场太太离家出走的戏,就这样构想来了。
这种不死的构想,在中国文献里经常流露:《山海经》里有“不死民”、“不死之国”的话;《吕氏春秋》有“不死之乡”的话;《淮南子》有“留不死之旧乡”的话。这种构想,是很普遍的。
这种构想,到了帝王大脑里,由于他们有力量、有权势,倒真的想如何可以长生不死了。于是,长生骗子就出现了。
长生骗子就是方士之流,像赵人安期生、魏人石生、韩人侯生、燕人宋毋忌、正伯侨、羡门高、元谷,最后,卢生、齐人徐市(徐福)。韩终等等,就都应运而出,《史记》记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二二四)“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三十五年(公元前二一二)、“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贪于权势至于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不但最后这些人开了小差,徐市和童男童女也都不见了。秦始皇变成了大呆子。
三、肉体不死与灵魂不死
不死的思想,细分有两派,一派是指形骸不死,一派是指灵魂不死。中国的儒家接近形骸不死,道家接近灵魂不死。
儒家像埃及人一样,希望保存形骸,儒家提倡厚葬,就是对形骸的重视。儒家宣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个“在”字,有它相当的具体性。这种具体,表现在他们要求“立尸”的观念上。《仪礼》有“祝迎尸一人”的话,郑注说:“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一人,主人兄弟。”这就是说,孝子(主人)死了亲人,要叫他兄弟打扮成亲人样子,坐在那儿,用活人代表死人,作为叩拜的对象。这种“尸”,就象征“亲之形象”的具体存在。这种心态与规定,显然证明儒家对形骸不死的执迷。
道家就比儒家彻底得多、进步得多。道家相信形骸和灵魂是两分的,灵魂的存在,无须倚靠形骸的具象。《庄子》里写庄子将死,弟子想厚葬他,他就反对⑦。得庄子真传的汉朝人杨王孙,遗命死后“赢(裸)葬”(裸葬)。《汉书》里收有他的理论,说:
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桔腊⑧。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繇是言之,焉用久客?
杨王孙认为:既然形骸保留不住,迟早与土壤归一,又何必老是用厚葬的方法努力延迟,不让它速朽呢?又何必让形骸长久做客于外呢?因此他要“吾是以赢葬,将以矫世也”⑨。
这种思想,充分道出了形骸和精神在人死后是两分的,灵魂脱离了形骸以后,属于天了,本身成为独立的抽象。形骸则归于尘土。这种看法,儒家显然是不赞成的。但儒家也无法把“立尸”永远立下去,因为技术上,一个家庭,总无法老是由活人长年扮死人,所以丧事办完了,把死人厚葬后,也就不再深究下去了。所以,儒家的不死观念,也就不如道家的生动活泼。
后来儒家发明出盖庙立祠的方法,用塑像——崇拜偶像——的方法,以“见亲之形象”以供心有“所系”,于是,从孔庙的塑像到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塑像,都成了这种不死形象的代用品。后来,堕落的道家也糊里糊涂地同儒家混同,也搞起塑像来了,这就好像基督教也搞起玛利亚的塑像似的,从宗教抽象信仰的水平上看,这种崇拜偶像,也就未兔太低段了。
一九八三年稿
①徐中舒:《金文嘏辞释例》。
②《诗经》。
③《书经》。
④黄耇就是黄头发。《仪礼》有“黄发台背”、“黄发儿齿”等话。《诗经》有“遐不黄耇”、“以祈黄耇”、“黄耇台背”、“黄耇无疆”等话。
⑤《左传》。
⑥《淮南子》。嫦娥本该叫姮娥,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就叫嫦娥了。
⑦《庄子》:“庄于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⑧照《太平御览》引汉东园私记的话,说:“亡人以黄金塞九窍,则尸终不朽。”“以云毋壅尸,则亡人不朽。”
⑨杨王孙还说:“且夫死者终身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遒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鬲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用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这又明显道出,厦葬是违反自然的化合与还原(归)了。
李敖研究网发布
蛋蛋 制作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李鼎彝《宿命正命造命与非命》书后
一、宿命正命造命与非命(李鼎彝)
现在我要讲的命字,不是生命的命,是命定的命。关于命定的学说由中国哲学史看来,约分四派:即宿命正命造命非命。
什么叫宿命呢?这是老庄哲学的主张,他们认为人生的富贵贫贱寿夭,智愚贤不肖,在一生下来,自然界就有一定的安排,人们只有遵依着这安排去走,绝不用个人的力量改造或去改进,并且也不能以人力改变成改进;但是这种安排是谁来主牢呢?这却引起一个“天”的问题、“鬼神有无”的问题。在周秦时代,对于天的学说,向分从派:一派是认为天是人格神,他有意志、他能生杀祸福,人能积善修德即可获天之佑,否则罹天之殃,这便是天志鬼论。此种主张的人,相信敬天可以致福、明鬼可以有祥,所以他们不相信生下来就有—个命定的安排;相反的,信命定的人既认为人的一生,事前既有一定安排,自然不是渺小的人力所能左右,何况这种安排,不是有谁在那做主宰,天是无意志的,是混沌的、自然的、不能生死祸福人的。命的安排,只是一个无意识的安排、没有什么神鬼在那里管理这些事情,所以他们不信鬼神,不信天有意志,天是一个自然天,混然一气,命是自然的安排,人却必得遵依它。
宿命论既然确定命的安排为人生之不可逃避的现实,于是他们消极了、反璞归真了、不争什么富贵功名了,更不求满足什么耳目口鼻的欲望了,这自然造成厌弃现实反对文明的态度、要人人老老实实的安安静静听命运的摆布与安排。但是有人要问白起坑赵降卒四十万,莫非这四十万人前生造定同时该被活理而死?宿命沦者答说,一个人有他的命运,一个国也有他的国运,国运坏了,个人的运也随着坏了,赵国国运已坏,所以赵降卒四十万随着他们的国运一同牺牲。同时又有人要问,这种命的安排,是不是提前可以预知呢?宿命论的哲理派答复说:这不能,可是流辈靠命定论吃饭的人,却用什么八字、面相、骨相、卜巫来推测,可以先知,可以利用人的生辰时日,预知人的一生祸福。这自是流风所及,没有哲理的价值的东两,但其势力却至今日尚普遍地在民间流行着。
什么叫正命呢?这是孔孟的主张,此派对于命的是否前定、他们存一怀疑态度。不可知的,他们不喜欢去研究它,所以“子罕言……命”。同时他们对于天也采取同样的态度,所以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又说:“鬼神其为德,其盛矣乎!”不过孔孟相信人类是进步的,文化是要保持的,所以他们本着教育家立场认为富贵寿夭,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不要太强求。君子“不立乎岩墙之下”正是尽人事;“赐不受命,而货殖焉”又正是不安命守分,所以他们对于富贵利达,要安分的“素富贵行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君子无入而个自得”,这便是安命的讲法。但是孔孟一谈到做人,那便不安分起来,“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人不一定可致富贵,但人一定可以希圣希贤,圣贤是属之我;富贵是属诸外,归之我者当努力尽其在我,不应知足,不应画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