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生病的智慧5(来自佛道武药中的养生保命真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些日子,一个中年女性来找我看病,她的脖子肿得很厉害,一量体温,已烧到了39。7度。我仔细询问,才知道她前几天被查出患有妇科肿瘤,医院说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要想进一步确诊,只有等一个月以后。我一看就知道,她是因为肿瘤转移才发烧的,赶紧催她去复查。之后,她就再没有回来。这就是看病难、求医难啊,如果她早点做了手术,如果能够马上确诊,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如果……
还有病人经常拿别人开的中药方子来我这里抓中药。一次,我看到一副药方子上竟然列了50多味中药,就问病人是谁给他开的方子,他说是某医院的某某权威专家。
真是荒谬,首先,这些药吃后效果既不怎么样,也不符合中药开方的基本原则。其次,这些药中的任何一味都不便宜。我真想问问这个〃权威专家〃,你是在给人看病吗?你这是在变相地推销药品,是对中医资源的极大浪费。
诸如此类的故事,正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初衷。看病难、求医难是大难题,而人一生病,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弱者,弱在对疾病的无知,对衰老的恐惧。结果,好像中了心魔一样,往往盲目地寻医问药。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家平常注意养生保健,70%~80%的常见病会不治而愈,很多〃疥癣之患〃也不会变成〃心腹大疾〃。从医数十年来,我不断问诊、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通治法:〃佛道武药四通强体祛病法〃。它非常适合人们日常养生,让人轻松摆脱对疾病的恐惧,找回对身体的自信。
书中第一章,我首先提到了养生的根本之道调气。万病从气生,气是我们身体这个国家的〃君主〃,掌控着人的生老病死。懂得调气,就学到了激发人体自有免疫力与自愈能力的本事,人就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书中第二至四章,我向大家介绍了调气的具体方法:佛道武养生法。佛学、道家和武术源远流长,有很多疗心、疗身的〃灵丹妙药〃。遗憾的是,或囿于门户,或束之高阁,它们不能最大程度地为最普通的人所用,这是非常可惜的。
出于机缘,我被师父崔炳义收为关门弟子。师父虽是武当内家拳派掌门人,但也精通佛道,所以跟师父学武之余,我也对佛道武养生法略知一二。从医后,我在治病时会有意识地传授给病人一些小技巧,他们练习后,反响都很好。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用这一方法给人治病时越来越胸有成竹。平常看门诊时,我会把病和气一起说,比如胃病是胃气不畅通的结果,然后,让患者吃药之余,多练练佛武道中的某某方法。因此,在这部分文字中,我大多会先介绍一种功法,然后再推荐一两种来自《本草纲目》及其他典籍的中草药药方。其中用到的药物,都属于药食同源物品,是提高人的体质、建设人身体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服用时没什么禁忌。不要小视这些药,它们都能调理气血,提升你精气神,增强你的体质。
而在第五至七章中,我专门从四季、性养生和家庭常备药角度,介绍自己用药的经验,以飨读者。这些方法读者自己在家都可以操作,还比较安全有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养生又何尝不是呢?所以,能让大家〃治未病〃,减少求医难、看病难的麻烦,共治身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看了这本书,你就是自己的〃上工〃,一个会防病、治病且善用多种方法的〃上工〃。你会发觉,原来自己能给自己看病,还能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开方。那个时候,你就能像菩萨一样,普度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身心。
李军红
2009年6月14日于北京
1。生死由气定
从〃气不打一处来〃到〃把人活活气死〃说起
生活中,如果形容一个人很生气,就用〃气不打一处来〃,可见这个气有多大了。气一旦大了,就会把人〃气坏〃甚至〃气得半死〃,当然更严重的就是把人〃气死〃。比如,三国时期的大将周瑜就是自己把自己活活气死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要说〃人活一口气〃呢?这句话一是形容此人有志气,二是说人呼吸进出都是靠一口气,一口气上不来,气断了,人也就呜乎哀哉了!还有,形容一个人时来运转了,就说他运气好;气足呢,就可〃气吞万里如虎〃……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体处处是离不开气的。
其实,〃气〃与我们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古往今来,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典籍及大医都认为,气是人生命的根本,养生治病的根本在于调气。比如,《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而大医孙思邈则说:〃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换言之,如果把身体比作国家,〃气〃就是国民,无民不成国,所以养身首要就是调气,调病也在于调气。而神医华佗也说:〃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谷〃的意思是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若要延年益寿,就要靠养气。
其次,《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说:〃人之生死由乎气。〃庄子也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也就是说,人能活多长,活得好不好等,都由〃气〃说了算。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掌管我们生老病死的〃气〃有两种
那么,〃气〃到底是什么,竟然能掌管我们的身体好坏与生死?
《黄帝内经》认为:掌管我们生老病死的〃气〃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外气):风、寒、暑、湿、燥、火。当它们出现异常,侵袭人体时,就成为〃害群之气〃,也称之为〃六邪〃(六淫之气);另一种是七情(内邪),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当七情失调时,它们就会直接损害脏腑,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让人生病。
外邪失常的风、寒、暑、湿、燥、火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有自己正常的变化规律和限度,本来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不过,一旦气候变化异常,比如春天天气应该暖和起来,却特别冷,连下暴雪;秋天本该秋高气爽,却过于湿热;冬天应该很冷,却是个暖冬……六气就变成对人体有害的〃邪气〃,威胁我们的健康。
对外邪要〃避之有时〃
首先,对于外邪之气,要〃避之有时〃,春天提防风邪,夏天避开暑热之气,秋天滋阴润燥气,冬天穿得暖暖和和的,以抵御寒邪。比如,《灵枢·天年》中,黄帝问大医岐伯有人不能寿终而死的原因。岐伯回答,老是被风寒之气侵扰,是人们早夭、不能活到天寿(120岁)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治病有方,健康长寿,就要善于避风寒等邪气。
对六邪的调理,有很多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方法。比如,夏天我们可以躲在荫凉的地方来对抗暑热;冬天冷了除了加衣服以外,屋里还有暖气可以抵抗寒冷。可暖气也会使屋里的空气太干燥,燥邪会使人生病,所以大家就买来加湿器,用湿来润燥……利用风、寒、暑、湿、燥、火六邪间相生相克、互相制衡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调适身体和外界的关系,让自己少生病或不生病。
此外,中医中有很多预防未病或治已病的简、便、廉、易、验(高效)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拿来〃武装〃自己。比如,家里放些植物调节室内气场、练习一些增强体质的功法,或者吃某些药食同源的食品。只要在生活中好好注意这些细节,我们哪里用得着去四处求医呢。
内邪失调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一旦情绪失调,正常的七情就变成了损害我们五脏六腑的邪气: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悲、过忧伤肺,过惊、过恐则伤肾。
人最大的疾病就是恐惧
对于内邪,也就是失调的〃七情〃,我们要平和处之,让它们自然而发:该高兴的时候要高兴,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停下来想想的时候就想想,该害怕的时候就害怕,该伤心的时候就伤心,只要适度就好。《黄帝内经》就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恬淡的心情,就算生了病很快也会好。
有时候,巧妙运用七情也可以治病养身。比如大家都知道怒伤肝,但对于那些平常活得压抑的人,发怒却能让他们发泄出淤积在心里的闷气,散开平常解不开的〃气结〃;悲伤肺,但对于长期低声下气的人,却可以一哭解千愁……所以七情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成为我们的宝贝。明白这个,我们就会懂得:只要放下恐惧,病就好了一半。
3。驱邪气,破心魔,惟佛道武药
从第一天给人看病起,我就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我看病时尽可能采用最好的药,力求在最快时间内把病人治好。刚开始时有一些效果,病人也多了,但病人的医药费却增加了,负担加重了。这让我心里很不安,于是多方搜罗一些简、便、廉、验的药物及治法,既方便病人在家诊治和疗养,又可防范疾病、衰老于未然。
不止药草才是〃药〃
有一次,我向一位前辈请教养生之术,前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文殊菩萨让弟子善财童子去采药,善财童子随手抓起一把草,递给文殊菩萨说:〃您让我去采药,我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药,所以就抓了这把草回来。〃文殊菩萨微笑着回答说:你说得很对,天地间确实到处都是〃药〃。前辈讲完,谆谆教导我说:世人都认为药草才是〃药〃,但不知药草也是佛啊,就看你怎么求了。
我恍然大悟,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止是药草的〃药〃,慢慢有了自己的发现。
因家人信佛,我在从医的第二年就开始研习佛教典籍。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发现,佛学中也有心理学的内容,大德高僧有时候就是心理医生,他们的只言片语就叫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怪不得《法华经》说,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病,能救众生之苦。
还有,佛学中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养生天机(功法及智慧),只在出家人之间代代相传,我们门外人不得而知。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高寿的僧人。这些养生天机,哪怕只取其中的一小部分,就是普度众生的〃良药〃,足以让大家养生救命。
我在给人看病时,会把这些佛家养生天机告诉大家。很多人后来告诉我说,得知天机后他们首先破除了〃心魔〃,没有心理包袱了,对疾病不再害怕了。此时,哪怕有外邪来袭,也不担心了。
修行就是修健康
师父告诉我说,佛是一个能量团,修佛是为了从中吸收能量。修到了一定境界,自身的能量越高,越能激发自身的潜能。比如,一个人虽然先天不足,但通过修佛,吸收了其智慧或健康的能量,整个人也会变得很健康。因此,在大医那里,修佛就是寻求健康的能量,就是修健康。
我还发现医道是相通的。师父说,医道相通,自古皆然。道家养生主要是养性,养性就是调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跟中医所谓的〃调情志〃是一回事。七情正常了,人体正气十足,哪怕有外邪入侵,也伤不了身体。
另外,道家养生还讲究顺应自然、饮食有节、适劳逸、慎衣着、节饮食、谨居处、守节操等等。其实,这些也都是医生们告诉病人的注意事项,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少生病或不生病。
除此之外,道教还有好多比现在的理疗强百倍的养生方法,比如五禽戏、委身法、胎息法、八段锦等导引法。这些养生方法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练它们能打通人体的经络,让我们全身上下气血畅通。气血通了,身体自然就没什么毛病了。
医武相通的道理最简单也最好讲。通常,人们练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这和中医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说,练武之人通过活动四肢打通了经络,调理了全身的气机,从而精、气、神十足,行走坐卧都有底气。说穿了,功夫里的任何一招一式都是人间妙药。
古代很多大医也是武林高手,反之亦然,〃精武术者精医道〃。比如,唐代〃药王〃孙思邈就精通武术,曾运功以一指点穴法治愈了大将尉迟敬德的肩痹风。
明白医佛、医道、医武、医药四通的道理后,我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治病方法和养生良方〃佛武道药四通强体祛病法〃。给病人看病时,我会将佛、武、道中的养生功法及智慧作为〃灵丹妙药〃,写在方子上,再辅以一种或两种具有相似功效的中草药配方。比如,在后面的章节里,我讲到一个取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