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爱迪生传-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根据规定,只有符合纽约市煤气公司管理法的公司才能从事照明事业。1880
年12 月17 日,爱迪生成立了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当时,准备在纽约
市建立电灯系统的还有布鲁什公司、马克沁公司、雅布罗克考夫公司、索耶
公司和格莱姆公司。因此,成功的条件不仅取决于灯泡本身的性能,还取决
于照明系统的辅助设备。爱迪生在与英索尔会面的一个小时之内就对这位青
年讲清了这一点。
英索尔说:
“刚刚吃过晚饭,我们就坐下来。他解释说,他必须创建三、四个制造
公司,来生产发电机、电灯、地下电缆,这些东西都是在纽约建立第一个电
灯照明区所必备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钱包,告诉我他在德莱克塞尔——
摩根公司存有7.8 万美元,问我何处可以找齐不足的数目。”
英索尔对爱迪生的财政事物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毫不迟疑地作
出了回答。现金很快到手,制造辅助设备的公司也随之成立,爱迪生决定先
在纽约地区实现他的计划。供电目标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商行和私人住宅,
还有那些不仅需要电力照明,也需要电力充当能源的工厂。
英索尔帮助爱迪生弄到了建立中心发电站的资金和特许权以后,接着
又同爱迪生一起找到了一块宽50 英尺、长100 英尺的地皮,打算在上面建
造一个发电站,向一个面积半平方英里的地区供电。
中心发电站地址被确定在珍珠街255— 75 号。珍珠街附近地区包括华
尔街金融区的很大一部分,爱迪生之所以把厂址选在珍珠街,是因为在他看
来,只要电灯在这里取得成功,就可立刻把华尔街的那些人争取过来。而有
了这些人的支持,电灯照明就能普及全国。为了避免城市官员和提供资金的
银行家们的反对,爱迪生决定不采用架空电线的办法,而不惜多花钱把电线
埋在地下。为了做到这一点,他发明了新的管道系统,并建立了关于绝缘的
新标准,这些标准后来被收进了纽约最早的关于电力的法律条文之中。
如果爱迪生碰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他总是把它变作发表另一次
兴高采烈的谈话机会。“我在报纸上一再作出过保证,纽约的中心大电站将
于某年某月某日动工兴建。所以要作出这些保证,主要是为了不断鼓起我的
股东们的勇气,因为他们自然都希望逾越常情,快些发财。”建珍珠街电站
大约用去了60 万美元。“这是我所经手的最大的、责任最重的一件事,”爱
迪生回忆说。“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的全部器械、设备和部
件,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我们的工作人员全都是新手,没有建设中
心电站的经验。把一股强大的电流输入地下的导线,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谁都无法预言。。。那时候,煤气公司是我们的死敌,它们密切地注视着我
们的每一个行动,准备在我们出现哪怕是最小的失误时向我们扑来。”
在中心发电站的准备工作进行之中,爱迪生已在国外取得了名气。
1881 年,法国巴黎举办世界博览会,届时世界各地的人都前来参观。
爱迪生为了要在这次博览会上展览,特地制造一具重27 吨,可以供1200 只
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机。6 月25 日,先在戈
克街工厂试演。到第二天早晨5 点,发电机曲轴忽然折断。爱迪生与助手们
又装上了一根新曲轴,还算顺利,离开船4 个小时时,试验结束。爱迪生回
忆说:“此刻每个人干什么已预先做了规定,有60 个人爬到电机顶,每人手
里都有一份写好的任务。他们迅速地把电机拆开,装上载重车,前面用火警
开路,拼命地打马向码头进发。码头上安排了50 个人协助搬运工装船。就
这样我们提前1 个小时完成了计划。”
发电机陈列于会场中,公开表演,大受外国电学家赞美,争相研究其
构造。一个德国专家报道说,这个系统“设想得极妙,连最后的细节都考虑
了进去,它的设计很全面,就像在各种城市经过了几十年的试用一样。插座、
开关、保险丝、灯座以及任何其他附件,应有尽有”。
当时到会的有一个德国人拉特诺(Emil Rathenau ),他当场就代表他
的政府把那些爱迪生的发明专利买下了。不久就组织一个德国爱迪生——应
用电器公司。
爱迪生在巴黎展览会获得成功后,法国也出现了一家安装爱迪生电灯
系统的公司,不久又在英国、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出现了类似的公司。
纽约城里街道中铺设电线的工作是从1881 年夏季开始的。工人们在街
道上来往着,击碎着铺料,掘着地沟,准备铺下电线去;有的工人在房屋中,
大厦里接着电线。由于缺少熟练工人,他们便在戈克街的工厂里训练一班学
生。后来又在第5 街的屋子里开设了一个训练班。在训练班里,杰尔充当讲
师,总工程师克拉克是技术讲师。这时约翰逊已从英国回来,也帮助他讲解。
课本是由爱迪生自己编著由电灯公司印刷的。书中许多小型的草图解释着发
电机应该怎样联接,屋中的电线应该如何和地下总线接通,熔线又应该装在
什么地方等等。
新的电灯厂的装置工作完工后,他们便请康倍尔(HenryCampbell )到
纽约来重新翻造珍珠街上的那所旧屋。这时许多工程师们都已经明白一个中
央电厂是应该怎样布置的。
一切的细目都计算过了,发电机和别的机件都已在图画板上开始绘样
了。
早在7 月中爱迪生就预计他将在秋季中大规模的在那地方装设电灯。
但是,由于铸铁厂迟迟的不把线管交来,他的计划被弄乱了。
等到他能够开始工作时已经在10 月以后了,他和工人们日夜地加紧工
作。克鲁西白天在线管厂里督工,晚上又得指挥工人铺设电线,有时爱迪生
自己也来帮他指挥。他们从配克泊船处开始,把线管一直接至渡头街,中间
经过斯普鲁士,沿着威廉姆到比克曼,铺线速率每天1000 尺,晚上工人们
在白炽灯光下继续工作。
线管是沿着阶石平行铺设的。英索尔的工作是,每天晚上用电流计测
量电线的绝缘程度。爱迪生整日地和工人们在第一区的地沟下工作。实在困
倦了,他就把他的外衣披在那又硬又冷的铁管上充着枕头,忙里偷闲的睡上
一二个钟头。在这个低陷的地室中,空气腐烂而且混浊,以前曾有两个德国
工人患喉痛死在这里;但是这不能影响爱迪生的那种顽强的气质。
纽约的居民对于铺线工作的进展感到很大的兴趣。从威廉姆街、那守
街,远至华尔、比克曼、富尔顿和安恩等街道上线管都已铺好了。这时冬季
已来临,铺线工作只好暂时的停顿下来,于是舆论方面又再度的起来狺狺作
声了。爱迪生说道:“我们的工作是包给人家做的。14 里长的总线现在已经
完成了1/3,余下的工程,因为冬季土地冰冻,只得到春天时再继续。”
后来他又说道:“我时常对报馆记者宣称我将在某一时期中正式在纽约
设立巨大的中央电厂,这些诺言都只是为了想保持我的董事们的勇气。他们
当然是想立刻就赚钱的,可是事实上工作的进行也是有它一定的限度的。”
“一生中最伟大的冒险”
为了实现建立第一个中央发电厂的理想,爱迪生根据自己的“馈线接
总线”原理在纽约下部的一平方公里的地区中把电线铺设起来。为了避免漏
电和发生火灾,又设计了一种安全装置,《自然》杂志称它是“一种别具匠
心的设计”。工人们在商店住宅中忙碌地接着电线,把许多玻璃灯泡装在屋
中的煤气灯架上,并在每家屋子里安装了电表。所有这些东西不要用户们花
一分钱,就是连电表的保证金也不必缴付。他们只希望在证实这电灯系统可
以应用而且费用比煤气灯的价格低廉时才受酬报。
除了这些设备以外,还得在中央发电厂里装设6 架“大象”发电机,
那时已经有许多意料不及的问题发生了。他这孤注一掷的消息不仅传遍了全
国,全世界的人们都被他的大胆举动所震惊了。大家都以为这是工业界上一
个空前的大错。意外的事端,如电线的短路,发电机转动的不平衡,和竞争
者们的鲁莽行动等等,都是很可能发生的。然而爱迪生却始终保持着他那崇
高的信心,这不能不叫人惊奇。
爱迪生自称这次的举动是他一生中的一个“最大的冒险”。他说道:“这
好像在一个没有测量过的海洋中航行一样,完全没有前例可以援引。我觉得
自己担负了一个极大的责任,因为把一种强大的电力发放到纽约下部的那些
街道和房屋的地底下去时,可能有不可知的事情发生的。”
1882 年9 月初,一切就绪。3 日是星期日,爱迪生在珍珠街的电厂里
查验着各种小节,准备正式开幕。他一直留在厂中,到4 日下午3 时,约翰
逊、英索尔、伯格曼、克拉克、克鲁西都来了,于是他又赶到半里外的德勒
克塞尔摩根公司,在爱迪生电力工程的主要支持者摩根面前,把电灯开亮起
来。在正式开幕时,电机室中集了10 多个人。董事会一名成员打趣说:“机
器开了给你100 块。”“行。”爱迪生答道。电厂的工程师里勃(Johnw .Lieb )
颠起了脚尖把总开关拉上,电流就流入地下的电线了。纽约下部1/3 的地方
的电灯开始在发光了。随着珍珠街发电机的不断供电,电灯越来越亮,附近
办公室的白炽灯也大放光彩。就这样,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重要的事件的记载马上在报纸上出现了。《泰晤士报》上曾这样报
道说:
“试验是在下午5 时开始的,那时天色还很亮,灯光看来很是暗淡。7
时许,天渐渐黑暗下来,而那些电灯也就在这时显示出它的光亮和稳定来了。
当时编辑室中有20 盏,统计室中25 盏,都照耀得和白天一般。这种电灯没
有一些不快意的摇曳的闪光。在这种灯光下面可以坐着写上几个钟点而不觉
得上面的亮光是人造的。光线非常柔和,很适宜我们的眼睛,而且又没有煤
气灯那么多的令人头痛的热量。昨天晚上,这种电灯已作了一个彻底的试验。
他们经过了好多年的夜间工作,眼睛已经饱受了亮光的折磨,而也因此他们
都知道究竟怎样的一种灯光才是很适当的。结果在和煤气灯的比较之下,大
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爱迪生的电灯的成绩。
煤气灯中时常被昏浊的灯罩弄得暗淡不堪的摇曳的灯光现在被另一种
稳定,明亮而又柔和的新光所取代了。这种灯光如果在屋内点着,在窗外看
来很是稳定而丝毫不摇动。。。在以前曾经有很多人说过在屋内点用这种灯
光是不可能的,但结果却恰巧相反。爱迪生的诺言证实了,而他的电灯也终
于成功了。”
次日,《纽约时报》报道说:
“直到大约7 点钟,天色变暗之后,电灯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威力——既
明亮又稳定。编辑室里的27 盏电灯和会计室的25 盏电灯虽使这里光明如昼,
但却并不刺眼。在这种灯下,坐上几个小时也感觉不出它是人造光——它的
光线柔和、舒适,既无跳跃的火花,又没有令人头痛的热浪。在电灯下工作
似乎像白天一样。”
在电灯问世的第一天下午,只有几个小小的故障。一处的保险丝断了。
爱迪生亲自调查。他钻进一个地沟口,一位记者在那里发现了他,只见他蓬
头垢面,外衣也脱去了。白色的礼帽上沾满了油泥。
他向来访记者说道:“在今天下午我开动那机器时心中并不是完全没有
恐惧的,我猜想一定会有一些新的现象发生,也许会影响电灯的工作;但是
结果却完全成功了。我们现在只动用一架机器,它能够供给800 盏电灯的亮
光。我们有6 架发动机,在今年年底前就都能陆续的工作了。
“我们现在的电灯求过于供,由于人手的缺少,不能大量的铺设电线。
因此我们不得不训练出一批工作人员来。现在这里只有一个熟练的工程师。
有一天,一个来自戈克街工厂的工人无意中把一个油罐放在两根电线中间,
一秒钟后那油罐突然熔化去了,里面的油也立刻溶了出来,把他吓得跳了起
来。另外有一个工人在富尔顿街工作时,突然他的一只旋凿烧了起来。他惊
惶得手足无措,急忙地赶到电厂来询问这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爱迪生把许多装有电灯的箱子指给别人看。在每只箱子上都装有3 盏
电灯,两边是红的,中间的一盏是蓝的。在每只箱子上另又附了几只铃,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