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说指挥作战,就是疏散也不容易。”①为此,他提出:军队要整顿,要消肿,要抓编制,抓装备,抓训练,提高现代化水平。要“减少不必要的非战斗人员。减少统率机构、指挥机构人员,最主要的是减少干部”②。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的精简整编,这是关系军队全局发展的战略举措。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从1975年至80年代中期连续进行了4次大规模精简整编,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搞得深刻,直至百万大裁军。
  第一次精简整编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方案》规定全军总人数精简26。2%。其中:(一)陆军:步兵部队,精简27。3%;工程兵、铁道兵精简最多,两者精简数占陆军兵种部队精简总人数的92。1%;有些部队实行简编,保留技术骨干,减少普通兵员。将县、市中队移交地方公安部门,改为人民警察部队。(二)海军:精简17%。调整基地、舰艇、高射炮兵和航空兵部队的编制体制;将部分工程建筑部队改为基建工程兵性质的部队,不计军队定额。(三)空军:精简16。4%。主要精简机关;空降兵部队实行简编;撤销一部分高射炮兵部队;工程修建部队改为基建工程兵性质的部队,不计军队定额。(四)各军区及其直属单位精简38%。总部及其直属单位精简16。6%。这次精简整编,从1975年第四季度开始。陆军部队和军区机关进行了整编;步兵师整编为满员师和简编师;铁道兵地铁部队、部分工程建筑部队和县、市中队移交给地方有关部门;撤销了部分空军军部、高射炮兵师、地方独立师和步兵师。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确定的精简整编任务因受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然而,这一次精简对军队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精简整编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军委工作后,立即把整顿再次提上军队建设的重要日程。而整顿军队的第一步仍是消肿,精简整编,改革体制。在同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他指出,“肿”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臃肿的情况还很严重。同年12月中央军委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军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这个方案,肯定了1975年规定的精简整编任务。这次精简,全军从1978年开始,精简的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首先是总部和各军兵种、大军区、省军区领导机关;同时,要充实担负坚守要点任务而人数较少的守备部队和担负守备任务的机动步兵师的编制人数,继续改装部分步兵师的编制装备等等。这次精简工作,是在1978年和1979年进行的。
  第三次精简整编
  1980年3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表了《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长篇讲话,不仅阐明了“消肿”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精简的方针、原则,而且提出了军队体制的全面改革问题。他说:“我们国家现在支付的军费相当大,这不利于国家建设;军队人员过多,也妨碍军队装备的现代化。减少军队人员,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更新装备,这是我们的方针。”为使高级干部认清消肿的紧迫性,他要大家面对现实,严肃地想一想:在当时那种全身臃肿、机构重叠、指挥不灵的状态下,我们军队有没有战斗力?一旦有事行不行?……如果从我们面临的更强大的对手来说,衡量一下我们的战斗力,可靠性怎么样?不难看出,邓小平如此重视军队的精简问题,目的不在于减人,他考虑的是建设一支战斗素质很高的军队,一支足以抗击现代化强敌的精兵。这次会议,决定对全军再进行精简整编。这次精简整编的重点是大力精简机关,改革不合理的编制体制,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部分部队实行简编,并将部分部队移交地方。1982年9月,中央军委根据邓小平关于部队精简整编要用革命的办法,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的指示精神,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在1980年精简整编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全军的编制体制,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门,各军区所属的上述3个兵种领导机关,也作了相应的改编;将铁道兵与铁道部合并,撤销基建工程兵;撤销省军区的地方部队;部分边防部队移交公安部门,新组建了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四次精简整编
  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由“冷战”逐渐走向缓和的趋势。邓小平及时做出了和平的力量、制约战争的力量在发展,大战有可能推迟,有可能打不起来的战略判断。于是,1985年,他提出了人民解放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并且决定裁军百万。这一重大决策震动了世界。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不仅出自对世界战略格局、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对中国“四化”建设的正确认识,而且也出自对加强军队建设的深谋远虑。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决策,中央军委制定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方案》提出了精简原则:精简人员与改革体制编制,改革有关制度同步进行;重点是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尤其是总部、大军区、军兵种、国防科工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减少层次,撤并机构,降低部分单位等级;淘汰陈旧落后的舰艇、飞机和其他装备,封闭部分军事设施;陆海空军部队裁减一些部队,多减守备部队、步兵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精干编制,减少军队的社会性负担,将可由地方承担的工作交给地方有关部门;调整军队的编成比例,加强一些薄弱环节,加强诸兵种合成;改革体制、精简整编与提高干部素质结合,加强干部训练,促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根据中央军委确定的原则,陆军组建了合成集团军,将装甲兵、炮兵和野战工兵部队的大部,编入陆军合成集团军序列。为适应未来侵略战争的需要,在全军减少员额的情况下,中央军委仍决定恢复总参谋部第四部,增加电子对抗部队的编制,截至80年代后期,人民解放军已在总部和各主要战略区先后组建了若干个电子对抗团、营;海、空军的电子对抗部队也有相应的发展。1987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总参谋部发出《关于组建陆军航空兵的通知》,对陆军航空兵的组建、装备调配等问题提出了要求,至此,陆军航空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正式诞生。这次精简整编,到1987年初基本完成。裁减员额100万,军队的总定额为300万;减少了师、团单位4054个,军级单位31个,大军区4个,县市人武部划归地方建制2592个,降低了部分单位的等级;撤并了部分军队院校,调整了院校编制体制;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为国防大学;三总部机关精简的人数比较多,总参谋部机关减少60%,总政治部机关减少30。4%,总后勤部机关减少52%;各级领导班子都减少了副职干部;机关、部队的一部分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减少了干部数量,提高了战士比例。与此同时,还削减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全军共削减各种火炮近1万门、坦克1100余辆、飞机近2500架、舰艇610余艘。
  通过上述4次大规模的精减,军队员额由600多万人压缩到300万,其数量减少了一半多,还削减了一批武器,国防费的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由1979年的18。5%下降到1987年的8。6%。军队合成化程度显著提高,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邓小平把“消肿”与理顺关系、优化结构结合起来,使人民解放军的体制编制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实现人民解放军组织的精干,促进战斗力的持续提高。他指出:人民解放军体制问题,实际上同“消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消肿”,不改革体制不行。通过体制改革,建立起军队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他还提出要按照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平战结合的原则来组建军队、组建集团军等思想。在4次大规模精简整编中,重新改革调整了中国武装力量体制,新组建了武装警察部队,改变了过去军警不分的状况,理顺了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关系。国家形成了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警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持了陆、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军队结构,比例更趋合理。人民解放军的编制体制,朝着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提高效率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第一,压缩了规模,调整了编成比例。整编中,除减少各级领导机关和陆、海、空军三军部队的编制员额外,将担负内卫、守护任务的地方部队从军队中划出,移交公安部门,改为武装警察部队。整编后,全军机关、部队编成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1987年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科研单位和院校的编制数额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了,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了。全军战斗部队增加了3%,战斗保障部队增加了0。5%,科研试验系统增加了0。4%,院校和部队训练机构增加了0。1%,勤务保障分队减少了1。8%,各级机关减少了1%,机关直属单位减少1。3%,陆军特种兵和海、空军的编成比例有所提高。通过实行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由士兵担任,减少了干部数量,提高了战士比例,全军官兵比例达到1∶3。3,其中,陆军部队干部战士的比例由1∶4。96变为1∶6。4。解决了官兵比例失调的问题,使官兵比例趋势于合理。
  第二,裁并重叠机构,精简机关。三总部机关精简50%以上。将军委直属的陆军各特种兵机关缩编为总参的业务部,减少了层次,精简了人员,加强了合成,有利于对陆军各兵种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规划建设。全军裁减了团以上单位共5900余人。军区由11个合并为7个。提高了军区独立作战能力,作战区范围扩大;兵员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利于后方布局,统一调整,避免因部署重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加强了战区集中统一指挥。同时,军分区上机关人员也进行了精简,精简后的总人数比整编前减少53。6%。机关比整编前精干了,指挥更顺畅了。
  第三,加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将直属中央军委和军区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改编为总参谋部和军区司令部的业务部后,有利于各级司令机关对陆军各兵种部队的集中领导和指挥,有利于兵种部队的全面建设,有利于统一组织战备训练,也较好地解决了步兵和特种兵部队在编制体制、领导管理、军事训练等方面的协调问题。加强了军兵种合成,更适合现代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的要求。陆军编组集团军,将装甲兵、炮兵、工程兵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防化、运输分队,使集团军的各兵种在体制编制上达成了合成编组,与原陆军军相比,加强了火力,增加了突击力,提高了机动能力。海军形成了包括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合成军种,综合作战能力不断提高。空军的航空兵部队、高射炮兵部队、地空导弹部队、空降兵部队、雷达兵部队编组更加合理,提高了作战能力。战略导弹部队形成了适合导弹部队特点的编制,建立了比较完善配套的作战和保障体系。军队指挥院校形成了高、中、初三级培训体制,健全了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体制。国防科工委成为既是中央军委统管全军国防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机关,也是国务院统管所属各军事工业部的科研和国防工办的领导机关。
  第四,军队的质量提高。由于压缩军队规模,腾出钱来研制和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使人民解放军装备得到了一定改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总之,通过上述精简整编,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人民解放军在精兵、合成、平战结合和提高效能等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编制体制更合理、更科学、更完善、更能适合现代战争的要求。

三、江泽民领导50万精简整编(97~99年)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关心人民解放军的质量建设。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在3年内,将军队由300万人减到250万人,精减员额50万。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把握国际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军队质量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