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秘密规则--股市职业炒盘手自述(完全篇)-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为地缩小生活圈子。记得有几位散户问一位操盘手有何业余爱好时,该操盘手冷冷地说道:“我只爱打高尔夫球。”一句话便拒人千里之外。他们也许对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深切的了解,但可能缺少更多的对真实人生的体验。
   阮先生今年27岁,本科读的是数学,名校金融硕士毕业。毕业后来到一家投资公司,不久就被选为操盘手。由于工作勤奋,业绩出色,深得老板赏识,现在已升为部门经理,管理着这个只有3个人的小群体。据他所言, 1996年公司给他们下的利润指标是资金增值50%,他们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并顺利拿到了20%的奖励。1997年任务也完成得不错,但奖金现在尚未兑现。但他认为拿到这笔奖金没有问题。对于与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阮先生坦言尚未建立。就目前而言,操盘手对公司基本上都是包赢不包亏,区别主要在于奖励比例的大小,对操盘手最大的惩罚就是辞退。因此,这个职业更换的频率是相当快的。阮先生称,仅在他工作的两年间,该公司就换了两三茬人,五六个操盘手或辞或退。除非这些人口碑、业绩极佳,一般很难再找到一份同样的工作。同学朋友间早已传言阮先生个人资产超过7位数,对此他哈哈一笑:“无稽之谈。”但他不否认生活很优裕:“可能是同学中最富有的。”他承认自己是个幸运儿。
   杨先生是位资历较老的操盘手,他现在就职于一家地方券商。最近刚“跑公司”(到上市公司做实地考察)回来,很有收获。他说,时时刻刻都看盘的并不是一个好的操盘手,将军决战岂止在疆场,操盘手的成败往往在盘外。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对宏观经济的研判,也是操盘手的重要工作之一。问起他的收入,说“自然比同事们要好得多”。至于奖励,虽有提成允诺,但因关涉到有关财务规定真正能拿到的不多。
   资深股评人士安妮,早年有过职业操盘手的经历,她也认为上述问题普遍存在。她直言:目前行内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不足以调动操盘手的全部个人才智为所在公司效力,为活跃证券市场效力。
   在访谈中,没有一个操盘手承认自己在公司的薪金和奖金外还有灰色收入,但他们又普遍相信操盘手中有不少人利用自己近水楼台的有利位置为个人谋利。如在为公司操作“大盘”打压拉抬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小盘”渔利,也有个别人甚至对外私下代客操盘。虽然目前尚未有法规政策的明确规定,但这类举动在行内也是十分忌讳的。可以说,前几年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现在由于行业内的自我规范正在完善,这种现象正在逐步减少,当然并未绝迹。
   范先生是在行内较有声望的操盘手,他对以上行为不屑一顾。他说:“证券市场给了操盘手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和正当获取财富的渠道,一个优秀的操盘手完全能在职业范围内获得高回报。”但他不否认,自己偶尔也免不了有一些小小的“犯规”行为,如在操盘的过程有确切的内幕消息时,他会小范围内告知至爱亲朋。
   操盘手这一职业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成长着。它的存在极大地活跃了证券市场,但又难免造成证券市场一时的混乱。相信他将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而逐步完善。
   虽然职业操盘手的行为目前尚未有政策法规进行完全有效管理,但一些理论和实践先行者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探索。尤其是在证券投资基金急步走来的今天,职业操盘手作为基金经理的前身和预备军,已越来越受到证券市场各方人士的瞩目。
                                                  (芥如/文)

                                 术语初学

   跑公司:指券商派人去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或沟通。
   小盘:文中指操盘手在为公司操盘时,同时用自己个人的资金跟随炒作,从中渔利。
青春机遇---暴富出局咫尺之间

   许多人认为,人性在金钱面前是脆弱的,而偏偏在股市这个充斥着金钱的游戏中,人性的善恶成了胜负关键的砝码,尤其对于手握重金的操盘手而言、小K——一个迫切希望通过资本积累证实自己能力的年轻操盘手,被同伴的“老鼠仓”拖累失去了职位,之后又以人品与实力抓住机遇,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积累。

   随着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形形色色的各种地下私募基金也在渐渐浮出水面,这些基金背后众多的操盘手尽管刻意保持低调,但是年纪轻轻的他们,手握巨资,驰骋市场,一进一出影响巨大,早已成为股民心中的一个传奇。

                            投身私暮基金初战告捷

   刚移民澳大利亚的小K也许能为我们解开这个谜团。小K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三十出头的他,七年前来到上海掘金,短短的几年内,就把两三只股票炒得翻了一倍多,操作过的资金高达十余亿,谁也不知道这几年他到底自己赚了多少。
   小K在回国度假之际,欣然接受了采访,娓娓道来:
   我现在已经暂时离开了这个圈子,所以可以谈谈我自己的经历。七年前我从一家名牌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到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了两三年,主要是和各种上市和准上市公司打交道,帮助他们策划融资和资本运作。当时,周围通过认购证、职工股、做庄跟庄短期暴富的人很多,对我形成了不小的刺激,所以一心想到民间投资机构闯荡,想尽快发一笔大财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1997年初的股市刚刚经过媒介的批评,一片萧条。我加入了一家深圳投资公司的上海分部,该机构据说能一下了调动15到20亿的资金,实力惊人。当时和我一起进入这家公司的人约还有一二十多人,都是从研究分析员开始做起,大多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和我一样有证券投资机构的背景。老板给予我们每人三百万资金试操作三个月,业绩最好的两名考虑任用为主要操盘人员,其他的留下一部分做研究员,其余的解雇。
   在巨大的谋生压力和刺激下,每个人都不敢怠慢。我按照美国大师格雷厄姆的价值分析理论,找了几家相对较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如深圳发展银行和四川长虹等,咨询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后,决定在23.00元左右全仓买入四川长虹。一段时间后长虹公布了业绩,不仅超过了市场预计而且还有高比例的送股——每10股送5股,内在价值大幅上升,证实了我的判断,我认为按它公布的业绩和分配方案,股价会上升到60元左右。果不其然,市场上的超级机构对它青睐有加,短短三个月后长虹已经高达60余元,我在55—61元之间把公司的股票陆续清仓,实际赢利超过100%,大获全胜,在同事中也首屈一指。老板本来对我的科班财务和公司价值分析理论不以为然,这一下对我刮目相看,选择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小D为他操作高达几亿元的资金,许诺我们做好了有高额奖金提成,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则被立即解雇了。

                                  受牵连 痛失职位

   我们这些所谓的操盘手也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具体要做哪只股票,短期和长期的操作方案都在老板脑子里,他并不信任我们,我们上班时候一切通信工具都要上交,所有来往电话都会被录音,每个买卖指令都要老板亲自签字认可。他还经常处心积虑地不让我和小D有良好关系,以防我们私下合作。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老板只陆陆续续地交代我们经常买进A、B、C三只股票,过了一段时间,这两只股票都已经有了将近一倍的涨幅,而且我们公司所有账户上的股票数额加起来,已经占到了这三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很大比例。小D觉得肯定有戏,偷偷地自己跟着买了一点,果然不出所料,半年不到,借着各种利好和送配消息,这几只股票又涨了将近一倍,脱手后获利颇丰。小D高兴异常,觉得摸到了发财的门道,准备以后有机会融更大数额的资金跟着公司做。很快机会似乎就来了,一天老板一反常态地交代我们说,公司准备把股票B再拉40%左右后出货,明天开盘后一小时等他的指令先拉个涨停板。小D很激动,当天就用自己的所有资金约一百万向朋友抵押借出了五百万资金,准备第二天早上抢在公司前先买入该股。我觉得这样做风险大,而且损害了公司利益,劝他小心为妙,但小D什么都听不进去。第二天开盘后,小D顺利地买好了股票,喜不自禁地等着老板下指令,谁知这竟是个悲剧的开始。老板发现了在指令下达前就有大买单,觉得消息肯定走漏了,突然下令,当天开始用连续跌停的方式出货。短短三天,B股票就下跌了30%还多,在第三个跌停板上被散户接走了大半,小D不仅损失了自己的所有积蓄,还亏损了一些朋友的钱。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这一事件,我和他被老板怀疑泄密,一起被解雇了,所谓的奖金连影子都没有。

                          网络热潮中,完成财富积累

   说到这里,小K一阵怅然,眼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呷了一口咖啡,又继续谈了下去:小D从此郁郁不知所终。我比较幸运,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运作过大资金,人品较好,1999年初被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看中,担任了它的证券投资部经理,负责证券投资和资本运作,从而真正开始了赚钱的生涯。我一手策划替公司收购了几个规模中等的网络公司和计算机软件公司,在市场上把我们公司的形象由传统行业变成了高科技行业;同时参股了一些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为公司创造了收购兼并概念;并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了大批的网络概念股,由于赶上了1999年到2000年股市的火爆行情,高科技网络概念大放异彩,我一手替公司赚了上亿,公司自己股价也增值了一倍多,我个人由于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利润提成,所以能够完成了财富的积累。

                              神往巴菲特投资理念

   现在的私募基金已有几千家,其中不乏一些恶庄。今年又是监管年,证监会一方面强调要发展机构投资者,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打击操纵市场的机构,规范私募基金发展。小K是这样看待私募基金的前景的:证券市场发育早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机构操纵市场,但证监会的监管机制越来越成熟和严厉,处罚亿安科技庄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同时,缺少了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机构参与,市场就发展不起来,中外股市无不如此。
   小K还特别忠告那些有志于成为私募基金经理人的年轻朋友,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有极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公司内在价值的专业判断,失败者不胜枚举。希望中国能多有一些类似巴菲特的基金经理,来引导市场的正确投资理念。(21世纪经济报道姚尧/文)

                                 术语初学

   私募基金: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而设立的基金,有资料认为目前中国股市的私募基金规模约7000亿元。
   认购证:早期股票市场规模小而需求大,曾经以发行认购证的方式来分配新股申购资格,因此认购证本身也形成了市场价格。
   职工股: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时,其中一部分股票由公司内部职工认购,形成职工股。
   亿安科技:中国股市著名的庄股,股价曾超过100元,现已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巴菲特: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
压力的回报---在私募基金的日子

   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压力下,私募基金为操盘精英们提供了价值实现与财富积累的平台。小曾---一个私募基金的操盘手,1999年毕业的大学生,从2001年起,就靠着自己一年多搏来的万贯家财,在上海滩富人扎堆的顶级别墅里过上了“无业游民’”的日子。激流勇退,为的是等待私募基金合法化后再重新出山。
   小曾现在的身份是“无业游民”,每天坐在上海富人扎堆的顶级别墅里,看看书上上网,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日子过得真爽。”他原来的身份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操盘手,确切地说是一只人们通常所说的地下私募基金的操盘手。1999年,小曾从一所著名的财经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对花花绿绿的股票价格数字的敏感,独立运作上亿的资金,在证券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为自己赚得了千万的身家。2001年春节过后,他将自己的股票全部套现,落袋为安,在公司兑现了原先约定的提成后,离开这家公司,赋闲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