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所拥有的强大空中优势,使德军大部队不可能在昼间向作战地域纵深实施 
任何机动。如果能进行充分的侦察,各有关方面对谍报机关提供的情报又给 
予高度重视的话,德国大本营则可在6月5日晚定下决心,命庞大的预备队 
在夜暗的掩护下,向受威胁的海岸开进。那样,6月6日清晨至下午早些时 
候的延误也就显然无碍大局了。然而,同样清楚不过的是,就在盟军第一天 
以及以后造成的一系列不尽人意的战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兵力处于劣势,这 

… 页面 251…

是靠任何指挥艺术和军队的骁勇都无法弥补的。 
     对“国防军统帅部”的另一个强烈指责的是,空军兵力的加强丝毫不符 
合原来的许诺。对此也需要加以澄清。只要粗略地看一看空军的指挥状况, 
也至少会使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惊讶不已:在6月16日至7日受命前往增援的 
空军兵团,只有原计划兵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30架飞机中只有10架能投 
入战斗。再加上空军向西转移过程中,由于敌方的袭扰和恶劣气候的影响, 
也损失残重。尽管德国空军已拥有第一批少量的“喷气式战斗机”——象火 
箭一样被希特勒称之为“惊人的武器”,但从登陆的第一天起,在故方出人 
意料的强大阵容面前,德国空军显得势单力薄,这比任何弊端都更加妨碍指 
挥和行动。 
     设在贝希特斯加登的大本营,分为若干分部散布在各处,然而,谁也离 
不开谁,否则就无法工作——约德尔大将和他的副官们住在小总理府里;后 
来希特勒又搬到了“山间别墅”——整个上午他们都通过电话保持着联系。 
在此期间,一份份不再认为是佯攻的补充报告按踵而至,而且大多数都直接 
涉及到约德尔和西线总司令部参谋长之间关于是否让预备队投入战斗的问 
题。直至中午,才在通常的范围内举行形势讨论会。这一天,由于要在克莱 
斯海姆宫举行欢迎匈牙利贵宾进行国事访问的仪式,与会者从各个工作点花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乘车来到这里。经常,都要向来宾大讲一通形势,这次由 
于在西线发生的事件,只是在紧挨大厅入口处的一个房间里向他们宣读了一 
份秘密的形势报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被西线这一重大事件所震 
撼,紧张地站在铺开的地图前面,等待着希特勒的到来,以及作出下一步的 
决定。结果却使人大失所望。象往常一样,希特勒象一个演员,面带轻松的 
微笑,摆出一付等待很久、最后终于找到了与对手算帐的机会的架式,来到 
地图前,操着浓重的奥地利地方口音,只说了几个字:“好吧,那就开始吧”。 
当他听取了敌方最新动向和己方行动的报告后,接着便向曾多年任匈牙利驻 
柏林武官、现新任匈牙利总理斯托亚伊将军为首的匈牙利客人,介绍当前形 
势。这种吹嘘德方力量。对“最后胜利”深信不疑的介绍实在令人作呕。在 
这个令人不快的一天里,涉及到领率机构的内容,可以在约德尔的日记里找 
到记载。他在1944年6月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指他自己的参谋部),为什么还不命令第189预备役师投入 

     战斗?为什么还不命令党卫队第2装甲师接近敌人?——从6月12日起,将由第34步 

     兵师代替第277步兵师。” 

     仅从这几行字,便可略见一斑。 
     当天,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派一位年轻的总参谋部军官到诺曼底战区充任 
联络官。与此同时,摆在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面前的问题是,鉴于形 
势的发展,是否还应该承担前一天他自愿申请的任务,即:赴意大利,亲自 
视察“亚平宁阵地”的构筑情况,为这一战区的指挥提供准确无误的依据。 
因为约德尔也认为,罗马失陷后,德军不能再按照希特勒最初的命令行事, 
而应立即撤到亚平宁阵地,在那里重新转入防御。经约德尔进一步向希特勒 
询问,希特勒允许瓦利蒙特的此次视察。随后,瓦利蒙特不顾西线的紧张局 
势,于6月7日清晨,踏上西去的旅程,计划于12日返回贝希特斯加登。 
     假如谁想在约德尔这一时期的日记中,找出大本营对西线局势作出的慎 
审思考和重大决策的蛛丝马迹,即是徒劳的。日记上记的都是克里特岛指挥 
官的报告,是些反坦克炮和岸炮兵连的数量及部署,甚至还有遥远小岛上个 

… 页面 252…

别步兵连的行动,其他就是希特勒的评论。日记里还记有一份施图登特将军 
关于“伞兵集团军”的组建的报告,以及6月12日一些琐事的记录——其中 
有一处是对一位总参谋部军官表示不满的评论,希特勒发现这个军官是原陆 
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女婿——这些与西线局势根本没有什么重要联系。无论 
从约德尔身上,还是从国防军指挥参谋部战时日志中,都可以表明——从领 
率机构的角度看——在抵御盟军登陆作战的第一阶段的企图,即把敌人消灭 
在海岸和滩头上,阻止敌人发挥其优势的企图,在6月9日晚以前已宣告失 
败了。还有一点至少也清楚了,即从此刻起,问题是不仅要增派新的加强兵 
力,而且要进一步确定今后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 
     这两项任务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而且受着领导层对下一步敌情判断结 
果的决定性影响。德军领率机构以及西线总司令部和隆美尔元帅现在一直认 
为,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不再是声东击西的诡计,近期内敌人还会越过英吉 
利海峡发起第二次攻击。除此之外,希特勒对布列塔尼半岛也十分关注,他 
认为这个半岛同法国地中海岸一样会受到敌人的威胁。 
     只有隆美尔和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不包括它的参谋长——认为,在目 
前形势下,必须携手共济,顶风冒险,集中一切可能的兵力,对先期登陆之 
敌给予迅雷不及掩耳的迎头痛击。这就是说,将驻扎在附近的第15集团军, 
从海峡沿岸运往诺曼底,并与在短期内从法国其他地区集中起来的部队一 
起,发动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反击。 
     希特勒没有准备实施如此大胆果敢的指挥。相反,他却不允许削弱第15 
集团军的兵力。由于所有增援部队,要在数日甚至数周之后才能到达指定地 
点,因此,最高统帅仍坚持他原来的决定,即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依靠现 
有的兵力,收复漫长的诺曼底海岸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象当时在安齐 
奥一内图诺那样,对敌人强大的登陆场实施局部有限的攻击,企图“各个击 
破,”将不会有多大意义。因此,首先应当将装甲部队及其他现有兵力集中 
使用,组成坚强的防御。为此,希特勒企图将这个积极防御的重点放在卡昂 
附近即盟军登陆线的东翼。与此同时,尤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也正在忙于西翼 
和保卫瑟堡的工作。 
     这些企图,不管从表面看如何信心十足并将付之于行动,但是在指挥参 
谋部的军官们眼里,却是毫无说服力的。约德尔也不愿表示态度。当时约德 
尔的一个最亲近的同僚,在战争结束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从其他文件中得知, 
约德尔,甚至还有凯特尔在当时那一段时间里所讲的话,完全是违心的。这 
使他——特别是目睹发生的一些事情——惊讶不已。下面引用一段邓尼茨海 
军元帅与这两位将军在1944年6月12日进行的一次谈话: 

          “凯特尔和约德尔一致认为,既使德军有可能幸运地把敌人的登陆场包围起来,形 

      势依然十分严峻。对于我们来说,最好是能够粉碎敌人在另一地点的登陆。然而,敌人 

      是否企图这样作,却值得怀疑。敌人最有可能在迪埃普与布洛涅之间,或者是加来与斯 

      凯尔德河人海口乏间的沿岸登陆。但愿对伦敦的远程作战①……一方面能把敌人的空军 

      引开,另一方面能促使敌人在法国北部进行第二次登陆……。如果敌人能从目前的登陆 

      场迅速向外扩展,并赢得在法国实施运动战的作战主动权,那么整个法国就将丢失。我 

      们的下一道防线将是马奇诺防线或旧西方壁垒。凯特尔元帅认为,最后就剩下保卫德国 

      这个唯一的可能性了。在这一点上,约德尔将军不持肯定意见。他认为,这还要取决于 

      以后形势的发展及我们手中还能留下多少兵力。” 

     这些话,约德尔从来没有对他的参谋部透露过。 

… 页面 253…

     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从意大利返回的当天,就从他的上司那里听 
到了一个在德国大本营里也属典型的、和令人大失所望的消息。如果说,当 
初,瓦利蒙特踏上旅途时就坚信,在目前形势下,亚平宁阵地无疑是意大利 
战场的坚固的天然防线。只有凭借这一准备就绪的阵地,才有可能把意大利 
战场上的军队调到西线去,那么,凯塞林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对目前部队状况 
的紧迫建议,以及他自己在亚平宁北部地区为时3天的驱车巡视,更坚定了 
他的想法。但是,早在6月10日晚上,他在意大利北部向约德尔作初步汇报 
时,从约德尔的反应就已经使他预感到,希特勒又一次独断专行,在没有听 
取自己派出的代表汇报之前,就已经提前出了决定。约德尔在电话里对他说: 
 “我只能向您建议,如果您回来汇报时,望您一定倍加慎重。” 
     意大利之行的汇报被多次推迟。很明显,希特勒根本不愿意听取瓦利蒙 
特的报告。在一次形势讨论会上,凯特尔竟然小声劝这位国防军指挥参谋部 
副参谋长“收起您的公文包”,不要汇报了。瓦利蒙特愤怒地拒绝了这种无 
理建议。他认为,他不仅对形势有更清楚的认识,而且他还必须代表在意大 
利的正在继续实施艰苦退却德军利益说话。在当天的形势讨论会上,轮到了 
瓦利蒙特汇报时,还没等他讲上几句,希特勒就用喋喋不休的责难和猜疑, 
驳斥了他所有充满数字和技术数据的论据。因为这些论据不符合希特勒事先 
作出的判断。瓦利蒙特还不肯退让,但希特勒已摆了摆手示意副官收起地图 
和资料。 
     没有一个人出来支持瓦利蒙特继续汇报。接着,希特勒“顺水推舟”地 
解释说,亚平宁阵地还需要“7个月时间”,才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希特 
勒撤消了西南线总司令凯塞林下达的企图在3周内将西线总司令部撤到亚平 
宁阵地的命令,并要求“最迟……要把防线固定在……特拉西梅诺湖高地”。 
同时,将“戈腾阵”改称“绿色防线”。凯塞林元帅在他“失宠”后数周, 
即7月初才被允许到“山间别墅”作口头汇报,但他一无所获,约得尔有意 
记下了希特勒的一句关键的话:“唯独意大利这个狭长地带能够阻止敌人的 
优势和作战主动权”,但他又莫名其妙地补充写道:“关于夺取每一平方公 
里上地和争取每一周时间的必要性及形势,元首作了印象颇深的阐述。”为 
了为这一战略辩护,同时还否定“绿色防线”,希特勒数百次不厌其烦地上 
用了在构筑西方壁垒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的数字。对此,约德尔记道:“在 
700公里长的工地上,有70万人施工。每天有350列火车和同样多的船只实 
施运输。在1年半的时间里,只有德国工人和4000台揽拌机在那施工。” 
     这种取决于政治和个人威望的指挥,产生的最终结果是: 
     完全暴露在敌人空中优势卜的驻意大利德军,不得不在2个月后即8月 
底,撤到亚平宁阵地; 
     由于他们已精疲力尽,因此亚得里亚侧翼这段最薄弱的防线,很快被对 
方突破; 
     直到此时——为时已晚——才向西线派来第一批增援部队。 
     盟军登陆已经10天,德国大本营不在战略上,反而在细节上进行无休止 
的和议而不决的议论,使宝贵时光白白流逝。就在这时,希特勒突然出人意 
料地动身到达苏瓦松附近的马尔吉瓦尔,到附近的“指挥所“——“托特组 
织”于1943年为防御敌人登陆曾在此设立大本营——与龙德施泰特元帅和隆 
美尔元帅会商。希特勒此行的起因,是由于西线总司令希望大本营能派国防 
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或副参谋长前往西线,“商讨下一步的战事”。但人们 

… 页面 254…

事先没有料到,1944年6月中旬,希特勒与马尔吉瓦尔并未作较长时间停留。 
这也是希特勒最后一次到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