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 500卷-第8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佛的形象,或大或小,大的有的超过一寸,小的只有八九分。再看那佛的头,有的像米粒那么大,有的像豆粒那么大,但是眉眼口鼻耳样样具备,连螺髻毛发也历历可见。而发辫、衣缕、金玉、水精、蟠盖、流苏、沙石、草木以及楼阁亭台等等,形体虽然极小,但是栩栩如生,势若能动。前面行道僧人数量不在一千以下。下边有紫金钟,三寸宽,由蒲牢兽衔之。敲一下钟,行道僧便礼拜到地。同时还有隐隐的念经的声音。大概机关技巧就在这钟上。尽管这山以“万佛”为名,但是数量数不胜数。上方放一个九光扇于岩石之中。四月八日,召集两街的僧众到佛室来,以佛室为道场,礼拜万佛山。这时候人们都赞叹万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等到他们看到有光从殿中发出,便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佛光。其实就是九光扇的作用。因此,皇上命一个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语才退出。
玳瑁盆
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玳瑁盆、浮光裘、夜明犀。云:其国有酒山紫海。盖(“盖”原作“而”,据《杜阳杂编》中改)山有泉,其味如酒,饮之甚醉则经日不醒。紫海水(“水”原作“太”,据明抄本、陈校本改),色如烂椹,可以染衣。其鱼龙龟鳖、砂石草木,无不紫焉。玳瑁盆,可容十斛,外以金玉饰之。及盛夏,上置于殿内,贮水令满,遣嫔御持金银杓,酌水相沃,以为嬉戏。浮光裘,即紫海色染其地也。以五彩丝蹙成龙凤,各一千三百,仍缀以九色真珠。上衣之,以猎于北苑,为朝日所照,而光彩动摇。观者皆眩其目,上亦不为之贵。一日,驰马从禽,勿际暴雨,而裘无纤毫沾濡。方叹为异物。夜明犀,其状类通天犀,夜则光明,可照百步。覆缯十重,终不能掩其耀焕。上遂命解为腰带。每游猎,夜则不施其蜡炬,有如昼日。(出《杜阳杂编》)
【译文】
宝历元年。南昌国献给皇帝一个玳瑁盆,一件浮光裘。还有一枚夜明犀。据说,这个国家有酒山紫海。所谓酒山,大概就是山中有泉,泉水味似酒。还说喝了酒山之酒可以醉得一天不醒。紫海水,颜色有如腐烂的桑椹。可以染衣物。其中的鱼龙龟鳖、砂石草木,没有不是紫色的。玳瑁盆,可容水十斛,外侧用金、玉装饰。到了盛夏,皇上把玳瑁盆放在殿内,里边装满水,让宫中的女官拿着金银勺,酌盆里的水互相浇洒,以为游戏。浮光裘。就是用紫海水染的地儿,用五彩丝线蹙成龙凤,各一千三百个,再缀上九色真珠构成的。皇上穿着它,到北苑打猎,朝阳一照,光彩闪动,看的人都感到耀眼夺目。皇上也不觉得贵重。有一天,驰马追一只飞禽,忽然间下起暴雨,但是浮光裘一点没湿,皇上才赞叹它是异物。夜明犀,形状有点像通天犀,夜间发光,能照一百步远,即使用十层布蒙上,也不能蒙住它的光耀。于是皇上就命人把它割碎成腰带,每次出去打猎,夜晚就不用点蜡了,和白天一样。
辟尘巾
高瑀在蔡州。有军将甲知回易,折欠数百万,回之外县。去州二百余里,高方令锢身勘甲。甲忧迫,计无所出。其类因为设酒食间解之。座客十余。中有称处士皇甫玄真者,衣白若鹅羽,貌甚都雅。众皆有宽勉之辞。皇甫但微笑曰:“此亦小事。”众散,乃独留。谓甲曰:“余尝游东,获二宝物,当为君解此难。”甲谢之,请具车马。悉辞。行甚疾。甚晚至州,舍于店中。遂晨谒高。高一见,不觉敬之。因谓高曰:“玄真此来,特从尚书乞甲性命。”高遂曰:“甲欠官钱,非瑀私财。如何?”皇甫请避左右,言某於新罗获巾子,可辟尘,欲献此赎甲。即于怀探出授高。高才执,已觉体中清凉。惊曰:“此非人臣所有,且无价矣。甲之性命,恐足酬也。”皇甫请试之。翼日,因宴于郭外。时久旱,埃尘且甚。高顾视马尾鬣及左右驺卒数人,并无纤尘。监军使觉,问高:“何事尚书独不沾尘坌?岂遭逢异人,获至宝乎?”高不敢隐。监军故求见处士。高乃与俱往。监军戏曰:“道者独知有尚书乎?更有何宝,愿得一观。”皇甫具述救甲之意。且言药出海东,今余一针,力差不及巾,可令一身无尘。监军拜请曰:“获此足矣。”皇甫即于巾上抽与之。针色如金。监军乃扎巾试之,骤于尘中,唯身及马鬃尾无尘。高与监军旦具礼往谒,将请其道要(“要”原作“霎”,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一夕忽失所在。(出《酉阳杂俎》)
【译文】
高瑀在蔡州。有个叫甲知的军将,因为折欠几百万的钱款而逃避了。逃到外县离州二百多里,高瑀下令囚禁甲知,开始查办他。甲知忧愁窘迫,寝食不安,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他的朋友们于是就为他设酒宴借以消愁。座间有客十几人。其中有一个被称为处士的。姓皇甫,名玄真。穿一身白衣。白的像天鹅的羽毛,相貌极是倜傥儒雅。人们对这位皇甫先生极尽敬佩赞勉之辞。皇甫先生只是微笑说:“这不过是小事一桩。”宴罢人散之后,皇甫先生留了下来。他对甲知说:“我曾经游东海,在那里得到两件宝物。凭这两件宝物,该能够为你解除此难。”甲知感谢不尽,要为他准备车马。他全都拒绝,步行前往。他走得很快,当晚就到了蔡州,住进旅店里。第二天一早他就去拜见高瑀。高瑀一见到他的处士风度,不知不觉地就生出几分敬意来。他对高瑀说:“我到尚书府上来,是特地向尚书请求饶过甲知性命的。”高瑀说:“甲知欠官府的钱,又不是欠我个人的钱。公事公办,我帮得了他吗?”皇甫玄真请高瑀挥退左右,说:“我在新罗得到一条巾子,能辟尘,想要献上它赎甲知的性命。说着他伸手从怀中取出巾子交给高瑀。高瑀刚抓到巾子,就觉得体内清凉爽快,大惊道:“这不是做人臣的所能得到的,是无价之宝,甲知的性命,用它换是绰绰有余的!”皇甫先生让高瑀试验一下,看避尘巾是否灵验。第二天,就在城外设宴。当时天已久旱,尘埃极甚。骑马从城中跑到城外,高瑀看自己马尾马鬃及左右飞骑几人居然一尘不染。监军使发觉了,便问高瑀道:“为什么唯独尚书不染灰尘呢?难道是遇上了世外异人得到什么无价之宝了?”高瑀不敢隐瞒,如实说给监军。监军坚决要拜见处士。高瑀只好陪他一块去。见到皇甫玄真,监军开玩笑道:“难道皇甫先生只知道有尚书吗?还有什么宝贝,拿出来看看行吗?”皇甫玄真详细述说救甲知的意思。还说游东海时得到一巾一针,针还在手,但是针不如巾,只能让一人之身不染灰尘。监军拜谢说:“能得到这针也就足了。”皇甫玄真就从巾上抽下针来递给监军。监军马上开始试验。他骑飞奔驰,尘埃飞扬,但是他身与马鬃马尾都无尘土。第二天早晨。高瑀与监军带着礼物去见皇甫先生,要向他请教一些道术方面的要领。皇甫先生却于一夜之间不知去向了。
浮光裘 (有目无文)
重明枕
有海外国贡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类于水精。中有楼台之形,四面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镂木丹青,真人之首簪帔,无不悉具。仍通莹焉。(出《广德神异录》)
【译文】
海外某一个国家进贡一个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就像水精那样洁白。中间雕刻了楼台亭阁,四面雕刻了十个道士。道士有的拿着香,有的捧着书简,循环不止。这叫“行道真人”。那雕刻和绘画。连道士头上的玉簪和霞帔,都非常逼真。诚乃通体晶莹。
三宝村
扶风县之西南,有三宝村。故老相传云,建村之时,有胡僧谓村人曰:“此地有宝气,而今人莫得之,其启发将自有时耳。”村人曰:“是何宝也?”曰:“此交趾之宝,数有三焉。”故因以三宝名其村,盖识其事。开成元年春,村中民夜梦一丈夫者,黑簪帻,被广袂之衣,腰佩长剑,仪状峻古。谓民曰:“吾尝仕东汉。当光武时,与飞将马公,同征交趾,尝得南人之宝。其后马公遭谤,以为多掠南货,尽载以归。光武怒,将命索其家。吾惧且及祸,故埋于此地。”言未讫而寤。民即以所梦具告于邻伍中。是岁仲夏夕,云月阴晦,有牧竖望见西京原下,炯然有光,若曳练焉,久而不灭。牧竖惊告其父,即驰往视之。其光愈甚,至明夕亦然。于是里人数辈,夜寻其光,俯而观之。其光在土而出,若焰薪火。里人乃相与植准以表之。其明日,携锸具,穷表之下,深约丈余,得一金龟。长二寸许,制度奇妙,代所未识。又得宝剑一,长二尺有四寸。又得古镜一,径一尺余。皆尘迹蒙然。里人得之,遂持以诣县。时县令沛国刘随得之。发硎其剑,淡然若水波之色,虽利如切玉,无以加焉。其长二尺四寸者,盖古以八寸为尺,乃古三尺。其镜皆文迹繁会,有异兽环绕镜鼻,而年代绵邈,形理无缺。乃命磨莹,其清若上水之洁。真天下之奇宝也。县令刘君曰:“此为古之珍玩,宜归王府。可与天球和璧,焜燿于上庠。”遂缄胶其事。闻岐阳帅。愿表献天子。时陈君亦节度岐陇,得而爱之,因有其宝。由是人无知者。(出《宣室志》)
【译文】
扶风县的西南,有个村子叫三宝村。据老年人传说,建村的时候,有一个胡人和尚对村民说:“这地方有宝气,但是现在的人得不到它。它的出现将有一定的时机。”村人问道:“是什么宝?”胡僧说:“这是交趾的宝物,数量是三件。”因此,就以“三宝”为村名了。开成元年的春天,村中有人夜里做梦,梦见一个成年男子,头戴黑色头巾,身披大袖子衣裳,腰间佩一把宝剑,仪表很是古雅。他对村民说:“我曾经在东汉的时候做过官,光武皇帝时,和飞将军马公一起征讨交趾。那时候曾得到南方人的宝物。后来,马公遭到诽谤,认为他掠夺了许多南方的财物,全运回家中。光武皇帝大怒,要派人抄他的家。我怕祸及自己,就把自己得到的宝物埋到这里。”话还没说完,梦已经醒了。这人就把梦见的情形和邻居们讲了。这年五月的一个晚上,乌云遮月,天色灰暗,一个牧童望见西京原下,焕发出光芒,像当空一条白练垂挂在那里,久久不灭。牧童吃惊地告诉他的父亲,爷儿俩就跑去看,那光更亮。第二天晚上也这样。于是村里几个人凑到一起,趁夜去寻找那光。一看,那光是从地里发出的,像燃烧的柴火。人们便在这里竖了一个记号。到了天明,大家带着锹镐而来,从立有记号的地方往下挖,果然,挖了一丈多深,就挖出来三件宝贝。一是一只金龟,长二寸左右做法奇妙,从未见过;二是一把宝剑,长二尺四寸;三是一面古镜,直径一尺还多。三样东西都尘迹斑斑,陈旧不堪。村人们就带着这些东西来到县里。当时的县令沛国的刘随收到了这些东西。他把剑放到磨石上一磨,那剑立刻就呈现出水波一样的光色来,寒气逼人。它长二尺四寸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古人是以八寸为一尺,二尺四寸就是古代的三尺。那镜子花纹图案繁多,有异兽的图形环绕镜鼻。年代久远,保存完好。磨光之后,同样洁如清水,果真是天下之奇宝。县令刘随说:“这些东西是古代珍玩,是应该入王府的,那样便可以与天球合璧生辉,在大学讲堂上照耀后人。于是就书写文书上报,要把宝物献给天子。当时陈君亦在岐陇任节度使,他得见几样宝物之后,特别喜欢。以后怎样,就无人知道了。
火玉
会昌元年,扶余国贡三宝:“曰火玉”,曰“澄明酒”,及“风松石”。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冬则不复亦挟纩。宫人常用。澄明酒,亦异方所贡也。色紫如膏,饮之令人骨香。风松石方一丈,莹澈如玉。其中有树,形若古松偃盖,飒飒焉而凉飚生于其间。至盛夏,上令置于殿内,稍秋气飕飕,即令彻去。(出《宣室志》)
【译文】
会昌元年,扶余国贡入三样宝物:一样叫“火玉”;一样叫“澄明酒”;还有一样是“风松石”。火玉色红,长半寸,上尖下圆。发光能照出几十步远。把火玉积攒起来,可以烧开锅。放到屋里,冬天就不用往衣服里絮棉花了。宫里的人常用这种东西。也是方国所献,澄明酒,也是方国新献,紫色,膏状,喝起来让人感到骨头都有香味了。风松石方圆一丈,玉一样晶莹清澈。那上面有树。它的形状像一棵古松仰向天空,飒飒地凉风生于其间。到了盛夏,皇上就把它放到殿内,消暑纳凉。到了秋季,寒气一来,就让把它撤出去。
马脑柜
武宗好神仙术,遂起望仙台,以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