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之气以承之。木制其土。则火气生化矣。余三气相同。是为制则生化也。如火亢而无水以承之。则火炎铄金。而水之 
生原绝矣。无水以制火。则火愈亢矣。如水亢而无土以承之。则水滥火灭。而土之母气绝矣。无土以制水。则水愈亢矣。 
是以亢则为五行之贼害。寒则生化承制之气。皆为败乱。而生化大病矣。外列盛衰者。谓外列主岁之气。有盛有衰。如 
主岁之气。与主时之气。交相亢极。则为害更甚。故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金西铭曰。主岁之气太过。则己亢而 
侮所不胜。如不及。则为所胜之气亢而侮之。)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此承上文而言太过不及之岁。而有盛衰之气也。非其位者。谓气来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此岁气之盛也。气 
来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此岁气之衰也。此皆不守本位。而交相乘侮。则邪僻内生矣。当其位 
者。乃平气之年。无太过不及之乘侮。而各当其本位。此气之正也。邪则变甚。正则变微。张玉师曰。地理之应。论 
主时而及于主岁。司天之气。以主岁而及于主时。)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 
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帝曰。非其位何如。岐伯曰。岁不与会也。(此言平气之岁。而无盛衰也。木运 
临卯。丁卯岁也。火运临午。戊午岁也。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也。金运临酉。乙酉岁也。水运临子。丙子 
岁也。会、合也。以天干之化运。与地支之主岁相合。故为岁会。此平气之年也。如非岁会之年。则有太过不及之相承。 
是为不当其位矣。)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 
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岐伯曰。天与之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此言司天之气。与五运之气相合。是为天符。上 
见者。谓司天之气。见于岁运之上也。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也。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甲岁也。上 
见少阴。戊子戊午岁也。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岁也。木运之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岁也。水运之岁。上见 
太阳。丙辰丙戌岁也。此司天之气。与五运之气相合。故名曰天符。)天符岁会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会也。(如天 
符与岁会相合。是名太乙天符。乃戊午己丑己未乙酉四岁。此乃司天之气。五运之气。主岁之气。三者相合。故又名曰 
三合。)帝曰。其贵贱何如。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人。(王冰曰。执法犹相辅行令犹方伯。 
贵人犹君主。)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王冰曰。执法、官人之准绳。目为邪僻。故病速而危。方伯无执法之权。故无速害。而病能自持。贵人义无凌犯。故 
病则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 
所谓二火也。(地理之应六节。乃主时之六气。不易之位也。然又有加临之六时。随司天在泉。六期环转。故曰位之易也。 
如少阴君火。加临于少阳相火之上。是为君位臣则顺。如少阳相火。加临于少阴君火之上。是为臣位君则逆。所谓二火 
之顺逆也。徐振公曰。类而推之。余四气亦有母子之分。如母加于子为顺。子加于母为逆。张玉师曰。此节起下文加临 
之六气。)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此论加 
临之六气也。步、位也。以一气各主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故为六十度而有奇。四岁之中。共计二十四步。每步气盈 
八十七刻半。共积盈二千一百刻。以二千刻分为四岁之气盈五日。尚积盈一百刻。而成有余之一日也。)帝曰。六气应五 
行之变何如。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此论加临之六气。与主时之气相应。而各有不同 
也。五行者。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 
之五行。守定位而不移者也。如加临之六气。应主时之五行。则更变不同矣。位有终始者。谓主时之六位。始于厥阴。 
终于太阳。有一定之本位也。气有国中者。谓加临之六气。始于地之初气。而终于天之中气也。上下不同者。谓客气加 
于上。主气主于下。应各不同。是以求之亦异也。)帝曰。求之奈何。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 
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天干之气始于甲。地支之气始于子。子甲相合而岁立矣。先立其岁。以候其时。则加临 
之六气。可与之相期而定矣。)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其岁者。谓其一岁之中。有加临之六气也。始 
终者。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也。早晏者。如卯子辰岁。天气始于一刻。气之早也。如寅未亥岁。天气始于七十六 
刻。气之晏也。)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 
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 
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天数者。以一岁 
之日数。应周天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初之气。始于寅正朔日子初之水下一刻。终于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六 
气共计三百六十日零五百二十五刻。是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此初之六气。应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 
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 
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 
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乙丑岁。初之气。始于甲子岁三百六十六日之二十六刻。终于六十一日之一十二刻半。 
计六十日零八十一刻半。六气共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三十五刻。所谓六气之二。以应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天数 
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 
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 
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丙寅岁。初之气。始于前二岁。七百三十一日之五十一刻。终之气。终于一千九 
十六日之七十五刻。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所谓三岁之六气也。)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 
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二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 
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 
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而已。周而复始。(丁卯岁。初之气。始于一千九十六日之七十 
五刻。终于一千四百六十一日之水下百刻。是每年各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四年共计一千四百六十日。又积盈百刻 
而成一日也。每年计朔虚六日。气盈五日零二十五刻。二十岁中之气盈朔虚。共积余二百二十五日。是以三岁一闰。五 
岁再闰。十有九岁七闰。而除三日之有奇也。)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 
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行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 
一刻。所谓一纪也。(上节论六气之纪步。此复论一岁之气。以应周天之数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一日绕 
地一周而过一度。每岁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是日行一岁一周天。而复行于再周也。四岁共积盈百刻而为一纪。) 
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此言天数之与地支会同。是以 
四岁而为一纪。寅午戌岁。皆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卯未亥岁。皆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辰申子 
岁。皆主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巳酉丑岁。皆主日行三周。天数始二十六刻。四会而地支巳周。终而复始。)帝曰。 
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用者。阴阳升降之为用也。本者。天以风寒暑 
湿燥火之六气为本。位者。三阴三阳之步位也。气交者。天地阴阳之气。上下出入之相交也。)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 
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 
此之谓也。(分叶问。上下之位。天地定位也。天枢之上下者。言天包乎地。地居天之中也。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 
中。人气从之而生长壮老已。万物由之而生长化收藏。)帝曰。何谓国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 
国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此申明天地阴阳之气交 
也。夫岁半之前。天气主之。而司天之初气。又始于地之左。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在泉之初气。又始于天之右。是 
上下之相交也。而一气之内。又有国中之分。有奇者。各主三十日零四十三刻七分五厘。地主初气。天主中气。是一气 
之中。而又有天地阴阳之交会。故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张玉师曰。司天在泉之气。皆始于地之初气。而终于天 
之中气。故曰。初者地气也。又司天之气。始于地之左。而地中有天。在泉之气。始于司天之右。而天中有地。皆气交 
之妙用。)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 
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天气主降。然 
由升而降。是所降之气。从地之升。地气主升。然由降而升。是所升之气。从天之降。此天地更用之妙也。天气流于地。 
地气腾于天。高天下地之气。交相感召。因升而降。因降而升。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 
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此论六气临御于天 
地上下之间。有胜复之作。有德化之常。有灾眚之变。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莫不由阴阳出入之变化。而为之生 
长老已。能出于天地之外。而不为造化之所终始者。其惟真人乎。遘、谓六气之遇合。临、谓六气之加临。值、谓六气 
之直岁。胜复、淫胜郁复也。德化者。气之祥。用者。体之动。变者。复之纪。邪者。变易之气也。玉师曰。此节统论 
六气之旨。至精微而至广大。)帝曰。何谓邪乎。岐伯曰。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 
也。(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终。而象变。是以生长收藏。物之成也。灾眚变易。物之败也。故人与万物。生长 
于阴阳变化之内。而成败倚伏于其中。)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气有往复。谓天地 
之气。有升有降也。用有迟速。谓阴阳出入。有迟有速也。风者。天地之动气。能生长万物。而亦能害万物者也。玉 
师曰。至而不至。来气之迟也。未至而至。来气之速也。迟速者。谓阴阳六气。有太过不及之用。故下文曰。因盛衰之 
变耳。)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 
而不已。则变作矣。(动者。升降出入之不息也。万物之成败。由阴阳之变化。是以成败之机。倚伏于变化之中。)帝曰。 
有期乎。岐伯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