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正念的奇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推荐序 生活即是禅修 陈琴富
导 读 持续灵光一闪的顿悟 自鼐法师
英文版译序 这本书本身就是奇迹 摩比.侯
缘 起 以慈悲之眼观照的一行禅师 詹姆斯.佛斯特
一、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二、在大地上行走就是奇迹
三、正念日
四、鹅卵石
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五蕴
六、你前院的杏树
七、三个绝妙答案
八、正念的练习
附 录 佛经选读
推荐序
生活即是禅修
陈琴富
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大珠答道:「饥
来吃饭困来眠。」「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大珠禅师
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
觉。」悟道的禅师和凡人一样要吃饭睡觉,只是他「吃饭的时候吃饭,
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真正的活在当下。
如何由白日梦中醒来
一般人平日生活忙碌,心除了随着境团团转之外,根本不知道自
己的「觉性」何在。回想昨天白天所过的日子和夜晚所做的梦有何差
别?都是如梦如幻,无二无别,所以一般人所过的生活无异于白日梦;
一个没有「觉性」的人,就像是拖着死尸的梦中人。
我们应该怎样在白日梦中醒过来,成为一个「觉者」呢?这就要
靠佛陀教导的「安那般那念」以及「四念处」,也就是一行禅师所说
的「正念」。正念不仅能让我们从醉生梦死的轮回中警醒,也能让我
们在行住坐卧之间充满喜乐。这就是「正念的奇迹」。
一行禅师在1995年春天到台湾来弘法,我有幸亲炙他的法教,
他教导我们先要如何掌握自己的呼吸,把它运用在行住坐卧之间,让
日常生活与修行融合为一,透过观照呼吸提起我们的觉性,在一动一
静之间都能够念念分明。更深入的可以透过觉性的增强,观照到觉受、
心念乃至于诸法,进入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通达人生与宇宙的实相。
佛陀在涅盘之前,弟子奔走呼号,最后阿难尊者收起眼泪代替大
众问法:「佛陀入灭后,我们将以何为师?」佛陀说:「以戒为师。」
阿难又问:「佛陀入灭后,我们将依何而住?」佛陀说:「依四念处而
住。」可以知道四念处在佛陀心目中的重要性。南传佛教几乎是以四
念处作为修行的法要。
佛陀在《大念处经》的开场白即说:「比丘们,只有一条道路可
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获得正道、体证涅盘,这条道
路就是四念处。」依「安念般那念」修习「四念处」可以具足四禅八
定住、可以具足慈悲喜舍住、可以得六种神通力、证阿罗汉果。这虽
然是简单的方法,也是通达究竟的方法。
简单却究竟的方法
一行禅师以他最单纯的心境,把观呼吸和四念处的法义,透过简
洁易懂的文字,让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如。如果我们懂得在每
一个当下提起正念、念念分明,我们就不会有烦恼,而且可以安住当
下,内心中流泄出平静的自在和喜乐。
很多人把修行和生活分开,修行的时候坐在静室里,不让旁人打
扰,生活的时候又搅在烦恼痛苦之中,如此硬生生地将修行和生活切
成两半,这是完全不懂得修行的法要。一行禅师明白地告诉我们,生
命只在念念分明的此时此刻,心念离开当下就是拖死尸的人、离开觉
性也等于是梦中人。
在本书中,一行禅师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在行住坐卧间禅修的方
法,如何从观照一草一木中回到当下、如何在喝茶洗碗间提起觉性,
如果能深化这样的修行,在每一个当下当具足正念,这就是大珠和尚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境界了。愿有缘读到此书者能活在当
下、身心自在。
(本文作者现职为《中时晚报》执行副总编辑)
导 读
持续灵光一闪的顿悟
释自鼐
一个午后,微风轻柔地从临时搭架的棚帐吹进如来禅院的厨房,
我决定问这里的越南禅修者──琳静,一个几年来一直萦绕在心里、
感触颇深的问题:「是什么支持你能持续地来这个禅院煮饭,提供餐
饮给这些参加每两周一次禅修的人?」
「你是第二位问我这个问题的人。」她从容地回答:「这个越南
禅院在加州刚成立时,大家轮流煮。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因负责厨房而
感到干扰禅修;或者借着帮忙厨房的工作,而不去禅堂。发现这些情
形后,我便决定由我固定负责厨房,让每个人都可以专心禅修。」
沉吟了一会儿,她平静地继续说:「虽然我因为负责厨房,禅修
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每次我煮完后,常常内心充满『喜』,所以当我
进禅堂打坐时,便很容易地进入,而能保持正念及专注。」
我内心不禁为之一震;我相信这是她多年来既深入地了解佛法,
又活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结果。同时内心有很深的感动:在她那不带一
点自我色彩的描述中,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精确地掌握了培养禅修的要
素。更重要的是,我也观察到她不是只有在禅堂禅修,当她在厨房煮
饭的时候,总是安详保持正念地在做事。
结束和琳静的对谈后,我在心中告诉自己,要把她的故事带回台
湾。她的体验厘清一个「入世佛教」的课题:入世人间服务和出世解
脱烦恼如何不冲突?从琳静的经验中我学到的是:她将服务奉献的历
程视为是增益个人禅修时,入世与解脱就是相辅相成,一体的两面。
这样的课题,在中国禅门的训诲及高僧传记上,已有许多的解释
及例证。然而,在当代佛教,能充分地揭示如何以禅修,运用在日常
生活及社会服务的理论架构及实践步骤并不多见。
越南籍的一行禅师以「正念禅」提供越战中、战后受难者及参战
国家人民一个疗愈及依归的途径。他所带领的「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基本上是来自他一向的悲愿:让现代人能在今世便得到
佛法的利益──现世法乐,让一个社会能因更多人保持正念禅的修持
而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的社群。
基于这个愿景,他对佛法的诠释便不局限在一个传统、一个门户,
而是以他个人的体证为基础,揉合了南北传禅法,并以诗意的描述方
式,引导他人如何欢喜地直接进入修持为目标。
这本在1975年出版一行禅师所著作的《正念的奇迹》原是一封
给越战期间,社会服务青年学校广兄的信函,这封信旨在提供收信的
人,如何将一行禅师的教法应用在自己的处境中。它并不完全是教导,
而是一种经验分享,分享一行禅师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在他所领导
的小区中。
因此,在他的字里行间,学派传统不被提及,有的只是经典名称,
也没有太多的佛学专有术语。让人读来贴切感动的,是他温厚直接的
观察,没有价值判断和道德训示,而是对现象的可改进处提供一套细
腻贴切的方法。
这种禅风呼应出严峻禅门中的温厚慈悲,但却没有落入任何形式。
相反地,修行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洗碗、喝茶,走路,陪太太孩子
及和别人谈话。禅修可以无所不在,出禅堂、下坐后,正是用功的好
时机。藉由正念禅,日常生活的点滴不再是琐碎无意义的细节枝末,
而是通往「奇迹」的入手处。
这本书是一行法师的早期著作,文末附加上两篇初期佛教有关禅
修方面的经典《正念经》和《大念处经》,及三篇大乘佛教的经典《学
处集要》、《维摩诘所说经》和《心经》。这些经文的附加并不是一个
随性的安排,笔者认为是一行禅师意图整合初期及大乘佛教的禅法,
可视为是禅师「正念禅」的雏型。本书共分七章,以下是针对各章内
容,做分析性的介绍。
本书的开场,是藉由和一位禅师的好友亚伦的家常对话中展开。
借着这位年轻父亲的体悟,一行禅师便埋下了两个伏笔:
第一,解决生命的困顿是自「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学到的,不是
从书本上。
第二,是无限世界的切入,是来自专注地融入他者的世界;因而
能消融他人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的界线。既能清楚地付出,同时又能
超越「给予这件事」、「能给的这个人」及「受惠的人」。
上述两点,是亚伦在现实婚姻的困顿中,所顿悟的一个解答。
第二章则是一行禅师对亚伦的顿悟,做进一步的检证:如果亚伦
不能一直醒觉地记得理智上所认识到的「自他不二」的原则,则当亚
伦的「自我」意识生起时,因「自我感」所产生的冲突及压迫则仍会
存在。
理智上的了解是概念的产物,它不等同已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
身心活动。如何不落入推理思辨的泥沼、又能在每一个当下持续灵光
一闪的顿悟,是一行禅师要立的论点;也是各个宗教精神修养传统共
同的技术问题。禅师所提供的方法是:从最初透过知觉、观察呼吸,
来培养时时刻刻醒觉的心。这时时刻刻醒觉的心,在最初阶段是在培
养「正念」,进阶则是「观智」。
「念」,是我们时时刻刻在运用的一个中性的心理活动。它基本
上就像一栋大楼的守卫,他知道有人进来,但并不需要最更进一步的
判断、分析,或是交涉任何事情。如向智尊者所分析的,和情绪、意
志、想象等心里活动相比,「念」在我们一串极快速的心理活动中,
是十分不起眼,极微不足道。
但是,如果我们能让这纯粹觉知的「念」持续地工作:保持听只
是听,看只是看,不对所知觉、所思考的对象做任何附加上的想象。
由此,心便能渐渐地脱离一向的惯性反应模式。如向智尊者所比喻的,
「『念』最后显现为『阿基米得点』,在这支点上撬开了世间大量循环
不已的『苦』的两个停泊地──无明与渴爱。」但这是一个历程,需
有基础,也就是专注平稳的心。时刻保持知觉,观察呼吸的出入是最
容易入手的方法。
呼吸和生理及心理的活动息息相关,从呼吸的粗细,急缓也可反
呈心理的状况。藉由不同的方法,让心能够单纯地观察呼吸,进而开
发心的洞察力。这是释迦牟尼佛所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方法。
《安般守意经》(Anapanasati Sutta)是一部完整地介绍从最初
观察呼吸的出入,到彻底开悟的佛经。正念呼吸是Anapanasati的意
译,是以呼吸做为心可以时时刻刻回归的依靠。就像一头牛被大绳系
绑在一根大柱子上:时刻警觉的心就像大绳,将心安住在呼吸的大柱
子。
从培养全然地专注呼吸到开悟共有十六种方法,在依照身体、感
受、心及法分成四组。第二、三章内容主要,是根据第一组的禅修法,
但一行禅师也加入个人体证所发展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介绍以观呼吸
来培养「正念」。
然而伴随着要透过「文字概念」要传达「非概念」的意旨时,禅
师自己也落入文字概念的范畴,任何他所要教导的内容都有可能只是
概念,并不一定能引导读者进入直接禅修的操练。
为避免因使用文字而导致读者只局限在文字层次,一行禅师大量
使用如诗般的情境描述法,以避开传统注释书的分析法,或是依经文
逐字解释可能带来的障碍:只停留在阅读文字的阶段(所谓「闻」的
阶段),不懂实际操练(「修」的阶段)。
一行禅师发展出如诗般的禅修的「操作」语法,使阅读他文章的
读者,可以跟着随他的文字去练习。禅师不落入「文字障」的坚持,
在生活中持续地以呼吸来保持正念。将每一个生活细节琐碎的工作都
视为是通往修练正念的场所。因为透过全然专注,当下生命的尊严;
不可取代的神奇便在其中。
进入第四章,正念的观照包括更细微的对象:觉受及心念。一行
禅师并未分别地探讨两者修法的不同,便将两者归属心念处的修法。
他所着重的是如何「歇心」:借着身体的放松,单纯地观看各种觉受、
情绪、想法;让心平静地观照心,像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流水般地看。
持续不断直接且持续地观察心,渐渐地从见自心到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