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研究的对象。大批学生涌入巴罗纳、学习、研究上述两部法律,毕业后成 


… Page 16…

为公元12世纪下半叶对教会和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在他们的影响, 

西欧的秩序更好,法制也加强。 

     如果说意大利是法学研究的中心,那么法兰西则是神学研究的故乡。公 

元12世纪上半叶,法兰西有很多才华出众的神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阿伯拉 

德 (1079—1142年)。他早年放弃继承封地的权力,到巴黎求学,先后精通 

了逻辑学和神学。由于他相信理性对于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地探讨和质 

疑会给人带来智慧,并试图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使宗教信仰更加理性化, 

结果与教会方面的领导人发生冲突;又由于他才华横溢,直言不讳,得罪了 

许多同事。所以,当他撰写的关于三位一体的论文及编著的包含有150个有 

争议的神学问题的《是与非》问世后,受到多方面的攻击,并被指控制教会, 

被判在修道院终身监禁。象阿伯拉德一样主张用理性为基督教信仰服务的神 

学家虽不时受到保守派的攻击,但他们却为西方文化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意义 

深远的道路,这就是理性的道路,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中世纪西方人的文化水 

准,同时也为西方人走出中世纪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自然科学方面,古希腊、罗马的自然科学著作及阿拉伯人翻译的科学著 

作也开始有人问津,尤其是医学著作,吸引了大批读者。 

     文化发展的规律表明,文化本身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就需要对前 

段的成果作一系统清理,进行必要的整合。中世纪极盛期文化的发展也经历 

了这样的过程。整个公元12世纪期间,到处充满了文化发现,包括对古典文 

化的发现和对新文化的发现,但这些发现是比较散乱的,对基督教文化提出 

的挑战也是严峻。当基督教学者们阅读着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著作,高谈着用 

理性为信仰服务时,他们故然做出了一个大的文化发现,将亚里斯多德的哲 

学及其理性从故纸堆中抢救出来,但也同时向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提出了挑 

战:亚里斯多德认为人类理性可以独立探索宇宙的奥妙而无需借助于外力, 

而基督教则强调必须借助于神的启示。类似这样的情况迫使13世纪的学者们 

清理上个世纪的文化成果,并调动他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人类积累起来的经 

验和阅历,着手建立一个能够容纳所有真理和所有信仰的开放的思想体系。 

这就使得公元13世纪成为西方文化史上一个“整合”的世纪,阿奎那、但丁 

等人是这一世纪的代表人物,哥特大教堂则是这一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物,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公元13世纪文化整合的一般特性。 

     阿奎那(1225—1274年)早年入多明我会,曾先后在蒙特卡罗、那不勒 

斯、科隆、巴黎等地学习、教授神学、著有大量有关神学、哲学等方面的论 

文和书籍,其代表作是《神学大全》。面对着公元12世纪以来基督教世界中 

理性和信仰的冲突,阿奎那试图将两者进行协调、综合。他认为,理性和基 

督教的教条都来源于上帝,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 

充,有机统一:理性是以人类感觉为基础的,是锐利的武器,但还不足以帮 

助人类认识一切事物,而上帝的启示即基督教的信仰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 

足。但阿奎那并不认为理性和信仰处于同等地位,相反,他只是在基督教文 

化中给了理性一席之地,骨子里仍然主张信仰居于指导地位,理性居于从属 

地位。尽管如此,阿奎那的理论在中世纪文化史上的意义还是不可低估的, 

它对后世的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丁(1265—1321年)是公元13世纪末、公元14世纪初用文学作品总 

结当代文化的大师。  1307—1321年间,他写成了长达100章、计14233行 

的长诗《喜剧》(后人称之为《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和《天 


… Page 17…

堂》三部分,分别记述了诗人在地狱、炼狱和天堂中的旅程见闻:诗人在人 

生旅程中产生了失落感并在黑暗的森林中迷路。代表人类理性的弗吉尔引导 

但丁穿过地狱和炼狱,来到人间天堂。在地狱中,但丁碰到了那些选择了名 

利、权势、声色而不是敬仰上帝为其人生最高目标的人群。弗吉尔告诉但丁, 

完善的人生不能建立在这些自私的目标上;理性可以使人绕过这些物欲的陷 

阱,达到更高境界。在人间天堂,弗吉尔向但丁展示了如何才能获得完美而 

宁静的人间天堂中所需的自然美德。后来,代表上帝的启示和恩赐的倍特瑞 

斯接但丁去参观,天宫中的宁静与欢乐使诗人大为感慨。整个作品实际上反 

映了但丁同时代人感到困惑与不安的各种文化问题,包括理性和信仰的关 

系、自然和恩赐的关系、人力与天意的关系等。但丁同阿奎那一样,也在做 

调和两种不同观点的工作:一种观点认为人是自身及自然界的主宰,另一种 

观点则认为人是迷途的孩子,其命运由上帝主宰。但丁通过其作品,不仅总 

结了中世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际上也表达出了他对人生的基本看法。 

     像神学家和文学家一样,艺术家们也试图表现出系统的宇宙观,哥特式 

教堂是可与《神学全书》和《神曲》相媲美的杰作。 

      “哥特式”一词最初是对中世纪蛮族建筑的蔑称,现在一般指1150年前 

后从法兰西皇室领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艺术和风格。早期的哥特式建筑 

一般都是都市中的大教堂,公元13世纪开始,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得到推 

广,大教堂和公共建筑物应用居多。 

     哥特式教堂的独特神韵主要表现在下述各点:美学上,它具有强烈的秩 

序感,裸露的拱助和扶壁及筒拱形成了一幅壮观的几何造型;似乎向人们昭 

示,上帝这位最杰出的建筑师,创造并仍治理着这个秩序井然的自然界;采 

光方面,它在建筑史上独成一格,只要一走进教堂,从高大的窗户上射进的 

温和而斑斓的光束就会使人感到仿佛是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世界,使 

人感受到神圣的本质,精神上产生升华;音乐和合唱更增添了它的和谐感。 

所有这一切都使信徒们感到上帝的存在,从而更加虔诚信教。 

     公元 11世纪前后开始、历时达三个世纪的西方文化复兴,尤其是公元 

13世纪到公元14世纪初的文化整合活动,与同时代其它地区相比水平不能 

算很高,但对西方来说,却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它不仅标志着西方最终从 

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文化贫乏期中解脱出来,而且在很多方面为欧洲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统一语言的衰亡和方言的兴起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它产生于人类社会,与 

社会并存。社会在发展,语言文字也相应地有所发展。作为文化的载体,语 

言文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为任何其它工具所不能代替。一个民族语言文 

字对这一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中世纪初期,由于罗马帝国的解体,与罗马政治体制和文化息息相关的 

语言文字也受到致命打击。过去,在罗马帝国的极盛期,拉丁语作为帝国统 

一的官方语言,曾为帝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希腊语则在 

文化界广泛使用,同样为古典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罗马帝国 

的垮台和列国的兴起却使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种巨变面前,希腊语未 

能经受住冲击,很快成为一种死的语言;拉丁语则因失去了过去的官方语言 


… Page 18…

地位,同时也由于其大量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已远远不能反映巨变后的欧洲社 

会,虽经改进而产生了所谓的中世纪拉丁语,但其使用范围仍不断缩小,逐 

渐变成了教会和学术界使用的语言,日常生活中很少人使用,即使在拉丁语 

的故乡意大利也是如此。 

     伴随着统一语言的衰亡而发生的是一系列方言的兴起。从拉丁语直接演 

变而来的方言主要有法语、意大利语等,统称为罗曼语言。从日尔曼语发展 

而来的德语、英语等也流行起来。这些方言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生活和文学 

中正式的语言。 

     法语是中世纪前期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语言,书面文献可上溯到公元842 

年《斯特拉斯堡誓言》。中世纪初,法语有两大方言,即北方的奥尔语和南 

方的奥克语。奥克语的方言是普罗旺斯,曾是广泛通行的文学语言。 

     与其母语拉丁语相比较,法语的语音有很大变化。语法方面,法语比拉 

丁语大为简化,名词已不像过去那样需要变格,复数词尾—S或—es虽仍保 

留,但在言语中已不再发言,词汇的阴性或阳性仍有所区别,但通常不由名 

词表示,而由相应的冠词或形容词表示。 

     中世纪的极盛期,用法语写成的英雄史诗和宫廷爱情诗,用北部方言写 

成的英雄史诗以歌颂英雄人物的事迹为主题,被广泛传唱的史诗《武功歌》 

描述了查理曼反击穆斯林的历次战役,也描写了反叛的贵族及封建主之间的 

战争。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是公元11世纪末问世的《罗兰之歌》,它描写了 

封建臣仆对领主的耿耿忠心,表达了基督徒对信仰的虔诚。诗中的主人公罗 

兰是查理曼的外甥,在一次与穆斯林的战争中,他奉命率一军殿后,被敌追 

及,不幸阵亡。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盛行的则是另一种诗歌,即宫廷爱情诗。吟唱 

诗人通过宫廷爱情诗而把高尚的情操赋予贵族妇女,把他们赞美为女神,让 

人们效忠于她们,崇拜她们,为了对她们的爱,不惜牺牲一切。贵族妇女也 

常将吟唱诗人请入宫中演唱,也有的贵族妇女甚至自己写诗,要求“骑士” 

们对她们要温文尔雅,温存体贴,要求骑士们衣着得体,能诗善乐,风度翩 

翩,忠诚勇敢。这些文学都对法语语言文字本身及欧洲文学传统产生了重要 

影响。 

     德语是西日尔曼语支的一个分支。公元4—5世纪日尔曼民族大迁徙以 

后,南德阿雷曼人所说的古日尔曼语即所谓的高地德语由南向北扩展,一直 

延伸到亚琛、杜塞尔多夫、爱北斐特、马格德堡一线,此线之南说高地德语, 

此线之北说低地德语。但此时由于南北发言悬殊,尚无统一的德语。 

     公元8世纪末,高地德语辅音开始发生变化,形成所谓古代高地德语, 

并成为当时的书面语言。古代高地德语存在于公元8—11世纪初,它的形成 

对德语的发展是一大进步。 

     随着古代高地德语的产生,德语一词也在公元8世纪末前后出现,最初 

在纯用于指东法兰克的民族语言即德语。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建立“德意 

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一词才具有了政治属性,成为一个国 

家的称谓。 

     公元11世纪中期至公元14世纪中期,即1050—1350年,德语进入了其 

中古高地德语时期。期间,古代高地德语的辅音字母发生变化,如SK演变为 

SCh等;部分字尾元音发生弱化直至读音消失,如词尾元音字母“e”到中古 

高地德语后期已逐渐失去发音。德意志骑士参加十字军东征,广泛接触到异 


… Page 19…

族语言文化影响,使中古高地德语充斥着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同时,由于公 

元11—14世纪期间欧洲和德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等生活的巨大变化,中 

古高地德语的词汇以比前大大丰富了。这些都是古代高地德语所不具备的特 

点。 

     中古高地德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象瓦尔特·封·福格尔瓦德 

 (1170—1230年)的《菩提树下》、享利希·封·维尔德克(公元12世纪 

上半叶—13世纪初)的《爱纳伊特》的骑士抒情诗既写了英雄人物的浪漫爱 

情又抒发对祖国的强烈的爱;哥特弗里德·封·斯特拉斯堡(公元12世纪末 

—13世纪初)的《特利斯坦和绮瑟特》等传奇故事歌颂了主人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