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和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他内心的极度脆弱和惊恐不安。
成君忆先生认为,真正的管理智慧与虚伪奸诈的权谋之间看上去很相似,但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那么,道德与管理智慧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道德的存在呢?
讨厌道德说教却又酷爱兵法的人生观,使得曹操成了一个做事不择手段的功利主义者。他很善于积蓄力量,很懂得运用权谋,也很有一种无毒不丈夫的残忍。正是这种渔夫式的管理理念,使得他拥有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势,拥有了“天下三分有其二”的土地和财富。
可是,如此泼天的富贵有什么用呢?中国有一句老话:“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亩,日食三餐。”所谓七尺,说的是人的身高。意思是说,无论你有多少财富,你也是白天吃三餐饭,晚上睡一张床。曹操的身高就是七尺,汉代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23米,七尺就是1?61米。相比于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大约1?73米)和诸葛亮“身长八尺”(大约1?84米)的个头,曹操得算是一个小矮子。一个身高1?61米的小矮子,能睡多大一张床呢?在那张辗转反侧的床榻上,他度过了多少惊恐不安的黑夜啊!
我不希望人们像曹操那样痛苦地活一辈子。对于你的人生而言,如果你不快乐,如果你不幸福,那么,无论你拥有多大的权势、多大的财富,你都是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不认为曹操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可怜的失败者。
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这是我的管理学理念。那么,道德与管理智慧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道德的存在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1。 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曹操始终处在一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中。他崇尚暴力和权谋,走上了一条反道德的人生之路。
72。 像曹操这样迷茫的人,没有办法理解道德的真正意义。
我们在这里研究管理学。管理学是什么呢?管理学就好比是那一群漫天飞舞的乌鹊。不同的人看到的乌鹊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你看那群乌鹊,它们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也有人说,你看那些乌鹊,它们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似的到处乱飞。
第28节:对道德的理解(2)
同样是一群乌鹊,为什么有的人看到自由、有的人看到却是迷茫呢?跟那些人的心态有关。你是明确的,你就能够看到自由。你是混乱的,你就只能看到迷茫。所以,人生在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明确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连自己的人生都不理解,你怎么可能理解管理学的真相呢?如果你连自己的人生都不理解,那么你所有的见解都无异于痴人说梦。
曹操也看到了那群乌鹊。他在那里横槊赋诗,感叹说:“乌鹊南飞,无枝可依。”表达的就是他的迷茫。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惊恐不安的曹操不可避免地误入了歧途。他崇尚暴力和权谋,并且做了很多错误的事情,有很多错误堪称是罪恶滔天。其中最骇人听闻的,就是他犯下的一系列屠城血案。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兴兵征讨徐州。历史学家黎东方说,曹操所攻之地,鸡犬无存,有五个城的男女老幼,几十万人口,都被他赶尽杀绝。那些无辜的生命,有的被曹操充作军粮,有的被曹军抛尸于泗水。泗水的河道因此也被堵塞,竟然到了“为之不流”的地步。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围攻雍丘。镇守雍丘的,是曹操昔日好朋友张邈的弟弟张超。围攻了好几个月之后,曹操终于攻破雍丘,并且下令屠城,张邈的三族也被全部枭首。张邈本人则在投奔袁术的途中被部下杀害。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冬天,曹操“征吕布,屠彭城”。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袁尚,屠邺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用兵于乌桓,屠柳城”。
……
翻开曹操的历史,像这样一系列的屠城血案简直让人惊心动魄。除此之外,他还有多次坑杀降卒的记录。例如官渡之战,他曾经下令坑杀过袁绍的七万降兵(一说八万)。有人说,如果曹操生活在今天,就会像东条英机一样,被人们以反人类罪判处极刑。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如此丧心病狂呢?这跟他的治军理念有关。他曾经颁布过一条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这条军令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不要等我的大军包围你们才投降,否则杀无赦。第二层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让天下人都惧怕我的权威。于是,这条残暴不仁的军令被顽固地执行了十九年之久,不知道有多少性命惨死在曹操的屠刀之下。
迷茫的人生,动乱的社会,使得曹操始终处在一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中。他崇尚暴力和权谋,为的竟然是“让天下人都惧怕我的权威”。他以为,当天下人都畏惧他的时候,他才可以安枕无忧。
他就这样走上了一条反道德的人生之路。【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3。 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如果没有道,德就会沦为某种形式主义的工具。
74。 真正的道德不是那些形式主义的工具,而是快乐和自由的人生之路。
如果没有道德上的启蒙,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管理智慧。可是,在我们这个商业时代,道德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在许多学者眼里,企业的意义就是为了赚钱,管理学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最大化意味着唯利是图,一个讲道德的人怎么能够唯利是图呢?如果你讲道德,你就只好放弃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我们需要重新理解道德的意义。我们在前面说过,智慧会远离那些充满恶念的人。为什么?因为智慧与道德同在。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管理学圣经。
什么是道德呢?道德,道德,有道才有德。如果没有道,德就会沦为某种形式主义的工具。《道德经》里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在乎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品行低下的人,却总是喜欢玩弄那些形式主义的花样。《道德经》又说:“上德无为,下德为之。”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具有顺其自然的坦然心态;品行低下的人,却总是喜欢别有用心的作为。
第29节:对道德的理解(3)
形式主义的道德具有两种作用:第一是用来伪装自己,第二是用来控制别人。因为这样的形式主义,造成很多人对道德的反感。他们有时候觉得,所谓道德不过是一张虚伪的面具。他们有时候又觉得,所谓道德不过是扼杀人性自由的教条。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产生误会。他们不愿意遵守道德,甚至走上反道德的人生之路。
曹操就是这样,他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在他的眼里,所谓道不过是一些权谋,所谓德不过是一种工具。他曾经跟袁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我们现在有很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也是这样,把管理之道理解成了一种驾驭人才、利用人才的权谋。他们要求员工们遵守职业道德,但他们自己却缺少道德上的自省。他们为员工们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但他们自己却鲜少道德上的自律。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形式主义的道德。人类的种种罪过,也来自于形式主义的道德。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要用语言文字把道德的存在和意义说清楚,确实不容易。那么,到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道德呢?我的答案是,到你的生命中去,问问你的心灵,它会像指南针一样,为你指出道德的方向。
指南针只有在一种状态下才能指出南方。如果它在动荡,它的指向就是惊疑不定的。只有当它平静下来,才能够很到位地指出南方的存在。人心也是如此,只有在平静中才能感知到道德的存在。
所谓道德,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当你对了,这个世界也就对了。所以,真正的道德不是虚伪的面具,恰恰相反,它告诉我们真实地面对生活。真正的道德也不会扼杀人性的自由,恰恰相反,它能帮助我们在正确的路线中,实现人性的自由。
真正的道德只有一种,那就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如果你是一棵苹果树,你就应该做一棵正确的苹果树。如果你是一棵茉莉花,你就应该做一棵优秀的茉莉花。你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而不是生命之外。你活在自己的心灵里,而不是心灵之外。你做你自己,你很明确。
孔子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有人问:你为什么要那样苛责自己呢?问这种话的人显然不理解曾参。曾参之所以每日三省,为的就是做一个正确的自己。当你对了,你的人生就对了。你是正确的,你是快乐的,你也是自由的。如果你错了,你就会不快乐、不自由。正确的人生决定了你的快乐和自由,而不是错误的人生决定你的快乐和自由。曾参做得很对,他才是我们学习的范例。【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5。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格,一种是君子,另一种是小人。
76。 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这使得他们只能走向自以为是的误区。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然而,如果你无法理解道德,你就会陷入迷茫之中。
对道德的理解与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正确的人生,另一种是迷茫的人生。正确的人生,会导向快乐和自由,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迷茫的人生,则会导向惊疑不定,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欺诈。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格,我们把第一种人格叫做君子,把第二种人格叫做小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人总是用自己的心态去揣度君子的思想。可是,小人怎么能够理解君子呢?他怀疑道德,他觉得道德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道貌岸然的伪装,一种盗名欺世的狡诈和权谋。
道德与非道德,真实与虚伪,构成了我们评价人物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纵横交错,划分出四种人类:真君子、真小人、伪君子、伪小人。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道德,还有真正的君子。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真小人和伪君子。
第30节:对道德的理解(4)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个Y教授,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演讲,就提出过真小人和伪君子的说法。他认为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又极言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并且喊出了“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口号。所以,Y教授之品三国也,总是一反罗贯中的创作思想,罗贯中尊刘贬曹,Y教授呢?尊曹贬刘。
但Y教授似乎不知道,从本质上讲,真小人和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至于他极力赞美的曹操,有时候是一个真小人,有时候却也是一个伪君子。至于什么时候做真小人,什么时候做伪君子,则是一个权谋的问题。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3年),曹操打败袁绍、袁尚父子,占领冀州。他大宴宾客,洋洋得意地说:“我昨天查了冀州的户籍,知道这个地方有30万人口,这可是一个大州啊!”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冀州哪里还有30万人口呢?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还有一些人因为当兵死在战场上,还有一些人逃难去了南方。曹操攻下邺城时纵兵行凶又屠杀了很多人,冀州残余的人口,其实已经非常有限。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如今天下分崩,战乱频仍,冀州的老百姓尸横遍野。曹公既然自称是王者之师,却不曾听说过您的仁爱,也不曾见到您拯救黎民于苦难的善举,甚至也不曾见到您整顿军队的纪律,只知道计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地盘、扩充了多少势力。那么,冀州的老百姓对您还有什么指望呢?”
崔琰的这番话,把所有的宾客都吓坏了,连曹操也被他的大义凛然所震惊。曹操知道,崔琰说得很对,如果再这么残暴不仁,必然激起冀州的老百姓奋起反抗,对他有害无益。于是,曹操很恭敬地对崔琰说:“你说得很对,谢谢你对我的提醒!”《三国志?魏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