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传奇事迹+行持语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广钦老和尚传奇事迹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民国 67、68 年)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民国 69 年)
广钦老和尚行持语录(民国 70 年)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 民国 64 年 7 月 1 日海潮音 …

◎ 名山禅窟礼谒高僧

    又一次礼谒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
禅寺中的广钦老和尚。

    这位现年八四高龄的老僧,曾以禅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
故有「果子和尚」之雅号。如今,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
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闲客,方便开示之余,也会偶而啜几口薄薄的
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安详,气韵生动,
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准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
韩国、美国、欧洲迅速传布,也在国内年青的学子群中传布,因为他
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
来欢迎我们,并破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
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这真是他吐属平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 山花含笑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蒙蒙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是
个乍暖还寒的星期日,本想在家沏杯好茶,读些佛经,忽然记起昨晚
曾与任教三军大学的丁肇强居士有约,要去土城承天禅寺瞻礼广钦老
和尚,遂匆匆用过早点,向车站绝尘而去。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
钓鱼的,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
披挂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初度晋谒,坚持一定恭敬诚信,
不但事先沐浴,换著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进,使我惭愧不如。
登上公车,居然那么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著笑靥,从厚厚
的云层里钻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
绿,使人俗虑顿消。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众
捐建的石碑,碑上刻著佛、菩萨的圣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于途,
各怀虔诚,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刹的境况,便有几
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辟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松,松涛清
响无从领受罢了!

    进入禅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
先在大雄宝殿礼过佛,慕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
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税,为
历来所仅见。

◎ 古佛风范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为我们说开示,从山
居的近况说到弘法利生的规范,'拯''拯'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
参究佛法,他们既怀著诚心,也怀著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
大欢喜,轻松愉快的回去。还有国内年青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
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他们
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
影响。」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
会环境在变,僧团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里的作法和现在的
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
住、坐、卧中办道,现在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此,为自己的
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为佛法弘扬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著,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
别,过去佛的风范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众不自
觉的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出售佛的帷像、塑像、画像来
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有抵触的,就
是『不如法』。」


◎ 戒律主要戒自己

    于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
不论你是学禅、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
家多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
僧宝?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边去,说起来也
是遗憾!」他又感喟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舍穷困
来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尽
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
天在声色货利里打转,与佛法的距离就远了!」

    谈到僧众与居士之间的关系,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产
生领导作用。他举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的去和居士们
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只有什么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
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姐、赵公明、吕纯
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
律,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人做,
自己不做。」

◎ 佛法未衰,兴衰由心

    讲到这里,他才郑重的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
答案说出来:「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著说明:「因
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准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
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于是,他庄
重的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
」但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
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著,他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
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
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
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于国家、于社
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 梦在六道不出娑婆

    老和尚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
又以不能明礼尚义而使世界发生动乱,引生灾难!」因此,他说:「
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话的道理,自然对『众生(水陆
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更无从体会了。
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众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
吃三食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回,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
得闻佛法,并照著它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
因此,戏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
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为舍名利而出家,现在竟也有人为名利而明诤
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不从苦修入道,不忍辱精进,竟跟社会
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么成得了人天师表!?」

◎ 由苦入道行愿相继

    一阵感叹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
他说:「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
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
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他说:「
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
十二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
勿失,直到成佛而后已。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
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才以坚
定的语气作结论:「佛罄未衰,而是人衰!」接著,以鼓舞和嘉许的
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
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 丛林修持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
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
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弄到七成左右,句口发自肺腑,切中时弊,
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青学佛
人所想知道的,于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
否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话,
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
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
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
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
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
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
禅呢!?



           广钦老和尚神奇事迹

◎ 常坐不卧,念佛得证

    师执贱役修福十余载,后被委派为香灯;每天早起晚睡,负责清
理大殿,以香、花、灯、烛供佛,并打板醒众共修等工作。某次,师
睡过头,慢了五分钟敲板;心想:六百人同修,每人错过五分,一共
怠慢了三千分;此因果如何承担得起?遂于大殿门口跪著,一一与大
众师忏悔。师惯任心重,待己甚严;自此以后,每天于佛前打坐,不
敢怠慢。由于警戒心重,一夜惊醒五六次;就在惊警戒责之中,醒醒
睡睡之间,师自然而然打下「不倒单」的基础。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师已进入中年,却仍未曾受'俱'足
戒;师自弱冠出家至今已二十二年矣!其所以迟迟不肯受比丘戒,承
担如来家业者,实恐上欺佛祖,下瞒众生;外负师友亲恩,内负己灵。
及至,于鼓山寺精进佛七中,得证念佛三昧,方许顶戴如来,前往兴
化龙山寺受'俱'足戒,得自在云游身。

    一般人只知道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实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
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外国来参访南老师的金博士,与
师的对话中,得知一二。师谦谨朴素的答覆这位远地参访的异国同道
说:「当时,在念念念佛声中,忽然之间,身心皆寂,如入他乡异国;
睁眼所见,鸟语、花香、风吹草动,一切语默动静,无非在念佛、念
法、念僧。此种景况绵延三个月未曾中断。」

    《佛说阿弥陀经》有云:「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奇妙杂色之
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凌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岂夜
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
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言:「舍
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
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由是经典所宣,与师所见对照;佛陀慈悲,师父慈悲;虽然是轻
描淡写,可是于我辈凡夫确是如雷贯耳,轰隆价响,谁也无法装聋作
哑;佛陀所言,师父所证,句句实言,于念佛大法能不深信乎!

    师经此证验后,决志潜修,为得自在之身,遂于转尘上人应允与
叮咛下,前往兴化受戒。师受戒归来后,即积极准备入山苦修;转尘
上人知其功夫扎实,龙象初'具',遂允其上山独修。上山时,师只携
带四套简单换洗衣物,五百钱米(约十多斤米),即满怀希望迈向承
天寺后山──清凉山,准备作一番活埋。

◎ 清源潜修,误入虎穴

    师破晓出门,想于清源山寻一隐蔽清幽山洞安身,及至清源山,
只见一山山相叠,前山莽草遍野,漫无人烟;后山丛林密布,隐见屋
宇炊爨。师曾风闻草莽之山多处,有木之山多人;盖有木之山,必有
飞禽所在,粪便满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