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桂边寨的民俗与旅游-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驱寒取暖;春天可驱除室内潮气:夏天苦遇雨天,可在屋里晾谷子;秋天可
以烤萝卜干、红善干??总之,地炉对仫佬人民的生活极为重要,用途十分
广泛。
为了适应地炉的实际,仫佬族同胞还制出了适明的炊具——煤砂罐。它
用焦炭、煤矿石、白泥为原料,经过青粉、拌合、过釉、锻烧等工序而制成,
非常实用和耐用。
·“走坡”择偶·
“走坡”是仫佬族青年人的社交活动。青年男女通过走坡选择自己的意
中人,节日更是走坡的好季节。为此,仫佬族还有“走坡”节哩。
走坡节始于何年,已难考究,只知道每逢春节和中秋节的前后三天,青
年人都结队去走坡。走坡节里,活动很多,有拔河、球赛等体育活动,也有
看电影、看录像、文艺演出等文娱活动。青年们参加完活动后。侍日落西山,
打扮得天仙一般的姑娘们便到山坡、树下、溪水旁与小伙子对歌。
见姑娘坐定后,小伙子先用邀请歌打探,如果姑娘以歌答道“姐妹本来
爱唱歌,今日愿以歌声合”,那么小伙子就会继续唱“相逢歌”、“问村歌”,
女方有意,就一一以歌回答,如若情投意合,就进一步唱“谈情歌”。对歌
结束时,两人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分别时,又依依不舍地唱“分离歌”。
整个坡会,歌声动人心扉,你唱我答,比智慧、比歌才。胆怯而无歌才的人,
只要几个回合就会败下阵来,而歌才好的小伙子,自然会得到美好的爱情。
走坡对歌产生爱情,有了有情人要缔结姻缘,一般还要得到双方父母的
同意,还要互相增进了解,他们都知道,歌声是不能完全代替爱情的。
毛南族风俗
毛南族分布于广西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河池、南丹、罗城、
宜山、东兰、都安、巴马等县。人口有3。8 万人(1982 年),是骆越民族的
一支,他们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俗,这些古朴淳厚的风俗,独放异彩。
·庙节习俗·
庙节是毛南族的传统节日,过节的日期因村而异,有些村寨定在自农历
夏至算起的第一个亥日,有些村黍则定在自夏至算起的第一个辰日。
节前,家庭主妇们就着手准备节日特有的食品了。她们上山采集做五色
糯饭用的金黄花、枫树叶,到圩场(集市)上买品红粉、品绿粉,然后蒸五
色糯饭、粉蒸肉。红、黑、黄、绿、白五种颜色的糯饭散发出特殊的香味,
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到户外折回柳枝,把糯饭捏成小团粘在柳枝上,插在中堂,
预祝年成丰收。
庙节前,人们还走亲戚、会朋友,出嫁在外的女儿用新竹篮装上用叶子
包着的五色糯饭、粉蒸肉,带着儿女回娘家,外公、外婆看到外孙自是有说
不出的高兴。
庙节时,村里的老人都来到村黍公众立起的三界庙,祭祀三界公爷、祈
福纳吉。传说,三界公爷是毛南族的能人,是他教会了大家雨牛耕田,教会
了大家养育菜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后人盖起了三界庙,庙里还立有三界
神像,庙节时,还在庙前跳娱神舞,以祈求六畜兴旺,人人安康。
青年男女在庙节欢庆情绪更为高涨。这是,一个抒发情怀的日子。节日
的清晨,他们就带着五色糯饭,或双双对对去对歌,或去寻找意中人。歌场
上、山坳口,处处歌声处处情,节日的毛南山乡,洋溢着无比的欢乐。
·春节“放鸟飞”·
在春节习俗中,“放鸟飞”寄寓了毛南族人民对新春的祝福。
春节前,毛南山乡的山上就热闹起来了,采菖蒲叶的人们络绎不绝,山
间小道洒满笑声。采回的菖蒲叶是用来编织鸟儿的。春天,毛南山乡是鸟儿
的天堂,毛南族同胞热爱春天,也爱飞鸟。所以他门用灵巧的双手编织春燕、
鹧鸪、布谷鸟、山鸡??到了除夕,便给“鸟儿”的肚里灌上香糯,煮熟,
俗称“百鸟糯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大人们把“鸟儿”系在甘蔗上,挂
在香火堂前,“百鸟”面向大门,展翅俗飞,俗称“放鸟飞”。香火堂上还
摆着水果、红糯饭和粽子塔。塔上一盏油灯灯光摇曳。这香火堂上的一切,
都寄托了人们善良的愿望,百鸟预示着六畜兴旺;果、饭象征新年果多、粮
丰;粽塔则是希望日子蒸蒸日上。
这香火堂上的物品,从除夕夜摆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人们便把“百
鸟糯饭”重新蒸煮,然后家人团聚,一起“吃百鸟饭”,让春天永驻心头,
也让百鸟给全家带来吉祥。
毛南族民间工艺品
毛南族同胞居住在山区,境内石山挺拔峻峭,石材丰富,竹木在山间、
水边绿叶婆娑。在可供开垦的土地有限的条件下,勤劳智慧的毛南族同胞因
地制宜,发展自己的工艺品,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花竹帽、石刻产品、
木刻面具是毛南族众多工艺品中的代表。
·花竹帽·
花竹帽是用当地出产的金竹、黑竹,破成竹蔑,精心编织而成的。在一
尺余的帽面上,能工巧匠们能用金竹蔑织出数十道密细的圈圈,使帽面光滑
怡人,雨渗不入、光透不进。烈日下头顶花竹帽,如在林荫下乘凉,留给你
几分凉意;雨天里戴着花竹帽,人在雨里走,雨点滴落在帽上的声音如娱人
的音乐。更令人惊讶的是,花竹帽的帽里,巧匠们独具匠心地用黑竹蔑编织
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如连心结、吉祥鸟、花开四季、鱼跳龙门??寓意
深远的图案,为花竹帽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这种花竹帽又作为毛南族青年男
女之间定情的信物,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因此受到恋人们的青睐。传说很入
以前,一个青年带着自己精心编织的花竹帽去赶墟,半路遇雨,他见一位姑
娘没有雨具,便将花竹帽给她遮雨。雨中,姑娘发现竹帽上编有许多很好看
的漂亮花纹,心中赞叹织帽人的心灵手巧。当她知道青年就是织帽人的时候,
顿生爱慕之情,后来两人真的结为夫妻,他们的爱情被传为佳话,花帽也被
作为有情人的信物。在毛南山乡流传汗了。此后,花竹帽也就成为幸福吉祥
的象征。每逢佳节,盛装的青年们以歌谈情,遇上意中人,男青年将花竹帽
送上,如果女方也有意,便会接过花竹帽,并将亲手缝制的布鞋送给男青年
以作答谢,一片真情尤可见。
花竹帽这件毛南族独特的民间工艺品,不仅为毛南族的青年、妇女所喜
爱,还销往外地,名扬日本,并在广西、中南地区和全国少数民族工艺品展
览中赢得了好评。
·木刻面具·
木刻面具也是毛南族同胞值得自豪的民间工艺品。古时候,木刻面具为
“鬼师”跳神、驱邪、逐疫之用。36 神、72 相均有面具:三元、社王、欧文
官、蒙大老爷、三界公斧、陆桥、花林仙宫、万岁娘娘、六功曹、雷鼓、雷
王、土地公、小土地、莫二相公、京朝太子、六官等等,这些面具目前在民
间仍有保存。它们虽然己有上百年的历史,可那朴拙中见精致的刀工,仍能
使人明见毛南族木刻的不凡功力。这些面具,能把神的性格立体化地展现出
来。如慈祥的万岁娘娘的面具,脸部弯曲有致的皱纹,刻划出这位女神地位
之尊;三娘这副面具,则着力表现了美丽姑娘的羞涩心态;而蒙官、雷工,
惊天地、惊鬼神。面具逼真的形象刻划,为“鬼师”跳神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除花竹帽、木刻面具外,毛南族的民族民间工艺品还有银器、陶器等,
它们共同体出了毛南族同胞富于创造、心灵手巧的品格。
毛南石刻与古墓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石山区的毛南族同胞,石头在他们的眼里是
个宝,石山区就是一个聚宝盆。在他们的家园,房屋的墙基、柱脚、石阶用
的是料石,桌子、板凳、水槽、水缸、水盆用的也是料石加工成的石产品。
石头可以架桥、铺路,石制品可以走人日常生活。那些精心刻制的石碑,就
更加枝艺精湛了。
毛南族的石刻工艺与丧葬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
毛南族同胞居住的中南乡的凤腾山、波川、下南一带的山麓间,至今仍留有
数以百计的石墓。这些石墓尤以中南乡凤腾山麓的古墓群最为壮观。或许是
由于这里的山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所以,在凤凰的胸部和一双翅膀上,
都建的许多古墓。从山脚至山顶,从左山腰到右山腰,一排排的古墓一座挨
一座,肃穆之中平添了几许奥秘。墓群始于何时?据说,毛南族的创世始祖
谭三孝的骨骸,就葬在这块“风水宝地”,可见这墓群已是相当古老了。
古老的墓群中那些古老的墓碑上,都有着雕镂精细,栩栩如生的图案和
苍劲有力的文字。在一块块高大的墓碑顶端,都有庄重古朴的造型。那大料
石刻成的楼阁式屋面上,刻有太阳、云纹,还有毛南族敬奉的雷王等神像。
在一些古墓碑中,还刻着毛南族敬奉的女神“万岁娘娘”。只见她在天宇间
“戴着木面跳舞”,容貌美丽、舞会动人,仿佛长袖舞九天,足踏彩云飞,
据说“万岁娘娘”是毛南族独有的女神,她是毛南族的“翔宇”,在后人的
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些古墓的石雕作品,可谓千姿百态,给人美不
胜收的感觉。站在双龙盘绕的墓往前,仿佛凤腾山在整个地向上飞升。看着
眼前这些巧今天工的画碑,令人对石匠门的雕刻手艺赞叹不已。毛南族的能
工巧匠们对手艺,可谓精益求精。一个初学者从拜师的第一天起,师傅就要
求他每天刻一只画眉鸟,但凿下的石粉却不得超过一只牛耳杯,不然,就是
不合格的产品。严师出高徒,经年月久,徒弟才能真正成为毛南族的石匠,
将那些似乎冥顽不化的百头,变成富有灵气和魅力的艺术品;也才能使这片
古墓群产生于昨日,而又属于今天和明天。如今毛南族石匠刻制的石碑,以
其图案生动、刻工精巧细腻而名扬海外,来订制秆络绎不绝。
桂林回族清真寺
桂林市区有回族近9000 人,分好几个聚居点,每个聚居点都有清真寺。
这些清真寺或坐落在青山之下的桂花林中,或在闹市中寻得一处宁静所在,
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堂堂皇皇的美感。清真寺内所进行的宗教活
动,是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回民远道迁来桂林定居,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回族简史简忐会编》一
书中提到:”伯笃鲁丁的孙子伯龄,在明初游到广西,在桂林落藉,改伯为
白,逐渐成为一个大姓,分布在桂林的城里及好几个乡村里。”伯龄把伯改
为白,或许是为了更桂林化吧。白姓回民在桂林确有不少。其它姓氏的回民,
各自也有迁徒的历史。
桂林的清真寺,最有名的是崇善路清真寺。它坐西朝东,有1218 千方米,
是回族集资始建于蕹正末年。竣工于乾隆初年的一座建筑,后虽经几次重修,
规模无多大变化。该寺兼有中国传统式样和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墙壁为青砖
结构,门首墙壁的等腰斜坡山形,显示出清真寺的特征。在门首墙壁上的竖
式长方形白色壁龛内,有“清真寺”三个苍劲沉雄的大字,透出了清真寺的
庄严肃穆。寺内结构1 进3 开间。南北两厢为历任阿訇办学讲经的地方:南
厢房内有做礼拜前沐浴净身的水池;北厢有停放丧葬用的公棺的房子。正屋
是大殿,殿顶建有一个直径2。5 米八角形拱顶,正西墙壁镶嵌一块镂刻红底
髹金的《古兰经》阿拉伯文节录的木板。大殿是穆斯林敬奉“安拉”的场所。
这个礼拜用的大殿纤尘不染,安静整洁,清真寺天井的花圃四时花开,几根
朱红圆柱立起,更添崇善路清真寺的宗教色彩。
桂林清真寺中最有传奇性的要数坪街清真寺。坪街清真寺坐
落在漓江东岸的骆驼山下。绿瓦雪墙,幽雅美观、辉煌庄严。有准知道,它
初建时曾有过一段斗争的历史呢?明清年间,有不少回民从外地迁来桂林,
聚居在东郊的穿山脚下,因初建的清真寺太小,一到聚礼的日子只好分批礼
拜,大家都希望再建一座大清真寺。当地的财主恶霸说,回民占了他们的地
盘,硬要回民离开这一带,不给他们建寺。回民到处找建寺的地方,处处都
受到刁难,后来他们终于在骆驼山下找到了一块建清真寺的地方,一个无主
的水塘。谁知回民要在骆驼山建寺的消息传到了一个恶霸的耳朵里,他想:
塘虽不署我姓,但骆驼山下有我祖宗的几棺坟,若让回民建寺,祖坟风水就
被破坏了,于是他就倚仗着权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谁知府台深知回民齐
心的厉害,没有当即下结论,他对恶霸说:“待本官看了实地再作论处。”
恶霸只好乖乖等待。
回民知道恶霸状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