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室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名著 >> 土尔扈特部落的来源第一节名称的由来和涵义
 

土尔扈特部落的来源第一节名称的由来和涵义

当前状态:全本
书籍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9-07-30
运行平台:MP3/MP4/PSP/手机/电脑IOS
关注次数:26        文件大小:4K
小说格式:TXT格式  下载  阅读  评论 收藏

 内容简介

土尔扈特部落的来源第一节名称的由来和涵义封面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每一个民族都由部落形成,每一个部落都有他的名称和涵义,弄清他的名称和涵义的由来,有利于阐述部落的起源、形成和早期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我国的史籍上就有漠西蒙古族的记载,元朝又有了“西蒙古的记载,史称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明朝又称“瓦剌”,清朝称“厄鲁特”、“额鲁特”、“卫拉特”,外文书籍又称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斡亦剌惕”(Oira或oirai)是蒙古语,它最早的含义比较普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含有蒙古语“卫拉”(Oira)即“近亲”“邻亲”的意思,有“近亲者”、“邻近者”、“同盟者”的含义(《元朝秘史》卷十);一种含有“林中百姓”“林中人”“林中民”之意(《亚细亚历史字典》卷二)。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这不仅从语义上来解释,语源“oi”作“森林”解释。Ara作“民”解释,合成语为“林中百姓”“林中人”“林中民”。更主要的是根据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类型来称谓的。他们曾经过着林中采集渔猎的生活,草原上的牧民称他们为“槐园亦儿坚”(《元末译文证补》四)。也就是林中百姓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代西蒙古出现了“大小四卫拉特联盟”,卫拉特一词更具有“亲近者”“同盟者”“联盟者”的实际意义和词源意义,尤其是18、19世纪帕拉斯、施密特等外国史学家认为“联盟说”更合理。从四卫拉特联盟角度分析,前一种说法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俄国的布里亚特蒙古学者多尔济班扎罗夫则认为卫拉特是由“卫”(Oi)——“林木森林”——加“阿拉特”(ara)——“百姓”组成的,
 

 评论留言

(共有 0 条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