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英国文学简史(上)-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英国是世界文学大国,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各个时代都产生了杰出的作家和作品。而且,在本世纪前的几百年间,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主义政策的推行,“日不落帝国”的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各英属殖民地,这种影响更加明显。本书分上、下两册,以时代划分章节。全面、系统介地绍了英国文学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详尽介绍了各个时代的文学流派、运动、思潮,对重要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评述。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英国文学简史 (上)

  第一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古英语文学

  一 从“不列颠”到“英格兰”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不列颠岛上,很早就居住着克尔特人。他们当中的布里顿族,在大约公元前5世纪进入不列颠,“不列颠”一词便来源于克尔特人的“布里顿”一词,意为“布里顿人的国度”。克尔特人的口头文学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内容有多神教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其中亚瑟王的故事不断流传、扩展,成为英国和西方文学的创作素材的一大源泉。

  公元前55年开始,罗马人由侵略到逐渐征服了不列颠,把不列颠划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并带入了罗马文明。他们的许多军事要塞发展成为今天的重要城市,他们修建的大道有的到十八世纪还是交通要道。在古英语文学中保存下来的一首短诗 《废墟》中,一位生活在七世纪的诗人凭吊被撒克逊人摧毁的罗马人的城镇,寻觅当时当地大厅浴堂的盛况而不可得。罗马的势力维持到5世纪初期。北欧的日耳曼人的骚扰不列颠的同时也大举入侵罗马帝国,罗马人不得不从401年起撤回本土,专心御敌,9年后罗马帝国皇帝宣布放弃对不列颠的主权。罗马人在统治不列颠的350年中,对不列颠的语言文学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五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朱特等部落从欧陆渡海来到不列颠。他们遭到了当地居民猛烈的反抗,大约150年后才征服不列颠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一些土著克尔特人沦为奴隶,又有一些克尔特人被驱赶到北部、西部的山区、威尔士、苏格兰,甚至渡海到爱尔兰、布列塔尼半岛。盎格鲁人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这便是“英格兰”一词的由来。克尔特的不列颠被盎格鲁—撒克逊的英格兰所替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征服和国家形成过程中,氏族制度逐渐解体,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多神教也逐渐为基督教所代替。盎格鲁—撒克逊语便是古英语,英国文学史就是从五世纪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征服开始的。

  二 来自北欧祖先的史诗:《贝奥武甫》

  如同许多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诗歌来源于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反映了远占部落人们的生产劳动、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幻想性解释。在这些诗歌世世代代的相传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以诗歌创作、吟诵为职业的吟游诗人;自己创作并演唱的诗人被称为“斯可卜”;演奏他人作品的歌者则叫“格利门”,但后来这两个名称都指自作自唱的艺人。他们在王室贵族的宴会厅上吟唱助兴,曾受到相当的厚遇。在他们的演唱中,民间故事和传说得以保存、增删和润饰。渐渐地有些故事有了写本,有的写本又被保存下来。我们只能从现存的抄本中窥见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文学中第一部伟大的作品。

  《贝奥武甫》的故事是由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到英国的,所以有浓厚的北欧气息。这部口头流传6世纪的长篇叙事诗大约写成于公元8世纪,此时正值中国的唐朝。现在的手抄本是在公元10世纪写成的。

  长达3000行的《贝奥武甫》,讲述的是古代英雄与魔怪搏斗的传奇冒险故事。贝奥武甫是六世纪的一个历史人物,但在诗人们的笔下,他成了一位神话中的英雄人物。这位瑞典南部高特族的年青贵族,闻知妖魔格兰代尔屡屡夜袭丹麦国王洛兹加的宴会厅,杀害并掳走醉卧酣睡的武士,便带14名勇士渡海相助。洛兹加国王在“鹿厅”中款待客人们。当晚,贝奥武甫与同伴们留宿屡遭血劫的“鹿厅”,格兰代尔闯入攫食武士,贝奥武甫与格兰代尔一场恶斗,以超人的臂力战胜了妖魔,并扯断了他的一只胳膊,负了致命伤的格兰代尔逃走。贝奥武甫的功绩得到称颂,国王酬以厚礼。但是格半代尔的母亲为儿子报仇,再次来袭,抓走了国王的亲信爱斯舍尔。贝奥武甫追踪到潭内洞穴,用洞中的魔剑砍杀了母怪,又取下格兰代尔的首级归来。贝奥武甫青年时期的功绩构成了长诗的第一部分。

  诗的第二部分描写老年贝奥武甫的事迹。他从丹麦凯旋回国后被立为王储,在国王去世后成为高特人的统治者,清明治理国家50年。当他年老时,有一条火龙因为看守的宝物被盗而发怒,喷火焚烧,祸害乡里。年迈的贝尔武甫为解救人民,披甲执盾,率臣卜前去斩杀毒龙。他在年轻勇敢的侄儿威格拉夫的帮助下,杀死了凶猛的火龙,自己也身负重伤死去。人民在哀悼中为他举行了火葬。

  《贝奥武甫》中出现或提起的许多人物来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如丹麦的洛兹加王和高特族的希格拉克王都实有其人。歌者吟诵的表现家族内部与家族之间世仇的“芬的故事”;贝奥武甫回忆中涉及的高特人与瑞典人间的部落战争,也有历史根据。而在对贝奥武甫的描写上,除了他是希格拉克王的外甥和继承人外,没有保留其他历史事实,把历史人物和神话英雄融合了。英国人的先租来自北欧,在那里他们背靠森林、面临大海,时时会遇到来自自然的未曾意料和难以抵御的危险。他们在贝奥武甫杀妖斩龙的故事里,表现他们在孔武有力的首领的领导下与自然界敌对力量的搏斗,诉说这种搏斗的艰辛和对胜利的希冀。

  长诗主要反映的是异教的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里,个人与氏族或部落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面临生存斗争的困难,需要集体的力量,氏族的庇护。这种强烈的集体感使他们把保护亲人和族人作为个人重要的责任。贝奥武甫把保护人民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惜自我牺牲。他体恤民情、勇敢强壮,是人们理想的英雄。在他的葬礼上,“他们,高特人,哀悼他们的亲人,/哀悼他们的王上;/宣称他是世上所有国王中/最善良的人,最温柔的人,/对人民慈爱,最渴望得到一个好的名声”。盎格鲁—撒克逊人信仰多神教,他们以泛灵论的认识方法和比拟类推的思维方法,通过想象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们把战神瓦丹看作主神,认为雷神索尔支配天空,提乐掌管阳暗,厄斯特尔是春天女神,等等。而各神还要接受可怕的万能的命运女神菲尔特的命令。在《贝奥武甫》中经常提到命运,把她作为决定性因素。

  但是,作为在向封建时代过渡时期的英国写成的诗篇,《贝奥武甫》也反映了七八世纪英国的风貌,有许多封建因素和基督教色彩。在诗中宫廷生活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时代推崇的封建等级观念、道德规范已经建立。国王领导和保护领主,领主臣属们则感念主恩、忠诚国王,勇敢无畏。贝奥武甫斗火龙时,卫士们的退缩受到指责,威格拉夫的舍命相救得到称颂。诗中对血族仇杀、僭夺尊位等行为进行了谴责。基督教影响也渗入了诗中。歌者有时在叙述中插话,指出上帝的万能力量,哀叹异教徒不能见上帝那种不可见力量的不幸。妖魔格兰代尔被称为受上帝惩罚的该隐的后裔。《贝奥武甫》反映了氏族社会中早期封建社会数百年中的生活风习,兼有氏族时期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混合了异教和基督教精神。

  《贝奥武甫》也代表着古英语诗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相当不同,现代英文读者读起来非常困难。它有高度的屈折变化形式!像近代德文那样,它的意义不取决于词的位置而是词尾的变化。古英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常用“隐喻复合字”,如把海称为“鲸鱼之路”、“水街”、“海豹浴场”。长诗中便是如此,对“兵士”就用了“执盾者”、“战斗英雄”、“挥矛者”等说法。诗人常用一些不同的形容词来重复描写同一事物、现象,国王洛兹加被称为:“丹麦人的国王,贤明的统治者,善良的父亲,施予赏赐的思主”。

  古英文诗的基本形式是头韵,即用来押韵的字都以同一辅音开始。每一行通常有四个重读音节,每行中间有一个停顿。通常头三个重读音节,更多的是头两个重读音节,都用头韵。《贝奥武甫》便是如此。我们读到这样的诗行:

  Steap seanlitho—Stige nearwe(陡峭的石级—狭窄的小路)

  或是:Flod under foldan—Nis thaet feor heonon(地下的洪流—离此处不远)

  在宴会厅里,歌者随着竖琴的拔弦声,朗诵着这短促而显单调的音节,歌颂英勇豪迈的祖先。

  《贝奥武甫》反映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英国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情感,具有史诗的广阔和庄严气概,被看作是英国人民的民族史诗。

  三 古英语短诗:凯德蒙和阿尔弗莱德

  英国民族史诗《贝奥武甫》是古英语文字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一些较短的诗保存下来。有的讲述的也是日耳曼民族的故事,如残诗《芬兹堡之战》,记述的是《贝奥武甫》中讲到的丹麦人与弗利兰国王芬交恶的故事。《瓦地尔》只存有两个断片,叙述阿奎丹国王之子瓦地尔从匈奴王处出逃登陆,并与爱人结婚的故事。《威德西斯》则是行吟诗人自述游历各地不同的君主朝廷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