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墓谜情-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祝_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石狮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当走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三人具是被眼前这景观一惊,而幕修则刻意的和游人保持了一段距离。他拿出罗盘对着这神道脸色大变,然后快速收起了罗盘。我和安翔飞一脸的疑惑,但是幕修没有说,我们此时也不好问,因为在这和朱雀门外的这条神道之上,人流明显的比其他地方要多的多。
虽然我们的目的不纯,但是面对此番景象也是忍不住多驻足浏览了一会儿,再仔细看了一遍这些无头石像后,在幕修的催促之下我和安翔飞才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这写无头神像。
从神道下来继续在往前走就应该是到了司马道的东侧了,但是在这之间的一段路上,却给人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
“你们发现没有,这条路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头啊?”我首先开口道。
“是啊,有点,按道理这里怎么会有座山呢,这不是挡住了风水吗,而且青龙,白虎,玄武,几个门外都是敞亮敞亮的,这里反而出门就是一座大山是有什么讲究吗?”安翔飞听我这么一说,也迷惑的说道。
“先不说了,回去再说。过了前面我们就能出去了。”此时迎面不远处几个巡逻的安保人员真像我们走了过来,幕修赶紧低声提醒了一下我和安翔飞。
第四百五十一章 无字碑
巡逻队刚刚走过我们三人便快步向前走去,这时依然算是基本绕着乾陵游览了一圈了,所以我们就算是任务完成,回去该研究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了。
但是没想到刚刚往前走了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就看见一块石碑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luolu,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而这就是传说中武则天为自己设立的无字碑。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不愧为历代群碑之冠。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而且很多游客们此时都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所以看得出来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而至于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在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正符合了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前人后人无法沟通、协调和照应,历代题字鸡零狗碎,毫无章法,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其中惟有一一三五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这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旁边还有汉字译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因此,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我们三人当下走进这石碑仔细观瞧了一番,我是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东西,因为这块石碑就是一块什么也没写的石碑。我是没有过多的兴趣了解研究什么武则天的历史,所以单看这一块无字的石碑,也是无聊至极了。
而在看安翔飞和幕修,安翔飞的表现基本和我差不多,看得出来他也是对这个无字碑兴趣索然,而幕修则让我大跌眼镜,只见他围绕着无字碑左转右转,而且还伸手前前后后的抚摸了一遍这石碑,要不是被旁边的守卫给阻挡我怀疑他都有可能直接趴在这石碑上面呢。
在被守卫拒绝之后,幕修的异常举动好像也引起了守卫们的注意,于是很快就过来了一队护卫,守候在这无字碑的旁边了,而且他们眼神不断的观察这=着我们,好像只要我们一有什么出格的行为就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过来制服我们。
眼见没什么机会了,好在我们已经把这乾陵外围一圈基本算是观察了一圈,出了乾陵我们直接就到了不远处事先定好的酒店房间里,而一进房间,幕修话也没说,直接就拿出了电脑,看的我和安翔飞是一头的雾水,但是看他这么认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所以也不好打扰,我和安翔飞于是就一人一边的坐在了他的两侧。
幕修在电脑上搜索了半天只见上面出现了乾陵地宫的介绍,当然这些上搜索的资料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靠谱。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
“根据西安文保中心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专家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
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樊英峰先生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壁画和朱墨题刻。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可以深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那时,盛唐文化的独异风采将让世界为之瞩目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李淳风
看罢,这无字碑,我们三人便匆匆暂时离开了乾陵。 回到房间,我们三人当即就开了一个小会。
“在刚才看了乾陵一圈后大家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幕修先说道。
“在我看,我们就得在晚上趁着守卫空虚的地方,拿炸药炸开一个口子进去,至于无声炸药就交给我了。只是这乾陵看样子规模估计是很大的,不知道在哪里入手好啊。”安翔飞痛快的说道。
“不对,不对,有问题,看着乾陵的位置来说这个陵墓可不是一般的陵墓,既然几百年来都没有人能够进的去墓里面,说明这个墓一定是有讲究的。而且暂且不说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墓,就单说不管是李淳风还是袁天罡这俩个人选取的风水墓穴来说我们都不可大意,轻视啊。”我说道,因为今天在看了一圈乾陵的风水穴位后,不知道为何心中总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幕修呵呵一笑,看了我和安翔飞一眼道:“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都有问题,今天据我观察,这乾陵背靠梁山,乃是龙脉之上。单从风水来说,这风水布局堪称奇特,龙饮水,凤望天。这是典型的金龙升天穴。 在就单说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俩位人物。二人对于这乾陵的风水有过争辩,虽然最后李淳风获胜,但是有历史人文因素,所以就袁天罡对于这乾陵风水的看法我们也得参考。”
“李淳风 和 袁天罡到底是谁啊,这两人是干嘛的,你们怎么一直提到这俩个人呢?”安翔飞摸了摸头,一脸迷惑的问道。
我笑了笑解释道:“李淳风,是岐州雍人(陕西凤翔县)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
士。”李播“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一定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早在贞观初年,李淳风在李唐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生于岐州雍(今陕西凤翔县),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九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十七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六一八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李淳风成为秦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四十年。
而且根据记载李淳对于历史贡献来说可谓是车载斗量啊,例如有整理算经,编纂 《麟德历》以及后面 改革浑仪 以及预修《五代史志》,还有一部星像学著作《乙巳占》等等对后世都有巨大影响的贡献。
不但如此民间关于李淳风的各种传奇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天宫院的“风水”的故事传说,天宫院始建于唐,明清重建和续建的天宫院,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李文明介绍,当地在申报天宫院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时,航拍发现,袁天罡墓、李淳风墓及天宫院,均处于一条直线上。而天宫院所处位置,其地形恰好为“九龙捧圣”中心。
围绕天宫院所在地四周,有九条明显的山脉,山脉好似条条蛟龙,从九个不同的方向汇集于天宫院。九条龙的龙头所捧处,即天宫院所在地。于是,“九龙捧圣”一说传开。
近年来,阆中风水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表明,天宫院的“风水”的确了得。该会研究员们认为,一代相术大师袁天罡和一代风水大师李淳风,当年步气不远千里从长安来到阆中,并为阆中的山水相留,是有原因的。至少,两位大师认同当地的“风水”。
一位名叫喻星富的风水文化研究者,几年前就对淳风寺其风水进行过研究。位于相距天宫院不远处的淳风寺遗址,为当年李淳风在阆中居住时的宅地。
喻星富研究发现,淳风寺坐落在一个坐东向西的小山梁上,依地势看,淳风寺是“坐良向坤”,寺庙所坐的父母山是良寅山,最高峰在甲上。淳风大师生前选此“天市垣”、“北斗星天柱”、“风星”所居之地域,来研究天文地理,实地观天测地,占风,确为难得之佳地。
按照喻星富的说法,“站在淳风寺,四面眺望,周围是高山回环,草木茂盛,让人‘眼界轩豁,气象爽丽。”淳风寺的地形,如“鸾凤飞舞”,唐时此处即被称之“仙鹤会”。
当然,风水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值得怀疑的。但“风水”作为一种现象确实客观存在, 足以说明这李淳风还是个风水大师呢。 不仅如此在传说之中,更是有把李淳风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