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ú拍芟智埃挥幸蛎挥性担等绷耍ú荒芟智埃飧龅览聿荒懿欢K源庸Ь醋銎稹�
三宝是讲的自性三宝,所以我跟诸位说,佛是本觉本善,这是自性三宝。要知道自己本觉本善,别人也是本觉本善,平等的,平等对待就能够和睦相处,不是用平等心,和睦是决定做不到。从哪里做起?一定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以平等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不是用平等心对我,也不是用恭敬心对我,怎么样?没关系,一点妨碍都没有。我走的这个路对的,正确的,这是什么?成佛之道。他走的路,他迷惑,他走的路是六道三途,我们很清楚。我们要有耐心,要慢慢的引导他,让事实、让时间帮助他觉悟,不能够急著一时,没有那么快,各人时节因缘不相同,要有耐心慢慢等。
精进,佛在大乘教里面说得很多,通常讲三种,第一种是「庄严精进」。庄严是古时候的术语,现在人讲美好,跟庄严的意思接近。庄严比美好还要精彩,因为它有庄重、有严丽,丽是华丽,现在人讲美好里面不见得有庄重,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以庄严两个字好,庄严就是有德行,佛菩萨庄严,圣贤人庄严,庄严里头最重要的是品德,我们今天讲的伦理道德。伦理的学习,道德的学习,因果的学习,智慧的学习,庄严自然就现前。没有这些教学长时期的薰陶,我们表现出来的是俗气,《弟子规》里面讲的「市井气」,就是俗气。所以这个基础教育你就晓得多重要。
学佛如果真正落实四个根,除了一般讲的儒释道这三个,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还加上一个沙弥律仪,那就更庄严了。一切时、一切处你都能够护持,这是持戒,不放逸,都能守住,都能做到,这就是佛法讲的庄严道果。你做到了那是果,你得受用,你能够受持就不会退转,所以这是基本的。佛教里另一个名词叫「被甲精进」,内容也是这个意思。这是用比喻说的,古时候打仗都是戴上盔甲,保护自己,现在战争也是这样的,冲锋陷阵,前面是战车,战车就是被甲。我们持戒,我们把这四样东西做到,这四个根本做到就是被甲精进,这个不能舍。
第二种叫「摄善法精进」,戒律里没有讲的,但是这个事情是善事,我们一定要做,不能说佛没有说我们就不要做,那就错了。佛没有说的太多了,他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世间事太复杂,怎么能说得完?尤其是时代不断在演变,佛灭度到我们现在,就是外国人的讲法,二千五百年了,二千五百年这个社会有多大的变化。现在所发生的事情从前没有过,没有当然佛就没有说,佛讲的是原理原则,你要如何把这些原理原则应用到现前这个时代。佛在原则上讲过,细节上没讲,你要懂得。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琐碎的细则一定跟佛讲的原理相应,跟真诚相应、跟清净相应、跟六度相应、跟四摄相应,那就对了,就没错了。所以知道这是善法,善法是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一定要做。
第三「利生」,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也要做。摄善法偏重在自利,利生精进偏重在利他,纵然是对自己不利也要做,这是菩萨。那么在现在,现前的同学,我们对於六度里面的精进应该怎么学法?这就很重要。首先要知道循序渐进,自己一定要肯定我不是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像古代祖师大德那样的修学我们做不到,我们是中下根性。这个中下就是中辈里面也有上中下,我们是哪一等?我们是中下,不是中中,不是中上,这个一定要知道。人贵自知之明,这是很可贵的,你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你就知道你应该怎么样学习,怎么样提升。人不了解自己,好高骛远,自己不是上上根也以为自己是上上根,那就坏了。到最后,是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把自己所有好的缘分都失掉,那就真可惜。
中下根人就一定要照著古圣先贤的教诲,不要违背,你去跟他学一定有好处。他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把它做到,不叫我们做的,我们一定守住,不要去违犯。因为他这套方法,我们现在很清楚,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自性里头本有的,迷了,他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绝对不是像现代人想的要增长知识,佛不是这个意思,恢复德行,为什么?德行是你本有的,智慧德相是你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所以圣贤教诲跟我们世间学校教诲不一样。
现在世间学校是多,传授的是知识、是科学、是技术,至於怎么做人他不懂。所以现在很多大学毕业出来之后找不到工作,这些企业家很感叹,他能做事他不会做人。古圣先贤的教育不一样,像孔子四科,教学的四个科目,先学做人,后学办事,做人比做事重要;现代教育是做事比做人重要,做事重要,做人不重要。世间许多的灾难、社会动荡不安就这么造成的,原因你要懂,人不会做人了。古时候在中国,就是儒释道三教,教你做人;在西方,宗教教你做人。科学发达之后,大家一味都是以科学为标准,所以宗教是迷信,不要宗教了,西方社会乱了。中国人说破四旧,古圣先贤是旧的,旧的东西不要了,要新的,中国社会乱了。你要把根找到。
所以我们今天想到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佩服英国的一个学者汤恩比博士,不能不佩服这个人。这个人看到世界动乱,看到二十一世纪比二十世纪更严重,所以他说要解决这个世界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才能救,这他说的。他为什么能说得出这个话?他是历史哲学家,他研究历史跟古今中外一般研究历史的,有一个很大不同之点。一般研究历史的,在中国都是研究一个朝代,所谓断代史;或者是研究不分朝代,自古至今,叫通史。可是汤恩比博士他搞历史他脱离这个规范,他搞文化史,专门研究文化。研究文化史跟各个朝代没有那么严肃了,对於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也不像一般史学家那样严肃,他专门研究文化。从文化,文化就离不开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把动乱的因素找出来了。就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把病根找出来,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样的药能对治,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才能收到效果。
我们听了这个话,我就问一些同学们,我说你们大家想想,他说的孔孟,提到孔孟我们都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能救这个社会吗?大乘佛教一提起来,人家一定就想到《华严》、《法华》、《楞严》、《般若》,管用吗?研究这些的人很多,学者专家有的是,世界还是这么混乱,乱到使很多专家学者都感到怀疑,这世界还能好吗?还有救吗?信心都几乎丧失掉,这个太可怕了,也太严重了。所以我就提出这么一个反问。然后我再问,汤恩比的话有没有说错?他说的没错。你们讲到四书五经、十三经、大乘这些经典,这是儒佛的精华,花果,你真正要救,你要找它的根!根是活的,枝叶花果不是活的,你去学这个东西,等於说花瓶里面插的花,很好看,没有生命,几天就枯死了。你要把花的种子找来,你去培养它,它生根、发芽,那个虽然不好看,你知道慢慢培养,它茁壮、开花、结果。所以你找到根。
根是什么?儒的根是什么?儒的根是中国传统的家教,《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的集大成,所以它可以代表,那是根;道教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教的根是十善业道。你用这三个根就能帮助今天的世界,使动乱恢复到平静,恢复到正常。怎么教法?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才能产生效果。我们在庐江汤池做的实验,不到一年做成功了。前几天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传来的讯息给我,说去年我们办的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今年还有些人想再办一次,要邀请我做个主题讲演。我早就宣布国内外所有一切活动我从此以后都不参加了,但是联合国总部这个关系整个世界的和平,邀请我做个主题讲演,我说可以。希望把孔孟、大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以及现在我们看到的效果,能够推展到每个国家,能够让联合国真正明了,它来带头。
如果能够用,就是哪个国家或者是联合国,能够用卫星电视、网际网路做远程教学,我相信一年,只要一年的时间,人性本善、人性本觉就能够唤醒,这个唤醒就是佛法讲的破迷开悟。人只要能从迷惑当中省悟过来,冲突就没有了,和平就落实。人与人之间都能做到自己谦虚,尊重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帮助别人,你说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天灾人祸自然就化解。所以这是一桩大好事情,来找我,我怎样辛苦我也要去做,不是这样的事情我就不愿意再做。今年八月马来西亚有个活动,这是前年答应的,所以我们要履行。就是一般这些活动我这是最后一次,以后像这种活动我不会再参加,我也不会再答应别人邀请。
我希望我自己能够静下来,自己求生净土重要。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我们希望将来能有一个小型的书院,我们来学习儒释道的三个根,从根扎起。然后把儒释道主要的典籍好好的来学习,一个人学一样。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就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最重要的。道教最重要的典籍,《老子》、《庄子》,这是它的根。佛法的根可以说《十善业道》、《华严》、《无量寿经》,这三种是佛法的大根大本。量不多,展开来是无量无边,归纳到最后的根本就这几样东西。
我们学习一定要遵守佛陀教诲,恭敬供养,无有疲厌,无有疲厌就是精进。要做到真正无疲厌,我们就不能离开经教,为什么?离开经教我们就会堕落在烦恼里面。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不能不受社会的影响;能够不受社会影响的原因,天天在学教。我们如果不是天天在学大乘,天天跟佛在一起,天天听佛说法,天天佛在帮助我们、在提醒我们、提示我们,我们才有能力避免现在这个社会的诱惑。所以一天不听经,我们的染著就要加重一点,三天不听经可能就迷惑了,一个星期不听经的话就会堕落,你说多可怕。所以经不能不读,教不能不学。帮助别人是其次,第二个目标,帮助自己是第一个目标,怎么样能使自己在这个时代不堕落。
我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早年我常常讲,我哪里是讲经教学,我是自己在帮助自己提升。所有的听众我不把他看作听众,我没有把他看作学生,我都把他看作自己的老师、自己的监学,他们来督促我。而我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听众都是老师,我上台是对老师、对护法、对监学来做报告,我始终是这么一个心态。我也晓得许多年轻法师到最后都被淘汰掉了,那是什么原因?他上台是老师,他是法师,下面是听众。这什么原因?恭敬供养没有了,对大众的恭敬没有了。讲经是对大众的法供养,我上台是做报告,是做法供养。所以,我有好几个讲记是用研习报告,「金刚般若研习报告」。是真的,不是假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把恭敬心丧失掉,恭敬心丧失掉肯定要向下滑,你不能向上提升,恭敬供养是往上提升。我们学习半个世纪,能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成就还就是靠这个,靠天天不离开经教。
如教修行是真精进,落实戒定慧,落实六波罗蜜。你真正想,这是落实菩萨行,前面讲的四个根要记住,没有这四个根,后面你做不到。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没有前面四个根,你是能说不能行;有前面四个根,能说又能行,你真正能做到。最后要记住,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明心见性,就功德圆满,这是要常常提醒的。我们特地做了一个光碟,「凡圣迷悟示意图」,这个光碟大量赠送。我曾经讲过,每个星期至少要看一次,对你会有帮助。不要说一句话,就这示意图你反覆看,看多了你就会想凡圣是一不是二,放下妄想执著你就是圣,不肯放下那你就是凡。你要想转凡成圣,什么时候转?转到什么程度?不要问别人,完全在自己,这全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
第二首偈是讲果,精进的果报。『若彼常於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若」是假设,你真的经常都在三宝当中修恭敬供养,这就是讲你真的能落实,你真的能做到。诸位要晓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自性,就是尊重自己的性德。我们迷,迷的什么?就是迷这桩事情,不知道以爱心、以善意对人是尊重自己,不晓得。我为什么要爱他?我为什么要尊重他?他根本就不尊重我,我为什么要尊重他?如果你要是真的搞通,搞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