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当年陶夫子的父亲有几百担租的田地,是典型的大地主,自然被人民政府镇压了。因为家里富有,表兄就在绥定府(今达州)读书,其间是快要解放的年代。他的同学也有家财万贯的,可他们的家里人都会把握政治动向,在解放前夕把全部家产变卖,装出一副一无所有的穷人样,结果还真的逃过一劫。表兄也曾写信告诫家人,赶紧把财产卖了,甚至送给贫穷人家,无奈他爹顽固守财,说不可能变天。不想共产党真的砸碎旧世界。表兄的爹被枪毙,娘吞了鸦片死去,全部家产归当家作主的穷人。从绥定府逃回桃李湾的表兄,被李革委大义灭亲赶走后,逃到成都的郊县,一个同学家里。这个同学是靠他大地主的舅舅支助去绥定念书的。好在他舅舅的身份对外甥虽有影响,但用人之际,人民政府还是给他同学一个小学教员的从教机会。这个同学很精明,和表兄商量了一个万全计划——表兄足足在城都的郊县装疯了七年。对于一个疯子,自然没人去清查他的历史根源。疯子表兄就睡在他同学家的牛棚里。然后又慢慢地清醒了些,这个同学做好事给他治好了疯病,可就是记不起自己是何方人氏,然后却有了些学问显示出来,然后,表兄就成了同学所在中心校的饭堂师傅,然后娶了个孀妇,没生下一男半女,然后代课教书,然后成了民办教师、公办教师,然后退休,寻根桃李湾……
第十二章(1)
第二天晚上,陶夫子回来了。他老伴烧了热茶,给围坐的村民们递上来。李革委把一帮从学校回来的娃们介绍给陶夫子。陶夫子夫妻自己没有娃,就特别喜欢这些个叽叽喳喳朝气蓬勃的娃们。陶夫子犹其喜欢西峰,倒不是西峰是表弟李革委的儿子,主要是西峰的文才。这爷儿俩谈了一个下午,就成了忘年交。
陶夫子挥笔给李革委家写了一副家先匾。陶夫子说:“这种放在家中堂屋的匾额,是哪朝哪代兴起的,我不晓得,人们一般都叫它‘家先’。几年前还叫这种东西是:迷信。其实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民间文化。是人们祭祀祖宗,缅怀先辈、饮水思源的一种传统风尚。你看这‘天地君亲师位’几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写起来却大有讲究哦。”
西峰惊奇,这老人是个真正的‘夫子’啊。我可以学到一些书上没有的东西。就说:“陶大伯,你给我讲得仔细一些,我想听过明白。”
“好,只要大伯我晓得的,我会毫不保留地告诉你。”陶夫子扶了扶眼镜,边写边讲解:
“这‘天地君亲师位’六个字,在匾的正中,字型最大最突出,要写得苍劲有力,楷书清爽,不能用其它字体书写。‘天’字中有‘人’,人字和顶上的‘一’横,要连而不接,即运笔时稍有缝隙又不完全注满——就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顶天立地,但不能逆天行事。‘地’字‘土、也’合成,写时太拥挤,就有无法发展之嫌;太分散也不好,地不能分家,分则不是和平统一,乃是天下大乱。‘君’,是皇帝、朝纲、律制的象征,‘君’中‘口’字的笔画,必须全部封闭,即‘万岁爷不轻易开金口’,开口则是‘律’,君无戏言。‘亲’字用在写‘家先’时,是不能写简化字的,必须是繁体:親——中有‘目’,‘目’字的左上角要敞开一个口子,就是睁开眼看之意,即亲人要团结和互相照应看顾;广义上的民族义、家国情也是同一个道理,而且亲字左右要靠近为宜。‘师’字的第二笔画,不能写成一撇,要写成一竖;撇有飘渺不实之嫌,竖有立竿见影之形,为人师表者,就是一竖——竖在门生后学面前的标杆。最后一个字是‘位’,不在其位,难显其才,所以‘亻’和‘立’不能隔得太远,左边‘亻’的末笔和右边‘立’的末笔要竖横相连,谓之:位不空人。”
陶夫子一气呵成,六个字写成,是书法中最难工的真体楷书,活泼而平实。西峰和李革委在旁边看了啧啧称赞。
李革委说:“老兄啊,多教教我这个娃吧。他要是有你老兄这手好字和学问,我死了也冥目哦。”
“爸,我不是正在向陶大伯学习嘛,你的字也不差嘛,从小我不是都跟你学的嘛。”西峰说。
“你还不晓得,我那点本事算啥?你陶大伯这手正楷字怕是少有人比得过哦。”李革委说。
西峰惊道:“真像你说的,我大伯就是书法家了?”
李革委平静地说道:“世上有不喜欢名利的。人有千万种啊。这些道理我说不好,多请教你陶大伯。”
西峰似有感触:“民间有隐士,难得糊涂时。”
陶夫子把西峰盯了,颔首道:“娃,你是大伯见过的娃中,最棒的才子。”
“大伯别这样说,我不好意思,真的。”西峰说。
陶夫子腕上运笔,在‘家先’左右题写了一副对联,曰:
酒敬诗仙三百盏
经传道德五千言
陶夫子问西峰:“明白这对联的意思吗?”
西峰是明白的,但不敢造次,怕在他爸李革委面前丢脸,索性听陶夫子给自己讲讲,说:“不太明白。”
“不管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每一个姓氏的‘家先’都有‘天地君亲师位’,但两旁的对联却不一样。这是你们李氏的‘家先’对联,上句是说李太白的,下句是说李耳的。李太白,你晓得他是喝酒的诗仙。李耳,你现在读高中还不太清楚,他就是传说中的李老君,写下八十一章三千言《道德经》,成为千古绝唱。”
“哇,大伯,增广上说‘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看了很多书,可是我明白,你今天所说的有些知识,我是在‘经史子集’中找不到的,即便找到也没这么直观啊。我在想,你有空把那些有关‘家先’的写法和各姓氏的对联等等,整理出来还真是宝贝文章呢。”……
在李革委和西峰的要求下,陶夫子在这天晚上给村民们讲起了桃李湾东面的“大寨坪李绍伊反政”的故事:
陶夫子呷了一口浓茶,把惊堂木一拍——
乡亲们,今天给大家讲的不是传统评书段子。是我们鸡爪山,我们桃李湾的地灵生出来的人杰——李绍伊和他的孝义军反政的故事。当年人们都敬称李绍伊:李大人。可叹没有他的事迹专著。
孝义会是清末民初同盟会员李绍伊创立的。绍伊少时曾赴科举不中,乡民尊为“农民秀才”。“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在川东的城内开设过“木立生”茶旅社,也是革命活动的外围联络站之一。
孝义会和川东的袍哥组织哥老会、三合会齐名。是孙中山最为关注的四川会党组织之一。川东同盟会要员熊克武,亲赴孝义会总部大寨坪商磋“兴汉排满”大计。李绍伊把孝义会会员组建成孝义军后,声势不断壮大,在川东北发展成数万之众,参加过当时的四川保路运动,攻陷过川东北的垫江、巴中、广安等许多城池。孝义军治军严明,杀富济贫,并聘有江湖异人铁头河尚操练行阵布列之术。孝义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份,曾经振耳发聩敲响了葬送满封建专治王朝的丧钟。李绍伊曾在会党中发布反清伐袁檄文,曰:“天下已大乱,污吏贪官彼多,民不能聊生,我辈当有以自处崛起!”自号川东北统领。
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时,李绍伊欣然命笔,在大寨坪聚义厅前书下一副对联,在会党中广为流传——
天真有意,未数日挽回一十八省汉山河
人果同心,不两月推翻二百余年清政府
李绍伊和孝义军的故事已经过去将近百年,一直在民间有口皆碑地流传,而且故事很多很多。
现在单说一段:绍伊兵败大寨坪,慷慨就义万民计。
话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心腹四川总督赵尔丰,原是清庭鹰犬,后仰袁世凯鼻息。赵尔丰心狠手辣,曾在成都下令枪杀三十余名无故百姓而恶名远播。为了稳定西部局势,赵命令部属统兵侯国志征巢孝义军总部大寨坪,以削弱同盟会在川内的武装力量。由于当时孝义军刚好在“打巴中”一战中严重受挫,正在大寨坪休整,其它帮会和孝义会的盟军又不在川东北。侯国志相机动手,率部把大寨坪围了个水泄不通。
真是冤家路窄。绍伊的胞兄猛将“赛张飞”李修明,曾率孝义军士把侯国志娘舅——大地主邱三爷的家给抄了,财产全部充为孝义军军资。邱三爷被李修明一矛刺死。恰逢赵尔丰要查办川内同盟会,候国志主动请缨赴大寨坪剿灭李匪,为娘舅报仇。
时过半个月,屡攻不克,侯国志方才明白:大寨坪真乃易守难攻。遂仰天长叹:“李绍伊,你选定大寨坪做老巢,实在英明啊,将才,将才也!”
川军接到成都赵尔丰总督发来公函,斥责侯作战不力,若迟迟拿不下大寨坪,将按军律制裁。
侯乃骁将,素以凶狠称道川内行伍,得此毁誉之评大怒,咬牙切齿:“李绍伊,你的大寨坪是块难啃的骨头啊。妈的,败我半世雄风,老子若不剿灭你,誓不立世!”
双方僵持了几天,大寨坪以及周边地区一片风平浪静。
看似风平浪静,无不暗藏杀机。双方都在运筹帷幄。
侯统兵要耍什么花招?
侯统兵正在召集幕僚,商量攻寨策略:“大寨坪迟迟拿不下来,本统兵无法向赵总督缴令。今天召集各位前来,无论如何也要拟定出一个克敌良策,不灭李匪,决不收兵!”
一班幕僚齐声应合:“不灭李匪,决不收兵!”
侯统兵扫视幕僚,“哈哈哈”一阵狞笑:“一帮酒囊饭袋,尽会溜须拍马!光喊口号有个屁用?我总算明白,李匪一个小小孝义会舵把子,然何把孝义军搞得声势浩大,然何转战川东北十几年,扰乱治安,然何把大寨坪这片弹丸之地守得固若金汤,因为他的手下只会忠勇睿智,从不会溜须拍马!”
众幕僚嘘声垂首,没人敢出口大气!少顷,从帐后转出随军监察,声音低沉地说:“统兵息怒!属下们都已经尽力了。眼下要紧的是如何找到破寨办法。尽管李匪据险顽抗,毕竟还在我军团团包围之中,只要外围同盟会的帮凶兵力得不到李匪被困的消息,攻下大寨坪也是指日可待。”
“可待?要等到倡办民军的熊克武嗅到李匪被围的味,等到李匪的盟党廖腾霄、罗汉生、余英率部把本统兵来个反包围?还是等到几十年后李匪在大寨坪无病善终的那一天?恐怕你我的人头早已落地!”
“那倒不会,大寨坪就要……”监军附在侯统兵耳边嘀嘀咕咕了一阵。
侯统兵顿时喜上眉梢,连声道:“妙,妙哉!罐儿炮(土制钢炮),轰垮李匪寨堡!”然后,厉声宣布:“各营听令,加紧防患,按兵待命,违令者:斩!”
众幕僚诺诺而退。
六月,一个星光灿烂的晚上。绍伊带着手下众将士,巡视整个大寨坪,对东南西北四门的防御措施进行部署后。四五百孝义军将士在大寨坪的太平街街心列队,静听绍伊捍卫大寨坪的誓师总动员演讲:
“弟兄们,十几年来,我们团结一心,经过数不清的恶战,建立了大寨坪这个属于穷苦百姓的孝义会策源地。而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已是最为严峻的时刻,我们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考验。绍伊创建孝义会,追随三民主义,并不是想当个草头天子和地方一霸,唯一的目的是,能使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现在大寨坪被侯兵重重包围。征求外援,送不出去消息,杀出重围吧,胜算不大,即使有人幸存,多数人会遇难。‘心存家国,志在君子’,是绍伊从小立下的誓言,必要的时候,我绍伊会用自己脖子上这颗人头去换取寨上千余将士和百姓的安危!”
“现在我们更不能气绥,要众志成城,痛击侯兵,为曾经死难的将士们雪恨。不成功,便成仁!古来辟天皆如是!”
“李大人,王二冲愿与李大人生死与共。只要大人一声令下,王某定当和兄弟勇往直前!”孝义军副总舵王二冲把大刀向空中一挥,满脸胳腮胡子都在抖动:“跟随李大人,保卫大寨坪,杀尽侯兵!”
全体将士群情振奋,把手中大刀、长矛和铁棍、鸟枪齐举过头,指天盟誓,激昂的齐声呐喊,在大寨坪上空回荡:“跟随李大人,保卫大寨坪,杀尽侯兵!”
李绍伊吩咐各寨堡、道口、眺望台要加强防患。最后,留下几个头领在聚义厅,商量相关事宜。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其时,孝义军的头领早已不是昔日济济一堂的声势,大部份都在打巴中时死难。这次大寨坪被围,和侯兵的对垒中又痛丧军师李学斌和猛将李修明。
绍伊坐在聚义厅的总舵太师椅上,抚摸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