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蒲В琶哦际嵌ゼ猓肥迪S心逊辍�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门,他一生所说的、所教的皆是方便门。他教的人可多。我们晓得,当年教学没有教科书、没有讲义,个人来,有问题给你解答;团体来,有大团体、小团体来,你提出问题,也给你解答。世尊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从记忆当中记录下来,成为今天的经典。同学当中,真的有天才,阿难尊者是天才,记忆力太好,听一遍一生都不会忘记,真的像现在的录音机一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佛家的承传,这要知道,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复讲。佛家的承传是靠复讲,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的时候,阿难尊者复讲,把佛所讲的重复讲一遍,不能参加自己的意思,要讲到不增不减。实在没有这种能力,可以能够减少一点,你可不能添加半分。所以当时阿难尊者复讲,有五百个阿罗汉(同学)作证明,没有一个反对,都说阿难讲的不错,佛是这么说,记录下来。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就不可以记录,取信於后世。
佛经传到中国,中国的翻译非常谨慎,因为这个翻译是帝王发起的,用国家的力量,用全国的人才,务必翻译意思要正确,不能有错误,文字要华美。这桩事情我曾经请教方老师,我说当时大量的梵文经典传到中国,为什么这些梵文经典没有保留下来?为什么不知道珍惜?方老师听到我这一问,他对我笑笑,他说这就是中国人太自豪了,认为自己翻译的经典,不但意思正确,决定没有错误,文字比梵文还要华美。换句话说,译本超过了原本,那个原本丢掉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用这个本子就好。你看中国人在从前那种的自信心。所以这个国家真称为世界大国,大国民的风范!哪里像现在的中国,把民族自尊心完全都丧失,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在那个时候,隋唐时代,中国世界第一。这是方先生给我说的这桩事情。
所以我们对於古大德的翻译要有信心,从前信心多强!所以确实梵文经典真的在全世界流失,现在存在的极少、极少数,确实是被中文取而代之。现在还有藏文,跟南传的巴利文经典。巴利文经典多半是小乘,我们中国中文的小乘经翻译的也非常完整,就是《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藏文经典大多数是从汉文翻译,另外一部分是从印度传过去。西藏有佛教是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才有,把佛教带过去。所以我们这一生有这个缘分生在中国,遇到大乘经典,要知道珍惜。
佛法流传时间久了,传到中国来也差不多是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中国。非正式的,还早,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候就有,那很稀少。正式传来的,国家派使节迎请过来的,永平十年,就是公元六十七年。最盛的时代是在隋唐,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
实在没有方法来选择,确实现在高僧大德少,我们就依照佛陀的指示。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依照戒律修行就能证阿罗汉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换句话说,人持戒就比不上正法时候,正法时候持戒精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不是说像法时期不要戒律,还是要持戒,以定为主。持戒是手段,得定是目的。到末法时期,净土法门能成就,「末法时期,净成就」。我们现在生在这个时代是末法时期,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那你就听佛的话,选择净土法门就决定不错。释迦牟尼佛代我们选择,我们依这个法门。尤其是善导大师讲得好,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可是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这是什么原因?法门的选择是对了,对这个法门不了解,了解得不够,虽然念佛,念得不如法,不是法门有问题,问题是在自己。
净宗的经典不多,在十宗里面净宗经典最少,只有三经一论。这大家晓得,《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三经,分量都很少,一论是《往生论》。三经一论合起来,现在薄薄一本就全了。后来的祖师大德加了两样进去,这两样分量也不多,现在我们讲五经一论。魏默深居士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加进去,称为净土四经。到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我们的第十三代祖,他老人家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进去,变成净土五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那是净土的《心经》。所以净土五经一论合起来还是一小本,对我们现在人讲容易受持,真的是方便。可是你要认真去学习,如理如法修行,没有一个不往生。
这五经一论六门功课,你有能力统统学,很好;没有能力,学一样就行。最简单的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理论、方法、境界都在里头,虽然很少,它很完整。你依照这一样东西修也能往生,而且是决定往生。尤其它讲的方法简单扼要,两句话,念佛怎么念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你只依照这个,那没有不成功的。什么叫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说,你要把心从外面境界收回来。我们眼看色,被色法所转,看到合意思的起贪爱,看到不顺眼的就起怨恨,这就是你心被境界转。要收回来,不被外面境界转。自己心地清净,对外面境界没有好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对待,心就收回来。耳不为音声所转,鼻不为香臭所转,舌不为五味所转,要这样才行。外面境界转不了你,那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你就能转境界。你怎么转境界?把所有一切境界转成平等境界,很重要。
往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个老和尚告诉我,广洽法师,他跟弘一法师是好朋友,他请弘一法师到新加坡住过,住的那个房子我还去看过。他说弘一法师在晚年,真正做到随缘不变。他跟我举一个例子,饮食。我们晓得弘一大师没有出家之前,花花公子,无论做什么事情他很执著,讲究、执著。晚年学佛之后,什么讲究都没有,什么执著也没有。饮食之道,厨房里做的菜,广洽法师吃的时候,太咸了,拿去重做,他说不必,咸有咸的味道;做得太淡了,也不必,淡有淡的味道,不被境界转。所以他念佛能往生。还要斤斤计较,这个不行,这是你被境界转,你没有转境界。举这个例子,怎么叫转境界,怎么叫被境界转,一定要懂得。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是照,如如不动,不起贪瞋痴慢,不起喜怒哀乐爱恶欲,你自己能做得了主,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不为境界转,你在境界能做得了主。你对於了生死,往生极乐世界,自己也做得了主。这就是佛为什么叫菩萨把布施放在第一,放下!放下就是。所以我们讲到「所行方便」,头一个你要放下,那就没有不方便。
所以弘一大师在晚年是变成什么?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决不像他以前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听说在日本留学还发生过一桩事情,以后都变成轶闻。他跟朋友约会,早晨八点钟见面,这个朋友来了,迟到大概是一分钟,他就门关起来,不见,为什么?不遵守时间。约的八点就要八点,早来也不行,迟来也不行,早一分钟、迟一分钟他都计较。学佛之后就那么样随缘,这些执著都没有。所以我们晓得,他没有学佛之前是富家子弟,没有一样不讲究的;学佛之后,把这些毛病习气全都改掉,全都放下,这是真功夫。那跟他老人家见面,早来或迟来,他一定都好,不会计较一定要遵守时间。
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向佛学习!佛为众生开无量方便之门,佛的日常生活,日常的工作,他的工作就是教学。教学有没有教室?没有;有没有讲堂?没有。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只要有人去请教,他就在那里讲,这叫方便。教学没有固定的学生,一个人教,两个人也教;小团体来也教,大团体来也教。换句话说,不说话的时候还在教,用什么教?他那个生活态度就在教,行住坐卧,确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一举一动都是大家最好的榜样。四十九年教学没有中断过,不开口的时候,身教!开口是言教。身教、言教更深一层的,意教,念念希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念念希望一切众生回头是岸,早一天成佛。
告诉诸位,没有一念为自己,为什么?无我。虽然度化一切众生,也没有一念为他,为他是什么?著了人相。这个意思就深,这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你契入境界你自然知道,没有入境界你不知道。这个境界是什么?整个宇宙是一体。我们常常用个比喻说,左手这个地方痛痒,右手要不要去帮帮他?左手有没有去请右手?完了有没有去感谢他?为什么?一体。他知道整个宇宙是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体,所以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他给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做种种示现,给诸位说,他没有起心,他没有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这愈讲就愈玄,就愈不好懂。所以我们只能够说自性流露的。
确实世尊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你现在应该懂。如果有创作、有发明,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他是凡夫。凡夫有创作、有发明,佛没有。不但佛没有,现在我们知道,须陀洹就没有,不要说阿罗汉,《金刚经》上讲的须陀洹就没有。须陀洹还有个念头说,我证须陀洹果了,那就不是须陀洹,为什么?他著相。这个道理很深,示现一切相,不著一切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就是即相离相,离相即相,是一不是二,这才是自性本具的善巧方便。
九法界的众生不知道!所以佛法里面讲,这个事情「唯证方知」。怎么证?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证。放下执著,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证菩萨果;放下妄想,证佛果,放下即是。世尊当年给我们示现,到外面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没用处,十二年学的总结叫不究竟,世间法不究竟。怎么才证到真的究竟法?菩提树下一坐,十二年所学的不要了,统统放下,成无上正等正觉,放下了。放下执著,成正觉;放下分别,成正等正觉;放下妄想,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门讲到究竟,什么是智慧?你知道放下是智慧,你肯放下是真功夫,这在宗门,禅宗里面讲得最多。
为什么叫你放下?是因为心境都不可得。不但境界是虚幻的,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如果你要看《百法明门论》,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心法八个,八心王,心所法五十一个,色法十一个,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个,总共九十六法,都叫做有为法,有为法什么意思?有生有灭,不是真的。后面无为法呢?无为法也不可得。一切法,我读《大般若经》,就是六百卷,我的总结也就是四句,「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是用这十二个字做总结。你怎么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分别也没有,毕竟空,那你分别它什么。所以我们跟九法界众生往来,九法界众生他有妄想分别执著,那怎么样?随顺他,他执著,随顺他的执著。佛菩萨有没有执著?没有。凡夫执著这是个放大镜,佛菩萨:是放大镜。凡夫执著有放大镜,佛菩萨随顺你的执著说,他根本没有分别执著,随顺你,不一样!他是智慧,你是烦恼。他随缘不变,你随缘随著变。
这个四句,我早年讲经的时候也常说,「不变随缘」是佛,不变随缘,「不变不随缘」是小乘,「随缘不变」,随缘里头学不变是菩萨,「随缘随著变」是凡夫。随缘随著变,随缘你生贪瞋痴慢,你生七情五欲,随缘随著变,凡夫。佛不变随缘,应化在九法界,不一样。随缘不变的四句,早年讲经我常常说。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凡夫,随缘学不变,这很重要。随缘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宰,学不变什么?要常常提醒,用这个经典教训提醒,「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的心就觉了,不执著。顺境没有贪恋,逆境没有瞋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或者就用我讲的这四句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心马上就回到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自己的真心。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时时刻刻要观照。你要是一旦失照,你就会随著境界转,就随缘随变。
随缘不变是守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觉来随缘,那是佛。我们做不到,我们现在在随缘当中学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对於一切众生,随顺他们的善业,所以我们自己也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