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mba目标管理十日通张书珩-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指导或领导工作来纠正偏差;也可以通过组织职能,如重新明确职责,加强人
员的培训或重新委派得力人员来纠正偏差;有时还可以通过重新修订计划或修改
目标来纠正偏差。
总而言之,上述控制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反馈控
制系统,完成一个循环周期。通过每一次循环,使偏差不断缩小,从而保证管理
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发展。
3。实行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管理的成效取决于有效的控制,实行有效的控制除了具有必要的前提和遵循
基本进程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标准性原则。目标推行进程的管理控制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即使是最
好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要受自身个性及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
而管理中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是难以发现和纠正的。
但是,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人具有能动性,因此,可以主动纠
正偏差,就必须凭借客观的、精确的考评标准,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目标或计划
的执行情况,从而补偿人的主观因素的局限。这就是标准性原则。
(2 )适时性原则。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要求在实施有效的控制时,一旦
发生偏差,必须能够迅速发现并及时纠正。甚至是在未出现偏差之前,就能预测
出偏差的产生,从而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控制的适时性原则。
控制的适时性可以使管理人员尽可能早的发现甚至预测到偏差的产生,及时
进行纠正,从而可以把各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这就要求企业依靠现代化的
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把重要可靠的信息传递给有关人员,使其随时掌握工作的进
展情况,尽早获得实际绩效与计划或标准之间的偏差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控制。
(3 )关键点原则。对于一个系统的主管人员来说,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
推行目标管理时,实施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应该通过控制关键点,即把主
要精力集中于系统过程中的突出因素,从而掌握系统状态,了解执行情况。这就
是关键点的原则。
控制关键点是一种抓重点的控制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艺术。关键点原
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思想,这样的做法,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目标管理中,选择关键点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选择重点目标为关键点。管
理人员通过控制对全局有决定意义或重大影响的重点目标,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
实现。②选择重点对策为关键点。一项目标的实现往往有多项对策,在这个过程
中抓住起决定作用的对策,也就是抓住了实现目标的关键点。③选择重点单位为
关键点。管理人员可以选取先进单位,以先进单位经验推动整体目标的实现;或
者选择后进单位,利用把后进单位抓上去的做法,自然可以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实
现;或者选取试点单位,以试点单位的经验,指导整体的目标管理活动。这种方
式也是我们所提倡的。
(4 )灵活性原则。要使控制工作在执行中遇到意外情况时仍然有效,就应
该在设计控制系统和实施控制时,使之具有灵活性。这就是控制的灵活性原则。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在推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都难免与期望值发生偏差,
有时甚至可能完全失败。因此,控制如果不具有灵活性,在推行中就难免陷于被
动。所以,决不能把控制工作死板地同无用的不切实际的计划捆在一起考虑问题,
以免在整个计划失利或发生突然变故时,控制也跟着失效。要使控制具有灵活性,
对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科学预测各种可能产生的影响,拟定多种方案,使计划
本身保持一定弹性。因为,灵活的计划最有利于实现灵活的控制。
总之,有效的控制除了要符合上述几项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控制的经济性,
通过控制所获得的价值必须大于它所耗的费用。
国外管理学者提出的“控制十要诀”可以作为这里的小结。这些,都是在推
行目标管理过程中实行管理控制时要注意的。
(1 )控制必须能够高瞻远瞩,并且多作预测和估计。
(2 )控制必须能够反映出行动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3 )控制要能做到对差异的发生迅速觉察出来,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避
免。
(4 )控制应把握关键点。
(5 )控制要以适当的标准为前提。
(6 )控制要有适度的弹性,即能设法使控制适应计划的变更和环境的改变。
(7 )控制必须合乎经济的原则。
(8 )控制要表现出组织的效能。
(9 )控制方法与技术要做到易于了解。
(10)控制应能指出要改正的行动。
(二)反馈控制
1。什么是反馈控制
反馈概念的雏形,产生于近代用机器装置来实现自动调节的技术经验。它的
基本思想就是:用输出的结果,反回来影响输入,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人们为了解决无线电通讯技术的信息转输问题,把
反馈思想引进无线电技术,形成电子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讲的反馈,就是
在电路中,把输出端的—部分能量,回授给输入端的过程。如果通过反馈使输入
信号强度增大了,则称之为正反馈;如果通过反馈使输入信号强度减弱,则称为
负反馈。在电学里,正反馈的功能是使振荡器产生振荡,负反馈的功能是使电路
工作稳定,减少失真。
控制论的创立,使反馈控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扩展为控制论中
的一个基本原理。原则上讲,反馈原理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施控系统将输入
信息变换成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在作用于受控系统后,再把产生的结果返送到原
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从而起到控制作用,达到预定目的。整个
过程可以用图4…5 来表示。
从图4…5 中,我们可以看到:
输入信息、控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以及因环境变化引起的随机干
扰信息等各种信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因而可以定量描述。
在图中,如果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差异倾向于使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
的运动加剧,那么它就会使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甚至破坏稳定状态,这可以
称为正反馈。
如果两者之差倾向于使系统正在偏离目标的运动,使系统趋向于稳定状态,
称为负反馈。
在控制系统中,一般用负反馈来调节和控制系统中的运动。任何一个系统的
运动,总要不可避免地受到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使实际状态
偏离目标状态。这时用负反馈来调节系统状态,可以不断减少偏差,达到控制目
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系统引起输
出信息改变的同时,也直接作用于施控系统。这就使在输出信息未出现偏差之前,
施控系统就可发出控制信息以纠正即将发生的偏差,而不是在产生了偏差之后再
通过反馈信息来纠正成为可能。干扰信息对施控系统的这种直接作用,并且施控
系统又能理解这一作用的影响,被称为“前馈”。
综上所述,反馈控制产生于技术经验,形成于电子学,又通过控制论得以发
展和完善。随着控制论的推广,特别是生物控制论、神经控制论、经济控制论和
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创立,证明反馈控制是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一种普遍的形式。
为其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2。反馈控制的作用
在推行目标管理中,反馈控制常用于以下情况:
(1 )检查目标决策。目标管理的成效大小关键在于目标决策是否正确。因
此,目标决策正确与否,可以用反馈控制方法进行检查。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
经指出,任何一个管理人员,都应当通过反馈控制参加组织内部的双向通讯,而
不能只是从上到下的实行单向通讯。否则,就难以发现政策是否是建立在完全误
解下属人员掌握的事实基础上的。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运用反馈控制方法
检查目标决策的过程可用图4…6 来表示。
企业的决策者把管理预期所要达到的成果定为目标,根据目标制订推行方案,
通过对方案的分析和论证,再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决定者,找出目标方案的利弊和
改进意见,这个过程是局部反馈,其作用是在进行决策前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
以保证方案尽可能的周密。如果是经过论证后正式决策并付诸实施,再把执行结
果与原定目标进行比较,以影响下一步决策,这称作主反馈,其作用是用来检查
目标决策是否符合实际,以便于采取措施,或修改目标、调整方案,或改进实施
手段和方法,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2 )检查计划的制订。推行目标管理,必须有周密的计划。这是我们前面
反复强调的。计划制订的是否符合实际,可以用反馈控制的方法进行检查。实际
的管理中,计划部门和销售部门可以构成一个反馈控制系统,计划部门根据市场
预测确定计划指标,然后由工厂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供应市场,多余的
产品则入库保存(入库量可能是负值,以表明该产品供不应求)。管理人员根据
计划指标和库存情况,就可以检查原订计划是否符合实际。其过程如图4…7 所示。
在图4…7 的系统中有一个库存反馈和一个市场反馈,它们同时给出反馈信息。
如销售快、库存少,则应增加生产计划;反之,如果市场萧条,造成库存积压,
则应减少生产计划。这样,适当调整计划才能保持产销平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
益。
(3 )稳定目标管理系统。目标管理系统,是保证目标能够层层得以落实的
多级递阶控制系统。通常情况下这种系统运用多级反馈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有序
度,从而使系统处于稳定状态。请见图4…8 所示。
对复杂的管理系统,如果不采用分级反馈控制的方法,那么由于在这样的组
织中信息高度集中,而且受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容易使系统出现不稳
定的状态。因此,采取多级反馈控制,就能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系统的
稳定状态,从而顺利实现目标。
三、计划控制
1。什么是计划控制
计划控制又可称为程序控制,是推行目标管理中实施控制的基本手段之一。
计划控制中系统的输入,是预先编制好的计划。它们在受控系统中按指令运行,
目的是保证系统状态不偏离计划轨道。
在推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不论是目标责任者的自我控制,还是上级对下级
的宏观控制,都是以计划为依据的。计划是在既定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各个部门
的特点,科学地预计和制订达到目标的未采行动的具体方案。计划在目标实施之
前,有利于决策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和落实。制订一个好的计划,就如同在现实状
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可以使人在目标推行过程中,方向明确,步
骤有序,工作协调。特别是在完成目标的复杂过程中,人们对目标还不甚了解的
情况下,运用计划控制,就可以实现引导人们有秩序地达到目标的目的。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计划程序的编制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1 )在总目标确定的前提下,仔细分析,进一步拟定反映总目标的各项具
体的指标。
(2 )预测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
(3 )根据现有条件和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制订出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
步骤。
如果说,切实可行的计划,为以后的控制建立了标准,提供了依据,那么控
制正是按照计划所提供的标准和要求,来纠正那些脱离计划的偏差活动,使管理
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发展。两者是互为补充的。
2。计划控制类型
一般情况下,计划控制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开环计划控制,另一种是闭
环计划控制。
开环计划控制也叫硬性控制。在这种方式下,施控系统将可控输入信息转化
为计划指令作用于受控系统,而受控系统的输出结果不再被返回输入端。称为开
环计划控制。如图4…9 所示。
在开环计划控制系统中,施控和受控两个子系统之间没有反馈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