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花香满径-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我也认得一个人,他申请一份工作,很有希望得到,可是失败了;他反而写了一封信,向得到那份工作的人道贺,并且祝福他。

    基督徒是能够承担失望的人,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没有嫉妒。这是旁人无法做到的。

    基督徒能负起旁人担负不了的担子。

    这是因为他懂得这担子不是由他一个人来担负。我总记得美国主教奎尔的故事,这位伟大的教牧,常常为他的教会、教士以及各种要办的事劳心劳力,以致精疲力竭;常常半夜为了忧虑教会的事不能入睡。有一晚,他又因忧虑失眠,却听见上主的声音,就像面对面和他说话一样清楚。主对他说:“奎尔,上床睡吧,让我来替你守到天明。”从此以后,奎尔的内心得到了空前的宁静,因为他已经学到把重担卸给上主的功课。

    基督徒有力量担负起能把别人压碎的担子,因为他知道主能替他分担。

    基督徒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忧伤。

    生活很难一帆风顺,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不管你喜不喜欢活下去,生命总得继续;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活下去的意志。有的人活,却不断抱怨、憎恨、苦恼,灰心失望;可是基督徒面对生活中的失望、重担和忧伤时,却能愈战愈勇,心平气和,内心充满喜乐;因为他能从主基督那里得到不断的力量供应。这种力量也只有基督能供应。

    

五月 额外的一点点

    ·五月二十日·额外的一点点

    耶稣基督教训我们:“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五41)这真是今天最踏实的忠告;因为要改变世界,必须付出一点额外的生命的代价。

    能有额外的付出,才能成就大事。

    同是一件事,带着微笑来做,和拉长了脸来做,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温文有礼地处事,一样可以把事做得很有效率。无论是在家,在办公厅,在学校或是社会场合,人生的每一面,若要达到佳美的境界,用什么态度来处事,总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额外的付出能让你的付出产生更大的影响。

    把东西给人有许多的方法。有的人给,是因为他觉得给是一种责任,他想逃也逃不开。他给的时候,还要让人知道,他万分不情愿这样做,他不舍得,仿佛有剜肉之痛。

    甚至有时候,把一件人家十分需要的东西给人,让受的人会有种侮辱感。他给得趾高气扬,好像把块骨头抛给狗吃。有的人给,是希望人家感谢他。受礼物的人都知道,要是不卑躬屈节说感谢的话,给的人就会很不高兴。有的人给,只是图一时之快,高兴的是给的人自己,反而不是接受的人。

    世上有不少的人,因为给的态度不好,他不给反而好过给。

    把东西给人要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耶稣基督在这方面也是我们的好榜样。耶稣每逢把东西给人的时候,祂是全心全意的给。祂帮助人,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耶稣从没有一次不是给得慷慷慨慨,欢欢喜喜的。今天社会上有许多的人,我们需要他的时候,却不敢去找他;因为我们知道一定会碰钉子;即使他答应了,那种态度也会让我们后悔去找过他。可是我们读到圣经中主耶稣的事迹时,会发现耶稣是何等的平易近人,没有谁害怕去找祂帮忙。凡事寻找祂的人,主都丰丰富富的给,让他快快乐乐的回来。

    要是给却给得不乐意,就失去了给的意义。你给人的帮助或礼物也许很重要,但是那额外一点点,也就是人给的态度,却比你给的东西更重要。

    

五月 从依赖到独立

    ·五月二十一日·从依赖到独立

    依赖与独立是相辅相成的。

    有人需要你,这是天下最可珍惜的感情。

    英国散文大师卢卡斯写过一篇感人的童话:一个母亲的当兵的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了母亲那里。她的儿子是在冲锋陷阵时阵亡的。母亲哀痛非常,祈祷上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五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五分钟。”母亲欢喜的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回答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三十岁,你要看他三十年中的哪个五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天使说:“你愿意见到他英勇殉国的情景呢?还是他离开你参加军队的那一刻呢?你愿意见到他在学校里走上讲坛接受奖品的那一天,抑或是他还是婴儿在你怀中的时候呢?”母亲的眼神开始闪亮,她一字一句的告诉天使:“这些我都不要。我要的是那一天,他从院子时跑进来,要我饶恕他的顽皮。他年纪那么少,却那么不开心,满脸污泥,眼泪直淌。他扑向我的怀里,几乎把我撞倒。”

    孩子三十年的岁月当中,母亲最愿意见到的,是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刻。人生最感人的事无过于听到有人对你说:“我需要你,没有了你不行。”

    凡是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这种需要感,遇事都会来找他。

    要是看见自己的孩子或是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人生的挑战,有能力、也有准备,而你曾经帮助过他,让他达到今天的圆满成熟,那种高兴,是语言难以形容的。

    我们不应该让孩子依赖我们,受到父母性格的左右。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去自力更生。孩子应该做的事,父母不要替他做。父母也不要事事替孩子做决定,要给他机会去勇敢地作智慧的决定。

    有人需要你固然可爱,但是养育儿女和教育下一代的目的,却是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

    

五月 付代价

    ·五月二十二日·付代价

    耶稣帮助人、医治人,付的代价都是很大的。

    那个患血漏病的女人,偷偷的走近祂,摸祂衣服的繸子,以为耶稣不知道;但是主耶稣转过来身来向她说话,因为有能力从祂身上出去(可五30)。

    保罗·图尼尔在他所写的《医生手记》这本书中,谈到一位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城的医生的故事。这位医生有时会按手为人治病,可是后来他放弃了,因为他受不了这种治病方法在他自己身上所产生的后果。他说:“比方我的病人患的是咽喉火,祷告后,他的病霍然痊愈,可是我自己却立刻患上了同样的病。”

    图尼尔接着说:“我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妻子,我们立刻想起一件我和她常常注意到的事,这就是每逢我们为别的夫妇排难解纷之后,当天晚上,我们自己也会口角一场。”

    要帮助人而自己不付出代价,是办不到的。要帮助人一定要自己真正亲尝他人的酸甜苦辣。我们最大的矛盾是想领受,很少付出。

    我们在交友上是如此。

    有一种所谓的友谊是守财奴式的。这种人只想从他的朋友那里得帮助、得安慰、得力量,自己却一毛不拔。有一种人可以滔滔不绝向朋友诉苦,可是他的朋友要是向他诉苦,他却不想听。也有一种人处处觉得人家有义务尽朋友的责任,人家若要求他做什么,友谊对他便成了一种负担。

    我们在教会里面也是如此。

    教会中有一大群人,总是讲希望教会为他们做什么,老是说他们要的没有得着;可是却不愿教会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者等他们来为教会做什么事。他们要利用教会,却不愿为教会所用。

    我们在与上主的关系上也是如此。

    许多人长远的把上主放在一边。,我行我素,要到需要祂的时候才去找祂。我们要的时候才找上主,可是从没有想到,上主也要求我们给祂。

    人生无可避免的要有所付出,这是在凡百事上成其伟大应付的代价。一个只知贪图舒适、安乐的人,绝不会懂得什么叫做伟大,也不会了解成其伟大所要付的代价。

    

五月 徘徊门外

    ·五月二十三日·徘徊门外

    我们一生做事,徘徊门外的时间很容易太长。

    我们讲道就容易犯这种错误。

    讲道要表达一个主题,当然应该提供历史的背景,加以铺陈。可是我们常常把太多的时间用来讲开场白,等到转入主题,时间已经无多。特别在今天,讲道长过二十分钟,听众就会不耐烦。

    我们在读书的事情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很多学生读书,大多点到即止,不求深入了解。读书要深入,就得下功夫,要有恒地钻研;不是每个学生都愿付出这种代价的。结果,是每一科都只能沾一点儿边,从不能登堂入室。要得到圣经中所蕴藏的宝贝,只是徘徊门外是没有用的。

    我们在交朋友上也会犯这种错误。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都有“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之感,原来友谊的建立需要下功夫的,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单是表面肤浅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有内心的深相契合,能肝胆相照。

    我们与主基督的关系也会犯这种错误。

    许多人与主基督的关系也是徘徊不前。他们敬佩主,像英国诗人布朗宁所说的,相信基督的真道是真理。他愿意做基督徒,可是基督要求我们完全的摆上。做基督徒需要全生命的奉献,可是一般人在全身心奉献的大门口便停步了,他们在门外徘徊。

    

五月 生与死(一)

    ·五月二十四日·生与死(一)

    人生的价值是不能够用年岁来衡量的。这道理人人都明白。

    生命的长短与生命的价值,其间没有必须关系。亚历山大帝死时只有三十三岁,但他已经实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为基督教会的来临铺平了道路。英国神童诗人查特顿死时十八岁,济慈死时二十六岁,布鲁克只活到二十八岁,雪莱三十岁便死了。这些诗人所留下的诗作,留存千古。舒伯特死时三十一岁,莫扎特也只活了三十六岁,但是他们给世人留下的乐章会传诸万世。

    人生不可以用生命的长短来衡量。

    从另一种意义来说,人无论怎么老,都不可以死,因为死后要见上主。谁也没有资格去见圣洁无瑕的天父。

    可是凡是懂得怎样与主基督同行的人,不问年龄,随时可以死;因为与主同行的人,已经生活在天父面前。

    圣经上有一处奇妙的经文,是在《约翰壹书》二章二十八节,作者约翰当时所思念的是主的再来,和再来时会发生的事。他告诉他的读者:“小子们哪,你们要住在主里面,这样,祂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俱,当祂来的时候,在祂面前也不至于惭愧。”约翰的意思是说,我们若住在基督里面,与基督同活,祂的再来,就不会是生命的中断,而是生活中再自然也不过的事。

    要是我们不认识天父,死亡是可怕的。要是借着耶稣基督,天父成为我们的朋友,那么无论死的呼召何时临到我们,不管是早晨、中午或晚上,我们都可以坦然无俱面对死亡。

    

五月 训练成材

    ·五月二十五日·训练成材

    有年夏天,我们开车在英国北部旅行,看见路旁有块嵌在墙上的石碑。这块碑好像是维多利亚女皇在一八九七年树立的。

    我把碑文抄了下来:塑造你成为合用;嵌在这壁上的石头,并不是天生那样;

    要有人把它量度改造,才能说:你值得我用。

    石头不经雕凿,不能成材,会遭废置,变成垃圾。要经过雕凿,才能变成合用的碑石,树立给人观赏,让人记念。人生也是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

    彼得把每一个人看成一块活石,由天父用来建造灵宫,奉献给祂(彼前二5)。天父需要我们做祂所建造的宫殿的石块。

    生活在世上,人人都有一定的用处,世上每个男女都可以在天父的计划和旨意中有份。

    石头不经过雕凿,派不上用场。

    石头要经过匠人的斧凿,塑造,才可以安放在规定的地方。这也就是说,我们若不受锻炼,就不能在天父的计划里有份。

    这世上处处可以见到失败的生命的残骸,都是不肯接受锻炼的结果,有许多人天赋甚高,且有成就,却不能律己,不受管教,结果昙花一现,变成枯枝,饮恨终生,因为不能自律而失败的人,很可能比任何其他原因所毁坏的人更多。

    生活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塑造我们。

    父母管教我们,老师栽培我们,但是生活的经验锻炼我们成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塑造我们的力量。使徒保罗说:“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主的人得益处。”就连灾难、不幸都能在我们身上起作用,锻炼我们。

    因此不肯接受生活的锻炼和塑造,都是人生的真悲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