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话憬苍跹兆印⒃跹ぷ鳌⒃跹私游铮欢ㄒ拚娉闲摹⑶寰恍模獗仁裁炊贾匾�
心里有「爱取有」,就不清净。现在一般人讲,人间要没有爱那还能算是人吗?佛他不讲爱,他讲什么?他讲慈悲,慈悲就是爱。慈悲跟爱的差别在哪里?爱里头有情,麻烦在这里;慈悲里头没有情,慈悲里头有智慧。慈悲是觉悟的爱,他这个爱里头没有取、没有有;爱里头肯定有取、有有,它是连著底下的,慈悲没有,这我们要懂得。所以慈悲,用我们简单的话来说,理性的爱,一般人讲爱是感情的爱,我们也可以说爱是世间人的爱,凡夫的爱;慈悲是佛菩萨出世间的爱,那个不一样。如果我们再用学《华严》过程当中跟诸位说,你就更容易懂,世间的爱有妄想分别执著,慈悲的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大家就好懂。所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爱,就叫慈悲,这你就好懂。
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一下断,这个统统没有的时候,佛门叫大慈大悲,谁有?法身菩萨有。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也有慈悲,不叫大慈大悲。佛讲慈悲有四个慈悲,有四种。有爱缘慈悲,这是世间法,这个慈悲跟爱的意思差不多,跟此地讲的爱是一个意思。爱缘慈悲,凡夫的,凡夫有的。声闻、缘觉叫法缘慈悲,也可以包括声闻、缘觉到菩萨,法缘慈悲;佛跟法身菩萨叫无缘慈悲,没有条件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叫众生缘慈悲,众生缘慈悲这是佛跟世间圣人有,这就是《华严经》十种当机里头,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他的心量大,起心动念他能为社会想,为一切众生想,这个爱叫众生缘的慈悲。如果他执著放下,他就变成法缘慈悲;执著没有放下,叫众生缘慈悲,这是世间的善人。
凡夫是爱缘;换句话说,是有条件的,我喜欢你、我爱你,我才会帮助你,才会照顾你,这个心量比较小。众生缘的慈悲心量就大,就像《弟子规》里面讲「凡是人,皆须爱」,那是众生缘慈悲,果报也好,殊胜!所谓是量大福大,这是一定道理的。他修的小福都会大的福报,果报大,为什么?心量大。心量要是小,做很大的福,他得的果报也小。所以得福,施跟报得福大小在心量,不在你布施多少,这是真理。懂这个道理,你就不能小看穷人,往往穷人的施舍,果报超过富有的人。
你们看《了凡四训》里头有个小故事,一个女孩子在寺庙里布施两文钱,钱很少,两文钱就像现在两块钱一样,很少。这寺庙方丈住持给她祈福,亲自给她祈福,为什么?她真诚,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心量就大。以后她做了王妃,这个地位高,又到庙里面来,她带了千金,一千两黄金来供养寺庙。老和尚还在,老和尚让徒弟代表他,给她做个消灾法会。她很不满意,问老和尚:为什么过去我年轻的时候,两文钱的布施,你老人家给我主持,现在叫你的徒弟?老方丈说:你那个时候的心真诚,我不亲自给你做,对不起你,今天你富贵了,你的心态跟从前不一样,傲慢,所以我让我的徒弟做,够了!这她才明白。这就说明布施多少没有关系,真诚、恭敬跟心量才是得福报大小的因素。由此可知,人人都可以修大福报,不一定要有钱,往往有钱人修福不如穷人。你看有钱人要进到寺庙,寺庙里面一接待劳师动众,各个都要来给你致敬,福报就消掉,当时就报掉了。穷人到寺庙布施,谁理你?没一个人理你,福报在那里。这是我们都能看得见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不能把执著,爱染就是执著,能不能把这个断掉?我常常讲,讲得很白,大家容易懂,就是控制,把这个念头放下。如果我要是主持一个机构,好像这个公司老板,你的公司要没有控制那怎么办?怎么运作?可以,事可以做,心上不要有。就是说你可以有爱,可以做取,你不能有,能做得到吗?能,叫三轮体空。上班的时候你工作摆在面前,你样样会做得很好,你有智慧,心地很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下班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是里头有爱、有取,没有有,这是最高的!
我们常讲净土宗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净宗怎么修法?净宗是爱取都远离,当然就没有有了。密宗,密宗是爱取都有,没有有,这个高,不离!我举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印光大师的关房,这是显教的,净宗,关房佛堂里什么都没有,供了一尊阿弥陀佛的像大概只有这么高,不很高,这么高一小尊,后面写个「死」字,非常简陋。可是你一看密教里面的上师,他的佛堂里面都是供养的七宝,富丽堂皇。显宗为什么不供?怕起贪心,怕你放不下,是这么个道理。密宗供得再多,他心地清净,一丝毫不染,有无不二,他到那个境界。原本这种境界,无论什么境界里面,你心地都是清净平等的,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丝毫染污,就是没有有。那是什么?地上菩萨,别教初地,圆教初住,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之后,可以,无论什么境界没有障碍。凡夫做不到,凡夫在那个境界里免不了起贪心,所以放下是对的。这就是不同根性的人,有不同修行的方法,都是值得尊敬的,都是平等的,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密宗的清净比显宗高。可是密宗,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你心要是不清净学这个法门,决定堕落,就跟禅一样,上上根人修的,一步登天;登不上去,你要学他那个样子会堕地狱,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读了《华严》,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才晓得那个修行叫历事炼心,你不通过这些考验你真的不贪吗?你没有通过甘露火王的考验,你真的没有瞋恚吗?甘露火王的考验就像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你修忍辱波罗蜜,你一定要通过那个考验。你善心善意待人,人家不领情还要把你杀掉,杀掉的时候还不叫你好死,用小刀给你割肉,一片一片的割一直割到你死,叫凌迟处死。歌利王割截身体看你能不能忍?菩萨能忍!这一关通过,通过他就成佛了,那个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当年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佛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一点怨恨都没有。没有怨恨、没有报复,我成佛头一个度你。释迦示现成佛,确实憍陈如尊者第一个证阿罗汉果。佛这些示现,身教!我们受人家一点委屈,算什么?所受一切委屈都在考验你。就好像读书一样,老师来考试,时时在考试,天天在考试。
凡是逆境恶缘是考试,顺境善缘也是考试,顺境善缘考一考你起不起贪心?你还有没有爱取?逆境恶缘考的是你还有没有瞋恚?你还有没有愚痴?如果你真的觉悟、明白了,一个人生生世世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在学习,那我相信什么样的考试你都能够接受,你的成绩一定非常优异,你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成佛要多久?一生!像善财童子的示现,一生成就。《法华经》上龙女的示现,也是一生成就,不要很长的时间。修行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那对什么人说的?不认真学习的。那个事情就麻烦,他的学校永远念不完的,为什么?升级很不容易,降级很容易,留级很容易。死了以后又回到人间来了,留级,在人间的课程没有学得好,再学!实在太坏,贪瞋痴慢太重,降级,这就非常麻烦。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升级、降级都在哪个阶段?都在欲界。总而言之,执著放不下!
佛多慈悲,千经万论时时在提示不应该有执著,执著放下你就超越六道,往后修学就一帆风顺。六道这关是最不容易突破;换句话说,就是执著这关不容易突破。因为执著是因,六道是果,突破六道这个关就是要放下执著,怎么做法?佛祖有善巧方便,让我们每天放下一点,不要放很多,每天放下、每天放下。凡事起头难,真正做到三年五载就有效果,真的你得要天天放,每天放一点,每天放一点,放个三年五载效果卓著。然后什么?然后你就能大幅度放下,愈往后面愈快,愈往后面进步就愈多,一生就成功了。尤其是修净土法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真能把执著放下,生方便有余土,不是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就彷佛我们这边的六道,方便有余土就是这个地方的四圣法界。那个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是大幅度的提升,相当於阿罗汉、辟支佛念佛往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三个,爱取有三个,爱取比较容易,从「有」断很难,这是说这一世当中,我们的造作,佛很简单归纳为这三大类。三大类当中,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就是不要有占有的念头,这是最严重的。我们在这一生非常想有,可是怎么样?缘分不许可你有。我们很想有个道场,我学佛到现在五十六年也没有一个道场,没有这个福报,缘不许可,好事!如果有这个福报,有这个缘分,可能我也是大庙的方丈住持,也不会这样子,想想好事。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就是这么示现的,一生没有道场,说一句好听的话,乐得清净,没有这些人事来烦你。你有道场就有很多事情来找你,什么都没有,这些烦心、操心的事情没有了,想想还是好事。
有了今世的因,肯定就有来世的果,诸位要晓得,今世的因「爱、取、有」,这个爱取就是无明,有就是行。过去讲无明、行,这一生现在讲爱取有,爱取是无明,有就是行。好了,你有了这个东西就决定来生有果报,来生有生,牵引你六道里去受生。你这一生心善、行善,你来生得人天果报,所以十善业道最低的层次人天因,人天的根本。我们细细想想,十善业我们做得怎么样?这十条自己给自己打分数,及不及格?想想如果不及格,你颠倒过头再去想想,想那十恶,十善反面是十恶,十恶给自己打个分数,看看有多少分?我十恶跟十善做个比较,哪个分数多,然后你就晓得你到哪里去了。不要问别人,别人知道也不会说你,问自己是最可靠的,自己生死要自己了,总要真干。
现在我们从传统文化三个根做起,这个好,时时刻刻检点反省我做到多少?天天看,天天想。昨天我还想到我们把这三样东西,《十善业道》、《感应篇》跟《弟子规》印成一个小册子,三个根,时时刻刻检点,一天至少要有一次反省检点,不能再迷惑,不能再造业了。再迷惑、再造业来不及了,尤其现在整个世界灾难频繁,你要常看到这些讯息都感到很恐怖。对修行人来说,这也未尝不是桩好事情,警策你自己,你赶快要干;你要是不干,灾难临头的时候后悔莫及。我们有一天平安好好的修一天,有两天平安要好好修两天,不要去想灾难。抓紧现在的大好光阴认真学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提升自己,这就对了。自古以来,往往逆境(逆增上缘)比顺境还要好修,还要容易成就。所以我们今天的缘也可以说是希有难逢,大家认真努力就好。
十二因缘说出来,给我们说明三世因果永远在那里循环,相续不断,这就是轮回怎么来的。轮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解决没有别的,就在爱取有,这三个你能断掉一个,问题就解决。这些都是在八万四千法门,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总的纲领。「解缘起」我们就学到此地。
下面一句『诸根智慧悉通达』。诸根是六根,眼,你比过去看得明白,过去看东西看不清楚,现在看得比过去清楚;耳,比过去听得明了,过去听没听懂,现在能听懂了,这智慧。智慧悉通达里头,还有个很深的意思,那就是什么?眼见、耳闻、鼻嗅、口尝不再执著了,不再执著是智慧悉通达。弘一大师为我们做示演,这是我在新加坡听广洽法师说的,这个老人跟弘一大师的交情非常深厚,他住在南洋,有个小道场,我去过几次。老人很慈悲,前几年往生,专修净土。他请弘一大师到南洋,在南洋弘法就住在他的小道场,也就在那个小道场讲经,听众并不很多。他说弘一法师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平易近人,人非常慈悲。日常生活,因为弘一大师身体不好,他往生才六十几岁。照顾的人感到法师慈悲,什么都不要求,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饮食起居可以说是一丝毫执著都没有。广洽法师陪他,吃东西是不是咸了一点?广洽法师嫌咸了、嫌淡了、嫌什么了,他怎么说?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没有一样不欢喜,很好侍候,一丝毫挑剔都没有;你给他穿的,他样样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从来没有拒绝过,没有批评过。
我们想想弘一大师在没有学佛之前,那个少爷脾气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他年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