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虚空、连时间都是无中生有。这个有既然是从无中生的,那有还是真有吗?不是真有,所以佛法称有称妙有、称幻有,不是真的!
佛法里面讲的真跟妄,它的定义我们不能不知道,什么叫真?永恒不变是真。凡是起变化的,无论它变化得快或者变化速度慢,都不是真的,都是幻相、都是妄相,所以佛法称它作妙有。妙有非有是讲的法相,真空不空是讲的法性。真空不空是讲心性,就像圆,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圆,讲真空不空讲圆心,它能变化、能变现,所以它确实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够变现,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讲法相,法相虽然是有,你不能说它没有,但是它并不存在。这个道理很深很深。
我们现在看到我们这个人的身体也活了几十年,怎么会没有?我们六根接触的境界,这明明是有,怎么能说没有?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为什么不是真有?刹那生灭,刹那不住。那个生灭的速度之快,我们没有法子想像。所以佛经里面常讲「不可思议」,你没有办法去想像。这个事我们从佛经跟科学的发现,在前面都跟诸位细说过,我记得讲过好几遍。你要了解事实真相,你才知道佛经上讲的真实。你能够把这些真相明白了,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你就得实乐,真实的快乐。
这个快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两边都放下了,这叫真乐。实乐就是真乐,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不亦说乎」,悦不是受外面的刺激,内心里面生的快乐。内心里头为什么会生快乐?快乐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你见性,这种快乐就时时刻刻现前,而且永恒不断。我们佛家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真正得乐。快乐的内涵是慈悲,慈悲有真乐,「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他怎么不快乐!这个时候诸佛如来,『佛福田』,佛不是独乐,佛跟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乐,这是性德圆满的流露。众生迷失了自性,他在生活里面所感受的是苦不是乐,迷失自性,苦!有不少众生在苦中不知苦,那是什么?就好比我们一般所讲麻木不仁,他不知道。
佛讲的「三界统苦」,三界就是六道,佛眼睛、菩萨眼睛看六道众生只有苦没有乐。六道众生有的时候感觉到很快乐,那是什么回事情?佛讲,那是你那个苦暂停,暂时这个苦不现前,你觉得很快乐。譬如我们这个身体,这身体很麻烦,你看看每天要吃三餐,一餐要没有吃,你就苦了,饿得苦!这是不是真的?两餐不吃、三餐不吃,那你就很痛苦了。你三餐饭吃饱了,这个苦把它控制住了,你觉得很快乐;明天到时间,你不吃,这个苦又现前了。这不就等於人害病,到时候就要服药。所以佛法把饮食当作药石,你在服药,决不是晚饭是药石,你要懂得三餐都是药石。
所以佛说三界里头,欲界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统统具足。欲界六层天以下没有一个人能避免,你哪来的乐?佛家讲「苦海无边」,说得一点都不错。色界天对於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放下了,对这个毫无留恋,所以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些苦没有了。这个没有,跟诸位讲,暂时的,也不是永久的,色界天人。
色界天人他有坏苦,色界天人不需要饮食,也不需要睡眠,省事多了;但是他有身体,他有居住的环境,居住这个环境时间久了会坏。你说我们现在住这个房子,建得再坚固,一定的时间你要整修、要翻修。我们在香港街头常常坐车的时候从那里经过,你看看许多搭的鹰架在那里油漆粉刷翻修,一般的房子大概是四年到五年就要重新粉刷翻修过一次,那就是坏苦!太久了,这个房子会倒。中国古代建筑房屋是非常讲究的,所谓是真材实料,因为他们房子建好之后,这使用的时间一般标准是三百年,当然这个里面有不少次的翻修。可是三百年之后,房子维持不好的话,还是会倒下来的。这叫坏苦!身体,身体有寿命,色界天人寿命虽然长,寿命到了还是要死,那苦就现前了,有坏苦、有行苦。行苦就是我们常讲青春不驻,随著时间他会衰老,这是讲色界天人。他没有得到实乐,没有得到真实的乐。
再往上去无色界,这是真正高明,老子他老人家懂得,我们看《老子》五千言,这就是一般人讲《道德经》,他曾经说过「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最大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身体是累赘,人要没有身体多好。色界天人有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有身体,所以有身体就有坏苦。无色界这是最聪明的,身体都没有。诸位想想,身体不要了,还有没有我?有我。我要是没有了,那他真成功了!身体不要了,我还是有,我们一般人称为灵界,中国人讲灵魂。佛法里头不叫灵魂,叫神识,存不存在?存在,但是他没有物质的身体,那这样就是坏苦也没有了。苦苦没有了,坏苦也没有了。可是怎么样?行苦。
什么叫行苦?他不能永恒保持。我们知道佛说过,无色界天最高层的是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那个寿命是正常,那确实是了不起。因为佛在经上说一个大劫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八万大劫,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我们不说大的世界,我们就讲银河系里面的小星系,像我们这个太阳系,这是个小星系。这个小星系要是成住坏空八万次,这个时间很长很长,可是时间再长,它有到的一天。时间到了之后,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后他不能再往上去,那只有往下堕落,这行苦,不是究竟,不是真乐。
佛「体内方便」是帮助我们一切众生得到实乐,实乐是永恒的。用什么方法?修行证果。证到什么样的果位你得到实乐?实在讲,三种果位都是实乐,这里头就是有圆满、有不圆满。小乘得的是实乐,永远不会堕落在六道轮回,他生活在四圣法界,不会再到轮回里头来了,永远超越六道,这是得真实的乐。但是不究竟、不圆满,必须还要往上提升,要破尘沙烦恼,要破一品无明,超越十法界,是真乐。
超越十法界还不究竟,超越十法界不错,法身菩萨,你也入了诸佛的行列,现在一般话说加入诸佛的俱乐部,你不究竟、不圆满。在这个阶段里面,《华严经》上讲的有四十二个等级,这些等级都是属於「体外方便」。你看大的来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诸位要知道,这都是假设的,就像巧幻师一样,假设的。你可不能执著真的有,那你就错了。不断向上提升,那就是放下无明。无明有四十二品,一品一品的放下,统统都放下了,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实乐(真实之乐)得大圆满。
佛确实「能令大众喜」,现在问题在哪里?问题就是九法界众生相不相信,肯不肯跟佛学,是不是真的认真跟佛学。不但在我们人间,天上亦如是,乃至於四圣法界亦如是,接触佛法对佛法也很赞叹、也很认同,未必相信;相信了,未必能懂,你了解多少;了解明白了,未必能接受,接受是依教修行,依教奉行;接受之后,未必能精进。你看多少人接受了,学习懈怠懒散,到最后还是敌不过欲望的诱惑,退转了。古今中外,我们细心观察在这个地方淘汰的人有多少?要坚持勇猛精进不退,他才能有成就。一层一层淘汰到最后成就的真是凤毛麟角,没有几个人能成就!
可是诸佛如来慈悲到极处,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所以佛陀教化一切众生没有时间限制,生生世世。我们这一生有这个殊胜的机缘遇到佛法,遇到正法,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自己感觉很幸运。可是要晓得这不是一生一世的功夫,过去世中不知道经过多少生多少世薰习,接受佛菩萨的照顾,累积到今天到这个时候,才有这么一点成绩表现,得来真是不容易。
这一生如果我们很幸运,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非常殊胜,内缘、外缘,内缘是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外缘是增上缘,内外缘都非常殊胜,这一生肯定往生。这一生当中,你看到这么殊胜的结果,你要是有前后眼,你看这个人过去生生世世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修净土,这一世成就了,累积的,功行累积,我们不能不知道。那我们看看这一生当中懈怠懒散,他也来听经,也念佛,但是不能成就。我们知道我们过去生跟他现在一样,那我们这一生能成就,他也许来生后世再遇到殊胜的内外缘成熟,他就成就了。这一点我们要明白。
我们要学佛,佛有耐性,绝不著急把现在所有人在这一生当中统统都得度,度不了!佛有无尽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无尽的相好,也帮不上忙,还是得按部就班。就像我们教学,这个小孩很聪明,幼儿园的,我们能不能把他送到博士班去念,几天就毕业了?不可能。还是很有耐心让他念幼儿园、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去念博士班。我们今天看到成就的就好像你到博士班去参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他们今天学位拿到了、成就了,你不知道过去辛辛苦苦念了二十多年才有这么一天。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於佛法的修学有希望,我这一世不能成就,有来世,生生世世有希望,对现前有信心。只要有希望、有信心,他的成就就快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后世很可能他就成就了。为什么?希望、信心是很不容易建立的。有希望、有信心就说明这个人多少有定功、有智慧;没有定慧,在佛法修学上,希望跟信心是很难建立的。你看一般人学佛还是半信半疑,纵然有坚定的信心,遇到逆缘或者遇到顺境,他信心还是会动摇。可见这个难,不容易!佛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不勉强你。这种教学的精神、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统统都要学。要为一切众生去策划、去设计,教学的仪式、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效果,面面都要为他想到。
说到教学,在当前最迫切需要的,师资!佛教教育衰微到极处,什么原因?佛教教育的基础是儒家、是道家,道家今天衰微了。佛教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从前孝道儒家在教,教得很有成就,有孝道才有师道,没有孝道,师道哪里去找?所以今天我们学佛不能不重视儒教,尤其要重视基础教育,那就是实学,那就是真乐。
基础教育,儒家落实在《弟子规》,佛法落实在「十善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十善业,你决定不能成就。十善业是建立在弟子规的基础上,没有弟子规,十善业做不到。所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从弟子规下手?有很多人问我,今天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我们办学这个学制要多少年比较合适?我直截了当说至少九年,没有九年不能成就。九年当中,前面两年伦理道德的教育,就是学《弟子规》、学《十善业道》。两年的时间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才能学你的本科、你的本宗。最后四年选择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有成就。好,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目首菩萨偈颂的第五首:
【譬如净明镜,随色而现像,佛福田如是,随心获众报。】
这一首是用镜子来做比喻。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镜喻,约众生,谓随妍媸而影殊,心高下而报别,与前镜喻因缘不同,余义无异,后五皆约佛明」。后五是第六首到第十首,都是就佛而言,这一首是就众生而说的。佛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是一,没有差别,但是每一个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现的相跟照镜子那个人是一样的;照镜子这个人美,镜子里现的相也美,照镜子的这个人很丑陋,镜子里现的相也很丑陋。用这个比喻,比喻众生心不一样,众生的心有高下。所以同样修布施,果报不相同。
不但各人不一样,每一个人心思不相同,烦恼习气不相同,贪瞋痴慢人人皆有,但是程度上差别不一样。就一个人来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差别起落也很大,少年、青年、壮年、老年,随著生活环境不相同。内是知见,外受环境影响,环境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所以就个人来说(一个人来说),这个心情情绪变化很大很大,自己做不了主,这就很苦。
过去的人比我们现在人好,什么原因?过去人从小不管他念书不念书,都受过圣贤伦理道德的教育,社会的风气也弥漫著圣贤的伦理道德。这是一个标准,是个规范,纵有高下,所谓是还不太离谱,真正离谱是很少很少数的人,不能够形成社会风气。我们今天的社会不一样了,今天社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