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业障也差不多消了一些,逐渐逐渐应当把他提升,提升到方等。方等就是大乘,大乘里面很浅的,浅显的,方等八年,这就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的基础,他就可以听真话了。前面都是方便说,可以听真的了。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般若,般若翻成中文叫智慧。佛讲般若二十二年,诸位想想看,这么长的时间讲这一个课程。由此可知,般若是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中心的课程,核心的课程。末后八年讲《法华》、《涅盘》。《法华》、《涅盘》是什么?那个意思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与我们日常生活不脱节,就是回归到《华严》。你看世尊的教学,从这个地方你能看到他教学的程序、次第,也能看出他的方便,他的核心,这就是中心的课程,到最后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实用。
我今天特别提出这些话,是昨天诸位同修都看到昆士兰大学有一位院长、一位教授,还有一位学校的处长冯文玮居士带领他们到学院来看我。告诉我,学校里面现在成立了一个佛学研究中心。这个学校里面有宗教研究中心,现在从宗教研究中心里面,就是又成立一个专门研究佛学的。这两位教授,一位是教巴利文的,一位是教梵文的。他们的介绍资料(翻成中文给我看),我是昨天晚上抽出一点时间把这个介绍看完,才知道这个中心去年(就是二00四年)成立的,到现在还不到一年,在筹备期间。三月底正式成立,要举行一个开幕典礼,请我去参加。
我们知道梵文的经典确确实实已经散失殆尽,分量太少了。巴利文的经典是小乘经典。今天讲佛法,在全世界典籍保存得最丰富的是汉传的大乘。这一些是早年方东美先生讲给我听的。他说要研究佛学,你就不能不研究汉文。另外一个系统就是藏传的,藏传的也是大乘,但是藏传比我们汉传的要晚,这我们知道,这历史我们晓得。西藏的佛教是唐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把佛教带去的。那个时候真的佛教在中国是黄金时代,唐太宗那个时候,八大宗的祖师,这大乘八个宗,小乘还有两个宗,祖师大德几乎都同时出现在那个时候,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所以是文成公主带过去的。西藏跟印度很接近,以后西藏知道佛法的殊胜,所以这一边是从汉传过去,那一边从印度传过去,典籍都相当丰富。所以今天要研究佛法,最重要的还是汉传的,其次的是藏传的。
早年赵朴老在世的时候,我记得我第一次跟他见面,我就谈到这个问题。希望他老人家以他的地位、影响力,能够早一天把藏传经典,我们汉文里面没有的,把它翻译出来,翻译成汉文,使汉传的经典能够保存一套最完整的佛教典籍。他当时听到我这个建议非常赞成。实在讲,我们见面的时候,他老人家年岁已经大了,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那个时候特别提醒他,我说:老人家,如果这个事情不做,五十年之后没有人能做了,要做要赶快,要抓住时节因缘。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很投缘,再说我们是同乡,所以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小时,非常希有难得。
小乘教就是我们讲巴利文的,现在这是大学里面主修的,就是我们汉文《藏经》里面的阿含部,我们称为四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这四大部。《阿含经》里面有很多很短的,一部经一百多字,二、三百字就是一部经,所以它的经典,你要细细看它的目录大概也有将近三千部。我们这一部分(翻译的这一部分)跟巴利文的经典对照,有人做过这个工作告诉我,他说巴利文的经典大概比我们多出五十几部。从这个地方看,三千多部经典我们只少了五十几部,小乘经汉译得相当完整。我们缺少的分量并不多,希望缺少的能够从巴利文译成汉文,使我们汉文小乘经典也具足,这个好事情!大乘经典的分量超过小乘太多了。部头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大乘经论的分量重。你看《般若经》,一部《大般若经》六百卷!
所以,学校里面既然有佛学研究中心,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增设汉语系的佛教跟藏语系的佛教,它有巴利文、有梵文,这样就相当完整了。这是我今天告诉冯居士,希望能够把我的这个建议先向他们提一提。冯居士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他说这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我说我现在手头上还有《大藏经》,我可以送学校十套,给这个研究中心。同时我也想到澳洲还有其他的学校,我就想请昆士兰大学代我送。我打算送一百套《龙藏》交给昆士兰大学,他们学校留十套,另外九十套请他代我送给澳洲各个学校以及社团。
大乘教里面讲得究竟,讲得圆满。小乘教只破我执,法执没破,所以他们的果报在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一个是凡夫,就是一品烦恼都没断,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就是六道凡夫!如果是对於一切人事物执著放下了,不再有执著了,就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人我执没有了,他还有法我执,那他就不在六道,六道之外有四圣法界,他在那里面去破法执。法执破掉,法执就是分别,分别这个心没有了、断掉了,还会有起心动念。功夫再进一步,把起心动念能够控制住,这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生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他就到这边去了,我们就称他作法身菩萨。中国大乘禅宗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
所以大乘教殊胜,殊胜在哪里?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做到破一品无明。大乘教破见思烦恼、破尘沙烦恼比小乘快速,小乘的方法很笨拙。你看大乘教我们观空,这不一样!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我们昨天念的这一段,「此中是大,观身性相同虚空故」,这是大乘教,这个快速,我、法两种执著在这一生就能够把它解决了。也就是我们常讲,你真正懂得事实真相,渐渐明了之后,你在一切法里头你不会执著,你不会分别。然后你就在起心动念这里下功夫,这是大定!他们也著重於参禅、静坐。他那个静坐,那是小定。你看看《六祖坛经》,《坛经》里面讲的这是禅宗里头他怎样修定,他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个定不是身,定是什么意思?心在境界里面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做不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修的是这种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大乘修定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这是我常常讲的!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修定。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定!修什么?起心动念,把这个东西灭掉。日常生活当中,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接触,在接触的时候修什么?练功。练什么功?练不起心、不动念,高!你在这里头练不执著、不分别,这是低,也是大乘,我们今天学的。我们在第一个阶段是要练不执著,你真会用功。要用什么方法来练不执著?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采取的是执持名号,「阿弥陀佛」。眼见色,耳闻声,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那个执著的念头、分别的念头压下去了,这功夫。久而久之,不知不觉,我们就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观了。你真正能做到平等,我们常讲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已经达到平等,你的慈悲心就流出来,这是权教菩萨。为什么?因为你在境界里还会起心动念。你要更进一步,还是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句佛号,执持名号把起心动念伏住。
诸位要晓得「南无阿弥陀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有!但是什么?我对其他的事情不起心、不动念,我只在这一桩事情起心动念,用这一法对治一切法,就是念佛的道理,我们要明白。所以念佛是修禅定,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佛在《大集经》上讲的。佛赞叹念佛,说念佛是甚深的禅定,这是佛给我们印证。禅是佛家修行的核心,就是修法里面的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只要是佛法,不论是大乘、小乘,你要是离开禅定,那就不是佛法。禅定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有这个数字。你们查《教乘法数》,查《佛学辞典》,真的是八万四千,用什么对治什么烦恼,烦恼八万四千!禅定就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所以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佛讲的。
我们今天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没有用这一句佛号对治我们的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执著里面,我常常提出两个例子,这两个是执著里面的大根大本,你首先要在这上下手。第一个就是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占有是执著,据为己有,这是错误,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我们这个身都不可得,你怎么能占有?身是念念刹那生灭,没有办法,这是错误的,不能有占有、据为己有的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打下去,这叫真正做功夫,你真正会念佛。
另外一个就是控制,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起了控制的念头,这个错了,这都是属於执著。能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执著。总要记住佛祖常常给我们开导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真正修行人一生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决定不攀缘,随缘不攀缘!你攀缘,你很累;你不攀缘,你很自在,清凉自在,这是你首先会得到的。你身心健康,你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首先要把这个东西,我们用这一句佛号把它念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念佛人,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三昧。懂吗?三昧就是禅定,就是佛在《大集经》上讲的「无上甚深深妙禅」。真的是方便、容易、简单,成就还快速,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我们自己天天做早晚课,早晚课我讲得太多了,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我今天一天一定要依照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晚课要反省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这里头最重要的断烦恼。你看看「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你先要断烦恼!我这种对於一切人事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这说粗一点是什么?是自私自利。今年跟去年比有没有淡一点?比去年淡一些了,有进步。这一个月跟上一个月比有没有淡一点?这一个星期跟上一个星期比有没有淡一点?那功夫要做到真正得力的时候,今天跟昨天比有没有淡一点?每一天都淡个一分,这个功夫就不得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是我今天跟昨天比不见得比昨天淡。你要是不能比昨天淡,一定就是比昨天还要增加,那你就错了。一般人一年跟一年都很难看得出来,十年、十年比较非常明显,这一般人都能看到、都能够了解。我学佛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你这样看很清楚!有没有进步?是不是真干?
大乘法里头教我们观身,我们这个身的体性,我们身的现相,都不可得。身有生有灭,刹那不停!这我们在《华严》前面也讲过好几遍。在这一品经里面,前面也跟诸位说过,这也说了好几个小时。就第六意识来看,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这两个就是讲心。业是所造,心是能造,大乘教里面教观「并皆速灭」,速是快速,灭是消失,念头才起,立刻就消失。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些相,幻相!不是真的。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我这个身体不是同一个身体,前一秒钟已经灭了,后一秒钟是又新生的,我们看到好像是一样的。一般在大乘教,大乘教教这浅显的、初学,佛还讲相续,这是相续相。我们常常用电影,我常常用这个做比喻,电影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你看一张接一张,相续相。给你讲真的,真的没有相续,真的是迁流生灭,前面那个相灭了,后面这个又生了,不是像电影的放映机后面有那个胶卷,那个胶卷真的是相续。我们法性、法相都没有这个带子在那里转,没有。所以给你讲真的生灭迁流,哪来的相续!
为什么前面这个相灭掉,后面生的它会很接近?这里有个道理,因果不空。性相的生灭绝对没有相续,因果有,这是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转变,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有转变,有相续,有循环。这三种现象,这是因果的现象,所以说不空。但是从性跟相上来讲,决定是了不可得。心能现,相所现,能所都是刹那生灭。我们用《仁王经》,《仁王经》是世尊的方便说。《仁王经》上讲生灭的速度,一刹那九百生灭。讲一弹指,我们从一弹指来算,这个弹指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一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