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鲁士国王的亲自邀请,到柏林大学讲学。这和费希特被迫去柏林的情形恰成
鲜明对照。费希特一入柏林,便有人跟踪,有人警告。谢林却以国王亲请的
身份登上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台。可惜一经“皇封”,便生迂腐,他的思想开
始日见退化,终于堕入宗教式神秘主义泥潭而无法自拔。1854年,他于柏林
去世。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中“同一哲学”的创立者。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
的哲学是费希特哲学极度客体化的结果。或说,他以客观唯心论批驳和取代
了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但在彼时,同一哲学却是一门新的哲学流派,而且
在他生前死后,都足称显学。
同一哲学究竟为何物,实在非三言两语能够述说明白。1801年,谢林本
人在自己的笔记上写下一段比较性文字,尔今读来,颇有意趣。他写道:
“我与以下人物的区别在于:a)与笛卡尔不同,我不主张排斥同一的
绝对二元论;b)与斯宾诺莎不同,我不主张排斥任何二元论的绝对同一;c)
与莱布尼茨不同,我没有只在观念东西(A)之中展开实在东西与观念东西(A
和B),而是主张两个原则在其统一条件下的现实对立;
d)与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不同,我不是在完全实在东西(B)之中展开精
神东西和实在东西。而实在东西是最有灵感的唯物主义——物活论者涉及
的。在法国唯物主义者那里,A完全消失,只剩下B(原子论者和机械论者),
这是与费希特完全对立的,因为费希特只剩下了A;
e)与康德和费希特不同,我没有只在主观上(在自我中)设定观念东
西,相反,我把完全实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对立起来,即设定两个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绝对同一便是上帝。”①
敢与上述这些哲学大师分庭抗礼,可见谢林先生对自己的哲学充满信
心。实际上,西方近代哲学天地里确实还有生存的空间。这说明什么呢?说
明别人的哲学尚有明显缺陷——因为有明显缺陷才有他施展批评的余地;也
说明近代哲学的潜力尚未开发通透,——因为没有开发通透他才能另辟路
径。他本人也曾以图式方式对自己的哲学体系另作说明。看图识意,或许好
些。其图如下:
上帝
万物
一切相对实在的东西 一切相对观念的东西
① 转引自《德国古典哲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205—206 页。
… Page 161…
引力·物质 真·科学
光·运动 善·宗教
生命·有机体 美·艺术
宇宙体系 理性历史
人 哲 学 国家
由上帝而万物,由万物而实体/而观念;而物质/而科学;而运动/而宗
教;而生命/而艺术;而宇宙体系/而历史,而人/而国家。又在宇宙体系与历
史之间加上理性,在人和国家之间加上哲学。由上帝而万物而理性而哲学则
是一条竖行线。
虽以上帝总揽一切,但在谢林创立他的同一哲学时,他并没有过多顾及
上帝。他只是说,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不能作为一切哲学的基础,只可作为知
识学的基础。他认为,精神与物质是同一的,自我和非我是同一的,自然和
理性是同一的,举凡天地万物莫不同一,同一才是最高原则。这听起来有点
像中国的《易经》,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翼,四翼生八卦……,不过《易
经》是自太极而衍生万物,谢林则自万物而归于一理——同一。
但是将一切均归于同一,正如将一切都归于自我一样,令人难于理解。
海涅在评述他的这一哲学时,曾讲过一段十分精彩又颇带讽刺意味的话,他
说:
“1804年,谢林先生的上帝在一篇题名为《哲学和宗教》的论文中终于
全部完成了。在这里我们看到关于绝对者的学说的全貌。绝对者在这里被表
述在三个公式中。第一个公式是断言的:绝对者既不是观念的东西,也不是
实在的东西(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而是二者之同一。第二个公式是
假言的:假如存在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那未绝对者是此二者的本质的同一。
第三个公式是选言的:只有一个存在,但这个东西可以同时地或轮流地被看
作完全观念的、或完全实在的。第一个公式是全面否定的。第二个公式以一
个条件为前提,这个条件比那个限定者本身更难理解。第三个公式完全是斯
宾诺莎的公式:绝对的实体或作为思维,或作为广延是可以认识的。所以在
哲学道路上,谢林先生未能越过斯宾诺莎,因为绝对者只有在思维和广延这
两个属性的形式下面才能被认识。但现在谢林先生却放弃了哲学道路,并企
图通过一种神秘的直觉来达到绝对者本身的直观,他企图在它的中心点上,
在它的本性中直观它,在这里它既不是观念的东西,又不是实在的东西,既
不是思想,又不是广延,既不是主体,又不是客体,既不是精神又不是物质。”
①难怪聪明绝伦的海涅都要面对这一哲学喃喃自语——“谁知道是什么呢?”
②
虽然同一哲学令海涅先生大为头疼,但谢林的这套哲学体系并非没有自
己的逻辑。他说:
“一切知识是以客体与主体间的符合为其基础。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只
是真理;而所谓真理,则普遍地被认为是表象与它的对象之间的符合。”③2
又说:“我们知识中一切纯客观的总和,我们可称之为自然;而一切主
观的总和,则可称之为自我或智性。这两个概念是互相对立的。”④
① 海涅: 《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第142 页。
② 同上。
④ 同上。
… Page 162…
虽然对立,却又同一。谢林不同意费希特的自我、非我观念。照谢林的
想法,有对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非我,怎么能有自我,反之也是一样。不
要说自我非我,假如世界上根本没有“你”,又怎能有“我”?或着进一步
说,连“我”都没有,又安知有世界?连世界都没有,“我”又怎么能存在
呢?你、我、世界都是一体,此为同一哲学。谢林用的不是这样的语言,但
那意思十分清楚。他说:“在知识自身中,即当我知道时,主体与客体之间
有如是的统一,致使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在 ‘先’,哪一个在‘后’。这里既
没有第一个,也没有第二个,它们是同时的,是一个东西。”①
谢林以这样的方式批评费希特,公正地讲,至少在自我与非我、主体与
客体的对立统一这一点上,他的批评颇有道理。
但再往下发展就不行了。因为既然主体、客体完全同一,我们就很难理
解,它们将如何发展?谢林对此,也曾作过种种说明,如他的从无意识精神
到有意识精神的原始冲动论:如他的人的三阶段论,等等。但任你左冲右突,
奇思妙想,都不能解决同一哲学的发展问题。应该说,谢林是看到或体悟到
世界必然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他的哲学却不能解释这个过程。于是他只
好转向宗教,求助于神学理论中的启示哲学。他哲学中的最高同一者,也只
能归于上帝。到了晚年,他的思想竟至全然与神学同流合污,完全丧失了他
作为一代哲人的立场和风采。对此,恩格斯在写给费尔巴哈的信中,曾有一
段绝妙的讽刺。恩格斯写道:
“您知道,谢林是德意志联邦第38个成员。德国所有警察都归他统辖;
我作为《莱茵报》编辑一度有机会亲自领教过这一点。就是说,书报检查令
不会放过任何旨在反对神圣的谢林的东西。”②
谢林既已如此,后事付予谁人?
① 转引自《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 年版,第208 页。
② 转引自《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36 页。
… Page 163…
十五、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1。历史地位与生平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总结者,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还是
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者与发展者。黑格尔和康德既是德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
座奇峰,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两座丰碑。正如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
子和老子,研究西方哲学史也绝对不能不研究康德和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
自康德开始,中间经费希特、谢林,再到黑格尔,可以说环环相扣,阶阶相
连。他们本人或许没有这样自觉的意识,但从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上理解,
他们四位确实构成一个连环成链的发展整体。康德的学说,属奠基之作,虽
是二元论的,也应该是二元论,不二元论则不足以是康德。他认为“物自体”
不可知,可知的只是“物自体”的外在表现;他认为知识是理性的对象,而
道德是信仰的对象。他的这套哲学观念,到费希特时得到改进。费希特不同
意二元论,相反,他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必有一个最高原则,这
个最高原则,就是“自我”。由“自我”而“非我”,再到“自我”与“非
我”的统一。费希特的哲学是一元论的,却又有明显的理论缺陷。虽然其哲
学体系有深刻的辩证逻辑在,终因立论不实,很容易成为批评对象。谢林始
则追随费希特,继而批判费希特,并在批判中形成自己的同一哲学。谢林的
同一哲学,意义在于以一元化方式解决了世界的逻辑存在问题,而且它的许
多观点,都为后来的黑格尔所继承。但他的同一哲学,易于解释“存在”,
难于解释发展,不但难于解释哲学意义上的发展,尤其难于与历史的发展过
程相合拍。于是黑格尔出来,给他们一个总结。黑格尔哲学将所有哲学对象,
看作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且让他的哲学对象以自身固有的矛盾动力演绎
这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为这种演绎
提供了一种十分丰富而又深刻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
法在黑格尔哲学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
19世纪以后的人类思想史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尽管严格说来他只是间接
起作用的人。
当然,这样回顾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似乎过于简单化。然而,即
便如此简略地勾勒,也可以清楚地看出: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
必然结果,而他也以自己的非凡才华使这个结果来得十分出色又十分得体。
黑格尔哲学既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结果,又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
逻辑结果。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些,就会看到,他的哲学乃是对整个
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理性总结。
西方近代哲学,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到黑格尔时代,已经经历了将近400
多年历史。这400年历史,也可以看作是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抗争史。在
这400年间,约略经历了人文哲学阶段、理性哲学阶段和启蒙哲学阶段。但
就其广义言之,人文也是一种理性,是没有完全哲学化的人学理性;理性也
是一种科学,是以科学为武器打破神学基础的理性科学;启蒙也是一种人文,
是针对专制体制和神学愚味的民主理性。而经验主义、唯物主义以及后来的
启蒙主义,正是成熟了的近代理性文明。理性文明的内在目标,是否定神学
的统治地位,确立人学的主导地位;它的社会表现,则是鼓吹天赋人权,反
对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