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众生跟学校教学真的没有两样,要把学生逐渐逐渐向上提升。没有上学的帮他上学,上了学了,一年级要帮他提升到二年级,二年级要把他提升到三年级,小学毕业要把他提升到初中,初中毕业要提升到高中,一直提升到最高的学位,叫功德圆满。哪一尊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头不是受前面的佛、前面的菩萨,这样不断照顾你成就的吗?所以今天你自己成佛、成法身菩萨了,你也跟过去诸佛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法尔如是。再看末后一句。
  「智慧自在随所发言悉开悟故」。前面一句是说说法言辞莫测高深,这句所说的佛菩萨的教诲能令一切众生开悟。悉是一切众生。这话是实话,每个人开悟大小不一样,有人听了小悟,有人听了大悟,有人听了彻悟,等级统统不相同。什么原因?闻法的大众各个根性不一样,也就是说迷有浅深,迷得深的小悟,迷得浅的大悟,每个人浅深程度都不相同,各个不相同。所谓这个悟有无量次,古人讲积小悟,累积,常常有悟处。这种状况,学讲经的人体验格外的深刻,尤其是同讲一部经。譬如你讲《弥陀经》,这一遍讲完了当然会有悟处。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讲第二遍,讲第二遍又有悟处。再换个地方去讲第三遍,遍遍有悟处。遍数愈多,真的积小悟成大悟,不知不觉契入弥陀境界,佛门里面讲「弥陀愿海」,自自然然的是悟处。
  如果你要用心去研究,给你说你没有悟处。什么原因?我们前面讲的话你要能体会到,随顺自然,随顺性德才有悟处。你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把你的悟门堵塞,造成障碍,所以这东西不能研究。世间人真是太多太多了,他去研究,诸位要晓得研究是用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妄心怎么能够跟真心相应?永远不相应,用妄心绝对不能够悟入真实。楞严会上世尊讲「犹如蒸沙」,你想把沙去煮,煮到最后希望那个沙会变成饭,哪有这个道理?这是什么原因?因不一样,煮米才能成饭,煮沙怎么能成饭?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你要用真心你才能够入佛菩萨境界。你用妄心,不行,妄心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这错用了心。
  所以佛法不讲研究,研究用心意识。佛法讲什么?佛法讲参究,什么叫参?不用心意识叫做参,怎么叫不用心意识?那你要晓得心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是分别,不分别就不用第六识,不分别;第七识是执著,不执著就不用第七识;第八识阿赖耶是落印象,这是最难,你如何能叫他不落印象?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所以离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参。禅要参,教下也不例外,上乘念佛的功夫也是参。《大乘起信论》,这是教。你看看马鸣菩萨教我们怎样去学教,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听经。这个地方你要懂。
  当年佛陀在世,这些声闻、缘觉、菩萨,会听的人就是《起信论》里面所讲的原则。「离言说相」,他不执著言语,不分别言语,这叫离。有没有言语?有,佛在那里说,我在这里听,不分别,不执著。「离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菩提心、六波罗蜜、四摄法,这都是名词,佛用许许多多名词来表达,我们常常习惯在听。会听的人怎么样?对这些名词不执著、不分别,这叫离名字相。第三个「离心缘相」,心缘是什么?你不要去想它,听懂很好,听不懂也好,决定不要去想,不要去想这什么意思,一想就落在第七识,就落在分别执著去了。所以离心缘相是离阿赖耶识,离执著是离末那识、离意识,不分别,离第六识,离心意识,这叫参,叫参究不叫研究。你用这个方法听经,你会开悟,为什么?虽然是在听经,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如果我们在听经,听了就想这里头的意思,去分别执著,你的心已经被染污。心被这佛法,佛法也会染污,真叫是误会,产生很大的误会,佛叫你去染污,你现在把佛法染污了。佛法是性德,你用心意识就把佛法变成声尘,变成法尘了,所以你一辈子研究经教,你不会开悟。你知道为什么不会开悟?真正的原因就是你不会用心,用真心不能用妄心,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著,这妄心。会用功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炼什么?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要晓得宗门里面参禅他就用这功夫。他不要经教,他不要说法,他就用这个功夫,用到开悟,大彻大悟了,回过头来再学经教,那个学经教速度就快了。我们这里学上十年,还没有搞清楚的,他一个月就毕业了,这是真的。
  龙树菩萨会学,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学完了、就毕业了。真正所谓是一闻千悟。龙树菩萨什么样的本事?就是离心意识,一闻千悟。但是,烦恼是断了,习气犹存,习气不好断。统统学完了之后,自己贡高我慢,觉得释迦牟尼佛也没什么,四十九年讲的东西我三个月全通达了。这个念头一起烦恼起现行。确实这个佛门里面大菩萨会照顾小菩萨,龙树是初地菩萨,大龙菩萨看到他这个样子,就把他接引到龙宫,看看释迦牟尼佛初成道的时候,二七日中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龙宫里头有收藏。他一看那个呆了,傲慢习气完全没有了。
  说老实话,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成等正觉,二七日中,也有经上说三七日中。说二七、说三七都有根据,都是经上讲的,我们不要去执著这些,二七十四天,三七二十一天,总而言之,时间都不长。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多少?龙树菩萨告诉我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数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天文数字,无量无边。佛在往后讲经,讲到这个数量多,多半用恒河沙来做比喻,那恒河沙跟这个比没得比,那算什么?龙树菩萨看到这个样子,贡高我慢立刻就化除,不敢轻视诸佛菩萨,他们的智慧不可思议。往后释迦牟尼佛出定,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包括现在我们读的这个《华严经》本子,那是龙宫里面所收藏的真正讲亿万分之一都不到。我说这个话绝对不过分,四十九年所说的,亿万分之一都不到。定中二七日所说的究竟圆满的佛法,显示出如来果地智慧自在。在他那个境界里面,我们现在科学家讲的,他没有时间,他没有空间。
  现代的科学家从理论上证明,数学里头推算出来的,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空间等於零,时间也等於零,等於就没有了。时间要是没有了,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哪有?没有。空间没有了就没有远近,时间没有了就没有先后,这什么境界?一真法界。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居住的境界里面,没有远近,没有先后。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这境界他把它起了个名字,叫不思议解脱境界,诸佛与法身大士所证的。这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不是假的。
  现在科学家给我们做了证明,在某一种条件之下,这个境界真的会现前。那什么条件?他还说不出来。但是佛法里面,佛讲得很清楚,离心意识。科学家所说的条件就是这个,只要你离心意识,也就是说离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我用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去炼,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境界就现前。所谓是时间跟空间的维次突破了。这一突破无量劫前的事情,你看得很清楚,就在面前;无量劫以后的事情也在面前,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也在面前,世界变了。不是世界变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而是我们迷了之后,变了。今天我们讲到这华严境界,这是华藏世界,真的是得大自在了,智慧自在,德能自在,相好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
  随所发言悉开悟故,决定没有一句话是废话。这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佛与法身菩萨他所说的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读了《华严》才能够体会,什么叫无量义?圆满义。经上常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说了一个字,那一个字是圆满义,遍法界虚空界统统包括在其中。所以古德才说「一经通一切经通」,现在告诉你不是一经通,一个字通一切通,一个法通一切都通,尤其我们在这里看到经上所讲的。
  现在科学里面讲的量子力学,世人所说微观世界,微到什么程度他们还说不出来。佛法有,微尘,一微尘。微尘在一般讲肉眼看不见,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凡夫看不到。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诸位要晓得比喻只能比喻彷佛,不可能比喻得恰到好处,这个做不到的。佛举牛毛,牛毛很粗,我们用这个来比喻,好像这是个牛毛,牛毛的尖端可以摆一粒微尘,摆在这个牛毛的尖端,你就晓得它那一粒微尘多小。摆在那里四平八稳它不会动摇,这一粒微尘叫牛毛尘。把这一粒微尘分成七分之一,佛叫羊毛尘,羊毛就细了,那一粒就是牛毛尘的七分之一,放在羊毛上也四平八稳。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尘,这兔毛又细了,咱们中国人用的毛笔很多是用兔毛,就很细。兔毛尘的七分之一叫水尘,水有空隙,这在高倍显微镜里面看出来,这一粒微尘在水的那个空隙里面走没有妨碍,叫水尘。水尘的七分之一叫金尘,就是金属,金属的密度比水大,它还是有很多的空隙,这一粒微尘通过金属一点困难都没有,四通八达没有障碍。金尘的七分之一才叫微尘。
  所以微尘,我们现在要观察,那是高倍的显微镜,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见,微尘。我们再不说,再不往下说,往下说还有色聚极微,极微之微,那更小了,我们就说这个。佛讲这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微尘里头有世界,什么世界?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样。一粒微尘里头都有世界,粒粒微尘统统都有,不可思议,重重无尽。微尘世界里头又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真的,一点不假,谁能够进入到里面去参观?普贤菩萨,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普贤菩萨有能力入微观世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个世界重重无尽。每粒微尘世界就像现在一样,里头有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有银河系,有太阳系,有地球,也有我们。我们哪里只有一个身,重重世界里头都有我们的身。这不是分身,这是性德法尔如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没有办法思量,你不能想像,你愈想愈错,决定你想不出事实真相。所以这个经上只讲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从经上这些比喻稍稍体会到一点,才稍稍能理解一点点,不思议的这个境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光照百界偈颂第九首:
  【或见师子吼。威光最殊特。超一切世间。神通力无等。】
  清凉大师跟我们在《疏》里面的提示,这首偈「现神通时,调彼难调」。这首偈我们还是参考「离世间品」,「颂时处圆融行」有四首偈颂,我们先看这四首。偈子里面『或见师子吼』,这句跟前面第五首完全相同,第五首头一句也是「或见师子吼」,意思前面报告过了。『威光最殊特』,前面第五首第二句是「殊胜无比身」,也很类似,非常类似。后面两句不一样,这个地方『超一切世间』。前面跟诸位报告,时空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看《华严经》上怎么讲法?这四首偈颂第一首。
  「深入无数劫,皆悉到彼岸,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这首偈我们要留意,第一首第一句「深入无数劫」。由此可知,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怎么会有这些事情?这个事情是诸佛菩萨示现的,凡夫迷失了一真,把一真搞乱了,乱得太离谱了,所以这里面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就是六道凡夫以为的时间跟空间,时间跟空间是从错觉当中发生的。你看看相宗《百法明门论》,论文很短注解非常丰富;《卍字续藏》里面有古德六种注解,早年我们学教的时候都曾经学过,注解太丰富了。
  天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里头,《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讲的,弥勒菩萨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对初学来讲太繁太多,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归纳为百法。诸位要晓得百法就是《瑜伽师地论》的六百六十法,再一展开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用归纳的方法。时间、空间在百法里头占两个单位。这一百法分为五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分成了五科五大类。时间跟空间在五大类里面属於第四大类,第四大类叫不相应行法,它有没有?有,它什么都不是。它不属心法,也不属於心所法,也不属於色法(色法就是物质)、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