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95-医学实在易-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谓 
∶后,如厕也。马元台注为洞泄,少误,况下文又有小甚焉。《仁斋直指》以不换金正气散 
送下安肾丸,又用二神丸收功。 
腰痛证。《内经·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浮,令人腰痛。”言外感也,以五积散主 
之。《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动,肾将惫矣。”言内虚也,以六味地黄 
丸、桂附八味丸加牛膝、杜仲、淫羊藿、鹿茸、补骨脂主之。痛如刺者为死血,以鹿角为末 
,又以肉桂、牛膝、乳香、没药、元胡、桃仁、红花酒煎送下四钱。痛而重着,如带五千钱 
者为湿气,宜肾着汤,痛而游走,或作止不定者为痰积,宜二陈汤加南星及快气之品,使痰 
随气运。又白术能利腰剂?之死血,凡腰痛诸药罔效者,用白术两许,少佐他药,一服如神。 
《太平圣惠方》治风冷,寒痹,腰痛,用川草乌三个,生捣为末,少加盐水,摊于纸上,贴 
痛处即愈。以腰为肾府,故列于里证。 

卷三里证
腰痛诗
属性:腰痛外邪五积宜,内虚六味(汤,八味汤)化裁之,若还瘀血寻鹿角,肾着(病,即用肾着汤 
沉沉不转移。 
不寐证。经文外,《金匮》主肝魂不守宅,用酸枣仁汤。余以阳不归阴,用干百合一两半 
,紫苏叶三钱,龙骨、牡蛎、茯神、枣仁之类,随宜加入。 
(经义)《邪客篇》“伯高曰∶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其外,行于阳而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按∶此“陷”字即陷阱之陷,阳气阻而不行也,)不得入 
于 
阴,阴虚故目不瞑。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 
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调,其卧立至。”《大惑论》∶“帝曰∶病不得卧 
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卷三里证
不寐诗
属性:不寐《内经》论最详,肝魂招纳(酸)枣仁汤,紫苏百合归阴分(《侣山堂类辨》云∶“余植 
百合,其花朝开暮合,紫苏之叶,朝挺暮垂,俱能引阳气而归阴分”,)龙牡茯神佐使良。 
不能食者,胃中元气虚也。然有虚冷虚热之异。虚冷者,面黄白,身常怕寒,所食不能 
克化,懒不欲食,大便溏秘无常,病在上、中二焦,宜用消食丸。若病在下焦,命门乏火化 
之职,宜用《本事》二神丸。虚热者,面黄中带赤,身常恶热,胸膈饱闷,不欲食,间或吐 
酸,小便短,大便不通,病在上、下二焦,轻者用资生丸,重者用凝神散。若病在下焦,高 
鼓峰谓∶“肾乃胃之关,关门不利,升降息矣。”关门,即气交之中,天之枢也。关故肾旺则 
胃阴足,胃阴足则思食,当急以六味加归芍养之。若血燥大肠干枯,有黑粪叠积胃底,则当 
以熟地五钱,当归、麻仁各三钱,白芍、桃仁各二钱,微微润之。视其形体如常,气血尚足 
,可加大黄三钱助血药,大肠一顺利,胃自开矣。江苏顾西畴最得意之秘法,其徒徐炳南刻 
《金匮翼》,谓为尤在泾所着,余未敢信。然此法余用少年亦之多效,似不必爱古而薄今也 
。又此证有谷劳一证,其人怠惰好卧,肢体烦重,腹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谷气不行 
使然也。《金匮翼》用沉香汤。《肘后》云∶饥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默默 
欲卧食毕辄甚,用大麦芽一升,川椒一两,并炒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卷三里证
不能食诗
属性:不食胃虚冷热分,二神思食效超群(二方治寒冷。)凝神散并资生(丸)妙(二方治虚热,以上皆 
病在上,中二焦之方也,)议到下焦勇冠军(二神丸治肾中之火虚,六味汤治肾中之水虚。 

卷三里证
谷劳诗
属性:谷劳食已即贪眠,责在胃虚气不前,《肘后》椒姜大麦研,沉香汤取善盘旋。 
食亦者,饮食不为肌肤,言虽食亦若饥也。《内经》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 
之食亦。夫胃为水谷之海,所以化气味而为荣卫者也。若乃胃受热邪,消灼谷气,不能变化 
精血,故善食而瘦也。又胃移热于胆,亦名食亦,以胆为阳木,热气乘之,则烁土而消谷, 
宜甘露饮主之。 

卷三里证
食亦诗
属性:食亦皆因胃热乘,虽能纳谷瘦难胜,慈云若骨垂甘露,荣卫氲氤气上腾。 
黄胆证,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此为胃热脾寒,寒则生湿, 
或胃得风而脾热,得寒而湿。湿热内郁,则膀胱之气不化,膀胱主一身之肌表,不化气则湿 
热无去路而成疸矣。《金匮浅注》言之最详,今惟以阴阳提其大纲。凡阴黄胆,色暗如熏黄 
,短气,小便自利,证多虚,宜理中汤、建中汤之类主之。阳黄胆,色明如橘子,气逆,小 
便不利,证多实,宜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之类主之。又有从房事而得者,身黄而额上黑, 
微汗出,手足心热,名女劳疸。取妇人月经布和血烧灰,空腹酒服方寸匕,日再,不过三 
日必愈。然《金匮浅注》不可不读。此黄色虽现于表,而郁热则盛于里,故列于里证。 

卷三里证
黄疸诗
属性:黄胆皆由湿热成,色分黯滞与鲜明(阴黄色暗滞,阳黄色鲜明,)理中(汤)小建(中汤)阴黄主, 
阳证茵陈(蒿汤)子(柏皮甘草汤)行。 

卷三
伤寒条
属性:伤寒麻黄汤证,桂枝汤证,表寒也。三阴寒化证用理中,四逆,真武,吴茱萸等汤,里寒 
也。头痛,项强,恶寒,又兼呕逆,腰痛,表里俱寒也,时法用五积散。 

卷三伤寒条
伤寒证诗
属性:麻(麻黄汤)桂(桂枝汤)二汤去表寒,理中(汤)四逆(汤)里寒看,若还表里皆寒证,五积(散)方中叩两 
端。 
霍乱吐泻,乃中气虚寒,阴阳杂错,寒多不欲饮水者,理中汤主之。夏月伏阴在内,最 
多此证。若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以五苓散主之,藿香正气散,香薷饮不 
可轻用。若大汗出,内寒外热,四肢厥冷,微脉欲绝者,宜通脉四逆汤。若大吐大下,厥逆 
烦躁,手足拘挛者,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人尿以急救之。 
(经义)《经脉篇》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气交变大论》曰∶“岁吐不及, 
民病飧泄,霍乱。”《六元正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 
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吐郁之发为呕吐霍乱。 

卷三伤寒条
霍乱诗
属性:吐泻交来霍乱名,阴阳杂错理中(汤)平,渴而思水五苓散,脉脱筋挛四逆(汤)程(通脉四逆加猪 
胆汁汤,或可以急救之。 

卷三伤寒条
续论
属性:凡大吐大泻,一阵紧一阵者,其人必汗出如雨,身冷如冰,目眶塌陷,声音低小,鼻唇 
指甲青黑,手足挛急,甚至一身肌肉为大汗大下消脱不留,或但吐而不泻,或但泻而不吐, 
六脉沉伏,或六脉全无者,救之之法,生死缓急,止争顷刻。若遇时辈,谓证名霍乱,寒热 
尚未厘清,先以阴阳汤探之,或以霍乱门之套方,如藿香正气散、六和汤、不换金正气散及 
吴茱萸、木瓜炒盐为末之类和之,而不知元阳暴脱,回与不回,止在呼吸之间,若用前方, 
稽延半刻,则追之无及矣。更有冒昧之徒,凡遇此证,必令先吞塘西痧药。不知痧是伏暑之 
症,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心腹绞痛,窍道闭而不开,如以绳勒喉而死。故塘西痧药,皆用 
辛香走窜之品,而佐以龙脑麝香,为实证大开大泄之峻剂。若上吐下泻,守中之枢纽将断, 
反以此药投之,则立断矣。余尝语同道曰∶天灾流行,若辈奉天之令而行罚,故每言而病家 
必信,不然,此证而用痧药,其与砒鸩亦奚异哉,且误食砒鸩,以黄土水、绿豆浆、西瓜汁 
之类,尚可解救,若服塘西痧药,则无可解救矣。仲景《伤寒论》主以理中汤,其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以补理中之未逮。如吐泻初起,惟用理中。若吐泻甚而 
躁烦,则用吴茱萸汤(《伤寒论·太阴篇》云∶宜服四逆辈,盖云“辈者”,而此汤在内矣。 
若吐泻汗出,发热恶寒,四肢厥冷而拘急者,宜四逆汤以救阴。若吐泻而小便复利,内寒外 
热,脉微欲绝者,宜四逆汤以救阳。然又恐力量不及,必以通脉四逆汤为主,而多服之。然 
余更有一言以告明医曰∶凡亡阳证,宜以生附、干姜直追使还,不可加入人参之微苦多液,反 
缓姜附之力,如浪子轻去其家,未追其回于馆舍中,授以家室,则其归不果矣。必俟阳归其 
宅,而后为之谋及室家,补阴以维阳,则阳不复脱矣。且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起手必不可 
骤加胆汁,半日间接连服至四、五剂,厥冷稍瘥,惟手足之挛急已甚,始加胆汁以救其津液 
,又加人尿以助之,堪云神剂。否则人参与胆尿加之太早,而阳反不能回,学人不可不知也 
。 
又有服理中、白通、四逆辈,干姜加至一两,附子加至二两,厥回利止,惟微汗续续未 
止者,是阳已回,而无阴以维之,盖阳不久而复脱。盖阳以阴为家,如浪子初回,无家可归 
,随复逃脱。景岳“真阴论”所谓∶“无妻夫必荡。”斯言却粗中有细也。宜于前方倍加人 
参、甘草,人尿、或猪胆汁之类,救阴以固其阳。或下利既止,其气反逆于止,呕哕复作, 
呃逆不止,宜橘皮竹茹汤加麦门冬、代赭、旋复花汤之类,高者抑之。或火格于上,汤水入口 
即吐,宜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大辛大苦,以开之降之。若身热口渴思水,宜竹叶石膏汤以 
滋补之,且此方能治虚羸少气,多呕,为大病后清补第一方。此皆病势向愈,末后收功之法 
。时辈袭余历验之方,误认为开手治法,又以私臆推展,令其间服凉水、生梅水、西瓜汁、 
甘蔗汁、竹沥、阴阳汤之类,杀人无算。且此证初患时,势缓者,尚轻而易治,若一阵紧一 
阵,则肉削唇青,指甲青黑,自汗不止,身冷如冰,目上视而不能转睛之危证可见,若加痰 
声漉漉,气喘抬肩,不半刻死矣。若利止而手足渐温,人渐安静,不药可愈。若利止而大烦 
大渴,欲引冷水者,是从太阴而出于阳明。《经》云∶“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宜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之类以清其燥。或初由阳明头项强痛证,末用桂枝汤解脱,医者卤笨而反下之 
,间有未服药,而遽然下利不止者,系邪不外出而用内攻则为喘,喘则皮毛开,发而为汗 
。诊其脉,急数之中,时见一止,名之曰“促”。因此而知邪虽内陷,其气仍欲外出。自当 
以葛根黄连黄芩汤,乘机而施升发,使内者外之,陷者举之,此为太阳协热下利凉解之一法 
也。又或太阳头项强痛病,未用桂枝汤以解肌,医者卤笨而数下之,间或未经服药而自利, 
利甚,则胃虚而生寒,中气无权,即不能推托邪热以解肌,遂协同邪热而下利,下利不止, 
则胃愈虚,而阴气愈逆于上,而为心下痞硬,宜桂枝人参汤解其表里,此为太阳协热下利温 
托之一法也。又或利止而忽然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多呕,此邪气欲从少阳而外出,宜小柴胡 
汤乘机以利导,或四逆散以顺接阴阳,一服而手足即温,此为少阳枢转之一法也。先圣所谓 
∶“从阴出阳者生。”阳指三阳而言也。若夫吐利不止,四肢冰冷不回,理中、四逆、吴茱 
萸之类随服随即泄去,俗名直肠洞泄,此胃脾俱败,两土同崩,卦取诸剥,此太阴内陷之死 
证也。若吐止利断,而咽痛声哑,两足挛急,是邪从太阴而传及少阴。《经》云∶“少阴之 
脉循喉咙,萦舌本。”又云∶“少阴之脉,循足阴股是也。”《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但欲寐。”凡此为少阴寒化热化俱有之证,宜细辨而用大剂,可救十中之一、二 
。或面赤如朱,下寒而真阳上脱,名为戴阳。或身冷自汗,但躁不烦,欲卧于泥水之中,内 
寒而热散于外,名为格阳。二证为阴盛阳亡,真寒假热之证,非白通汤、通脉四逆汤,姜附 
用至一、二两,水浸冷冻饮料,或间入人尿、猪胆汁,日夜服五、六剂,不能救之。或吐利后, 
虚烦不得眠,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为少阴之水火不交,宜栀子豉汤,此烦躁兼见之中 
, 
而烦重于躁,为少阴热化之稍轻者。若心烦而至于不得卧,手足躁动不安,宜黄连阿胶汤。 
此烦躁兼见之中,而躁重于烦者,为少阴热化最重之证。至于热一阵则利止,厥一阵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