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英魂-第9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
穆陵齐长城:位于山东沂水县城北50公里穆陵关两侧,系战国时齐国人所修建的古长城遗址,长约45公里。
这七条大、小长城加上疏勒河南岸的汉长城共是八条长城,应该说这都是千百年来的战争遗迹;但是,中原神州大地之上的战争遗迹和用以防御外侵的长城又何止仅是这八条长城可以容纳得了的?虽然说这仅仅是八条城墙,但它们究竟凝聚了多少华夏人民的血汗,又有谁能说得清?也许,这些长城就是用累累白骨筑造起来的血肉之城;万民的悲哀,死亡的代价,无不渗入到这城墙的每一个血孔之中。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这样一首歌,她叫做《孟姜女哭长城之千古绝唱》: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动。人间多少绝唱到千古颂,莹莹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若无真情无绝唱,情海无情波涛汹。风流淹没红尘中,大浪淘尽多少痴情种,雷锋塔压白娘子,红楼梦中梦难醒,千古绝唱千古情。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情总被无情伤。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谁人听。梁山伯祝英台,千古绝唱唱到今。”
从这首由“长城”而起的“千古绝唱”,相信各位一定能闻出一丝战争火药的味道和一片片“爱情”的忧伤,为什么孟姜女会哭“长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这首澈(彻)骨寒心的千古绝唱,从“孟姜女哭长城”由感而发,又为什么会引发出一串串悲切动人的“爱情”故事呢?人类历史究竟是什么?战争的根源又究竟是什么?一曲“孟姜女哭长城”难道还道不尽其中的世事红尘么?她究竟还要唱多久呢?
让我们来看看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
海平面上孟姜女坟
从秦皇岛火车站出来,正是中午时分,一个人打车来到大海边,在枯藤垂拂的长城下,我面朝大海呆呆坐着,浓重苍郁的古城墙阴影墨汁一样笼罩着我,这里是长城入海口,据说这里正是当年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地方。
沿着长城疾走,大海坦荡青山无言,我想,一个传说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几千年了,如今仍在流传,传说中完美的人物与故事,肯定反映了民心所向,纯朴的心灵、绵延的众生,就是靠一些善良的期望让生命有所寄托。一个人顶着大风在长城上走,厚大的古城砖仿佛就是残缺的历史典籍,左一脚,先秦;右一脚,大唐———煌煌历史长城就是以万千民众为根基,一代代将相帝王黎民百姓就在大风中呼啸而过。走不多久,就看到高高的长城上出现两条巨大的裂缝,有人说孟姜女把前面一段长城哭塌了,这里快塌时她止住了哭声,所以才没倒塌。导游告诉我这是唐山大地震时留下的裂痕,我在那儿盘腿坐下来,想象着那个千里来寻夫的柔弱女子,她的哭声可真有力量,竟然能把秦始皇刚刚造好的长城哭塌。导游递给我一只望远镜,说海平面上有一小岛,岛上有孟姜女的坟,不管海水多大,那坟永远不会沉没于海水中。我张望了半天,并没有看到孟姜女的坟,相反倒看到了不远处的孟姜女庙。那里其实是一个镇,就叫孟姜女镇,孟姜女庙就在镇外,好大的一片园林,看来当地村民给了孟姜女很高的地位,那一片园林占地有几十亩吧,只是四周堆满了玉米秸高粱秆。不过,这些农作物堆在姜女庙门前倒也正合适,她本来就是一个村女,跑到这里来寻找她的丈夫。这长长的万里长城,其实全是用平民百姓的尸骨堆砌而成,历史本质或许就是这样,支撑历史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平民百姓,尽管百姓常常在历史上籍籍无名。
两千多年了,孟姜女的传说像一道苦涩的泪痕,仍然留在这大海边上……
本站文学作品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翻上页|回目录|翻下页|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乱世英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乱世英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0、遥远的东方有条江,遥远的东方有条河。(中)
0、遥远的东方有条江,遥远的东方有条河。(中)
然而,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是如何让这若大的青藏高原日趋统一的呢?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小孩没爹,说来话多。”
当松赞干布“对进毒者断然尽行诛灭,令其绝嗣”,以泄杀父之仇的怨恨时,即开始了征服各部、统一高原的武装战争。他在使用武力的同时,对苏毗采取以招降为主的办法,派已担任吐蕃大论的苏毗旧臣琳…尚囊前往说服,于是“对苏毗一切部落不用发兵征讨,有如种羊领群羊之方法,以舌剑唇枪服之。不损失户数,悉归真正之编氓。”苏毗的归服,使吐蕃人统一青藏高原的事业迈开关键性的一步。故《新唐书》说,苏毗为吐蕃所并,号孙波,“在诸部最大,东与多弥接,西距鹘莽硖。”另一部分则向东迁徙,在川西北地区建立东女国。苏毗归吐蕃后,与后来归于吐蕃的吐谷浑人成为吐蕃的坚强后盾,“军粮匹马,半出其中。”《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所载692年收苏毗部关卡税事,即与此相关。
在重新征服苏毗部落的前后,松赞干布也重新使归而复叛的外戚部落羊同(象雄)归于治下,象雄地区纳于吐蕃辖下在南日伦赞时,即随琼保邦色(即苏孜)所献藏博卢二万户而转归吐蕃。随后,象雄的达布首先反抗吐蕃统治,南日伦赞与诸大论商议平乱人选,有一名叫参哥米钦的人毛遂自荐,前往征讨,“米钦乃克达布王,收抚达布全境。”南日伦赞死后至松赞干布重新征服叛乱各部之间,象雄对吐蕃同样经历了一个由叛乱到归服的曲折过程。因此,当松赞干布率军北攻吐谷浑时,羊同(象雄)也在随从者之列。关于此事,在《新唐书…吐蕃传》中有所记载。在那个时候,吐蕃、羊同双方还以婚姻稳固着政治上的同盟关系。到644年,象雄再次出现反抗活动,松赞干布出兵“灭李聂秀(li…snya…shur,又作李迷夏、李迷聂),将一切象雄部落均收归治下,列为编氓。”他的做象雄王妃的妹妹,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敦煌文书》称,其妹赛玛噶就象雄内部政事一直与松赞干布保持磋商与联系,最后托人向他送上三十颗大粒松耳石,暗示“若敢攻打李迷夏则佩带此松耳石,若不敢进击则懦怯如妇人。”松赞干布乃下令,君臣火急发兵,由东赞域宋率军灭李迷夏。象雄位于吐蕃西部高地,两者之间只有玛旁雍错一湖之隔,吞并象雄就彻底解除了西部防线上的威胁,使吐蕃得以安心东侵。诚如上文所言,象雄(羊同)直至8世纪上半叶仍牢固地掌握在吐蕃王朝的控制之下,羊同的军队,还是吐蕃扩大战争的先锋主力之一。吐蕃在象雄设有军政机构,653年,“以布金赞、玛穷任象之‘岸本’(mngan…pon,财政总管)。”在此后的662年和675年曾两次对象雄进行大清查。也许是出于吐蕃无休止的经济勒索与抽调人员出征的不满,677年,象雄地区又发生了反抗吐蕃的武装暴动。79年,又有征集羊同青壮兵丁之事发生。
吐蕃在吞并苏毗本部并稳定象雄之后,即发兵北攻党项、白兰羌,破之。其地归吐蕃治下,其民很大一部分为吐蕃役属,被称作“弥药”,即木雅(mi…nyag)。另一部分则在吐蕃攻据党项本部前后,内徙唐境。“贞观三年,南会州(治所在今四川茂汶)都督郑元寿遣使招谕,其(即党项)酋长细封步赖举部内附,太宗降玺书慰抚之。步赖因来朝,宴赐甚厚,列其地为轨州,拜步赖为刺史,仍请率所部讨吐谷浑。其后,诸姓酋民相次率部落皆来内属,请同编户,太宗厚加慰,列其地为岷、奉、岩、远四州,各拜其首领为刺史。”唐高宗龙朔(66~663年)以后,吐蕃扩大东侵规模,又有黑党项及白狗、舂桑、白兰等羌部为吐蕃臣服。在吐蕃占领河西、陇右以后,党项人迁到今宁夏、陕北地区,后来建立于西夏政权。在他的诗歌与其他文学作品中常常追忆其先祖故地——青藏高原,其中有一首写道:“黔首石城漠水畔,红脸祖坟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
与党项和白兰同时被征服的还有吐谷浑。其时,吐蕃使者向唐朝请婚,发生过一段曲折故事。说是早在松赞干布祖父达日年塞时,雅隆吐蕃人即与中原发生过武装冲突,并从中原传入了医药与历算等书籍与技术。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诸部后,又一次面对中原的唐王朝。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主动遣使入朝。当唐太宗派冯德遐前往抚慰时,吐蕃再次遣使至唐,并带来大批金银礼物,奉表请婚,希望能像突厥和吐谷浑一样,尚公主,与唐结亲,却被唐朝拒绝。松赞干布遂迁怒于吐谷浑,以为与唐结亲的吐谷浑从中挑拨离间使然,“弄赞(松赞干布)怒,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赞谱传记了说:“其后赞普亲自出巡,在北道,既未发一兵抵抗,亦未发一兵进击,迫使唐人及吐谷浑人,岁输贡赋。由此,首次将吐谷浑人收归辖下。”使唐人输赋之说有点夸张不实,而将吐谷浑故地与部分人民纳入治下则不虚。嗣后,吐蕃军又进攻唐朝松州,先胜后败。松赞干布遣使谢罪,再次请婚,太宗许之。松赞干布遣其大相禄东赞(东赞域宋、噶尔东赞)献金5000两和其他宝玩数百件迎亲。64年,太宗皇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妻之,并命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兵来到柏海,亲迎于河源。吐谷浑的王公贵族也都前来奉迎。松赞干布见太宗,行子婿之礼,惊叹唐朝服饰礼仪之美,遂亦自释毡裘,袭纨绮,渐慕华风。自言“我父祖未有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遂筑城邑,立栋宇以居之。公主不喜欢吐蕃人赭面之俗,松赞干布便下令国中暂时罢除,从而掀起了学习大唐文化的潮流。
据说,当时迎请唐朝公主的使者除吐蕃人之外,还有印度、格萨尔、大食和霍尔诸国人。为此,唐太宗决定以才智定高下,于是出现“五难婚使”的历史事件。结果禄东赞技高一筹,赢得太宗皇帝欢心,遂出色完成婚使任务。他用蚂蚁拴丝线,穿过了玉珠小孔;用酒糟诱引饿鸡法,辨认出00只母鸡与它们的鸡雏;用顺流放木法,区别出百根圆木的根与梢;用轮流食作并行法,吃完羊肉、饮完酒并揉搓好羊皮;还暗中借宫女之助使自己赴宴不迷归途,找到下榻处,并从300名美女中,辩认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出嫁的历史文化意义,已远远大于统治者所期望的政治作用。故吐蕃人视文成公主为绿度母。并演藏戏《文成公主》加以歌颂。680年,文成公主在吐蕃去世。这正是“战争源于女人、源于爱情”的一大鉴证。唐蕃结亲、文成公主下嫁之后,吐蕃军撤回高原,与吐谷浑言归于好,吐谷浑也暂得安宁。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贵族噶尔家族掌权,唐蕃战争扩大,吐蕃军竟在龙朔三年(663年)灭亡吐谷浑。《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较明确地记载了吐蕃大论(blonchen)视察吐谷浑地区的史实,其中大论噶尔…东赞域宋(即禄东赞)从659年到666年的8年中,每年皆去阿柴域(Vazhayul,吐谷浑)视察,足知对该地区的重视。
松赞干布时期,吐蕃还将毗邻东部的附国纳入辖区之内。附国在蜀郡西北二千余公里的地方,为汉代的西南夷。其国南北400公里,东西750公里。附国可能即是藏文spo…yul(波隅),它位于西藏东部的尼洋河流域,即尼洋波(nyang…po)地区。吐蕃时代,这里有娘布(nyang…po)、工布(kong…po)、波布(spo…po)和达布(spo…po),均与附国相关,而波布(spo…po)所在的今西藏波密县地区,或是附国的本地。南日伦赞被毒死后,各部叛乱,其中就有聂尼达布、工布和娘布等地部落参加。这些叛乱后来被“高原第一高手”松赞干布相继平息,附国也就随之复归吐蕃王朝治下。此事大约发生在630年前后,很难想像,那时的“大侠”松赞干布所仅4岁!然而,那时被同时征服的部落还有接连附国的嘉良夷、薄缘夷等。于是,附国在隋炀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