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古代中期政治史-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派的反对,率4000名重将步兵援助斯巴达镇压希洛人起义。民主派领袖 

厄菲阿尔特 (?~公元前461年)乘机掌握政权进行政治改革。根据公民大 

会的决议,剥夺了战神山议事会否决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 

力,只给它保留了审判关于血亲复仇、放火和谋杀的案件的司法权力。这样 

一来,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民主机关的权力和作用大大增 

强,雅典民主派取得了自克利斯提尼改革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公元前461 

年,厄菲阿尔特遭暗杀,伯里克利继为民主派领袖。 

     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前429年)出身雅典名门,父亲是公元前479 

年米卡尔海战雅典舰队的司令官,母亲是克利斯提尼的侄女。伯里克利从小 

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希波战争中渡过了青少年时代,晚年又经历了伯罗奔尼 

撒战争。他品格高尚,廉洁奉公,有远见,善于辞令,坚毅冷静,是一位有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为了继续推行厄菲阿尔特的改革措施,使雅典国家制度 

进一步民主化,伯里克利与继客蒙之后成为贵族派领袖的修昔底的斯(与历 

史家修昔底的斯同名)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伯里克利的民主政策得到雅典大 

多数公民的支持,公元前444年,依贝壳放逐法修昔的底斯被放逐海外,顺 

应时代潮流的民主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 

利连任十将军委员会首席将军长达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 

     伯里克利在担任雅典国家领导者的30余年中,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雅 

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的改革措施。首先,他剥夺了战神山议事会 


… Page 37…

的政治权力,重申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和行政机构, 

陪审法庭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其二,所有的官职向一切等级的公民开放。 

公元前458~前457年,第三等级公民取得了以抽签方式担任执政官的资格, 

以后第四等级公民也可担任此职。其三,所有官吏一律实行公薪制。这就为 

下层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使少数公民的民主制变为全 

体公民的民主制。其四,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公元前451年通过 

的一条法律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伯里克利的改革使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的景象。伯里克利曾自豪地宣称:“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城 

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二卷,第四章,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30— 

133页。)犹如人们所说,伯里克利统治时期为雅典的黄金时代。马克思认 

为:“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马克思:《第179号社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13页。) 

     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除奴隶外,全体公民都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 

国家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雅典,全体公民是国家的真正主人。这是 

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它使雅典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国家强盛,但是,其阶级实质仍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另外,雅典的民主政 

治,是将奴隶,没有公民权的外邦人,及妇人排除在外的,由此可见,这种 

政治即使在其全盛时期,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4)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外交 

     希波战争后期,希腊存在着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 

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双方为争夺希腊世界的霸权,时有战 

事发生,最终酿成公元前431年~前404年的几乎波及希腊所有城邦的伯罗 

奔尼撒战争。交战双方,在战场之外,通过各种外交途径,唇枪舌战,激烈 

角逐。 

     希波战争刚刚结束,雅典便于公元前448年派出一个由20人组成的外 

交使团出使希腊各城邦,邀请他们到雅典参加泛希腊大会,讨论重建被波斯 

焚毁的神庙、保证航海自由和确立希腊世界和平等事宜,企图借此机会,使 

雅典成为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雅典的建议不仅无人响应, 

还遭到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强烈反对。公元前447年,雅典和斯巴达两大集 

团之间战事又起。公元前445年,双方缔结了三十年和约,确立了他们在希 

腊两雄并峙的政治局面,并决定暂时放弃军事行动,而以外交手段继续追求 

各自在希腊的霸权地位。然而,这种休战是短暂的,他们之间的战争已不可 

避免。 

     公元前433年,雅典与希腊半岛西北部的科西拉订立军事防御同盟,派 

出舰队干涉科西拉与科林斯之间的战争。此举实际上已破坏了三十年和约。 

事后,科林斯派使团前往斯巴达,建议就雅典破坏和约之事召开全同盟会 


… Page 38…

议。公元前432年在斯巴达召开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会议,雅典也派使团参加 

了这次会议。会上,各盟国代表,就是否立即对雅典采取军事行动的问题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科林斯代表慷慨陈词,认为雅典已威胁到各邦的利益,必 

须立即开战。雅典使节极力为其霸权行径辩护,并以希腊强国的身份向各盟 

国施加压力,然而,雅典的强词夺理遭到了与会者的反对,其使者在申诉失 

败后离开了会场。斯巴达监察委员会根据大多数盟国的意见,作出了立即宣 

战的决定。 

     战争开始后,双方的外交使团一直没有停止行动。公元前421年,被十 

年战争拖得筋疲力竭的敌对双方,已无力再战,开始举行谈判,并于同年缔 

结了为期50年的和约。和约共18款,其核心内容是双方必须退出占领,恢 

复战前状态。和约中还有一条规定,和约内容,经雅典和斯巴达人双方同意, 

并经慎重考虑之后,可对条约作必要的修改。和约经双方代表宣誓认可。誓 

词为:“我将忠实地、诚恳地遵守条约中的各项条款。”(修昔底德:《伯 

罗奔尼撒战争史》Ⅵ,第二章,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69页)和约因谈 

判的参加者,雅典主和派首领尼西亚之名,而称为尼西亚和约。同年,雅典 

和斯巴达还签定了一项协议,规定,两国之间的任何一方遭到第三国攻击 

时,另一方应给予援助。另外,在斯巴达发生希洛人暴动时,雅典要帮助斯 

巴达予以镇压。但是,双方并未履行和约的规定,却在积极备战。 

     和约签订的第二年,雅典主战派首领亚西比德,约公元前450~前404 

年当选为首席将军。公元前415年,他和尼西亚一起率舰队远征西西里,从 

此雅典和斯巴达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雅典远征西西里遭到惨 

败,海军损失非常严重,希腊许多城邦纷纷脱离雅典,投入反雅典的军事同 

盟,提洛同盟开始瓦解。但是,斯巴达认为雅典仍是强大的。要想最后战胜 

雅典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这就需要金钱。斯巴达转而求助于波斯。波 

斯人为了实现重新控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进而染指希腊本土的目标,也 

乐于向斯巴达人解囊。公元前412年夏天到前411年冬天,斯巴达人与波斯 

总督提萨斐尼斯 (?~公元前395年)几经谈判,接连签定了3个条约。根 

据条约,波斯获得了对小亚细亚希腊人的统治权,但条约中关于波斯提供伯 

罗奔尼撒海军军费的规定,却迟迟不能兑现。斯巴达对此非常不满,要求修 

改条约,这激怒了提萨斐尼,转而支持不久之前的敌人雅典。然 而,公元 

前411~前410年雅典海军在亚西比德的指挥下,又大败斯巴达海军,波斯 

畏惧雅典的胜利,又转向斯巴达。雅典内部民主派与贵族寡头的激烈斗争及 

盟邦的叛离,大大削弱了雅典的力量,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派使者到 

斯巴达签订和约,接受了斯巴提出的苛刻条件。雅典拆除了雅典城与庇里尤 

斯港之间的长城;仅允许它保留12艘运输舰,其余的军舰与商船完全移交 

给斯巴达;海上同盟被解散;雅典承认斯巴达在希腊世界的霸权。 

      (5)雅典民主政治的衰亡 

     伯里克利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代。此后,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走 


… Page 39…

向衰落。 

     公元前413年,雅典海军远征西西里遭到惨败,国内二万名奴隶趁机逃 

亡,使雅典社会经济濒临崩溃。雅典寡头贵族派,乘国家之危,图谋政变, 

企图推翻现存的民主制度。在这次政变中,萨摩斯的雅典寡头派海军军官们 

起了很大作用。他们派政变策划者之一皮山大回国游说。皮山大反复向雅典 

人说明,只有放弃民主政治,才能使波斯冷淡斯巴达,转而支持雅典,这是 

挽救雅典于危亡的唯一办法。为了拯救祖国,雅典公民只得忍痛接受皮山大 

建立寡头政治的主张。公元前411年,雅典寡头派发动政变,强迫公民大会 

批准废除以前的政治制度,代之以寡头政治制度。由雅典最富有的奴隶主组 

成的四百人议事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寡头派把议员规定为四百人, 

有效法祖先,即梭伦时代的议事会之意。然而,内容却大相径庭。寡头政治 

取消了抽签选举和津贴制,剥夺了占公民绝大多数的中下层公民参政的可能 

性,国家大权集中在几个寡头手中。此外,政府还把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的公民人数限为5000人。 

     寡头派对内独断专行,残酷迫害民主派;对外用武力迫使各属国改民主 

制为寡头制;与斯巴达的谈判,因斯巴达坚持要雅典完全放弃海上霸权而失 

败;所许诺的波斯的援助,只是一纸空谈。这一切,激起了雅典公民对四百 

人政府的普遍不满。尤其是萨摩斯的海军,他们大多属民主派,对寡头派的 

行为非常愤慨。他们将正在波斯的亚西比德迎到萨摩斯,让他担任雅典海军 

的最高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雅典海军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连连打败斯 

巴达海军,夺回了黑海海峡的控制权。军事上的胜利,增强了雅典民主派与 

寡头派斗争的信心和力量。公元前410年,他们推翻了寡头政府,恢复了民 

主制度。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根据条约中“恢复祖先的制度”的规定,在斯 

巴达人的直接干预下,雅典建立了“三十僭主”政府。其成员原本是新宪法 

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但很快就成为大权独揽,犹如僭主的统治者,因而被称 

为“三十僭主”。这个政府的主要头目,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卓越的政论家 

和演说家克里提亚斯 (公元前460~前403年)和代表雅典签订投降和约的 

特拉门尼。前者代表极端寡头分子,后者代表比较温和的寡头分子。他们都 

曾参加过公元前411年的寡头政变。“三十僭主”政府任命了一个由500名 

最富有的人组成的议事会,公民人数削减为3000人,取消了陪审法庭的最 

高审判权,恢复贵族议会的权力,雅典又一次回到寡头政治。但是,“三十 

僭主”政府的统治是极不稳固的。寡头派内部矛盾非常尖锐。不久,温和派 

的首领特拉门尼,因反对极端派的政策,被克里提亚斯处死。克里提亚斯的 

恐怖、残暴统治,激起雅典人民的强烈反对。公元前403年,流亡国外的民 

主派海军将领色雷西布拉斯乘雅典内部混乱之时,率领民主派占领了雅典门 

户庇里尤斯港,极端派头目仓惶逃往雅典西北部的厄琉西斯。雅典一时出现 

了三个政府:雅典城的温和寡头派政府(后来换为温和民主派),厄琉西斯 


… Page 40…

的极端寡头派政府和庇里尤斯的民主政府。此时,厄琉西斯政府最为孤立, 

他们再次求助于斯巴达。曾经帮助雅典寡头派建立“三十僭主”政府的斯巴 

达前海军统帅吕山德(?~公元前395年)请求斯巴达国王让他率军支援被 

推翻的寡头派,但是,斯巴达国王惧怕吕山德权势过大,阻止了这次行动。 

此后,庇里尤斯和雅典两个政府宣告合并,厄琉西斯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