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统巨枭-毛人凤-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统巨枭—毛人凤
李海生 完颜绍元 著 

第一部 附骥蓄势 
第一章 初涉人生 
一方山水一方人 农家读书郎 
“磕头虫” “小神童” 
隐忍之心 “青年会”书记员 
自诩人凤 考入省立一中 
五四“弄潮” 寂寞小教员 
不是当兵料 “代理”秘书科长 
六年“蜗居” 
第二章 投身特工 
一拍即合 “熬资格” 
小校股长 天生是块特务料 
从“外藩”到“中枢” 患难显忠心 
第三章 戴笠身上一根毛 
“黄马褂”与“江山帮” 神秘的“小人物” 
“代理”主任秘书 “内当家”与“新家法” 
戴毛“蜜月” 
第四章 阴毒“菩萨” 
谦谦君子 广结善缘 
慈悲为怀 “公道”与“婆心” 
峥嵘偶露 “沙蟹”的哲学 
第五章 风雨磐石 
夜访“马半仙” 不小的“小妨碍” 
“第五纵队”案 唐帮办的心思 
快刀斩乱麻 攻心为上 
面谒蒋介石 登堂入室 
第六章 为虎作伥 
乌龟“毛座” 鼎力反共 
曲线救国 接收急先锋 
建立“肃奸会” 
第七章 老板之死 
“双十协定” 负命出渝 
戴笠抗旨 单线联系 
失踪之谜 兔死狐悲 
第二部 翻云覆雨 
第八章 鬼影憧憧 
一“国”三“公” 暗流汹汹 
黄雀在后 借力打力 
死人身上做文章 暗鬼惊心 
成立保密局 
第九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后退一步天地宽 同道相亲 
设立“两级制外勤站” 推行“特种会报”制度 
成立“三有公司” 
第十章 毛氏“王朝” 
多事之秋 取悦领袖 
左右逢源 冤家宜解 
小叩大鸣 夫人缺口 
以牙还牙 各个击破 
唾手定乾坤 
第十一章 反共专家 
“专业化”的另一个诠释 猖狂破坏中共地下组织 
提高效率 千方百计 潜伏渗透 无孔不入 
阴谋策反 费尽心机 武装反共 不遗余力 
第十二章 尽忠效犬马 
孤独除夕夜 密室召见 
鹿死谁手 真假保密局 
“总裁办公室”要员 唯“蒋”是尊 
“换马”的警示 
第十三章 京沪三月 
执行“应变计划” “京沪暴动案” 
申城“先行官” 总裁“卫士” 
三管齐下 群“毛”重聚首 
第十四章 御用杀手 
大内密杀令 夜行人霹雳索命 
小鬼头屡设陷阱 下毒人战战兢兢 
“皮箱客”弄险折兵 恶杀手枪弹无情 
第十五章 退守西南 
大西南计划 七月重庆行 
“真假”余波 “九·九整肃” 
蒋、卢相会 逼“鸭子”上架 
第十六章 霜刃血泥 
“四大任务” 杨虎城之死 
腥风血雨 欲杀难休 
成都大屠杀 幻灭与疯狂 
第十七章 最后的挣扎 
布置大破坏 死城废墟 
重整残旅 小转移 
三鼓而竭 不祥之兆 
永别大陆 
第三部 老魔残曰 
第十八章 困兽犹斗 
孤岛冷月 武装暴乱 
轰炸与爆破 刺杀中共领导人 
惨重的代价 
第十九章 岛内整肃 
复职伊始 保密防谍 
杀陈仪”镇压人心” “中原王”焦头烂额 
“西北王”一落千丈 斗转星移 
第二十章 颠覆大陆 
迎接“反攻” 总体游击战 
全面渗透 “大陆工作” 
第二十一章 老马识途 
“美援”带来的烦心事 居“闲”不闲 
“烧身”自省 紧随“主流” 
第二十二章 无冕特工王 
郑介民“削藩” 功在名外 
“克什米尔公主”号遇难 “孙立人事件” 
水命归阴 
附录 
后记 






      一方山水一方人
    钱塘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全长400 公里,滋润着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入海口远眺,江水清澄,与天一色,浩浩森森,蔚为壮观。殊不知景象宏大,源
于涓滴:溯流而上,来到皖赣交界的怀玉山脉,那一股股顺着坡势潺潺流下的小溪
毫不起眼,五岁的孩童光着脚板就能蹚过。然而,再往东绵延数百里,经过沿途不
断地接纳由黄山上淌下来的横江、富资之水,穿过翠绿的丛山峡谷,于浙西汇聚而
成大泊,气象不凡。五代时,吴越在此置江山县治,这个钱塘江上游的第一大泊,
就有了个响亮的名字——江山港。
    江山港因依附于江山县成名,江山县则得缘于江郎山,江郎山高800 多米,原
名金纯山,当地人也有叫它三爿石的。相传古代时,有江氏兄弟三人登山访仙,得
道后“臭皮囊”化为巨石。自此,三座拔地如笋,直插云天的石峰便成了远近闻名
的胜景。南宋时,词人辛弃疾途经此地,目睹奇观,不胜惊羡,兴笔作诗云:“三
峰一人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攀。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词人借咏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表达了充溢于胸际的刚正之气。
    如果说胜景激壮志是一种胸臆造化的话,那么地灵育人杰则是一段墨写的历史。
江郎山之灵,够得上“青山耸翠,秀水长流”这八个字;江山人之杰,也够得上
“精英荟萃,人才辈出”这八个字。先说文才,有北宋词坛名家毛恺、毛滂,有南
宋文字学宗师毛晃、毛居正,明代刑名学家毛恺,以及民国著名女教育家毛彦文、
国学大师毛子水等等。再说武才,有北宋时立功边陲的毛渐,战过方腊的毛桌。南
宋时,有抗击元兵的毛附凤,及至清代,还出了个远征黔川出名的毛秉刚。
    说来也蹊跷,江山县秉承的本是江氏兄弟的仙缘,但真正得着灵气的倒是毛姓
一族。且不说毛氏列祖列宗朱紫连缀的庇荫福祐,只看那瓜瓞绵绵的后嗣兴旺,走
遍江山县境,也难找得出能与之匹敌的。有人掐指数了一数,弹丸大的地方,前前
后后排列着供子孙合祭祖先的毛氏宗祠就有数十处之多,总堂号都叫“西河”,意
思是源出一脉。
    旧中国,宗法原则倍受推崇,由其出发,平生遇事,大多可以随俗,唯独待祖
宗必须尽心尽力。这种行为定势落在江山,大凡毛姓一族,哪怕穷得丁当乱响,只
要不辱没祖宗,未必会遭人白眼。其问,最得体的选择就是送一个孩子上学,将来
金榜题名,弄个墨缓金印的威风,从此便可昂首做人了。
    或许是聆听苦发愤、贱而贵,穷出山、富还乡的遗训大多,江山毛家门里当父
母的,似乎都把读书求进取的传统当成了一种耀祖光宗的责任。于是,一方山水育
一方人,穷人家的孩子大多有了当读书郎的福分。   





      农家读书郎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毛人凤出生在江山县吴村乡水晶山底一户种
田人家。照谱系规定,父亲给他取名“善馀”。毛善馀有4 个哥哥,老大善安,老
二善庆,老三善国,老四善富,这以后又有了六弟善高,即毛万里。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穷人家忙完了生计图发展,毛善馀呱呱坠地
不久,他们家正值这个转变的当口。四个哥哥大多从张嘴吃饭的娃娃,长成了能帮
父亲料理农活的劳力,家里佃耕的土地面积也就不断地扩大,到了老六善高出生时,
粮囤里有了十几担积谷。不久,毛家父母开始考虑耀祖光宗的责任,决计把6 岁的
善馀送进学堂。
    “老五身胚小,人又瘦,看样子不是干力气活的命。”当父亲的先向老大、老
二作解释,他明白这两个儿子的心思,一味指望着卖掉积谷好娶娘子。
    可谁叫江山毛氏宗族的传统有别于它处,有时候对读书进取的渴望要压了香火
急切的一头呢?“你们的事,等两年再说吧。”父亲说完,闭上眼睛,捧着烟杆,
嗞嗞地嘬着,摆出了一副不容分说的样子。老大、老二蔫了,嘟着嘴走出了堂屋。
接着,父亲又把老三、老四叫来,半哄半压他说:“阿爸请算命先生看过了,你们
兄弟六个,老五的八字最好,所以阿爸先供他读书。
    等他发迹后,再叫他帮衬你们。”老三、老四年龄尚小,父亲发活不敢犟嘴,
心里却把老五的福分羡慕到了极处。
    就这样,毛善馀换上母亲给他缝好的小蓝衫,挎上书篮,颠颠地跟在父亲身后
去拜先生了,一路上父亲的言语不多,说来说去就是穷人家读书不易,不好好用功
对不起祖宗之类的话。小善馀一下子理解不了太多,却知道哥哥弟弟让了自己,难
得的事一定要倍加珍惜才是。
    毛善馀启蒙的学堂是吴村乡的一家乡塾,三间东倒西歪的土砖屋子,其中的两
间用作先生和师母的卧室和灶房,剩下的一间当教室,十来个年龄不等的学生挤在
里面,他们大半姓毛,先生也姓毛,按辈份算,应是毛善馀的叔祖父。因此,毛善
馀的进学礼节要复杂一些,先向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行一跪三叩首礼,接下来向叔
祖父行族礼、拜师礼,最后还要去先生房里向师娘行侄孙谒叔祖母礼。难为他一个
6 岁的村童,貌似木讷,却用心着哩,早把这等礼节熟记于胸,临场使来,毫无差
池,喜得先生连连称善,逢人就夸善馀是个“知书达礼的种子”,还要两个不喜安
分的大同学多学学善馀的样子,挤兑得捣蛋鬼们当面装着恭敬,背过脸去却挤眉弄
眼地嘲讽善馀,并送他一个绰号叫:“磕头虫”。
    毛善馀听到“磕头虫”的绰号,知道同学们骂他是马屁精,臭奴才,心里好生
难过。但囿于家境的贫困,父母厚重的寄托,以及天生孱弱的躯体,他从小就认准
了一个“忍”字。因为他没有明争的资本,也没有抵御侵害的能力,唯一的法宝就
是默默地忍耐等待,以求在韧性与退守的维护下,把伤害减到最小,尽可能多地获
取。如果说得幸入学是这一性格初尝胜果的起端,那么涉世的磨练却是从当“磕头
虫”开始的。   





      “磕头虫”
    一般乡塾的启蒙课本大多是《三字经》之类;先生用以教授的方法也大同小异,
死记硬背是起码的。每天开课,学生们捧着线装的小册子,每半页六行,每行六字,
先生领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字音差不多念准了,就摇头晃脑地往下背诵。
    跟毛善馀差不多同年出生、同时入学的周启祥(江山县吴村乡青塘尾人,与毛
人凤算是小同乡中的小同乡),脑瓜子好使,一天两个半页,能记十二行,没花多
少时间就把《三字经》背得烂熟。毛善馀相对钝拙一些,一天只
    能记三行,同样博得了先生的喜欢。原因是功夫在书外,他比周启祥更懂得如
何遂先生的心意,尤其是取悦于先生也惧怕三分的师母。平时,先生常被乡里举办
婚丧事务的人家请去帮忙,写应酬文字。临出门时,他照例把作业布置下来,指定
该念的诗文,随后再暗中托付师母代为监督。师母要管孩子,又要操持家务,所谓
监督,大不了就是走到教室外朝里探探头,看看哪个怠情,哪个勤勉。每次观察,
总发现十几个小猢狲中,惟独毛善馀屁股坐得最牢,埋头在那里用功。他偶尔抬头
发现师母站在窗外或门口,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起来行礼,还问“阿娘”有啥事要
吩咐的,有啥要帮忙的,话音不响,听得师母心里甜滋滋的。先生一回家,问起学
生的情况,师母少不了要对善馀多夸几句,虽说考较课文时,善馀不如周启祥等背
得快,但记住的,决无差错。先生本来就赞赏恭敬敦厚、沉稳勤勉的品性,再加上
师母美誉的余音犹响,反过来说这才是“大器晚成”,恼得满心想露一手的周启祥
感叹不迭。
    再往后,碰到先生师母一块儿出门,“学监”的担子,索性交给了善馀来挑。
这时,周启祥和其他一些同学,正愁平时憋着的一肚子不服没地方发泄,有此良机
便一个个跑过来挑衅撩拨,甚至仗着人多势众欺侮善馀。面对种种羞辱,小善馀口
里不说,心里明白,这叫得之东隅,失之桑榆,自己受先生恩宠,无形中又成了大
家对先生不满的靶子。然而,好一个善馀,别看他年纪小,琢磨事已懂得了审时度
势。他自知家境贫寒,天分不足,无力与人较劲,便狠捏了一个“忍”字诀,以求
退守保周全,硬把溢在眼眶里转悠的泪水压了回去。傍晚,先生师母回来,问起情
况,小善馀谁的恶状也下告,倒是乡塾的邻居们看不下去,说了公道话,气得先生
抓起板子要打捣蛋鬼们的手心。这时,小善馀又出头替大家遮盖,说了许多自己的
不是。先生是闯过世界的人,以为孩子的用心“仁厚”,一感动就放过了那几个捣
蛋鬼。这样一来,捣蛋鬼们和小善馀相继成了好朋友,“磕头虫”的绰号慢慢地也
听不到有人叫了。倒是大人们啧啧不已,当着先生的面说善馀人小鬼大,表面上看
有点儿木讷,其买“世故”得紧。先生爱其所爱,自然忙着袒护,笑眯眯他说: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