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二战未解之谜 作者:(美)威廉·布鲁尔著郭晓鹏岳恒译-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争中数不清的惊世谜团:二战未解之谜
  从德国入侵波兰到日本偷袭珍珠港,从D…日和“凸出战争”到伊乌·基马岛再到巴丹岛战争,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成了众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的主题。但是,在二战的历史上,有许多让人称奇、让人百思不解、让人着迷的事件,而这些故事却很少有人描述。现在,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布鲁尔将所有的故事集结成书献给读者。


写在前面
  本书又被《华尔街》杂志评为由一流的历史学家所著、专门描述战争中的不解之谜的著作,是关于二战题材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致谢
  已经有许多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书了,有的是关于重大战役的,有的是关于战略部署的,有的是关于高层决策的,还有一些是关于战争中的事件以及歌颂英雄事迹的。但是,鲜有综合性描写战争中有趣之事的书,如奇怪的事件、让人困惑的事件或巧合以及不解之谜。本书有助于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从来没有过,将来也不可能会有一个没有战争体验的所谓“专家”会去嘲弄或推翻大家 已经公认的关于战争的逻辑。但是,几乎所有参加过战争的老兵和高级指挥官都相信,战争中的逻辑经常会很奇怪。
  这本书中的故事是经过数年的艰苦劳动搜集而来的,从报纸、杂志以及其他二战时期的出版物,从保存在档案中的各种军事报告,从作者有亲身体验后写的书中,从对事件参与人的采访和报道中。在最后阶段,请两个或更多的事件参与人对稿中的偏差或不实之辞进行了详细的修改。
  对于那些有关预兆性的故事,我只选用这样的事件,即当事人在事发前至少向两个或更多的人讲过该预兆或在他的日记中有记载;或者当事人在事发幸存下来后,立刻向至少两个人讲述过该预兆。
  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很多人都给予了大力帮助。我的妻子维蔚恩女士,是一个有经验的作家,她帮我调查资料,采访当事人,并对我的书稿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其他给予巨大帮助的人还有:
  皮埃尔·戈塞特,凸出战争基金会,比利时;西拉里·罗伯茨,帝国战争博物馆,伦敦;里查德·索曼斯博士,军事历史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卡利斯勒;爱丽丝·玛丽·古斯瑞,鱼雷快艇公司主任,田纳西孟菲斯;亨利·肖,海军司令部首席历史学家,华盛顿特区;里曼·豪盟德上校,麦克阿瑟纪念馆主任(已退休),弗吉尼诺佛克。
  里根·乔恩斯教授,英国首相丘吉尔二战时期科技顾问,苏格兰阿波丁;威廉·阿特沃特博士,汤普瑞特博物馆,肯塔基福特·坎拜尔;凯斯·奥克利少校,女王信使官(已退休),英格兰汉普郡;约翰·杜维尔博士,美国第82空降师战争博物馆,北卡罗莱纳州福特·布拉格;丁·阿诺德,高级历史学家、海军历史中心,华盛顿特区;丹·豪特,艾森豪威尔图书馆,堪萨斯阿比伦;查尔斯·斯汀豪斯,图书管理员,卡特农戈公立图书馆,田纳西卡特农戈;现代军事记录组、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威廉·布鲁尔
  1996年7月

书评
  本书又被《华尔街》杂志评为由一流的历史学家所著、专门描述战争中的不解之谜的著作,是关于二战题材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威廉姆·B·布鲁尔是当今最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有23本著作,包括《看不见的战争》、《仇人组成的联盟》、《堪巴雷特的袭击战》、《麦克阿瑟的秘密战争》等等。
  对《堪巴雷特的袭击战》的赞誉
  “一个故事大王讲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出版家周刊
  “讲述二战中盟国政治斗争的一部好书。”
  ——克库斯评论

令人困惑的事件
  潘内号遭到攻击真的是意外吗?还是日本人为4年后偷袭珍珠港进行的演习?是不是日本军阀想要考验美国人对这种致命攻击的忍耐力呢?许多美国军官认为事情根本不是日本人后来所说的是一次“失误导致的悲惨事件”,而是一次计划周密的、实施准确的冒险行为,包括俯冲轰炸机、装备精良的汽艇和步兵的协作。

珍珠港事件的演习?(1)
  1937年12月12日,日军田中上尉率领一支海军轰炸机中队在中国的扬子江上空溯江而上。扬子江在中国称为长江,源于中国腹地,流程3100英里,最后注入黄海(原文如此——译者注),沿岸有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南京等。
  就在田中上尉的中队密切注视江上来往的船只时,一艘吃水450吨的美国军舰潘内号正顺流而下。潘内号是在上海建造的,以便在中国的河流上服役,保护美国船只航行时不受海盗 骚扰。潘内号的指挥官是詹姆斯·赫兹上尉,他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1936年到潘内号担任指挥官。潘内号全长191英尺,配有两门3英寸口径的火炮和一门50英寸口径的高射炮,另外还有10门用来对付海盗的机关炮。船上两个浅黄色的烟囱和舱壁上方的船蓬都表明这艘船吃水不深。船上挂着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即使高度近视的人也可以从很远的距离看到这面旗。
  潘内号有55名船员,当时正在执行“救援任务”——从被日军包围的南京城里疏散出4名美国使馆官员、5名难民和一群西方记者。时近中午,潘内号已经前进了30英里,指挥官将其所在的方位报告了上海,说他们正准备抛锚休息。
  自从1937年7月在北京郊外发生“卢沟桥事变”以来,一场野蛮的战争在中国不断升级。事件的爆发是这样的,日本政府控制的军阀派去保护日本在北京城的利益的关东军,发现一个士兵在夜里失踪了,于是就派了一支关东军向国民军蔡廷锴部在附近的驻军开火。后来才得知,那名士兵是开了小差,但子弹已经射出去了,双方已经交上了火。日本军阀称之为“对日本帝国的野蛮侵略”,并向中国派出了大批军队、坦克和飞机,战争全面爆发了。日本进行了全民动员,他们印制了许多宣传手册,呼吁后方的人上前线,并要求军队发起“解救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亚太地区的圣战”。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圣战”起源于10年前的1927年。当时日本的将军和舰队司令们认为日本和美国之间发生战争不可避免,因此他们制定了一个命名为TANATA的绝密计划,该计划是日本征服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并和美国作战的蓝图。
  10年后,在南京附近的扬子江上,潘内号上的船员们正在悠闲地享用午餐。下午1∶30分,中队长突然喊起来:“日本佬向我们开火了!”向潘内号投弹的就是田中上尉率领的中队,后来得知有8到15架飞机。赫兹指挥官跑向驾驶舱,发现炸弹已经把驾驶舱炸塌了,连船长的腿也被炸断。
  甲板上,全球新闻社的记者艾雷抓起他的摄像机开始记录这一幕。飞机急速下降到如此低的高度,他很容易就看清了飞行员的脸。艾雷意识到,毫无疑问,日本人能清晰地看见船上迎风招展的巨幅美国国旗,可是他们仍在继续轰炸。他被这个发现惊得目瞪口呆。
  在这当儿,潘内号上的船员们跳到他们的机关炮位上,对着俯冲下来的日本飞机开炮。考利杂志社的远东记者马歇尔吃惊地看着这一切。他注意到日本飞机飞得这么低,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轰炸一艘美国船。几分钟后,马歇尔被弹片严重击伤,弹片飞进了他的脖子、肩膀、胃和前胸。
  同时,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执勤官安达斯上尉接替了受伤的赫兹,指挥机关炮向俯冲下来的日本飞机开火。突然,他扑倒在地——喉咙受了伤。
  在第一声爆炸响起20分钟后,已被机关枪和炮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的潘内号开始下沉。安达斯上尉因脖子上的伤口大量失血已无法说话,他爬到甲板上,用粉笔在舱壁上写道:“去乘救生艇,尽量靠近岸边,然后把救生艇送回来。”
  扬子江上下沉的美国军舰潘内号美国海军
  船员和乘客们拥到船边,爬进救生艇,向岸边奋力划去。其他人则从船上跳下去,游向岸边。突然,他们又听见了可怕的日本飞机的轰鸣声,接着机关枪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子弹不断倾泻在他们周围的水面上。
  就在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刚到达岸边的芦苇丛时,一艘日本汽艇飞驰过来,用机关枪对着他们扫射。然后这艘汽艇又回过头,朝正在下沉的潘内号扫射。在潘内号完全沉没之前,这艘汽艇靠着它停下来,几个日本军官爬了上去,也许是想寻找密码或先进装置吧。
  潘内号幸存者的险境还没有过去,他们在岸上跋涉了20里,寻找交火线中国一侧的安全地带。与此同时,几队日本士兵也在岸边搜索,想抓获他们。
  潘内号的幸存者们到达安全地带之后,开始清点他们的损失:2名美国船员、1名意大利报纸记者被杀害了,17名船员和美国使馆官员受伤,其中一些是重伤。
  在潘内号被击沉的第二天,日军司令土原,一个戴着厚瓶底眼镜的肥胖家伙,骑着一匹具有象征意义的白马,紧跟着蔡廷锴将军撤退的脚步,率领其得胜的部队开进了南京城,宣称“日本帝国前进的道路光明顺畅”。
  此后,日本军在南京城里铺就了一条血路。这种残忍的行为除了野蛮的阿提拉人和匈奴人,还没有人干过。据估计,有25万中国平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被杀死了,大部分是被剑和刺刀砍掉了头。这场野蛮行动被称为“南京大屠杀”。就连远在柏林的冷酷的德国军事观察家也被这种有组织的屠杀所震撼。

珍珠港事件的演习?(2)
  当潘内号事件的消息传到美国时,美国人愤怒了。平日温文尔雅、头发花白的国务卿考代尔霍尔(Cordell Hull)宣布潘内号的沉没说明日本海军和军官们是“野蛮的、神智不清的”。
  几天后,当该地区的日本高级官员在报纸上发表言论“我接到命令向潘内号开火”时,美国人愤怒了。在白宫,美国总统罗斯福看了艾雷在潘内号甲板上录下的片子后,命令在把 这部片子送美国影院放映前剪掉近在咫尺的日本飞行员的脸这一镜头,这样剪辑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怒气,避免同日本这个战争机器发生战争。
  潘内号遭到攻击真的是意外吗?还是日本人为4年后偷袭珍珠港进行的演习?是不是日本军阀想要考验美国人对这种致命攻击的忍耐力呢?许多美国军官认为事情根本不是日本人后来所说的是一次“失误导致的悲惨事件”,而是一次计划周密的、实施准确的冒险行为,包括俯冲轰炸机、装备精良的汽艇和步兵的协作。
  也许潘内号事件可以回答日本军阀的许多问题:美国官方对流血冲突和财产损失事件的反应有多强硬或是多软弱?美国军事装备有多精良,是否训练有素?上海附近驻扎的几千美军士兵是否会赶到潘内号遭攻击的现场救援以阻止可能发生的后续攻击?
  罗斯福当局不想卷入远东的直接冲突,在公开表达了适度的愤怒之后,他们向日本当局发出了措辞谨慎的官方抗议,指出日本飞行员应因其“鲁莽飞行”而受追究。
  也许是为了掩盖其将来同美国作战的真正意图,日本政府为其在扬子江上的暴行向美国政府道歉并赔款2214007。36美元。然而,问题仍然存在:是不是美国对潘内号遭攻击事件的软弱反应给日本军阀壮了胆,使他们认为美国只是个纸老虎,从而导致了他们日后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呢?

神秘的德国科学家
  1939年早些时候,战争的阴云在欧洲上空密布,但大多数德国人民都希望和平。8月下旬的一天,美国CBS电台的记者舒尔若在柏林街头和几十个普通市民进行了交谈。那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这儿的每一个人都反对战争。一个人民如此痛恶战争的国家怎么可能卷入战争呢?”
  但是希特勒早已在密谋战争了。在8月22日召开的巴伐利亚山顶撤退会议上,这位德国元 首对他的高级将领们说:“我会为战争的爆发找一个理由,不要担心这个理由没有道理,人们不会在事后追究胜利者是否撒了谎,在发动战争和扩大战果上,除了胜利,什么都不重要。”
  1939年9月1日清晨,5支德国军队在一群轰炸机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从三个方向向华沙挺进。这些德军的速度、策略和史无前例的强大力量在许多种语言里创造了一个新词:闪击战。
  9月3日,希特勒拒绝了英国首相张伯伦要求德军撤出波兰的最后通牒,英法随之对德宣战。由于英法对如此巨大的战争并未做好准备,英法士兵只能坐在边界线上眼睁睁地看着人员不齐、训练不良、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