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戴银饰凤尾冠、身披长披风的寨佬带头,唱起古老的拉鼓歌,歌词充满了对
祖先的敬奉,叙述了民族的来源,也唱出了拉鼓节喜庆的气氛和他们心中的
愿望:
“看拉鼓的人啊站满坡,拉鼓又踩堂啊奏笙歌。共祝来年哩好运到,林
粮丰收哩有吃喝。”
寨佬的歌声调动了竞赛者的情绪,唱完这充满喜庆的歌后,拉鼓就开始
了,两寨人群各站一端,形似拔河,啦啦队也不示弱,观众的喝彩声不绝于
耳。竞赛中间,寨佬边唱民族的历史,抒发怀念祖先的感情,边唱古理寨规,
对人们进行劳动生产、伦理道德的教育。浅显易懂的拉鼓词,激发力量,整
个拉鼓活动,寄托着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兴旺的心愿。姑娘们观看拉鼓,
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队的小伙子将格外受到姑娘们的青睐。因为拉走大
鼓的胜利者,意味着获得了13 年吉利和兴旺的好运气。
当鼓拉到了寨边,人们便鸣枪宰猪庆贺,设宴会餐,将煮熟的猪肉串成
串慰劳拉鼓队员,获胜的队员能得到两串的奖励。
拉鼓节是热烈而又狂放的节日,是神圣而又难忘的节日,因为在苗山,
自古就有每拉一次鼓,寨子安宁13 年、森林茂盛13 年、米粮丰收13 年、牲
畜兴旺13 年的传统说法,这是苗家善良的愿望。
如果说,过去的拉鼓,仍有浓重的古老宗教色彩的话,那么,苗家现在
的拉鼓,则有一种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精神,这种竞技活动展现在现代都
市中,倍受中外宾客的喜爱。
侗族“三月三”花炮节
唢呐声声,彩裙摇曳,万头攒动,人声鼎沸,这是侗族“三月三”花炮
节活动的真实写照。三月三花炮节,是侗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至今历史
已逾百年。
花炮节热烈、活跃,充满团结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三江侗族自治县
富禄镇的花炮节最有代表性。
三月三日早晨的富禄镇,气象万千。你看,山道上花香鸟语,姑娘小伙
笑上眉梢,货郎担一路唱着歌,憧憬着今天的收获。河面上船橹咿呀,水珠
伴着山歌引来了爱情花开。过了几个时辰,从镇上传来震天价响的鞭炮声,
唢呐高奏、锣鼓齐呜,金童玉女、飘髯长者和神采飞扬的人群,簇拥着3 个
流光溢彩的花炮盒和烧猪、红蛋、糯米酒等奖品,向河滩走去。这时的河滩
早已是欢腾的海洋。姑娘的银项圈、银耳环、银头售,在阳光下闪亮耀眼,
那节日盛装的花边彩丝,展示着姑娘甜美的心愿,后生哥纷纷向姑娘们赠送
糖果,在这一天,哪个姑娘得糖果最多,她就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姑娘,这将
使她永生难忘。
河滩上,划出一个长约60 米、宽约50 米的抢花炮比寨场地。四周观众
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枪炮队按传统规矩产生,以寨为单位组队报名,队员
人数10~20 人,比赛时出场队员人数相等。富禄镇是广西和贵州毗邻的大圩
镇,附近村寨数百个,报名参赛的逾百队,公证人就有20~30 人。吉时将到,
队员们都在场上蹦跳、揉手、揉腿,严阵以待。待等一声炮响,把那个圈有
红绿布条的铁圈冲上天,众人的眼睛都盯着天空,铁圈将落,眼明手快的队
员竞相争抢,这是一场力的角逐,智慧的较量。有的队员虚张声势,互相掩
护,有的队员挤、钻、护、拦,个个使尽浑身解数。五指掌乾坤者,避实就
虚,等众人上当后他忽地飞奔上前,将铁环投入对方球门的花篮里,夺取了
最后胜利。抢花炮极为惊险、激烈、刺激,难怪抢花炮被外国人誉为“东方
的橄榄球。”
头炮福、禄、寿、喜,二炮升官发财,三炮人丁兴旺,这是抢花炮蕴含
着的吉祥之意。现在,节日活动更重要的是促进商业贸易,增进民族团结。
花炮会上,吹芦笙、跳踩堂、对歌、演桂戏、唱彩调、斗牛、斗马、斗鸟、
拉鼓等文体活动五彩缤纷,男女青年传歌择友,谈情说爱,花炮节象一条联
结友邻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恋人之情的“情链”和纽带,年年岁岁
都是群情沸腾的海洋。
三江侗族风雨桥
从风景名城桂林驱车往三江侗族自治县,过了;临桂五通乡,便进入了
连绵的山峦区,一路林木莽莽,车子在盘山路迂回前进,山下溪流淙淙,山
中木楼点缀,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此行的目的地——程阳风雨桥,就
架设在三江县城古宜镇以北20 公里的林溪河上。它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规模最
大且最富盛名的桥梁建筑,深得国内外建筑学家的赞誉。
侗族风雨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仅林溪、八江、独峒三个乡就不少于
108 座。雄伟而秀丽的青山碧水间,一座座或重檐飞翘、或玲珑小巧、或古
朴凝重的风雨桥飞架两岸,缩短了寨与寨的距离,又延伸了人与桥的内涵,
与侗家木楼、鼓楼一道,组成了侗家独特的居住环境的交响曲。
风雨桥,别名风水桥。其“藏风得水”的寓意,使每座风雨桥又有了更
能体现建桥人良好愿望的名字,如“普济桥”、“永济桥”、“永昌桥”、
“泰安桥”、“万寿桥”、“益民桥”等。风雨桥不仅成为侗乡特有的标志,
更是侗家热情好客,乐善好施性格的生动写照。在桥上,你能喝到清甜的茶
水;能换去因赶路而走破了的草鞋;能找回因你粗心而丢失的东西??在风
雨桥避风雨、去劳顿之时,你处处能感受到侗家的古道热肠,同时又能捕捉
到侗家那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车快到程阳风雨桥头时,映入车窗的清澈溪水、龙骨水车、翠绿修竹和
浓绿如墨的松杉,真叫人心旷神怡。当汽车嘎然停在程阳风雨桥头时,人们
不由自主地向风雨桥走去。举目而望,林溪河上,程阳风雨桥如彩虹卧波,
重领飞檐的座座桥亭态势欲飞。那如亭似塔、若楼象阁的桥体,既精美典雅
又雄伟壮观,独特生辉,它在远离喧器城市、远离熙攘人群的地方,如出水
之芙蓉,与近处的木楼,远处的竹木红花珠联壁合。
这是一座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的木石结构的桥梁,全长64。4 米、
高10。6 米,宽3。7 米。两台3 墩4 孔,墩台上,建有5 座塔阁式桥亭。每墩
用32 根连排大杉木分上下4 层重叠于墩顶作桥座,这些大杉木都产于侗乡的
山中。桥面铺木板,竖柱立架,青瓦盖顶,自石灰勾瓦檐;桥两侧为木栏杆,
栏杆旁置有长板凳,形成桥廊。桥廊上的中央桥亭,形似古塔,庄重威严。
它采用鼓楼结构中常用的叠顶方式,在正方形构架上加6 根短柱和11 根雷公
柱,构成六角攒尖顶结构,形成严谨、规整、对你的塔状,更突出地表现了
中央亭阁的地位。中央亭阁两侧为5 层四角亭,端庄秀丽;桥两端台上的两
座为5 层殿式楼阁,富丽堂皇。每座桥亭顶端都塑有象征如意吉祥、五谷丰
登的宝葫芦。楼亭之间的瓦梁上,装饰4 个葫芦和倒竖的鳌鱼;彩色飞檐都
立有木雕仙鸟;大梁上,悬挂着侗族姑娘献上的绣有吉祥如意图案的珠帘垂
羽花饰。侗家姑娘与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侗家有关风雨桥的传说中就
有一则:很久以前,侗乡河里发现了一只凶狠的螃蟹精,它专门摇动小木桥,
卷走过桥的侗族少女。一条勇敢的小花龙挺身而出与螃蟹精英勇搏斗,终于
救回了侗家少女。这些珠帘垂羽锦花饰,表达了侗族姑娘对小花龙的爱戴和
她们敬桥、爱桥的情怀。
整座程阳风雨桥,不见一钉一铆,只见大小木条以榫相衔接,直穿斜套,
纵横交错,互为依托,上下贯连,左右吻合。这些精湛的建筑技艺,令人于
惊叹中油然升起对侗家工匠的敬佩之情。
程阳风雨桥宛如长廊给人以神秘深远之感,桥亭的对称、和谐,又产生
了风雨桥空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更有神秘色彩的,还要数风雨桥中亭上那个为侗家敬桥用的神龛。在人
们的心目中,桥中的神龛并不比一座桥的地位低。侗家敬桥、爱桥,奠基时,
要在桥墩内放置象征吉祥如意的金银制品,以祈祷祖神保护桥梁永固、村寨
人寿年丰。造桥时,砍下用以造桥的木头、锯下的木屑都不用以燃烧。桥连
接两岸,也连着侗寨的风水。在此意义上,敬桥也是为了大家的幸福、众人
的安康。因此,在这只有高80 厘米、宽50 厘米、深30 厘米的神龛供奉着神
抵,每逢春节和吃新节,香台上都轻烟袅袅、供品飘香,平添几分神圣,透
射出侗家对风雨桥特殊的感情。
侗家的风雨桥,与侗家息息相关。河上无桥“未免病涉水之虞。尤当仲
夏之日,洪波滚滚,履足固所难举,即令冬日水消,然寒水澈骨,冯河犹多
可畏”(《程阳永济桥序》)。有了桥,便不用望洋兴叹。丰收季节,桥是
临时粮仓,桥板、横梁、栏杆、板凳都可堆放收获的禾把;节日,桥是欢庆
的舞台。“月也”的客队、主队在桥头赛芦笙、对歌,洋溢着欢乐气氛;贵
客来临时,桥满载着侗家热情好客的风采,盛装的侗家人在桥头唱拦路歌迎
客,敬香糯酒,引领客人进入侗寨??年年岁岁,风雨桥摄下了多少侗家动
人的风情画面,注入了侗家人多深的情感,这有谁能说得清呢?只知道风雨
桥不仅属于侗家,它还属于热爱生活的人们。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每座风雨桥都能体现侗家的人文色彩。它与村寨鼓楼
有机相接,浑然一体,形成侗家居住环境中“侗不离水”的一大特色。巴团
风雨桥,人畜分道,主桥面行人,放射出侗家自古就讲卫生的文明光彩。许
多风雨桥中的雕饰彩绘,都体现了侗家的审美情趣。
只要你踏入三江侗族自治县,风雨桥就会使你步人一片新奇意境,准有
了这个感觉,准就在三江之行中大有收获。郭沫若同志于1965 年来此见到三
江“程阳桥”时,不禁感慨赋诗一首,并挥毫提字,表达了他对侗族风雨桥
的喜爱:
艳说林溪风雨桥,
桥长廿丈四寻高。
重瓴联阁恰神巧,
列砥横流入望遥。
竹木一身坚胜铁,
茶林万载茁新苗。
何时得上三江高,
学把犁锄事体劳。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族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象征,是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它那高
耸挺拔的巍然气势、威严崇高的神圣地位,凝聚着侗族团结向上的性格。
来到侗乡,栉次鳞比的木楼群落簇拥着座座如塔似阁的鼓楼,不论你站
在寨子的任何一个角度纵观全寨,鼓楼总是首先映入你的眼帘。如果你深入
八桂村寨见到鼓楼,不用问就可知道,在你脚下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就是勤
劳智慧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侗家人啦。因为鼓楼是侗寨最明显的标志。
鼓楼这种建筑形式始于何时?翻开史籍,寻觅它的踪影,明人门露在其
所著《赤雅》一书中,对鼓楼的雏形“罗汉堂”有段描述:罗汉堂“以大木
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并说其为
男子“歌唱”的场所。由此可见在明代以前,作为古越人一支的侗人就有专
用以“歌唱”的娱乐场所了,后来这个被称作“罗汉堂”的建筑逐渐发展为
今天的鼓楼。
鼓搂与侗族戏台——风雨楼一样,都是侗家的公共建筑。它既是侗寨的
标志,又是侗家聚会的场所。一般来说,一寨有一座鼓楼,较大的寨子,多
的可达3~4 座,以姓氏而立。据不完全统计,只是侗族较集中的聚居地三江
侗族自治县,就有鼓楼186 座。
鼓楼有塔形和阁式两种。其建筑工艺都十分高超。塔形鼓搂,又称密檐
鼓楼,最高的有20 米,分为11 层。整座楼的结构不用一颗铁钉,内柱为4
根合抱的大杉木,擎天立地一般,顶住楼梁,纹丝下动;外4 柱则用以支撑
亭檐,以凿榫衔接穿柱,以横梁连接外围边柱及大小条木,横穿直套,结构
十分严谨,稳固。鼓楼整个外形下半部如方亭,上半部如主塔,巧妙变化,
使外形更加美观且颇具气势。
鼓楼上的瓦檐呈多角型,重檐翘角,檐板上雕龙绘彩,描花饰锦。古朴
的图案寓意深远,富于民族特色。鼓楼顶端多塑有宝葫芦和千年鹤等象征吉
祥。广西侗乡中最著名的鼓楼,是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城北25 公里处的马胖
鼓楼。它因楼内置有一个长形大鼓而得名。它建于清代,建楼的木材均用民
间防腐药水浸泡成棕黑色,既防虫蛀又使其染上了天然色彩,显出与众不同
之处。马胖鼓楼雄浑、厚重,九层飞檐,重叠依次收缩向上,形成塔形。4
根内柱粗可两人合抱,选材精良,整个结构疏密有致,严谨大方。鼓楼内大
厅达132 平万米,板壁上绘有侗乡的美丽风光,每一层的檐下都绘有民族图
案,层层檐角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