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开始录制第三部经,我们选择的是阿弥陀经。前面曾经录过六祖坛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事佛吉凶经是学佛的初阶,也可以讲是学佛人第一部应当读的经典,使我们了解佛法的大意,以及修学的态度、方法。坛经是禅宗的根本。
今天我们开始录制这一部弥陀经,这是净土的根本。所以这个三部经,首先录出来,也是大乘佛法修学最重要的典籍。尤其是在中国的佛法,我们可以这么说法,中国的佛法的特色,就是在禅宗与净土。
当时考虑录这几部经,我们也想用最短的时间跟诸位作一个介绍;以后想想,这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所以考虑到最后,我们还是不受时间的限制,总希望帮助诸位对于这个甚深经典的理解以及修学。所以我们决定采取蕅益大师的要解,作为这一次研习的依据。蕅益大师的要解流通得很广泛,最初它是被收在净土十要,这一本书里面,印光大师有一篇序文。净土十要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就是一般寺院,佛经流通处都有,在台湾曾经翻印过很多次。这一部书是修学净土的宝典,可以说是无上的法宝,也是蕅益大师一生精血的结晶。在民国初年,圆瑛法师曾经为要解作了讲义,宝静法师也有讲义,这两部讲义都写得非常好,因为这两位大师都是近代人,在佛法修学都有相当的成就。这两部讲义呢?特别是圆瑛法师的讲义,在我们本地普遍为大家所欢迎,也是普遍为大家所爱好。这个讲义的本子流通得很广,我们华藏法施会也不例外。应大众的要求,在去年我们也影印了大师的要解讲义;同时我们也将弥陀经的讲义,以及圆瑛法师的劝修念佛法门,再加上西方确指,我们把这四样东西合印成一册,赠送给大家。我们的本子是精装本,第一篇就是弥陀经要解讲义,第二篇是阿弥陀经讲义,第三篇是劝修念佛法门。这三种都是圆瑛法师的著作。末后,西方确指,虽然是扶銮之作品,但是这个确确实实是菩萨讲的,不同于一般的灵鬼。里面所说的都是非常正确的佛法,而且很合乎佛陀教导的修行方法,值得我们采取。这一篇文章,印光老法师也有序文介绍。所以我们将这个四本书,把它合印一起,供养给发心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位同修。这个本子我们图书馆有,虽然送得很多了,但是现在还剩下一些,有需要的可以向图书馆来请。
要解最初是收在净土十要,刚才我跟大家讲过,这个净土十要,我这个地方用的本子是香港翻印的本,原本净土十要。这个本子,一共是有五册,在本省所流通的净土十要,大多数是用这本子影印翻印的。有些呢,它是照原来印成五册;也有的,它把这个五册合订成一本,精装一册,这个十要就装订成一册了。这本子都很好,不管它是五册装也好,一册装也好,内容都是一样。真正修净土的,这一部书是不可不读。特别是近代的净土宗的祖师│印光大师,对这本书非常地重视。如果是发心修学呢,这个可以说是净宗必读的经典,也是我们主修的经典。
十要,顾名思义,它里面有十种;其实后来的大师,还有很多东西附在里面,不只十种。经呢?只有一种,就是阿弥陀经,其余多半都是论典。经本,就是著述,我们选定之后,决心依照这个本子来给诸位讲解。这个本子,我们尽可能在电视画面上,把重要的都写在字幕上介绍给诸位。至于经本,我们就不必像从前一样来影印赠送了,这本子流通得很广,诸位随时可以得到。前面两种,那是不得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流通得很少,一般人找不到这个本子。坛经虽然流通得很广泛,曹溪原本很少见,有许多人没有见到这个本子,所以我们必须要流通,要将这个本子赠送给诸位。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第一次照理讲,我们要讲玄义,就是把经典的内容先给诸位作个介绍。可是我觉得在没有讲经之前,我们先把净土的大意,给诸位作一个概略的说明。
今天的题处,一个题目‘代悬示,净土科学观’。诸位请看字幕。这是过去学校里面,题处这一个题目,是一个专题讲演的题目。今天,我就把这一篇跟诸位作个介绍。首先我们要说明一般的误会,这不但是社会对我们佛法的误会,乃至于学佛的人,也免不了这种误会。‘宗门’,指的是禅宗‘,离言说,指心性。’禅宗所标榜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离言说,指心性,这是相当高的境界,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换句话说,对宗门无从下手,这是难。那么‘教下’呢?包括了华严、天台、三论、唯识。那么这个几宗,几个宗派,都是属于教下。教下,‘多言理,少说事。’有一些人误会了,这些人玄谈,教下玄谈;清谈,理说得很玄,于事无补,好像所说的都空话。实在是很高明,不是中下根性的人所能够体会得到的。于是乎宗门教下变成什么呢?‘士大夫所宗’,他们是社会上有学问,有地位的人去学佛,总是宗门教下里面去探讨。对净土就忽视了,这是产生了很大的误会。因为‘净土’的经典,‘多说事,少说理。’大家认为这叫‘老太婆教’。我在学佛的初期,也有这样的误会。看看弥陀经,这个没什么稀奇嘛!好像一看就懂,这种经还用得着讲解吗?一看就明了,似乎不是对知识程度高的人所说的。这一种见解,这样的观念,都是‘未解佛法根本,事理不二,法门应机,万法一如之正觉也。’
到我们学佛学了几年之后,才发现到我们从前的确是误会了,的确对于净土错解了;真的不晓得净土是佛法的根本,说理也好,说事也好,理是事之理,事是理之事,理事不二啊!所谓宗门、教下、净土,乃至于八万四千法门,乃是世尊应机而说。不管怎么个说法,总而言之,万法一如,所谓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才是正觉。何况这一个法门,这个净土法门,在所有法门里面的确它是根本法门;这个意思,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得很清楚。
华严会上,世尊是以善财童子作为大乘修行的榜样。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得根本智,以后,这才出来参学。在参学过程当中,第一位他所遇到的善知识│吉祥云比丘,四十华严所讲的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教给他的,就是念佛法门,诸位要知道,第一位善友传授给他的法门是念佛法门。那么换句话说,这个就是修学的基础,修学的开始。到最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与我们这个法门相应了。不但教他念佛,就教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劝善财求生西方净土,普贤菩萨率领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四十一位是指的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叫四十一位。每一位里面,那个菩萨的数量,都不是我们算术比喻能够得知的。那么这个一头一尾,彻始彻终,都是念佛法门。当中这些善知识,所表现的,就是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
那么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帮助念佛法门,而是以念佛为主修,八万四千法门乃是助修,正助双修。这个主修就是正修,这一种教学的意思,教学的方法,在华严会上已经很明白地表露给我们看,我们读华严难道还不觉悟?对于这个法门,还能够说认识不清吗?还敢说这个法门是老太婆教吗?试想想,文殊是何等人物?普贤是何等人物?都是古佛倒驾慈航,示现在等觉菩萨的地位,开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在修学,领悟到这一层,才虔诚肯定这个法门之殊胜。那么我讲这个弥陀经,也是不遗余力。第一次讲弥陀经疏钞演义,我用了四年的时间讲圆满。第二次图书馆成立之前,在李月碧讲堂,我讲疏钞玄义,用了七十多个小时讲完。然后接着在图书馆里面,讲疏钞演义,大概还要半年的时间可以讲圆满。第二次,比第一次用的时间要多,讲的也比第一次更为详细。这就是这个法门对于我们自己修学太重要了。将来有机会,疏钞演义我们也计划再录影,制作录影带之中。
误会消除了,我们要讨论到本题了。本题里面,我们分为五个段落来给诸位讲解。第一个大段,这就是‘信心之建立’。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这个‘道’就是佛道,佛道的根源。‘信’是修学佛道,或者修学菩萨道,或者我们这样说;佛菩萨都是觉悟的意思,觉道、智慧之道、觉悟之道,‘信’是它的根源。‘功德母’,一切的功德都是从信心而生的,所以这个信心乃是一切功德之母,‘母’是能生的意思,能生一切功德。那么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信什么呢?‘信有真性’,真性就是佛性,佛在经典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真性就是佛性,既然有佛性了,所以皆当作佛。所谓作佛就是作一个智慧圆满的人,觉悟圆满的人,那就叫做佛,‘佛’是智觉都圆满。这是我们首先要相信,而后以这个信心为修行的基础,才能够圆满成佛。‘信有情识’,情识是什么呢?迷了之后,真性迷了,变成情识了。‘情’是感情,‘识’是分别;在一切境界里面,起了分别心。‘信’一切‘芋x,‘信’一切‘理’。一切事有没有呢,当然有,因为它有理,有理必有事,有事必定有个理。如果和前面来讲,真性是理,情识是事。所以这个‘信’之一字,非常的重要。
‘然而,“信”有“智信”、有“迷信”’,佛法里面,取的是智信,不要迷信。今天我们讲信佛,他这个信究竟是‘智’还是‘迷’呢?我们要把它分眺﹛C如果这个信要是迷信,那么有什么大作用?为什么呢?迷信不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智信。所以佛法常说的,叫正信,正信就是智信。因此佛法里面讲的信,的确不同宗教所说的信。
一般信仰宗教的人,他信上帝也好,信神也好,他那种信的确是迷信。我们也可以说,他不许可智信;因为智信,你要去研究,要去追根究底,把那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这才能够相信他。如果宗教你要把他的根底搞清楚了,那你就不信了。
佛法则不然,佛法需要你把事实真相全都搞清楚,你的信心就建立了。所以佛法不要迷信,不教人迷信,他教人是破迷开悟,他教人要成就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够破除迷惑,才能够相信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那么这样子,我们现前智慧没有开,我们今天接受佛陀的教育,对佛教产生了信仰,当然这个信仰在初期是不成熟的,所以初期的信仰叫强信,勉强的信,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完全迷信,他是有条件的。
诸佛菩萨是正人君子,是圣人,是贤人,我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欺骗我们,他的言行决定不是虚伪的,没有夸张的。像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说的‘如来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相信这个。佛的基本戒条里面,五戒,不妄语,佛教我们不妄语,他自己当然没有一句假话,我们是基于这一个观点来信仰。可是信了以后,佛要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可见得佛并不迷信。佛不会说,我这么说,你就这么信,佛没有说过这个话,那么这种态度太武断了,那是迷信。佛讲的,我说的这些,你们去证实,这是智信。到你证实了,你就完全了解了,所以这个时候这个信才叫做真信。
诸位看这个表解‘智信’是讲的‘明心见性’,是‘统系学问’,就是有系统的学问,这个是属于智信。明心见性是智信最高的境界,统系学问是智信的开端。我们现在研究佛学,佛学它有体系,它有很精密的结构、组织,所以这个学问是属于有系统的。统系的学问,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那么‘迷信’,恰恰与这个相反,‘未究其理’就相信他,对于他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莫名其妙,他就相信了。因此这种信免不了‘偏见’,不正确的见解。‘陋执’,执是执着,浅陋的执着。那么在古今,求学的态度上‘古人尊重圣贤’。在佛法里面,尊重佛菩萨,尊重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所说的,当然是有道理,为什么呢?人家是有修有证,他们是过来人。所以初学的人不敢违背,这是个指路的人。世间法里面,在我们中国,没有一个不尊重孔子、孟子;孔子是圣人,孟子是贤人,他们也是有修有证,过来人啊!
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昌明,于是乎大家不尊重圣贤了。对于圣贤的话,圣贤所讲的理论,教给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方法,现代人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来观察,来批评,甚至于说来批判。所以‘今日之下,崇尚科学’,跟古时候崇尚圣贤,在修学态度上,的确有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对我们来讲,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