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英国文学简史(上)-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的君主朝廷吟唱的经历,反映出这些对诗歌发展卓有贡献的流浪艺人的生活状况。在《埃克塞特稿集》中保存有7首抒情短诗,《戴欧》中,“斯可卜’诉说自己失宠的忧愤,在每节的尾行叹道:“那场悲痛已过去,/这次悲哀也会消失”。
《闺怨》中女子在独守空闺的凄苦中,还体贴远征的夫君的心:“我的那人一定时常悬想/一个温暖的家。”《流浪人》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航海人》则表现对大海既畏惧又向往的心情。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大多数英国诗歌,或者源于北欧传来的故事,若者与基督教有关。
基督教在英国早有传播。公元597年圣·奥古斯西 (也是后来的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奉罗马教皇之命带40僧侣到英国传教,可看成是基督教势力正式侵入英国的标志。信仰上帝和他的独生子耶稣的基督教,在最初受压抑300余年后,至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视为合法宗教。从此,它在欧洲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教义逐步排挤掉多神教神话,新兴封建国家利用并接受了基督教这一具有普遍影响的精神统治工具。到公元7世纪,英国全国皈依罗马教会,实行了宗教上的统一。几个大寺院在八世纪成了文化中心,受过教育的僧侣往往便是诗人、学者。在基督教诗人中,有凯德蒙和琴涅武甫留名于世。
凯德蒙是我们知道姓名的第一位英国诗人,但人们对他的生平所知甚少,生卒岁月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他成名于670年前后。据说,他原是惠特比修道院的放牛人,不识字,不会写诗。在歌唱为乐的宴会上,当竖琴传到他的手边时,他因为不会吟唱而羞愧地躲进牛棚。在睡梦中有天使唤他唱赞美上帝造物创世的歌,他开口即唱,从此成了诗人。僧人们把圣经的内容讲给他听,他就把圣经故事编为出色的头韵体诗歌。这个传说包含着古人解释“灵感”、“顿悟”等歌创作现象的试图。凯德蒙的作品只传下一个九行的断片,半数是形容上帝的复合语:“天国的维护者”、“光荣天父”、“永恒的主”、“神圣的创造者”等。被编在他名下的一些诗篇,被称为“凯德蒙组诗歌”,实际上并非他所作,但其中也有佳作。两篇根据《创世纪》改写的诗中的第二首——《创世纪B》,详尽叙述了反叛天使撒旦的故事,这位不愿卑躬屈膝,要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反叛者的形像,在 17世纪大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中获得更杰出的表现。350行的断片《朱迪恩》讲了犹太寡妇朱迪恩英勇杀敌的故事。《但以理书》、《出埃及记》等都取材于圣经故事。
对琴涅武甫(约750——825年)我们同样所知甚少。他在《基督》等四首诗中的诗行里嵌入了他的北欧字体的签名。有些没有答名的诗,也被归属到他的名下。他不像凯德蒙和其他诗人只改写圣经故事,他写圣徒行传,如
《使徒的命运》,写了12使徒的生平与死亡。在写圣安德鲁梦中受上帝嘱咐去营救身陷蛮族的圣马太的故事中,诗人生动描写了海景。著作权尚有争议的《十字架之梦》,是首梦幻作品,让十字架向梦中诗人讲述,富有丰富想象和抒情意味,常被看作古曲文诗中的优秀作品。
四 古英语散文:比德和阿尔弗莱德
当诗人们用古英语写作时,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早期散文家则用拉丁文进行写作,因为拉丁文是当时学术上通行的唯一文字。留存到今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最初的散文著作从8世纪开始出现。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673——735年)终身在雅洛修道院里研习,他用拉丁文著书40种,涉及修辞学、诗学、天文、历史、宗教等多种领域,其中最伟大的是五卷巨著《英国人民宗教史》。这部著作完成于731年,详尽叙述了从罗马人入侵到作者逝世前4年之间的历史事件。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尽可能编纂完整的英国民族和宗教历史。他在叙述中穿插了许多奇闻轶事,比如关于诗人凯德蒙的传说便源于此。颇有趣味的神话传说和质朴简捷的文笔,使这部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8世纪后期,丹麦人开始入侵英国,100多年间,他们不断劫掠不列颠东海岸,长期霸占不列颠东北部大片地区。丹麦人的入侵使寺院遭毁,学术凋零。9世纪后期,传奇英雄式的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莱德(849——901年),率人民抗击外侵,逐渐将入侵者逐出,将小王国统一,成为第一个统治全部被解放了的英国人的君主。他改革军队、治理内政,并致力于复兴文化、振兴学术。学术繁盛的中心由北部移到了南部。他本着教育人民的目的,召集了一批学者,主持了许多拉丁文著作(包括比德的《英国人民宗教史》)的翻译工作,向不能读拉丁文的普通人民介绍了其他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这些盎格鲁—撒克逊语的译本,采用了自由译法,对原著进行了增删、变动,注意表达的明晰与连贯性,奠定了英国散文的基础。阿尔弗莱德王在撰写的一篇序中,为使用本地语辩护,论述了翻译的必要性,人们把他称为“英国散文之父”。
阿尔弗莱德主持编修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是用英语写成的第一部散文巨著。他组织各修道院的僧侣们誉写威塞克斯和肯特王国的旧有记载和编年史,再进一步编纂。僧侣们基本上逐年记录了从凯撒入侵到1154年(也就是阿尔弗莱德逝世后250年)的英国史实,关于晚近历史的记载较为详实可靠。僧侣们以本族语言去记载事实,有对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连的自然现象、灾害的记录,有对压迫人民的外来和本国君主的指摘。由于 《编年史》是在不同地方由不同时期许多人纂写,在材料取舍、文字风格上不同,现有7个抄本。但它简朴自然的文笔,对以后英国散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看作英国散文文学的开端。史中还有几首记述战争的诗,如记述阿尔弗莱德王的孙子率英军作战的《伯伦南堡之战》充满爱国热诚,19世纪著名诗人丁尼生曾把它译为现代英文。
这以后艾尔弗里克 (约955——1020年)和乌尔夫斯坦 (死于1023年)对散文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艾尔弗里克除了用希腊文写的宗教著作之外,以对话形式写了《对话录》,由教师与代表当时各种职业的人的对话组成,他们中有骑士、商人、农夫、牧羊人等,包含许多有趣对话,对当时社会生活有所反映。这些拉丁文对话被人逐行附加了古英语译文。他在自己写作的布迹词里,运用了对仗、头韵,散文风格接近诗体。他曾翻译了《圣经》前7卷,以古英语介绍圣经内容。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宗教性的,但当时很流行,对人民教育起过指导作用,也提供了清晰、灵活的散文范本。约克郡大主教乌尔夫斯坦的布道词因切合实际而显得很生动。他的《乌尔夫告英国人民书》,在对人民进行忏悔的呼吁中混合着起来反抗北方海盗的号召。
第二节 中古英语文学
一 盎格鲁——诺曼时代
1、诺曼征服
八九世纪,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人在航海贸易的同时,常进行海盗式的掠夺、南侵骚扰。10世纪初,一股诺曼人在法国西北部一片地方定居,诺曼人的首领作为法国国王的臣属,以公爵的身分领有此地,这块地方就名为诺曼地。他们吸收了被征服者的文化,在语言上逐渐与法语同化。1066年,39岁的诺曼地公爵威廉乘英国王位交替、形势不稳之机,率兵渡海侵入英国。哈斯丁斯附近一战,威廉击败了英王哈曼德的军队,进入伦敦,登上了英国王位,史称征服者威廉。
诺曼人的征服对英国历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征服者推行在欧洲大陆已十分盛行的封建剥削方式,加速了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威廉掌握强大的王权,把从盎格鲁—撒克逊贵族那里没收的土地分封给封建领主,领主们又分封给自己的臣属,如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压在底层的便是实际耕种的佃农。在政治制度上,经过国王、封建主及教会间斗争,议会开始建立,等级代表制的君主封建政体在英国确立起来。
教会在封建时期英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会本身就是大封建主,他们拥有全国1/3的土地,实行教阶制,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行使宗教、政治权力。在英国国土上,矗立着众多圆拱石墙的罗马式和尖拱高塔的哥特式大教堂,教区教堂更是遍布。教会通过它的各级组织和神职人员的活动,对人们维持精神统治。教会垄断了教育。僧侣们在修道院里闭居隐修、读经抄录,有些古代著作因此保留下来,但也有的古代文化著作由于不合“教义”内容而被删改、甚至销毁。在社会普遍的愚昧状况下,只有教会有权解释《圣经》。教职人员在讲经布道中,向人的灌输“原罪”说和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宣传虔诚、禁欲、恭顺、服从、哲学、法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都受到神学的控制。教会文学便是为宣传宗教教义服务的。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宗教中,还交错着多神教的因素,而盎格盎—诺曼时期的教会文字已清除了异教成份,竭力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如宗教诗歌《道德颂》、《论赎罪》、《良心的责备》等,都劝诫人们忏悔,抛弃尘世幸福,以现世的忍耐、受苦、修行,来换取来世的极乐。
诺曼人带来了欧洲封建制,也带来了英国语言文字上的变化。诺曼征服以后200年,有三种语言并存:即本地英语、诺曼法语和拉丁语。绝大多数英国人特别是农民和城镇商人、手艺人都讲英语,上层社会则用法语,教会使用的是拉丁语。到14世纪中叶,英语终于获得统治地位。这时的英语已与古英语完全不同。古英语为表示词与句中其他成份的关系而引起的繁复的词形变化开始消失,英语由综合性的语言渐渐变为分析性的语言,吸收了成千上万的法国词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古英语的时代结束了,真正的英国语文即中古英语在14世纪后半叶正式形成。
2、骑士传骑——浪漫的冒险故事
诺曼人为英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时尚——骑士传奇的流行。骑士是封建等级制中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在封建战争中为大封建主效力,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后来土地世袭,固定的骑士阶层形成了。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骑士阶层逐渐形成了以忠君、护教、行侠和爱情崇尚为中心的骑士精神,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传骑士精神的骑士文学应运而生,盛行于十二三世纪的法国以至西欧。骑士文学可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在诺曼征服后的英国文学中,最流行的便是骑士传奇。在这种长约1000行至6000行的叙事诗里,诗人描写了骑士为了荣誉或宗教信仰,尤其是为爱情而冒险游侠的故事。能取得冒险的胜利,能赢得贵妇人的欢心,就是骑士最大的荣誉。传骑中通行的诗体也是法国古诗体的常见形式:每行八个音节或四个重读音节的两个联韵体。盎格鲁—撒克逊诗歌的头韵体逐渐让位给韵律复杂的模式。
西欧主要国家的中世纪骑士传奇在题材上有三大系统,即古代系统、法兰西系统和不列颠系统。古代系统指以亚历山大的事迹和特洛伊战争为中心的一些韵文传骑。法兰西系统写的是查理大帝和他的骑士的事迹。不列颠系统是围绕古克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也是三大系统中最主要的一个。亚瑟是6世纪不列颠岛上威尔士和康沃一带克尔特人的领袖,在抵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的战斗中功绩显著,逐渐地他成了民间传说中的人物。被征服的克尔特人在追念中神化这位民族英雄,把民族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以亚瑟和他的匡世济民的武士的事迹来激励自己。诺曼人占领诺曼地后,吸收并发展了邻近的布列塔尼的克尔特人中亚瑟的传说,在征服英国后,又把这些传说带回英国。1137年威尔士主教杰弗里在拉丁文的《不列颠君主史》里,奠定了亚瑟王故事的基础。不久以后教士瓦斯用诺曼法语意译杰弗里的《君主史》,为亚瑟王故事增添了骑士传奇的色彩,他还创造了“圆桌”的方式,解决了十二骑士座次排列、尊卑高下的问题。
到13世纪,亚瑟的故事首次在英语写的诗歌中出现,英国僧侣莱雅蒙在他的韵文编年史《布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