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室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经管 >> 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王卫平
 

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王卫平

当前状态:全本
书籍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9-07-30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关注次数:7        文件大小:21K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内容简介

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王卫平封面
    主讲人简介:  王卫平,吉林长春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师从王富仁教授。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光明日报》《鲁迅研究月刊》等多家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  出版个人专著有《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东方睿智学人——钱钟书的独特个性与魅力》等,参与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等。  内容简介:  《雷雨》是一出四幕的悲剧,作家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家庭,周家和鲁家前后30余年的矛盾纠葛,复杂的血缘关系乃至于乱伦关系,最后真相大白。这个真相大白由于鲁侍萍突然出现在周公馆,使得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告之于天下,最后酿成一个悲剧的结局。我们对于这样一个悲剧的主题怎么来理解呢?从过去到现在多少年来,我们往往强调《雷雨》的主题思想是,它展现了家庭的悲剧,而这个家庭又是具有封建性的资本家的家庭,因此说《雷雨》的主题是反封建。还有的时候我们说《雷雨》的主题是说揭露周朴园这个资本家的罪恶。它揭示了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不会有好命运,它必然要灭亡,因此这个剧本它表现的是社会问题,阶级斗争。可是当我们仔细琢磨一下,我们会发现曹禺在写《雷雨》的时候是一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23岁的曹禺是怎么想的?他是不是像我们后来所说的这么想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文献来理解曹禺的真实意图。第一个文献是《的写作》,第二个文献是《雷雨》序,这两个文献中,曹禺讲了真话。曹禺说,他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述诗,而决非是社会问题剧。《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
 

 评论留言

(共有 0 条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