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修行人在得每一地的根本定时,必须已经断尽下一地的烦恼,如得到初禅根本定的时候,必已断了欲界的烦恼。但每一地的烦恼,都不是一下能断完的,必须先断粗猛的,渐断微细的。乃至最后把这一地的烦恼断完,就叫离了下一地的染,得到上一地的根本定。这每一地的烦恼个数虽然很多,但在断烦恼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地断,而是将每一地的烦恼总为一聚,就其粗细的程度分为九品而渐断(如贪有九品,嗔也有九品,慢、无明、疑、恶见等也各有九品)。故在一般经论里说断每一地的烦恼时,皆有九无间道,九解脱道。这修定的加行过程中说有七个作意,也就是因为必须断尽下一地烦恼,才能得到上一地的根本定。在断烦恼的过程中,又有准备、正断、检查等工作,所以就分了七个作意。这里把七个作意的名义解说一下。
  第一是了相作意。了相的相,是指所要知道的事情、情形、义理。就修初禅来说,它所要了知的相,是欲果的种种痛苦和初禅的种种快乐的情形。也就是说得了未到定而想进一步修初禅的人,必须先了知欲界的过患(起厌离心)和初禅的功德(起求得心)。由闻思慧的力量,数数思惟这过患与功德而得到的一种明确的认识,所以名叫了相作意。由这个作意的力量,奠定了进修的基础。但这一个作意,却属于下一地所摄。
  第二是胜解作意。胜解,就是对于一件事情起了明确而决定的认识。即对于所了知的下地过患和上地功德以修习力确定认知更不可转,所以称之为胜解作意。这时就专注于所了知的过失、功德等所缘的境相上,兼修止观、培养成断除烦恼的慧力。这个作意,是断除烦恼的近加行,也就是引生远离作意的亲因,是属于上一地所摄;如修初禅时的胜解作意即属初禅摄。
  第三是远离作意。远离指能断除下地烦恼的意思,由这作意初能断除下地的三品粗烦恼,故名远离。基于胜解作意数数修习决定明确上下地功德过失之相,定慧的力量增强到能断上三品烦恼的时候,即名远离作意。因这个作意正能断除烦恼,所以是真对治道。
  第四是摄乐作意。这摄乐的“乐”字在修初、二禅的时候容有喜乐二种受,在修三禅的时候只有乐受,在修四禅以上诸定的时候,便没有喜乐受心所,只有舍受了。摄乐,指见到断除下地烦恼的胜利方面,假名为乐。由作意力断除了下地最粗的三品烦恼,但较细的烦恼仍常现行,因而倍起精进,于得失境勤加修习,使定慧力量更加增强,进一步能断除下地的三中品烦恼。到了将下地烦恼多分断除,已能引生上地的少分喜乐,滋润着身心,因之名摄乐作意。这个作意也是正断烦恼的真对治道。
  第五是观察作意。观察,是指详细检查自己心中是否尚残余下地烦恼未曾全断。假使未断谓断,未证谓证,误起增上慢,便会障碍修行的上进。由于摄乐作意断了六品烦恼;所剩下的极微细的三品烦恼,多不现起;若稍为粗心大意,容易错认为把下地的烦恼完全断尽,堕增上慢。所以在这个阶段上,必须彻底检查一下自心,检查的方法,是特别思维下地可爱的境界(即看在未学修定之前,见了什么境界能使自心发生烦恼,现在就用那个境界作为试验自心的手段),如果说已将下地烦恼断完,则任随思维何种可爱的境界,也只是视为粗苦障碍的境相,终不起一丝烦恼。若是烦恼未真断完,仅是断了粗的而潜伏着细的不起现行而已的话,那末,特别思维可爱境相时,那些微细烦恼仍然会慢慢地现起。根据这观察,便知自己烦恼实未断尽,仅是暂为定力所伏而不现起,还须进修断除所余微细烦恼,这就是观察作意的作用。
  第六是加行究竟作意。加行是修定的方便,究竟是修定最后完成的意思;这个作意,在修定断除下地烦恼过程中,是断除下地最后烦恼的方便。在经过上面的观察作意的检查,发现自心实在尚残余有微细三品烦恼潜伏未断,于是重加精进审谛思惟上地功德和下地过患境相,以熏修定慧的功力,使其增强到能断除最下三品烦恼;这时,这个修定断烦恼的过程即将圆满,因之名为加行究竟作意。这作意也是正断烦恼,名真对治道。
  第七是加行究竟果作意。这个作意是在这个定地中从下地烦恼中解脱出来的最后解脱道,是修诸加行的究竟功德果实。故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但这解脱道是否即成为这个上地之根本定?据《瑜伽论》的《声闻地》说,解脱下地第九品烦恼的解脱道,即是上地的根本定。如说:“由是因缘,证入根本初静虑定,。即此根本初静虑定俱行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但俱舍论则说,离欲界第九品惑的解脱道和离初静虑地、第二静虑地第九品惑的解脱道,或转入各自上地的根本定,或仍属近分,这是没有一定的。从第四静虑乃至有顶地的五地中,各离下地第九品烦恼的第九品解脱道,必定转入各地的根本定。因近分定是舍根相应,而初二静虑根本定是喜根相应,故三静虑根本定是乐根相应。故近分定和根本定的受根不同,转根较难,所以有能转入、有不能转入的。第四静虑以上的根本定都是舍根相应的,较之于近分定的受根,容易转入。如《俱舍颂》云:“近分离下染,初三后解脱,根本或近分,上地唯根本。”当知瑜伽是约粗相说,俱舍是约细相说,所以并无乖违。
  上面说的七作意中,有三作意是正近分定、有三作意是近分定的因,有一作意是近分定的果。正近分定就是正能断除下地烦恼的作意,即远离作意(能断下地的三粗品烦恼)、摄乐作意(能断下地的三中品烦恼)、加行究竟作意(能断下地的三下品烦恼)。近分定的因,就是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观察作意。由初二作意之力,使近分定未生者生起,即生起远离和摄乐。由观察作意之力,使已生起的近分定不致中途停滞,而转更上进,这就是加行究竟作意。近分定的果,即加行究竟果作意,它是修定的胜利果实。
  此中所说的七种作意,在其它经论所说断除一一地的烦恼有九无间道、九解脱道,只是开合不同,并不相违。初二作意属于加行道。远离作意包括下三品无间道和三品解脱道。摄乐作意包括中三品无间道和三品解脱道。观察作意是后三品无间道的加行道。加行究竟作意包括上三品无间道和第七、第八品解脱道。加行究竟作意包括上三品无间道和第七、第八品解脱道。加行究竟果作意就是第九解脱道。
  七种作意多分约欲界人间的修知禅人的定境而说,即修二禅以上诸定也都有这七个过程,也多分未离人间。如《瑜伽论·声闻地》说:“如初静虑定有七种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定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定,当知各有七种作意。”这八地的近分定,若是欲界身修,在第一作意时,有闻思二慧间杂而修。若是色界身修上地的定、容有闻慧,决无思慧,因为一起思维,即入定心而成修慧。无色界有情,只有生得,更无闻思所成慧。
  还有,世间近分定断除的烦恼:据婆沙师说,是把下地的见所断烦恼与修所断烦恼合为一聚,分为九品而顿断;经部师则说,世间道仅能断下地的修所断烦恼,不能断见所断烦恼,说见所断惑,唯无漏道方能断除。那些主张有七识八识的论师,则说诸世间道,也不能把下地修惑断尽,如得初禅的欲界凡夫,对于第七染污末那尚不能伏,如何能断;所谓断,仅是以定力暂伏前六识上的烦恼现行,非真能断除诸烦恼种子。又此八地的近分定中,唯初静虑的近分定有净定和无漏定(这是约性质说,待下文详说)。有人说,也有味相应定。第二静虑以上七地的近分定,则只有净定。如《俱舍颂》说:“近分八舍净,初亦圣或三。”
  上面已略谈了修定的方便加行,今继续谈一下所修得的定的体性。定,大体可分为二类:一是世间性的,即有漏定;一是出世间性的,即无漏定。有漏定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有烦恼相应的,即杂染定;一是善性的,即清净定(有时略称净定),这样,也可说为三大类:即杂染定、清净定、无漏定。以上是就性质说。若就定的程度来说:一类是有色定,就是四静虑,普通简称四禅;一类是无色定,就是四无色处,普通简称四空定。附带说明一点,即初静虑中又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有寻伺两个心所法相应的,就是普通说的初禅根本定;一个是已断寻心所、只有伺心所相应的,普通叫作中间定。如是包括近分定共是十七个阶段,就是八个近分定、八个根本定和一个中间定。
  近分定中,除了初禅的近分定亦通无漏外,其余七个近分定性质,只是有漏的清净定。因为这些定都是厌离了下一地的定而进修上地定的加行,就是上面说过的七种作意的阶段,在这阶段上,既不起烦恼而成杂染,也不起出世道而成无漏。现在主要的是进而说诸根本定。
  所言杂染定,是指修定的人依着修定的方法,经过七个作意,得到了清净根本定。例如得到初禅,自己对于所得的定,没有真实的认识,住在定上发生了贪爱等烦恼(上界心相应的烦恼都是无记性);致使所住的定,变成了有覆无记的性质,这就叫作杂染定;而被它所杂染的是清净善性的根本定。如俱舍论说的“味着”,正指定地中所起的贪爱,而所味着的定就是净定,因而这种定是有漏,是杂染。至于无漏定则味着不上,因为无漏法能治烦恼,烦恼所不能染着故。同是一种禅定而性质上却有杂染与清净之分,主要的是指在清净定中能使净定变成杂染定的,因为有贪、慢、疑、见四种烦恼相应。也就是说,有的定被贪爱杂染了,有的定被慢心杂染了,有的定被疑惑杂染了,有的定被恶见杂染了。
  一、净定被贪爱杂染的情形。例如有人修得根本初禅,这禅定境界寂静安适,远非欲界的快乐所能比拟,于是对于这个定境生起贪爱,味着不舍。好像我们贪着一种美味一样。那时他所住的这个定,就被贪烦恼杂染了,它的性质变了,它的功力也减退了。但是修定的人,自己也许还不觉得。若由这烦恼逐渐增强,也可能引起下地的烦恼,那就会把得到的定退失了。故修定的人,对于定境的认识,也是最要紧的。
  二、净定被慢心杂染的。例如有人修定,经过许多困难方把净定修成,一旦住在定心,回想自己修定非易,觉得一般迷恋五欲的人,固不能修定,即使有志于修定的人,也有因环境不顺、众缘不具足,也有被散乱、掉举、昏沉等烦恼所障,也有因经历长时而中途放弃的,也有因业障、疾病或其它因缘走入歧途的;以是不能心入定境安住净定。我今得定实属希有,唯我能得他人不能得,一起这个念头时,已经生了慢心。这时他所住的禅定就被慢烦恼所杂染,这定的性质也就变成了有覆无记的杂染定。
  三、净定被疑惑杂染的。例如有人修得净定,而不了知此定是否是真能断除烦恼、解脱生死的道。这也就是学问不够,或是不曾亲近过真善知识,不曾听闻过佛法,不了知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差别,所以对于自己所得的净定究竟是个什么道、程度有多高、功用有多大,一概弄不清楚。因而有人得了初禅的自己误认为得了初果,乃至得到四禅的自己便误以为得了四果成了大阿罗汉,这样,就成为未得谓得,未证谓证的增上慢人。倘若对于所住的定疑为真能解脱生死之道(无漏道),或疑为非真能解脱生死之道,不管他疑的对、或不对,只要生起这一类的疑惑,那时的净定,就和疑心所相应,成了有覆无记的杂染定了。
  四、净定被恶见杂染的,主要是被身见(萨伽耶见)、边执见、邪见的三种恶见所杂染。例如我执重的人,修得清净定时,自以为是由“我见”的力量而修成的。如计有神我的外道们,认为神我有如何如何的伟大作用,修得定时,亦以为是由神我的力量而得的。边执见(或计我是常,或计我是断)重的人,认为自己的见断见常是正确的,即得定时,亦以为是由此见的力量而得。邪见重的人,或拨无善恶因缘果报,拨无解脱道、涅槃果,或妄计有创造宇宙、主宰人生善恶苦乐之真神等邪见。由这些邪见所迷,对于自己所得的净定,也以为是无因果,或以为是由神力而得等。不论是哪一种恶见,只要有一恶见现起,净定即被恶见所杂染,变成了有覆无记的杂染定。
  上面列举被四种烦恼染污的定,其实都有无明烦恼渗杂在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