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皮肤病预防与治疗-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药治疗。
外用药常用的有硫黄软膏等,一般可以治愈。
有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是由于用药不规律,治疗周期短等所致。对疥疮的治
疗特别要注意被褥、内衣的消毒。如家庭共患本病要同时治疗。疥疮的治疗周期一般需要
7~
10天。
常用的外用药
(1)硫黄软膏从颈以下遍搽全身,每晚
1次,连用
7~10天。成人用
10%的硫黄软膏,
儿童用
5%的硫黄软膏。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治疗结束后观察
2周,判定疗效。如有
复发要及时治疗。
(2)1%丙体六六六又称疥灵霜,用法为洗澡后凉干半小时,擦药
1次,24小时后洗
澡即可。该药为无味、无臭、无刺激的杀疥虫药物,疗效好,但经皮肤吸收后有潜在的危
害。故妇女、婴儿不宜使用,有皮肤破损者最好不用。
(3)25%苯甲酸苄酯乳剂每日擦药
1~2次,连用
2~3天,杀虫力强,效果好。
(4)30%硫代硫酸钠溶液,每日全身擦药
2次,1周可愈。
(5)甲硝唑又名灭滴灵,每次口服
0。2g,每日
3次,连用
7天为
1疗程。该药对疥螨
有杀灭作用,也可外用
2%~3%灭滴灵软膏。
(6)优力肤软膏每晚全身擦药
1次,连用
3~5天。
疥疮患者在阴部特别是男性的阴囊可见黄豆大小的结节,质地较硬,瘙痒剧烈,这种
结节是由于人体局部对疥虫的一种反应所致。严格来说,疥疮结节是由于人体对疥虫的一
种过敏反应,组织病理显示疥疮结节主要以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为主,而嗜酸性白细胞的浸
润是一种过敏的标志。治疗这种疥疮结节用杀疥虫的药物是无效的,要使用含有皮质类固
醇激素的药膏治疗。常用的药物为肤轻松、去炎松、复方康纳乐、尤卓尔等,每日外擦
2~
3次。
疥疮结节可用肤疾宁贴膏外贴,3天换
1次。
有一些疥疮结节顽固不消,全身疥疮已经治愈,但阴囊的结节则经久不消,患者常为
此痛苦。下面介绍几种治疗疥疮结节的方法。
(1)冷冻采用液氮冷冻的方法,可治疗疥疮结节。具体的方法是用直接接触法或喷雾
的方法治疗,每周
1次,每次
2~3个结节。
(2)局封取强的松龙注射液加入
2%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每周
1次,共
3~4周。
有一些偏方验方可用于治疗疥疮:
(1)猪大板油
100g,硫黄粉
20g,胡椒粉
20g,混合成膏,外用,每日
1次,7天为
1疗
程。
(2)雄黄
30g,百部
30g,艾叶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10天为
1疗程。
(3)硫黄
50g,樟脑
5g,百部
50g,冰片
2g,捣烂为末,溶于
95%酒精
500mL中,24
小时过滤即可。用时加温,涂于患处,每日
3次,共
3~6天。
(4)地肤子
60g,花椒
20g,苦参
60g,百部
30g,水煎外洗,每日
1次,连用
7天。
(5)桐油
90g,硫黄
50g,花椒
20g。首先将桐油煎沸,再把硫黄、花椒研末,入油内煎
10分钟,贮瓶备用,用时涂于患处。
(6)10%的百部酊百部
50g,酒精
500mL,浸泡
1周,外用每日
2~3次。
由于患者的搔抓,很容易继发皮肤的破损及皮肤的感染。这种感染多数是葡萄球菌的
感染,表现为皮肤有脓疱或脓痂或有脓性分泌物。这种疥疮感染我们将其称之为脓疥。治
疗脓疥一方面要用杀灭疥虫的药物,另一方面要用一些具有杀菌消炎的药物。严重者可口
服抗生素,外用青黛膏(青黛
75g,凡士林
300g,先将凡士林烊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调
入即成)。
预防疥疮
(1)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灭虫,如不能烫洗者,
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
1周以上再用。
(2)杜绝不洁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换床单。
对疥疮的护理首先要及时清洁,尤其对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彻底消
毒;其次,要避免过度的搔抓,要及时剪指甲,以防通过搔抓感染脓疥,擦药、洗澡及换
衣服都要及时。如一种药物疗效不理想,要及时向大夫说明。
鸡眼
鸡眼是由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
露于外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足底及足趾,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则行走时感
觉疼痛。
治疗:
治疗时可在医院进行激光烧灼。如各种方法均治疗无效,则可行鸡眼挖除术。
预防:
预防鸡眼首先要矫正足畸形,穿着宽松、大小合适的鞋,减少局部摩擦和压迫。
痱子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
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
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
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治疗:
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强碱性肥皂洗。不要用热水烫,可用温水冲洗擦干,扑撒
痱子粉。抓破后有感染的患者,应涂用抗生素药膏。
预防: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巨细胞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巨细胞病毒主要侵犯上皮细胞。由于感染该病毒后可出现巨大
细胞,故名巨细胞病毒。它可通过性接触传染,在人体内引起多种疾病,并可能与致癌有
关,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病原体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群,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样结构,是一种大
DNA病毒,
直径为
80…110纳米,病毒壳体为
20面对称体,含有
162个壳粒。周围有单层或双层的类脂
蛋白套膜。它有
1个血清型,可分
3个以上亚型。它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一般用人的纤
维母细胞培养。它在体外生长缓慢,复制周期为
36…48小时。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在光
学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到细胞和核变大,有包涵体形成。核内包涵体周围与核膜间有一轮
“晕”,因而称为“猫头鹰眼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形态学诊断意义。
传染源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他们可长期或间歇地自唾液、精液、尿
液、乳液和子宫颈分泌物中排出病毒。如果与有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异性性交,而恰好此人
此时处于排毒期,则可能被感染。如果孕妇在性生活时染上病毒,则可引起胎儿感染和围
产期感染。据统计,由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孕妇所造成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可高达
23%,
而围产期感染比宫内感染的百分率更高。有人报道约
13%的母亲的初乳和乳汁中有病毒排
出。此外,输血也常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与输血的数量呈正比,尤其是当
血清阳性的供血者给血清阴性的受血者输血时,其感染的危险性最高。此外,长期接受免
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者中,有
90%在尿中可查到病毒,或抗体明显增高。艾滋病患者比
正常人更易遭受病毒感染,或使原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活。
临床表现因感染途径不同而异。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有
20%在出生时无任何症
状,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出现昏睡、呼吸困难和惊厥等,并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其他症状
有意识运动障碍、智力迟钝、肝脾肿大、耳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围产期感染的婴儿
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只有少数在出生后
3个月发生间歇性发热、肺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
成人的巨细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比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疲乏。在发热
1…2周后,
血液中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且有异形性变化、脾肿大和淋巴结炎等。因输血所致的巨细
胞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输血后
3…4周,症状与一般的巨细胞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同,
偶尔可发生间质性肺炎、肝炎、脑膜炎、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等。肾移植
患者在术后
2个月内几乎都会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50%…60%无症状,40%…50%的病人表
现为自限性非特异性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几乎都有巨细胞毒感染,有广泛的内脏损害。
诊断仅靠临床表现尚不能确诊,而需依靠各种实验室手段,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
抗体测定、免疫荧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如病毒分离、电镜检查、抗体测定、免疫荧
光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瑞特—姬姆萨染色或帕氏染色(检查胞浆或核内有无包涵体)等。
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许多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胞苷等对巨细胞病毒感
染无效。无环鸟苷在试管内对病毒有效,但在人体内无效。白细胞干扰素能延迟病毒的分
泌,但未见临床症状的改善。
丹毒
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
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头痛、畏寒、
发热,局部表现为红斑,色泽鲜红,中心较淡
边界清晰并略隆起,局部有烧灼样痛,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疼痛。处理不当可导致淋巴水
肿,严重时发展为象皮肿,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必要的。
症状
1。丹毒多发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增高。
3。局部出现肿状红疹,色呈玫瑰,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略隆起,时有
水泡,压可褪色,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落屑。
4。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
检查
血白细胞增高。
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剂量青酶素静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变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5…7天。不能过
早停用,防止复发。
3。局部理疗。
白癜风
概述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酶系
统的功能减退或丧失而引起。分型:寻常型和节段型,寻常型又分为:局限性、散发性、
泛发性、肢端性。分类: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分期:活动期、稳定期。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不清,多认为与黑色素细胞自身破坏、自身免疫有关。另外,神经化学因
素、血清铜离子降低及遗传因素都认为与发病有关。
症状
1、全身任何部位的皮肤均可发生白癫风。白斑多发生在易受摩擦及阳光照晒等暴露部
位:特别是颜面部、颈部、腰腹部、骶尾处、前臂伸面与手指背部等处。无自觉症状,但
日晒后皮疹处可有灼痛感,病程慢性。
2、皮损为局部色素脱失斑,斑内毛发变白,边界清楚,日晒后局部发红或起水泡。
3、皮损可见于任何部位,多呈指甲至钱币大,近圆形、椭圆形,以后虽然扩大或相互
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形,但无论其形态如何变化,白斑边缘总是可见,白斑中夹有岛屿色
素点;另一种典型的白斑是沿神经分布的带状或条索状脱色斑,白斑的边缘如刀切样整
齐。
检查
1、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
2、尿常规。
3、甲状腺功能检测。
4、代谢物检测。
治疗
1、药物治疗: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氮芥酒精、呋喃香豆素类、铜制剂。
2、手术治疗。
3、其它疗法:光化学疗法,局部或全身应用、伪装剂或褪色剂。
皮肤癌
概述
皮肤癌为来自外胚叶的一类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最常见。好发于裸
露部位,如头、面、颈及手背;也见于口腔粘膜、唇、舌、外阴等部位。鳞状细胞癌发病
最高,基底细胞癌发病较低,约
10∶1。5。
病因
与长期强烈日晒、皮肤干燥、萎缩及发生角化者;化学性刺激,如长期接触沥青、煤
焦油或砷剂;物理性刺激,如不稳定性疤痕、慢性溃疡及窦道长久不愈者;皮肤增生病变,
如皮肤过度角化、粘膜白斑、色素性干皮症、乳头状瘤等密切相关。病理为鳞状细胞癌源
于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癌主要由基底细胞构成,特点是癌细胞巢常有分支形,多为实质性,
也可见空腔出现。
症状
1。鳞状细胞癌往往由角化病、粘膜白斑及其它癌前疾病转化而成。生长较快,早期即
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或菜花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