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水,而植物学家想的是杂交和选种。如果把这花朵置于同样颜色的背景, 

  则必定色彩全无;如果把她置于万绿丛中,那么,诗人一见必诗兴大发。 

       洛克又是一位特别幸运的思想家。说他幸远,因为他生逢其时,生逢其 



① 《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年版,第30 页。 


… Page 24…

  地,生逢其友,又生逢其遇。中国人所谓“时也,运也,命也”,这三条他 

  可以说是都占全了。 

       他的时代,自然是没有说的——那正是自由资本主义走向成熟的时代。 

  唯有这样的时代,才能给他以广阔的活动天地;他又生逢其地——他是一个 

  英国人。不用说,在17、18世纪,作为一名英国人是最为幸福的,因为彼时 

  的英国不但有最发达的经济,有最适宜学术自由的政治环境,而且还适逢 

  1640至1688年两次英国革命。洛克生于1632年,1640年英国革命开始的时 

  候,他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诗意地讲,他是生在革命年代的幸运儿。当克 

  伦威尔执掌大权时,他已经是牛津大学的学生了。而恰当英国光荣革命发生 

  的时节,他正好处在生命的成熟阶段。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他此时刚好56岁。于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前,他就成了革命的 

  倡导人,在光荣革命成功后,他又理所当然地成为光荣革命的理论信息的传 

  播者。 

       宏观环境如此优越,已经令人羡慕,中观微观环境同样优越,更是少有 

  其匹。讲中观环境,他是当时大科学家波义耳和牛顿的朋友。彼时牛顿的影 

  响,正如日中天。他作为牛顿的朋友,自然容易乘青云而直上。比之倒霉而 

  又固执的莱布尼茨的时运,真不知好多少倍。连罗素都说:“在洛克当时, 

  他的主要哲学对手是笛卡尔主义者和莱布尼茨。说来全不合道理,洛克哲学 

  在英国和法国的胜利大部分要归功于牛顿的威望。就哲学家的身份讲,笛卡 

  尔的威信在当时由于他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业绩而有所提高。但是他的 

  漩涡说作为对太阳系的解释,断然比不上牛顿的引力定律。牛顿派宇宙演化 

  论的胜利减低了大家对笛卡尔的尊崇,增高了他们对英国的尊崇。这两个原 

  因都促使人心偏向洛克。”① 

       在微观环境方面,还有他家庭的助力。洛克的生平比之他那个时代的任 

  何一位风云人物,都显得过于平凡,以致使得那些一心为他作传的人都有些 

  吃力和为难。他的出身对他十分有利,而他的经历,更使这艘幸运的航船找 

  到一条顺风顺水的航线。 

       洛克1632年出生在英国一个并不特别富有的家庭,或者说,就类似于 

  现代中国人常说的小康之家。他的父亲有些地产,又当过律师,或说是某位 

  伯爵领地民事法官处的一个办事员。他参加过英国国内战争,并且取得骑兵 

  大尉的头衔。在英国革命年代,他坚定地站在议会一边,属于革命积极分子。 

  洛克生在这样的家庭,实属三生有幸,因为出身小康之家,他对私人财产有 

  一种特别的情感。没钱只要造反,钱多又要专制,唯在贫、富之间。对每个 

  铜板的份量,都掂了又掂,比了又比,其知其觉确与贫者富者不同。他父亲 

  又是个改革派,对他人生观的确立同样富有影响。他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 

  国度,这样的家庭长大成人,又加上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便阅读和研究了笛 

  卡尔等哲学人物的主要著作,凡此种种,都使他积累和取得了作为一名未来 

  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家的必要的条件。 

       洛克一生经历也十分简捷明了。他虽然活了72岁,但并没有真的遇到 

  什么惊风骇浪。他年轻时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接受教育,20岁入牛津大学, 

  大学期间,他研读了笛卡尔等人的哲学,又系统学习了化学、医学、物理等 

  自然科学,为他以后作一名教授和私人医生打下了良好基础。洛克一生和牛 



①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175 页。 


… Page 25…

  津大学都有一种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从他入学起,直到他因为自由 

  主义政治观念被迫离校止,他与牛津的学习和职业关系一直未断。 

        洛克一生命运,又和英国政治家艾斯里勋爵有重要关联。他自1667年 

  开始作艾斯里的私人医生,他们两位不仅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而且政治见 

  解也极为相似。艾斯里1672年成为谢弗茨伯里伯爵,洛克也随这位伯爵在英 

  国政治漩涡中越卷越深。 

        谢弗茨伯里是英国辉格党创始人之一,彼时英国的政党、一是辉格党, 

  一是托利党,这名称原本是相互攻击时为对手起的浑号,但因为这浑号,不 

                                 ①                                    ② 

  但“寓言幽默,嘲弄辛辣”,而且“音节最少,书写方便”,便被对方接 

  受下来,浑号成为旗帜。英国这两党,在历史上各有千秋,总体分析,其实 

  并无本质区别。但以当时的情形而言,辉格党的主张无疑更为正确。它力主 

  限制王权,增加社会的权力,又主张宗教宽容,信仰自主,并积极代表新兴 

  资本在英国的各种政治利益。而这一切,与洛克的主张完全吻合。 

        但是任何一种革命,那怕是光荣革命,毕竟也是革命,既是革命就不大 

  可能一帆风顺。当英王暂时取得所谓胜利时,洛克只能和谢弗茨伯里伯爵一 

  样,逃到当时的民主圣地荷兰,暂避一时。而且1685年,詹姆斯二世还曾正 

  式致函荷兰,要求引渡他回国。这可能是洛克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危险。但 

  仅仅过了三年时间,光荣革命便光荣成功,于是洛克也以革命功臣的身份光 

  荣回归故土。 

        光荣革命前,他就作过谢弗茨伯里的秘书,革命成功后,他又担任过英 

  国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而且,他还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的发起人, 

  也是这家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但他担任公职未久,主要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 

  便辞掉公职专心致力于他的学术研究和答复各种疑问与论辩中去了。 

        洛克极为幸运,他一生活动仿佛处处和谐,他的哲学不是矛盾、分裂和 

  斗争的产物,而是各种势力妥协、共鸣与和谐的结晶。他的学说与他的时代 

  是和谐的,他的主张与当时英国多数阶层的利益是一致的。有大哲人评价他 

  说:“约翰·洛克是一切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代表工厂主反对工 

  人阶级和贫民,代表商人反对旧式高利贷者,代表金融贵族反对作为债务人 

  的国家,他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甚至证明资产阶级的理智是人类的正常理 

        ① 

  智。”甚至他的性格与他的道德学说也体现了这种和谐精神,他的道德学说, 

  认为快乐即善。他说:“幸福和苦难既是由一些外物底作用在我们身上或心 

  上的所生的 (程度亦不同),因此,凡容易给我们产生快乐的对象,我们便 

                                                                               ② 

  叫它做好事;凡容易给我们产生痛苦的对象,我们便叫它做恶事。”幸福即 

  是快乐,洛克先生一生快乐,因此我们知道他一生一定也是很幸福的。 

        洛克很幸运,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只有机遇没有努力,仿佛盲 

  人观灯,聩者听戏,虽有妙情妙景,只是白费精神。 

        洛克虽然不能说不是一位努力奋斗者,但他又是一位善于抓住机遇的 

  人。他一生中,像培根那样惨淡经营的事是没有的,像莱布尼茨那样四处寻 

  找靠山而终于没了靠山惨兮兮故去的事更其没有。他甚至也不像斯宾诺莎那 



① 《英国政党政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第21 页。 

② 同上。 

①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前言,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1 页。 

② 转引自《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279 页。 


… Page 26…

样有一种圣哲般的道德品性。他的道德理想其实就是个人主义,快乐即幸福, 

快乐即本性。他无须修炼,便已然成佛。他甚至无须睁大眼睛,睒都不敢睒 

一下地寻找机会,然而,上帝偏心,给他一个大大的马太效应,把许多机遇 

适时适地地送给了他。他一生从事的职业不少,既作过教授也作过私人医生, 

既作过顾问又作过秘书,既作过商务大臣也作过大银行的股东,外加作家、 

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其他种种不为他所重视的头衔。他真是一个 

命运的宠儿,该读书时便有好书可读,该做事时又有好事要做,该逃亡时便 

有妙地可居,该作文章时又有妙论可发。 

     洛克似乎并非一个神童,纵有些聪明也不像笛卡尔、莱布尼茨那么早 

慧。而且他著书立说的时间实在应该划入“大器晚成”之类。他的主要著作 

的完成和出版,都集中在1687年至1693年短短的六七年间。而1687年的洛 

克已经是58岁的老年人了。洛克1704年故世,他去世时,无论身边还是世 

上,都是一片赞许之声。 

     从洛克的生卒年代上讲,他本应属于17世纪,但从他的哲学发展、发 

生和产生影响的时代看,他都属于18世纪启蒙年代的先驱者。他是英国也是 

西方启蒙运动的引路人。 


… Page 27…

                                 2。洛克的哲学思想 



       洛克哲学思想中最赋人文精神的是他坚决反对“天赋观念”的理论,而 

  最广为人知的则是他的“白板说”、经验观和物性论。 

        天赋观念古已有之,而在中世纪神学传统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神学 

  统治一切时,天赋观念不言自明。世间万物皆为上帝所造,人自然不能例外, 

  只是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同时赋予人以思想。这种理念,直到文艺复兴运动 

  兴起之后,依然为一些大哲学家所信奉,至少他们未能在理论上对此予以否 

  定,此如法国大思想笛卡尔就近乎如此。 

       洛克则不一样。他的经验主义立论基础,就是反对天赋观念。在他的哲 

  学体系中,人的观念并非上天赋予,而是自经验得来,他的最著名的哲学著 

  作“人类理解论”,对此有充分的阐释的论证。《人类理解论》全书共分四 

                                                                                    ① 

  卷,第一卷专门讨论人的理智的由来。他说:“人心中没有天赋的原则”, 

   “由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看来,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的——据一些人们的 

  确定意见说:理解中有一些天赋的原则,原始的意念同记号,仿佛就如印在 

                                                                              ② 

  人心上似的。这些意念是心灵初存时就禀赋了,带到世界上来的。”但洛克 

  绝不同意此种论调,在他看来,“各种观念,尤其是属于原则的那些观念, 

  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如果仔细考察新生的婴儿,则我们便会看到自己 

  没有什么理由来相信,儿童在生来就带有许多观念。……至于说到能与普遍 

  命题中的名词相应的那些观念,能与天赋原则中的名词相应的那些观念,当 

  然更是没有的。人们都看到,他们的心中如何逐渐可以得到各种观念,并且 

  可以看到,他们所得到的,都是由于他们经验到观察到亲身所经的事物来 

  的。”③ 

        坚持人的知识和思想来源于经验,反对天赋观念,是洛克哲学中最具说 

  服力的内容。尽管这些观点,在现代人看来,似乎已经无须再费口舌,而那 

  思辨方式,也有些令人不耐其读的地方。但在他那个时代,却不是一个可以 

  看作常识的理论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