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郑钦安医书阐释-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理中汤,直守其中,上下自定,乃握要之道也。若桂枝倍芍药汤,
是太阳经症误下,而寒邪陷入太阴之内也(三阴症,原不在发汗之例,不应用
桂枝。若此方而用桂枝者,仍是复还太阳之表也,须知)。至于五饮症者何?夫饮
者,水之别名也,即以一水字括之,不必另分名目。名目愈多,旨归
即晦,学者更无从下手,故仲景列于太阴。太阴主湿,湿即水也(本
经是水,复得外来之客水),水盛则土衰,土衰即不能制水,以致寒水泛溢,
或流于左,或流于右,或犯心下,或直下趋,或化为痰,种种不一,
故有五饮之说焉。经云:“脾无湿不生痰。”即此一语,便得治五饮之
提纲也。治法总不外健脾、温中、除湿、行水、燥脾为主,因其势,
随其机而导之利之,即得步步立法之道也。所谓着痹行痹者何?夫痹
者,不通之谓也。经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风胜为行痹,寒
胜为着痹(行痹流走作痛,着痹痛在一处),风为阳而主动,风行而寒湿随之,
故流走作痛;寒为阴而主静,寒停不行,风湿附之,故痛处有定。风
寒湿三气,闭寒经络,往往从本经中气化为热邪,热盛则阴亏而火旺,
湿热薰蒸,结于经隧,往往赤热肿痛,手不可近,法宜清热润燥。若
忽突起,不赤不痛,则为溢饮所致,又当温中除湿,不可不知也。所
谓阳黄阴黄者何?夫黄者,土之色也,今为湿热蒸动,土象外呈,故
周身皮肤尽黄。阳者,邪从中化(中者,胃也。少阳之热,不从太阴之湿化,而
从中化,胃火与湿合,薰蒸而色黄);阴者,邪从湿化。阳主有余,阴主不足,
阳者主以茵陈五苓散,阴者主以附子理中汤加茵陈。立法总在湿热、
阴阳二字分途,外验看病人之有神无神、脉之有力无力、声之微厉,
则二症之盛衰立决矣。
附解:夫人身立命,全赖这一团真气流行于六步耳(真气乃人立命之
根,先天种子也,如天日之流行,起于子宫。子为一,乃数之首也。六步即三阳经、三阴经
也)。以六步合而观之,即乾坤两卦也(三阳即乾卦,三阴即坤卦)。真气初
生,行于太阳经,五日而一阳气足(五日为一候,又为一元),真气行于阳
明经,又五日而二阳气足(此际真气渐甚),真气行于少阳经,又五日而
三阳气足(合之三五得十五日,阳气盈,月亦圆满。月本无光,借日之光以为光,三阳
气足,故月亦圆也),此际真气旺极,极则生一阴,真气行于太阴经,五
日而真气衰一分,阴气便旺一分也。真气行于少阴经,又五日而真气
衰二分,阴气便旺二分也。真气行于厥阴经,又五日而真气衰极,阴
气旺极也(三阳十五日,三阴十五日,合之共三十日,为一月。一月为一小周天,一岁
为一大周天。一日为一小候。古人积日成月,积月成岁,乃不易之至理。一岁之中,上半岁
属三阳,下半岁属三阴;一月之内,上半月属三阳,下半月属三阴;一日之内,上半日属三
阳,下半日属三阴。一年之气机,即在一月尽之;一月之气机,又可以一日括之。三五而盈,
三五而缩,盛衰循环不已,人身气机亦然)。阴极复生一阳,真气由盛而衰,由
衰而复盛,乃人身一付全龙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须知天地以日
月往来为功用,人身以气血往来为功用(气即火也、日也,血即水也、月也)。
人活天地之气,天道有恒,故不朽;人心无恒,损伤真气,故病故死。
惟仲景一人,明得阴阳这点真机,指出三阴三阳界限,提纲挈①领,
开创渡世法门,为群生司命之主。后代注家,专在病形上论三阴三阳
固是,究未领悟气机,指出所以然之故,以致后学无从下手,虽记得
三阳三阴,而终莫明其妙也。余故不惮烦,特为指出。
【阐释】《伤寒论》太阴经症原文较简,方药亦少,历代注家有的认为有错
简脱误,有的则多方为之解说。郑氏仍本其贯解之旨,并参以《金匮》所言,分
本经之症为经症、五饮症、着痹行痹症、阳黄阴黄症几种,是有自己创见的。因
太阴脾土主湿而恶湿,少阳热邪至此即从湿化,原文提纲病情,又多属虚寒,郑
氏谓宜以理中汤温阳守中,桂枝倍芍药汤以救客邪误下而陷太阴之证,俱极明确。
五饮症,《金匮》论述较详,郑氏以饮为水湿所化,列入太阴范围,从水湿论治,
并指出健脾、温中、除湿、行水、燥脾为主的治法,是从《金匮》治五饮诸方概
括而得的。至于风胜而走痛的行痹,与寒胜而定痛的着痹,皆合湿而益甚。从热
化者治宜清热润燥,不从热化则为溢饮所致,又当温中除湿。由于湿热蒸动而周
身发黄之症,从热化之阳黄,主以茵陈五苓散,从湿化之阴黄,则主以附子理中
汤加茵陈,俱属切当治法。《金匮》黄疸症所列谷瘅,自属太阴范围;其他诸黄,
都由伤及少阳胆腑所致。少阳与太阴为表里,故将发黄症列入太阴是合理的。
① “挈”:原书为“絜”
附解说明三阴三阳不只是病形的分类,而是与天地阴阳气机相通的。按医
《易》同源之理,三阳合而为乾,三阴合而为坤,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人身之
真气,以气血往来为功用,人身之阴阳,亦循年、月、日之运行,由生而盛而衰
而复,与天道相通。从整体观点及时间医学着眼,亦有相当道理。末谓唯仲景明
得这点阴阳真机,故《伤寒论》三阴三阳分界立法垂方,能为群生司命之主,则
未免推崇过当。
少阴经证解
按少阴一经,以热为本(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故也),太阳为中气(小
肠与心为表里),少阴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协
火症,有协水症,不可不知也(本经上火下水:上火,即手少阴心;下水,即足
少阴肾。以下承接太阴经)。太阴之客邪未罢,势必传于少阴,则治少阴必
兼治太阴;若全不见太阴症,而专见少阴症,则专治少阴,方为合法。
经症者何?脉微细,但欲寐是也。夫细微欲寐,少阴之病情悉具,元
阳之虚,不交于阴,阴气之弱,不交于阳可知也。主以麻黄附子细辛
汤,令阴阳交而水火合,非发汗之义也(世多不识)。服此方而病可立解,
立法之奇,无过于此。至于协火而动者何?病人真阳素旺,客邪入而
附之,即从阳化而为热。热甚则血液必亏,故病见心烦不眠,肌肤燥
熯,小便短而咽中干,法宜养阴以配阳,主以黄连阿胶汤,分解其热,
润泽其枯。若协水而动者何?病人真阳素弱(阳弱阴必盛),客邪入于其
中,即从阴化。阴气太盛,阳光欲绝,故病见目瞑倦卧,声低息短,
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四肢逆冷,法宜回阳,阳旺阴自消,病庶几可
愈矣。
附解:
凡三阴症,以温补为要。是阴盛阳必衰,故救阳为急。三阳症,以解散清凉为主,是阳盛阴必亏,故救阴为先。然阳中有阴症,
阴中有阳症,彼此互和,令人每多不解处,由其未将三阳三阴各有配
偶认清,遂把病机辨察不确,六经不啻尘封也。
【阐释】少阴经兼属手少阴心及足少阴肾,系上火下水,而下水中复有真阳。
故本经之病,除经症外,尚有协火、协水两症。本经病情提纲,在六经中较为简
明,仅“脉微细,但欲寐”六字,知其为在里之阳虚,而阴亦弱,阴阳不相交。
如始病反发热,即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一般认为是发表温经两法俱备。其用大
辛热之附子以配麻辛,主要在助里之阳,不致因发汗而更弱,使表解而阳气存,
邪去而阴阳平。至协火而动者,多为阳旺之人,邪入即从阳化而现血亏烦热种种
病象,自当养阴以配阳,故主以黄连阿胶汤解热而润枯。协水而动者,多为阳虚
之人,邪入即从阴化而现种种寒象,自宜主以四逆汤,使阳回而阴消,病可立愈。
少阴病中,重症死症较多,总不外这三种情况,治法可以类推。
附解中提到三阴症以温补为要,三阳症以清凉解散为主。但阳中有阴症,阴
中有阳症,则须弄清三阴三阳互为表里的气机,并按照前辨阳虚、阴虚症法所举
似实而虚,似真而假的诸种实况而施治,始能无误。
厥阴经证解
按厥阴一经,以风为本(厥阴之上,风气主之,故也),少阳为中气(胆
与肝为表里),厥阴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也)。有经症,有纯阳
症,有纯阴症,有寒热错杂症,不可不知也。(以下承接少阴经)少阴之
客邪未罢,势必传于厥阴,则治厥阴,必兼治少阴;若全不见少阴经
症,而独见厥阴,则专治厥阴,方为合法。经症者何?消渴,气上撞
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也。夫厥阴之
木气,从下起而上合于手厥阴包络,包络主火,风火相合为病。风火
相煽,故能消;火盛津枯故见渴,包络为心之外垣,心包火动,故热
气撞心而疼;木气太盛,上凌脾土,土畏木克,故饥而不欲食;蛔虫
禀厥阴风木所化,故吐蛔;木既克土,土气大虚,若更下之,故利不
止(是促其生化之机也)。主以当归四逆汤、乌梅丸两方(当归〔四逆汤〕是经
症之主方,乌梅丸是厥阴之总方)。方中寒热并行,重在下降,立法大费苦心
(细玩长沙歌括方解,便易明白)。至于纯阳一症,乃客邪从本经之中气所化
也(少阳主君火,客邪从火化)。故见热深厥深,上攻而为喉痹,下攻而便
脓血(外现张目不眠,口臭气粗之火象,有似阳明腑症形),在上则以黄连二冬阿
胶鸡子清,在下则以黄连二冬阿胶鸡子黄治之,此润燥救阴之意也。
若纯阴症者何?原由客邪入厥阴,不从中化而从标化,标为至阴,客
邪亦阴,故病见纯阴(外现必目瞑倦卧,身重懒言,四肢逆冷,爪甲青黑,腹痛拘急
等形,是也)。法宜回阳,阳回则阴消,而病可瘳矣。至若错杂者何?标
阴与中同病也(外现腹中急痛,吐利厥逆,心中烦热,频索冷饮,饮而即吐者,是也),
法宜大剂回阳,少加黄连汁同服,寒热互用,是因其错杂,而用药亦
错杂也。
附解:六经各有标、本、中三气为主,客邪入于其中,便有从中
化为病,有不从中化而从标化为病,有本气为病。故入一经,初见在
标、转瞬在中。学者不能细心研究,便不知邪之出入也。余于六经定
法,作为贯解,加以附解,不过明其大致。而细蕴处,犹未推明,得
此一线之路,便解得三百九十七法之旨也。请细玩陈修园先生《伤寒
浅注》,乃可造其精微也。
【阐释】厥阴处两阴交尽之区,而与少阳为表里。故病至厥阴,每有寒热错
杂,阴阳胜复之象。郑氏对本经提纲病情解说,颇为明晰,并将本经病症分为经
症、纯阳症、纯阴症及寒热错杂症四种,而以乌梅丸及当归四逆汤为其总方及主
方,但两方所治,各有不同。乌梅丸经历代医家应用,确认为是寒温并用,攻补
兼施,并为扶正安蛔的良方,近人以治胆道蛔虫及某些下利的肠胃病,多有良效。
至当归四逆汤所治则为血虚偏寒之症,故以当归甘草为主药,合枣、芍、桂、细、
通草,甘苦辛温同用,而达养血温经散寒的目的,立法亦大费苦心。若热深厥深
之喉痹及便血等症,则须用润燥救阴之剂,而因在上在下之不同,鸡子有用清与
黄之别。若现纯阴寒厥之象,又当用四逆以消阴回阳。若现吐利厥逆,烦热饮冷,
腹中急痛,则是厥阴少阳寒热错杂,标中同病,又当大剂回阳而少佐黄连汤同服,
从阴以引其阳,是皆郑氏活法圆通之妙用。
附解复申明六经各有标、本、中三气为主,客邪入于其中,变化是各有不同
的。贯解、附解所言虽略,但循此一线之路,即可明《伤寒论》立法要旨。而陈
修园的《伤寒论浅注》深入浅出,颇切实用。比郑氏稍后之蜀中名医唐宗海的《伤
寒论浅注补正》,列为《中西汇通五种》之一,亦宜参看。
医理真传卷二·41·
医理真传卷二
医学一途,至微至精,古人立法立方,皆原探得阴阳盈虚消长,
生机化机至理,始开渡世之法门,立不朽之功业,诚非易事也。全碌
碌庸愚,何敢即谓知医,敢以管见臆说,为将来告。窃念一元肇始,
人身性命乃立,所有五脏六腑,九窍百脉,周身躯壳,俱是天地造成,
自然之理。但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
而死机遂转成生机。奈人事不齐,不无损伤,真气虽存,却借后天水
谷之精气而立(经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