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久,蒋介石遇到了第三位夫人陈洁如。陈洁如是浙江镇海人,生于1906年,其父在上海当“栈师父”,后做纸生意,在陈洁如15岁那年去世。
陈洁如有一兄、一弟、一姊。她小名阿凤。在上海天益里爱国女校读书。她有个极要好的同学叫朱逸民,她俩是“莫逆之交”,形影不离,互相倾吐少女的秘密,几乎无话不谈。朱逸民比陈洁如大5岁,经常像姐姐一样呵护她。她们在一起度过不少美好的时光。经人介绍,朱逸民18岁时嫁给了国民党内重要人物张静江。孙中山搞革命时,便得到张静江在经济上的有力支持。蒋介石拜张静江为其盟兄,称为“二哥”。张静江是浙江吴兴人,祖辈是做丝绸生意的。张静江年轻时曾在巴黎开设经营丝绸、茶叶、古玩的商行,1906年参加同盟会,是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内地位很高的重要人物。他长蒋介石10岁。
…
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2)
…
张静江原配姚惠病死后,经人说合,与朱逸民结合。陈洁如经常与朱逸民来往,出入张宅,极为平常;并与失意的蒋介石相遇。
青年时的陈洁如,完全是一副清纯少女的模样,高挑苗条的身材,滑如凝脂的皮肤,面庞清秀,额前留着浓密的刘海,几乎遮住眉毛,脑后梳一条粗黑的大辫子。虽是小家碧玉,但在蒋介石眼里恰似一枝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使他一见倾心。他死皮赖脸请张静江为之作媒,又软缠硬磨小嫂子朱逸民替他说话。在其强大的爱情攻势中,也不乏单刀直入,主动进攻。这样,“少女怀春,吉士诱之”,陈洁如的爱情闸门缓缓打开了。二人感情发展很快,很快便结合同房了。
蒋介石日记中多处有对陈洁如的记述,虽然着墨不多,仍可见二人亲昵之状。陈氏原名璐,小名阿凤。根据其相貌清秀、性格温顺、小鸟依人的可人模佯,蒋介石替她更名为“洁如”,以示爱其程度之深。
1921年9月9日,蒋介石乘船从上海到广州。孤独一人的蒋介石站在甲板上,思绪随风飘得很远,愈加思念窈窕的璐妹。他回到舱内,铺开信笺,“惠寄璐妹后更名洁如书”。从此陈璐便有“洁如”的名字。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革命,其部将叶举炮轰广州越秀山的孙中山大总统府。孙中山在卫士的掩护下脱险,后登上永丰舰避难。18日,孙中山、汪精卫急电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
蒋介石从宁波赶至上海,“是晚,璐妹来探,郎去。”寥寥数字,勾勒出在生死诀别之际,二人的沉重心情。次日,蒋介石向张静江托付后事:万一回不来,希望张静江照顾陈洁如。24日晚,蒋介石“与璐妹并坐汽车,游览夜景,以粤难无法解救,聊以慰我忧耳。”次日,蒋介石毅然决然买票南下广州,“间关赴难”。到广州后,蒋介石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一起,指挥海军舰只与叛军激战,战斗空余之际,蒋介石尤思念陈洁如。6月30日上午,蒋介石在船舱内“发给冶诚、璐妹讯”,报道平安的消息。
8月7日,广州局势险恶,蒋介石力劝孙中山“暂离广州。”9日下午,蒋介石护卫孙中山登上英舰前往香港,复改乘俄国邮船回上海。第二天,白天,蒋介石在莫理哀路孙中山府邸办公;是晚,“宿于璐妹家。”生离死别终于过去,二人悲喜交并,如胶似漆。第二天傍晚,蒋“与璐妹同乘汽车,往北新泾逛玩。”后又宿于陈洁如家,8月17日,早晨7点,两人便出家门游玩,至晚10点,方“偕璐妹回其家。”
蒋介石与陈洁如柔情蜜意,卿卿我我,引起侍妾姚冶诚的不快,她“妒态时现,终欲使人不乐何。”与之相比,陈洁如在蒋介石眼里:“爱恋我之情,无异孺慕也。”孺慕之意指幼儿对亲人的思念,可见陈洁如对蒋介石的仰望敬爱之情。
在与陈洁如感情日浓的日子里,蒋介石与原配毛氏、侍妾姚氏的感情发生严重的危机。在回乡的日子里对毛氏“甚至不愿同衾一夕”,两人大吵大闹,蒋介石拳脚交加,毛福梅乱抓乱咬;他在日记中写道“余对毛氏,平日人影步声,皆足刺激神经。此次寻衅,竟与我对打,实属不成体统。决计离婚,以蠲竭痛苦。”但此时,蒋母王采玉病重,需要毛氏伺候。蒋介石只好一忍再忍,终日闲游,伫眺武岭风景,解闷散心。可是一回家,见“毛氏犹在”,顿时“为之晕厥,痴呆半晌,又发暴性”(蒋介石日记)。怅然良久,哀叹不如“出家为僧而已”。
蒋介石将家庭不幸,母亲病重,统统归罪于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毛福梅。他说:“我为毛氏而害我母亲于郁死,我母亲为毛氏而夺我一生之幸福。”于是愈恨毛氏不止,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誓必去之而后已。
1921年6月14日,蒋母王采玉撒手西归。蒋介石哭着喊道,认为母亲“乃死于家庭之旧习惯,即死于毛氏之身上也。”母丧期间,他便急不可耐,多次召集族人商议“离异毛氏事”,由于“亲戚意见参差,致无结果,心殊恼恨。”万般无奈,只好写了一封心情沉重、笔调悲愤的信,转求妻兄,请其在亲朋和毛福梅间做做工作,以同意蒋毛离婚:
十年来,闻步声,见人影,即成刺激。顿生怨痛者,亦勉强从干,尚未有何等决心,必欲夫妻分离也。不幸时至今,家庭不成为家庭,夫固不能认妻,妻亦不得认夫,甚至吾与吾慈母水火难灭之至份情,亦生牵累,是则夫不夫,妻不妻,而再加以母不认子,则何有人生之乐趣也……吾今日所下离婚决心乃经十年之痛苦,受十年之刺激以成者,非发自今日临时之气愤,亦非出自轻浮之武断。须知我出此言,致此函,乃以沉痛极悲哀的心情,作最不忍心之言也。高明如兄,谅能为我代谋幸福,免我终生之痛苦。
是年底,蒋介石与毛福梅终于离婚。毛氏为王太夫人(蒋母)义女,离婚不离家。
1923年8月16日,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参观学习,同年12月15日回到上海。蒋氏在俄期间先后给陈洁如写了7封信,叙述在苏联的观感和倾述思念之情。
12月15日,蒋介石一到上海码头,第一件事便去探望阔别多日的陈洁如。他在日记中写“归自俄,抵沪埠,即往会洁如。”次日,他便回溪口,为其亡母王采玉过60岁冥寿生日。12月30日,孙中山致电蒋介石:“兄此行(指苏联之行)责任至重,望速来粤报告一切,并详筹中俄合作办法。”蒋介石却沉浸红绡帐中。
…
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3)
…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携姚冶诚、蒋纬国到达广州。蒋介石此举,对陈洁如来讲是不能忍受的。在蒋介石到广州的次日,陈洁如一封最后通牒式的断情信寄到了蒋介石的手上。信的内容使蒋介石大为恐慌,于是急急忙忙给上海的盟兄张静江致函,让其做陈洁如的工作。
这是蒋、陈爱情中第一次危机。当时离国民党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只差3天,蒋介石无暇去上海处理矛盾,只好求张静江代劳。
1月24日,孙中山指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由于蒋介石对自己职位安排的不满,遂借口军校经费不能到位,加之与陈洁如的关系尚处在困难之中,于2月21日,以“自维愚陋,不克胜任”为借口,具禀孙中山及中央执行委员会,辞筹办军校职,当即乘轮北上,去沪向陈洁如负荆请罪。
孙中山心急如焚,致电上海国民党执行部转蒋介石,催其速回粤复职。一时间,国民党要人胡汉民、廖仲恺、戴传贤、杨庶堪、汪兆铭等人纷纷函电交驰,目不暇接。
此时,沪上的蒋介石仍不回广州,他与陈洁如和好如初。广州方面,拒发军校开办费的禁烟督办杨西岩被查办。蒋介石也看清了自己在国民党诸政要心中的地位,在他回乡时期,邓演达、许崇智专程劝“驾”,都给蒋介石一方加重了筹码。4月14日,蒋介石从沪赴粤;21日回到广州,即见孙中山;26日入黄埔军校视事。5月3日,孙中山“特任蒋中正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兼全军总司令。陈洁如以校长夫人身份,堂而皇之出现在黄埔岛上。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后,为他夺取党内与军队内最高职务奠定了基础。当他达到一定的地位后,新的目标、新的天地便出现在面前。在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的军事行动中,黄埔军校生和新成立的党军都有很好的表现,蒋介石的作用日见突出。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蒋介石更是得心应手,纵横捭阖,运用自如地控制了纷乱如丝的政局。他逐渐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闪闪夺目的新星。今日的老蒋已不再是昔日的老蒋,而今日的洁如却仍停留在昔日璐妹的水准上,依然孩子气十足,经常为小事与蒋介石怄气,更主要的是,她不能成为蒋介石夺取重要权力的“贤内助”。他已知道,陈洁如这样的小家碧玉,无论从家庭背景、才干学识都是无法做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的人生伴侣的,分手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与陈洁如的感情又是那样缠绵悱恻,难舍难离,既拿不起又放不下。
1926年,蒋介石给张静江写了封信,名义上请张静江劝说陈洁如出洋留学,实际上为与陈洁如的离异迈出一大步。在给张静江写信的同时,蒋介石也给陈洁如去信,“以洁如不谙家世,心甚懊闷,驰函劝令读书。”
蒋介石表面的意思是嫌陈洁如文化低,见识少,无法再厮混下去,于是欲令其深造,以便将来辅佐于他。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陈洁如离开他。蒋介石为何从留去莫决的感情中解脱出来呢?1926年初,陈洁如经常往返于沪粤之间。就在陈洁如返回上海的日子里,一位新型的,受过西方式教育、有身份,而且聪明漂亮的女性出现在蒋介石的视野中,这就是宋美龄。其实,蒋介石是在1922年12月初某晚,在上海莫理哀路孙中山寓邸的一次晚宴上见到充满异国风情的时髦小姐宋美龄的。他一下子便迷住了宋美龄,昏头昏脑,难以自持。而宋美龄眼中的蒋介石只是孙中山手下一名普通的军官,并不在意。蒋介石对宋美龄一见钟情,显出“军人本色”,他应为即为,不稍踌躇,立即向孙中山请求:“您认为可以说服宋小姐接受我吗?”孙中山表示愿意与夫人宋庆龄商量。而宋庆龄气愤地断然否定说:“我宁愿看见小妹死掉,也不能嫁给这样一个人!仅在上海,他的情人就有一打。”
几年过去了,蒋介石已成广州国民政府和军队内、国民党内炙手可热的人物。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日,宋美龄专程去黄埔军校访问,又勾起蒋介石一段难圆的春梦。1926年7月3日,蒋介石去宋子文府邸看望宋美龄。是日下午,宋美龄就要返回上海,蒋介石心绪黯然。
蒋介石之所以要与陈洁如分手,与宋美龄结合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权力与地位。当时《大公报》胡霖在分析蒋宋联姻时,曾作出精彩的评论:
蒋介石的再婚,是一项有预谋的政治活动,他希望藉此赢得孙逸仙夫人和宋子文的支持……那时候,蒋介石也开始觉得有必要寻求西方的支持。娶宋美龄以后,他就有了与西方人交涉的“嘴巴和耳朵”。此外,他非常推崇宋子文是一个财政专家。但如果说蒋介石不爱宋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介石显然把自己看成英雄,在中国历史上,英雄爱美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了政治上的考虑,蒋介石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在那些情况下,娶一位新太太对蒋介石来说,是一件合乎逻辑的事。
蒋介石含情脉脉与宋美龄交往不断。1927年5月,当北伐军收复南京、上海等东南各地后,蒋介石在镇江金山寺与宋美龄秘密约会,正式讨论结婚问题。陈洁如尚蒙在鼓中;一往情深地等待心中的爱人回来。然而,蒋介石却让张静江劝说陈洁如出国,并安排张家大小姐蕊英和五小姐倩英“护送”陪同。陈洁如在蒋介石软硬兼施下,不得已戴着“蒋总司令夫人”的桂冠去了美国,还抱着留学5年、学习知识以便回国辅佐夫君治国平天下的美好愿望。
…
国民党委员长蒋介石(4)
…
蒋介石为了达到同宋美龄结婚的目的,不得不与二位夫人离婚。对于这些夫人的善后处理,也是颇费蒋介石一番周折的。对于二夫人姚冶诚,蒋介石则作了特别精心的安排。为此,蒋介石将姚冶诚连同儿子蒋纬国一起嘱托给留日同学吴忠信(曾任贵州省主席),让他们从上海移居到苏州。
当时,和姚冶诚一同迁往苏州的,有蒋介石的胞妹蒋瑞莲一家人,还有从宁波跟随而来的家庭教师陈志坚和张家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