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 500卷-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的父母说:“死后葬我的时候,希望你们用牛车送到西山上。”说完就死了。她的父母把她的尸体装到车上,还没有来得及套上牛,那辆车就自己走了,越过汉水和淝水,横流而渡,径直登上了浕口平元山顶。平元山就是浕口化。家里的人追车时,只见五彩祥云如车盖,天乐惊空,旌旗仪仗前导后从,见到褒女升天而去。等到再看车中,只剩空棺而已。乡里人建立祠庙祭祀她,水灾旱灾时向她祈祷,都有灵验。现在浕口山顶上车辙的痕迹还存在。其后张世安也在这座山得道,白日升天。
李真多
李真多,神仙李脱妹也。脱居蜀金堂山龙桥峰下修道,蜀人历代见之。约其往来八百余年,因号曰李八百焉。初以周穆王时,居来广汉栖玄山,合九华丹成,云游五岳十洞,二百余年。于海上遇飞阳君,授水木之道,还归此山,炼药成。又去数百年,或隐或显,游于市朝,又登龙桥峰,作九鼎金丹。丹成已八百年。三于此山学道,故世人号此山为三学山,亦号为贤山,盖因八百为号。丹成试之,抹于崖石上,顽石化玉,光彩莹润。试药处于今犹在。人或凿崖取之,即风雷为变。真多随兄修道,居绵竹。今有真多古迹犹在。或来往浮山之侧,今号真多化,即古浮山化也。亦如地肺得水而浮,真多幼挺仙姿,耽尚玄理。八百授其朝元默贞之要,行之数百年,状如二十许人耳,神气庄肃,风骨英伟,异于弱女之态。人或见之,不敢正视。其后太上老君与玄古三师降而度之,授以飞升之道,先于八百白日升天。化侧有潭,其水常赤,乃古之神仙炼丹砂之泉。浮山亦名万安山,上有二师井,饮之愈疾。今以真多之名,故为真多化也。八百又于什邡仙居山,三月八日白日升天。(出《集仙录》)
【译文】
李真多,是神仙李脱的妹妹。李脱在西蜀金堂山龙桥峰下修炼道术。蜀人历代都见到过他,大约他往来八百多年了,因此称他为李八百。当初在周穆王时,来到广汉栖玄山上居住,炼制九华丹成功以后,云游五岳十洞二百多年。在海上遇到飞阳君,教给他水木之道,也就回归此山。药炼成以后,又离去几百年。有时隐形,有时显现,游历于市朝之中。又登上龙桥峰,制作九鼎金丹,丹炼成已经八百年了。他三次在此山修炼道术,所以世人称此山为三学山,也称为贤山,大概是因为李八百取的号。丹炼成了要试一试它,李八百就把丹药抹在崖石上,顽石变成了美玉,光彩晶莹润洁。试药处至今还存在。有的人凿崖取玉,则风雷为之变色。李真多随着哥哥修炼道术,住在绵竹中。现在真多古迹还在。她有时往来于浮山之侧,现在称作真多化,就是古代的浮山化,有如地肺到了水面就上浮。李真多小时候就生成仙姿,沉迷崇尚玄理。李八百教给她朝元默贞的要诀,她修行了几百年,样子就象二十岁左右的人。神情端庄,气概严肃,风骨英武雄伟,不同于弱女之态,人们有时见到她,都不敢正眼去看。其后太上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临度引她,教给她飞升之道,她就先于李八百而白日升天。真多化的旁边有潭,那里的水总是红色的,原来是古代的神仙炼丹砂的泉源。浮山又名万安山,山上有二师井,饮井水可以治愈疾病。现在用真多的名字,所以称为真多化。李八百又到什邡仙居山修炼,三月八日白日升天。
班孟
班孟者,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女子也。能飞行经日,又能坐空虚中与人语,又能入地中,初去时没足至胸,渐入,但余冠帻,良久而尽没不见。以指刺地,即成井可吸。吹人屋上瓦,瓦飞入人家间。桑果数千株,孟皆拔聚之成一,积如山;如此十余日,吹之各还其故处如常。又能含墨一口中,舒纸着前,嚼墨喷之,皆成文字,竟纸,各有意义。服酒丹,年四百岁更少。入大治山中。(出《神仙传》)
【译文】
班孟,不知是哪里人,有人说她是女子。她能在空中飞几天,又以坐在虚空之中与人说话,还能钻入地下。刚进去时,从脚开始埋没,一直到胸部埋没,都是渐渐地进入地下,只剩帽子头巾没有进去,过了很久,就全部没入而不见了。她用手指刺地,就能成井可以汲水。吹人家屋子上的瓦,瓦就飞入人家家里。几千棵桑果树,班孟全部把它们抓出来聚拢成一堆,堆积得象山似的;这样放着十几天了,她吹一口气,这几千棵桑果树就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象平常时一样。又能在口中含一口墨,把纸放在面前舒展开,她嚼墨一喷,都成为文字,写满了纸,各有意义。她食酒和丹药,年纪四百岁反而更年轻了。后来进入大治山中。
天台二女
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啗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妍。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乃相谓曰:“此近人矣。”遂渡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色甚美,见二人持杯,便笑曰:“刘、阮二郎捉向杯来。”刘、阮惊。二女遂忻然如旧相识,曰:“来何晚耶?”因邀还家。南东二璧(南东二璧原作雨璧东壁,据明抄本改。黄本作西璧东璧)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各有数侍婢使令。其馔有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美。食毕行酒。俄有群女持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夜后各就一帐宿,婉态殊绝。至十日求还,苦留半年,气候草木,常是春时,百鸟啼鸣,更怀乡。归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乡邑零落,已十世矣。(出《神仙记》。明抄本作出《搜神记》。)
【译文】
刘晨和阮肇,进入天台山去采药,因为路远不能回家,已经饿了十三天了。远远地望见山上有桃树,树上的桃子熟了,就跻身险境抓着葛藤到了桃树底下。他们吃了几个桃子,觉得不饿了,身体充实了,想要下山。用杯取水时,看见有芜菁叶流下来,很鲜艳。又有一个杯子流下来,里面还有胡麻饭。于是两人互相安慰说:“这里离人家近了。”就越过山,出现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女子,姿色很美。她们看见二人拿着杯子,就笑着说:“刘、阮二位郎君拿回刚才的杯子来了。”刘晨、阮肇都很惊讶。两个女郎就高高兴兴地如旧相识一般,跟他们说:“怎么来晚了呢?”便邀请刘晨、阮肇跟她们回家。南边东边两壁各有大红色的罗织床帐,帐角上悬着金铃。上面有用金银雕嵌的综横交错的花纹图案交错。两个女郎各有几个侍奉的婢女使唤。吃的东西有胡麻饭、羊脯、牛肉,味道很美。吃完饭又喝酒。忽然有一群女子拿着桃子,笑着说:“祝贺你们女婿到来!”酒喝到尽兴时就奏乐。晚上,刘晨与阮肇各到一个女郎的床帐里去睡觉,女郎娇婉的情态特别美妙。住了十天,两人请求回家,二女又苦苦留住了半年。从气候、草木情形看,当是春天的时节,百鸟啼鸣,使他们更怀乡思,思归更苦。女郎就送他们,指点回去的道路让他们看清。他们回乡以后,看到乡邑已经零落,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代了。
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
鲁妙典 谌母 盱母 杜兰香 白水素女 蔡女仙 蓬球 紫云观女道士 秦时妇人 何二娘
鲁妙典
鲁妙典者,九嶷山女官也。生即敏慧高洁,不食荤饮酒。十余岁,即谓其母曰:“旦夕闻食物臭浊,往往鼻脑疼痛,愿求不食。”举家怜之。复知服气饵药之法。居十年,常悒悒不乐。因谓母曰:“人之上寿,不过百二十年,哀乐日以相害;况女子之身,岂可复埋没贞性,混于凡俗乎?”有麓床道士过之,授以大洞《黄庭经》,谓曰:“《黄庭经》,扶桑大帝君宫中金书,诵咏万遍者,得为神仙;但在劳心不倦耳。《经》云:‘咏之万遍升三天,千灾已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已却老年永延。’居山独处,咏之一遍,如与十人为侣,辄无怖畏。何者?此经召集身中诸神,澄正神气。神气正则外邪不能干,诸神集则怖畏不能及。若形全神集,气正心清,则彻见千里之外,纤毫无隐矣。所患人不能知,知之而不能修,修之而不能精,精之而不能久。中道而丧,自弃前功,不惟有玄科之责,亦将洗荡生死,苦报无穷也。”妙典奉戒受《经》,入九嶷山,岩栖静默。累有魔试,而贞介不挠。积十余年,有神人语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总司、九州之宗主地。古有高道之士,作三处麓床,可以栖庇风雨,宅形念贞。岁月即久,旋皆朽败。今为制之,可以遂性宴息也。”又十年,真仙下降,授以灵药,白日升天。初,妙典居山,峰上无水。神人化一石盆,大三尺,长四尺,盆中常自然有水,用之不竭。又有大铁臼,亦神人所送,不知何用。今并在上。仙坛石上,宛然有仙人履迹;及(及原作各。据明抄本改)古镜一面,大三尺;钟一口,形如偃月。皆神人送来,并妙典升天所留之物,今在无为观。(出《集仙录》)
【译文】
鲁妙典是九嶷山的女仙官。生来就聪明敏捷,气质高雅,喜欢洁净,不吃荤腥不喝酒。十多岁时,就对她的母亲说:“从早到晚闻到食物的气味就觉得臭浊,往往闻到脑袋都疼痛,希望不要让我吃饭。”全家人对她都很怜惜。后来又学会炼气吃药的法术。过了十年,她常常闷闷不乐,就对她母亲说:“人的最高寿命,不过一百二十岁,喜怒哀乐每天都来伤害它;又何况是女子之身,哪能再埋没贞性,混同于凡夫俗子呢?”有个竹麓道士拜访她,把大洞《黄庭外》传授给她,对她说:“《黄庭经》是扶桑大帝君宫中的金书,诵读一万遍的人,能够成为神仙;只在于劳心不倦而已。经书上说,把它读了上万遍,就可以升上三天,千灾已消病痊愈,不怕虎狼凶狠残暴,又已经推迟衰老,寿命永延。住在山上独自修炼,把它读上一遍,如同与十个人为伴,就没有恐怖畏惧。什么原因呢?这是道经把你身中的众神召集起来,澄清端正了神气。神气端正了,外部的邪恶就不能干扰;众神集中了,恐怖就不能到达你的身边。如果形全神集、气正心清,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千里之外的东西,连纤细的毫毛也不能隐匿了。所担心的是人不能够懂得,懂得了而不能修炼,修炼了而不能精通,精通了而不能长久。半途而废,自己抛弃前功,不仅将遭到玄法的责罚,又将使生命流荡,痛苦的报应无穷。”妙典遵奉玄戒接受了经书,就进入九嶷山,在岩石上居住,静修默炼。屡次有妖魔前来试探,而妙典道念坚贞,不为所挠。这样生活了达十多年,有个神人告诉她说:“这座山系大舜管辖,是天地的总司九州的宗主。古时候有个道高之人,制作了三处竹床,可以歇宿遮避风雨,保护形体、坚定道念。岁月长久竹床也都朽烂破碎了。现在我给你制作它,可以遂心安闲歇息。又过了十年,真仙降临下来,交给她灵药,她就白日升天了。当初,妙典到山上去住,山峰顶上没有水,神仙就点化一个石头盆。这石盆大三尺,长四尺,盆中常常自然有水,用之不竭。又有一个大铁臼,也是神仙送给她的,不知干什么用。如今,这两件东西都在山峰上。仙坛的石头上,清清楚楚地有仙人的鞋印;还有一面古镜,大三尺;有一口钟,形状象仰卧的月牙。这些都是神仙送来的。上述神品与妙真升天所留之物,如今存在无为观。
谌母
婴母者,姓谌氏,字曰婴,不知何许人也。西晋之时,丹阳郡黄堂观居焉,潜修至道。时人自童幼逮衰老见之,颜状无改。众号为婴母。因入吴市,见一童子,年可十四五。前拜于母云:“合为母儿。”母曰:“年少自何而来?拜吾为母,既非其类,不合大道。”童子乃去。月余,又吴市逢有三岁孩子,悲啼呼叫。倏遇谌母,执母衣裾曰:“我母何来?”母哀而收育之,逾于所生。既长,明颖孝敬,异于常人。冠岁以来,风神挺迈,所居常有异云气,光景仿佛,时说蓬莱阆苑之事。母异之,谓曰:“吾与汝暂此相因。汝以何为号也?”子曰:“昔蒙天真盟授灵章,锡以名品,约为孝道明王。今宜称而呼之矣。”遂告母修真之诀曰:“每须高处玄台,疏绝异党,修闲丘阜,饵顺阳和,静夷玄圃,委鉴前非。无英公子、黄老《玉书》、大洞《真经》、豁落七元、太上隐言之道可致。晏息以流霞之障,睠眄乎文昌之台,得此道者,九凤齐唱,天籍骇虚,竦身御节,入景浮空,龙车虎旗,游遍八方矣。母宜宝之。”一旦,孝道明王漠然隐去,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人莫知也。其后吴猛、许逊自高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