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91-痧胀玉衡-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名:痧胀玉衡
作者:郭士遂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属性:忆昔癸未秋,余在燕都,其时疫病大作。患者胸腹稍满,生白毛如羊,日死人数千,竟不知所名。有海昌明经李
君见之,曰∶“此痧也。”挑之以针,血出,病随手愈。于是城中舁而就医者,亦日以千计,皆得愈而去。顷之,症变
而为嗽,嗽甚轻,不半日随毙。时李君已出都。有知者曰∶“此亦痧也。”用前法挑之,亦随愈焉。余时目击其事,归而
与知医者言之,卒疑信交半,无何,则吾乡挑痧之法盛行矣。先是乡人有粪秽感痧,利用钱物蘸油而刮,及此多用
挑。然行之大都妇人,以故为名医者不道,及考诸医书,古时未有论及,后人稍有青筋之说,仍略而不详,因而求人之
信者少,疑者益多。用药之方,遂置之不论。人不幸犯是症,无得全者。噫!是可悯也。友人右陶郭君明理读书,旁
搜医学,见近之患痧者日益众,而治瘀者不闻,乃精心殚思,推原于小儿痧疹之理,兼求之古方,多有不言痧而见痧
之意者,且验之诸所救疗,无或爽,因以自信。遂发愿广之天下后世,为百千万人命之救,着有《玉衡》一书。右陶之
心切矣,右陶之功大矣!右陶尝言∶“痧本无定脉,凡脉与所患之症不相应者,即为痧之脉;痧亦无定症,或感风、感
食、感劳、感痰,而以本症治之不效者,皆为痧之症”。为立之方,使知遵也,为记之验,使知信也,后以药性终之,
使知用之有宜不宜,不与它症同也。右陶治痧之法,于是书乎全,而世人将读其书以治痧,兼以治右陶之所不及治。右
陶之心,于是大快。虽不欲居其功,功又安归哉!余既见痧之事,又信右陶之说,敢为之言,虽然不足为愚者道也。
x时康熙十四年乙卯重阳日里人王庭题x
自序
属性:尝论一元运化,升而为天,凝而为地,人生其中,道配三才,惟其克佐天地之所不及也。所以大之兵农礼乐,小之
屠钓工商,缺一不可。而况炎帝肇创,尝药疗病,尤斯人生死所系者乎。历代相沿,神医迭出,载籍纷纷,惟救疾苦,
孰意痧胀一症,时有悬命须臾,兆变顷刻者,竟置不论。如云林龚先生,所志诸书,历有年矣,迄今诵法不衰,时多宗
之,然云青筋,所谓痧也。惜自古以来,从未论及,是以其疾往往不治。余窃以为生死甚大,望医如望拯溺,讵可听人
之有是疾而不为之生全乎。余高曾以经术起家,箕裘累叶。余少列宫墙,读古惠鲜怀保,慨然有恫恤生民之志,尝愿为
愁者解困,危者苏命。因遍阅仲景、东垣、丹溪诸先生论。而帖括所拘,有怀未展。鼎革以后,播迁不一,或羁留武
水,或跋涉秦溪。每忆昔年寻章摘句,不过淹蹇一身,毫无裨益于世。既而旅食江淮,浪游吴越,所在时行痧胀,被祸
不少。余心恻然,思得一术以济之,窃恐世人犯而不识,多有坐视其死者。故凡遇杏林先辈未尝不造而问焉;见松隐异
人,未尝不就而请焉。即册籍所载,鲜不于晤对之间,互相参考,然于痧也,究不得一要旨。以后返棹 李,搜求高曾
所遗前贤诸秘草,有其传变难治异症,或定于濂洛大儒,或议诸楚粤高士。虽篇页零星,各有同异,皆透参《灵》、《素》、
《甲乙》诸经,以推展仲景先生之意,惜专籍无传,沉埋日久,而古人精秘尚未出也。余日夕究心,始悟痧胀变端,总
其大纲,撮其要领,遂得历历措施,无不响验。余特虑斯疾勿辨,贻祸无穷,故为之推原其始,详究其终,深悯斯疾之
为害,不忍不有斯集也。虽然医者治疾,尤百工治事,此握一规,彼挟一矩,有一定之法,无一定之用。故余虽获遗
言,尤必酌量于累黍之度,而神明其治法焉。此非昔人无是疾,今人始有是疾也;抑非昔人之病可略,今人之病当独详
也。余所以念兹在兹,日孜孜焉从事笔墨间,惟此救人是论。要不外夫推己之心,俾天下咸慰及人之愿斯已耳。昔人
有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余独不敢云治身,与为天下有二也。盖医之为道,惟视人如己者乃可
施。至于风气之强弱,年岁之多寡,精力之浓薄,必须以己为断,然后原疾量药,贯微彻幽,度节气而候温凉,参脉理
而合轻重,始乃取应如神,捷于桴鼓。不然卤莽从事,是尤南辕而返北辙也,乌可得哉。
x时大清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灯月 李郭志邃右陶氏自序于裕贤堂x
续序
属性:尝稽古今医学,备悉万病,独不明痧,因而人鲜其传,无奈世之患者比比也。既有此病,不可不求有以治之。余因
以治之所验,悉其症之所由。于甲寅岁着《玉衡》一书,偕同人互相参订,急而行之,亦济生之念所不得已也。书中凡
叙痧说,似已具详,两年来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伤人最多,非为世所罕识。尤余前书之所未及,因又有痧
刻之续。凡以因时所犯,略采异验为集,夫亦谋诸同人,非敢以自矜也,幸天下不以多赘而忽诸。
x大清康熙十七年戊午岁季秋吉旦郭志邃右陶文载识x
凡例
属性:──言有不实,治有不效者,一句不载。
──药有不当,用有不明者,一味不入。
──据症用治,立方制宜,非痧不录。
──按脉阅筋,恐人有误,详之有据。
──砭刺痧筋,必须紫黑毒血,据为实见。
──载杂症,仅取兼痧,诸病虚实,悉在所略。
──心腹痧痛,刮放即愈。不烦医药者,不重加载。
──治验不过一二三四,惟略见治法为准,余不多赘。
──余近地气禀柔弱,故方中分两,从乎减少,便能取效。此虽传示四方,不敢多加。
──制方分两甚少,若遇西北,风高土燥之地,刚强勇壮之人,其分两必须加倍,或加二倍三倍,方能有效。
──饮汤规则∶云稍冷者,九分冷一分温也;云微冷者,八分冷二分温也;云微温者,冷者四分之三,温者四分之
一也。
卷之上
痧症发蒙论
属性:夫君子生于斯世,不屑为天下无所用之人,则必求为天下所必需之人,故君子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盖良相济世,
良医济生,其所以行我心之不忍者,事有相符,而道有相类也。余于伤寒、痘疹、惊风、虐、痢与夫胎前产后等症,俱
所潜心,姑不具赘,独是痧之一症,缓者,或可迟延;急者,命悬顷刻。在病家必当诚心请救;在医者必当急为赴援,
非若他症之可以迁延时日,姑且慢为调治也。迩来四方疫气时行,即今丑寅年间,痧因而发,乡村城市之中,俱见有此
等症。或为暗痧,或为闷痧,或为痧痛,或为落弓痧、噤口痧、扑鹅痧、角弓痧、盘肠痧,或又因伤寒、虐、痢与夫胎
前产后等症,而痧兼发,甚至阖门被祸,邻里相传,不可重悼。余尝遇此等症,临危急救,难以屈指。其治之大略,有
三法焉∶如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此二者皆其痧之浅焉者也,虽重亦轻。若夫痧之深而重者,
胀塞肠胃,壅阻经络,直攻乎少阴心君,非悬命于斯须,即将危于旦夕,扶之不起,呼之不应,即欲刮之放之,而痧胀
之极,已难于刮放矣。呜呼,病濒于死,谁不伤心,痧症至此,信乎非药不能救醒,非药莫能回生。则刮放之外又必
用药以济之,然后三法兼备,救生而生全,庶乎斯人之得有其命也。其如世有刮痧放痧之人,仅有刮放之能而已,余俱
非所长也。故痧有放之不出,刮之不起,便云凶,而且放痧数次不愈,刮痧数次不痊,便听命于天而垂毙者,往往皆然。
若夫业医诸友,责在救人,推其心,岂非当世之所谓君子与。然其间或有云诸书不载痧名,满洲因而谓非药可疗,不知
载籍之内,原有云绞肠痧者、有云干霍乱者、有云青筋者、有云白虎症者、有云中恶者,此皆痧之见于诸书,但略而不
详,未有专家。然不见有云是宜绝药,诚彰明较着而可视也。况痧有为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寄于头痛之条;
痧有为真心痛,亦朝发夕死,夕发旦死,寄于真心痛之例。此二症者,虽属不治,若知其原于痧者而疗之,亦可挽回。
况痧有为头面肿胀,一似大头瘟;痧有为咽喉锁闷,一似急喉风;痧有为眩晕昏闷,少顷云殂,一似中风、中暑;痧有
为喑哑沉迷,身体重痛,一似惊魂落魄;此皆其势在危急,刮放不急者,非药将何以救之乎。而况痧有头痛、寒热,类
于伤寒;咳嗽烦闷,类于伤风;与夫因疟而兼痧,因痧而化疟;或又痢以痧发,痧缘痢生∶而痧症百出,传变多端,更
不特如此而已也。诸如鼻红、吐红、泻血、便血,由痧而得者有之。更有大肿、大毒、流火、流痰,由而生者有之。或
又有胎前、产后、气郁、食郁、血郁、火郁,而痧之兼发者有之。或又有痧而手肿、足肿、手痛、足痛,连及遍身不能
转侧者有之。或又有痧而胸胁肚腹结成痧块,一似痞闷,一似结胸者有之。或又有痧而吐蛔、泻蛔、食结、积结、血结
者有之。或又有痧而心痛、胁痛、腹痛、腰痛、盘肠、吊痛、遍身疼痛,几不能生者有之。况痧尝有内症所伤,将濒于
死者,男子犯此,一似蓄血,而血分之治法不同;女子犯此,一似倒经,而气分之治法亦异。盖痧之为病,种种不一,
难以枚举,予特指其大略。而明其最要者,须看脉之真假,认症之的确,然后投剂必当,用药无虚。若痧在肌肤,当刮
即刮。痧在血肉,当放即放。痧在肠胃、经络与肝、肾、脾三阴,当药即药。若痧气肆行,不拘表里,传变皆周,
当三法兼用。务在救人于将危,而回生于将死。余之治此等症,随处救人,确有奇验。窃恐前人无论,难启后贤,因着
为集,仍不敢秘,以公诸世。庶几其有以行我心之不忍,而幸不为斯世无所用之人欤。
卷之上玉衡要语
痧分表里辨
属性:痧之初发,必从外感。感于肌表,人不自知,则入于半表半里,故胸中作闷,或作呕吐,而腹痛生焉。此可以刮痧
而愈,不愈,用荆芥汤、藿香汤之类而选用之。痧感于半表半里,人不自知,则入于里,故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痧
毒冲心,则心胸大痛,痧毒攻腹,则盘肠吊痛。此可以放痧而愈,不愈,用陈皮紫朴汤、棱术汤之类而选用之。痧中于
里,人不自知,则痧气壅阻,恶毒逆攻心膂,立时发晕,即欲刮痧而痧不起;即欲放痧而扶之不起,必不得放,即扶起
放之,而发晕之时,气血不流,放之亦无紫黑毒血流出,即有些须,亦不能多,略见紫黑血点而已。此痧毒入深,大凶
之兆。斯时病家求救甚切,方可用药。余但审脉辨证,的系风寒暑湿,气血、食积、痰饮,何因而施治,令其苏醒,气
血流动,然后扶起放痧,渐以调治。如不醒,即择牛黄丸、三香丸、救苦丹之类以救之。如此重症,必需医者慈心大发,
立时连进汤丸,方能有救,迟则必死。
卷之上玉衡要语
治痧宜看凉热
属性:痧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而不寒;犯太阴则腹痛;犯
厥阴则少腹痛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而皆身凉。犯乎肺则咳嗽痰喘微热,甚则鼻衄;犯乎心则心痛或心胀,其头额冷
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乎膀胱则小便溺血,甚则身热;犯乎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乎肝则沉重不能
转侧,晡热、内热,甚则吐血;犯乎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口渴,下则便结。治痧当辨身凉身热。盖身凉者、内热者,
宜攻其里,表热者,宜透其肌。
卷之上玉衡要语
唇舌辨
属性:痧者,急症也。若昏迷不醒,口不能言,其心胸烦闷,一种难过之苦,将何以辨之?治宜先观其唇舌。色黑者凶;
色黄者重;色淡红者,较之略轻。盖黄色而知内热,黑色而知热极,淡红色虽热,用药不可太冷。又要看有苔无苔,其
症始有治法矣。
卷之上玉衡要语
大小便宜通
属性: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而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而分利之。
卷之上玉衡要语
咽喉治法
属性:痧症危急,若犯咽喉,则痰喘如锯,先放其痧,急用薄荷、鼠粘子、童便、山豆根之类以清之,或兼用冰硼散以吹
之,然后,余症俱从缓治。
卷之上玉衡要语
治痧当绝其根
属性:痧之为害,治之虽愈,若一有未除,即复肆毒,又遍周身。如在表者已刮;在中者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